1
|
基于FvCB模型估算小麦的最大电子传递速率 |
康华靖
段世华
安婷
叶子飘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2
|
毛乌素沙地油蒿光合电子传递速率生长季动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
雒宇
马莉
靳川
李鑫豪
李成
贾昕
查天山
|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1
|
|
3
|
温度变化对藻类光合电子传递与光合放氧关系的影响 |
张曼
曾波
张怡
韩博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0 |
10
|
|
4
|
野生与栽培黄花蒿净光合速率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
王满莲
韦霄
蒋运生
唐辉
陈宗游
李锋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7
|
|
5
|
光合电子流对光响应机理模型在超级晚稻光合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
贺俐
贺晓鹏
边建民
朱昌兰
傅军如
吴杨
贺浩华
|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4
|
|
6
|
小麦光呼吸途径电子流分配的模型研究 |
叶子飘
段世华
安婷
康华靖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2
|
|
7
|
基于光合电子流的超级早稻光合特性研究 |
贺俐
罗辉
贺晓鹏
边建民
朱昌兰
傅军如
吴杨
贺浩华
|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8
|
氮掺杂糠醛碳点促进微生物燃料电池产电的特性研究 |
张高歧
陈志俊
李淑君
杨晨辉
|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9
|
锥栗不同树体结构对光的响应 |
范晓明
袁德义
杨斐翔
田晓明
唐静
张旭辉
朱周俊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23
|
|
10
|
高大气CO2浓度下小麦旗叶光合能量利用对氮素和光强的响应 |
张绪成
于显枫
马一凡
上官周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9
|
|
11
|
羊草(Leymus chinensis)叶片光合参数对干旱与复水的响应机理与模拟 |
林祥磊
许振柱
王玉辉
周广胜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5
|
|
12
|
温度升高对高光强环境下蛋白核小球藻(Chlolorella pyrenoidosa)光能利用和生长的阻抑效应 |
张曼
曾波
王明书
吴国平
任秋芳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17
|
|
13
|
切断匍匐茎对臭柏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
张国盛
刘海东
李玉灵
王林和
吉川贤
|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4 |
12
|
|
14
|
不同茶树品种(系)叶绿素荧光参数季节性差异研究 |
唐敏
翟秀明
姚永红
侯渝嘉
邬秀宏
黄尚俊
|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16
|
|
15
|
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光合参数对水分胁迫的响应机理 |
曾伟
蒋延玲
李峰
周广胜
|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20
|
|
16
|
5种红山茶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研究 |
吕芳德
徐德聪
侯红波
刘云龙
郑良康
|
《经济林研究》
|
2003 |
87
|
|
17
|
呼伦贝尔草原三种优势植物叶绿素荧光特性的比较 |
朱琳
潘国富
杜广明
冯朝阳
宋敏超
刁兆岩
|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2012 |
10
|
|
18
|
角毛藻光合作用对连续强光照射的动态响应 |
韩志国
雷腊梅
韩博平
|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19
|
不同磷水平下雷竹幼苗叶绿素荧光特性 |
郭安娜
桂仁意
宋瑞生
潘月
戎洁庆
|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7
|
|
20
|
缺磷胁迫对温州蜜柑光合作用的光抑制研究(一) |
陈屏昭
陈顺方
刘忠荣
周云
樊钦平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
2003 |
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