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10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依赖尾流模型的风电场能效提升与机组载荷抑制控制
1
作者 姚琦 梁泽民 +2 位作者 胡阳 房方 刘吉臻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88-1500,I0021,共14页
针对大规模风电利用中的风场尾流和机组载荷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尾流模型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对风电场能效水平和机组疲劳特性的分析,利用机组有功功率、关键结构转矩和推力系数构造风电场能效提升和机组载荷抑制的优化目标。基于... 针对大规模风电利用中的风场尾流和机组载荷问题,提出一种不依赖尾流模型的协调优化控制方案。通过对风电场能效水平和机组疲劳特性的分析,利用机组有功功率、关键结构转矩和推力系数构造风电场能效提升和机组载荷抑制的优化目标。基于小信号法和多目标模型预测控制设计线性化机组控制器,利用基于电磁转矩和桨距角的二自由度机组控制框架实现机组优化控制。所提方案基于风电机组自身运行状态优化调整,无需在风电场范围内利用预置尾流模型迭代优化。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在风速不准确测量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可实现中低风速范围内的风电场能效提升和机组载荷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尾流效应 疲劳载荷 能效提升 模型预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压器的阻抗变换特性在交流输电线路杆塔侧电场能采集中的应用 被引量:9
2
作者 赵东生 戴栋 +3 位作者 李立浧 张敏 郝艳捧 曹敏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3967-3972,共6页
为了给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供给,提出了一种利用变压器阻抗变换特性和平板电容边缘效应在交流输电线路杆塔侧采集空间电场能的方法。理论分析了杆塔侧电场能采集的电路模型,根据平板电容边缘效应设计了栅状采集器,... 为了给输电线路在线监测装置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供给,提出了一种利用变压器阻抗变换特性和平板电容边缘效应在交流输电线路杆塔侧采集空间电场能的方法。理论分析了杆塔侧电场能采集的电路模型,根据平板电容边缘效应设计了栅状采集器,并实验验证了所述模型以及栅状采集器的采集效果。结果表明:电场发生器外施电压AC50 k V,采集器与电极之间寄生电容为43 p F时,在300?的负载电阻上测得功率为257 m W。实际的架空输电线路工作电压更高,通过进一步优化电容采集器结构,完全可以实现更高的功率输出并最终为安装于杆塔上的在线监测装置供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杆塔侧 电场能 能量采集 阻抗变换 边缘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静电场能量的讨论 被引量:1
3
作者 成军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22-24,共3页
该文剖析了静电能、自能、相互作用能和电场能的内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电场 静电能 自能 相互作用能 电场能 静电学 静电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增强催化甲烷合成碳二烃电场能量研究
4
作者 王保伟 许根慧 孙洪伟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28-32,54,共6页
利用模拟电荷法原理计算了电场增强催化甲烷合成碳二烃反应区的电场强度和能量分布 ,结果表明非对称电场具有不均匀能量分布特性 ,场域中电极端部所提供的能量最高为 0 .3 6J/mm3,其值大于甲烷的电离能0 .0 5 47J/mm3,使处于该区域的甲... 利用模拟电荷法原理计算了电场增强催化甲烷合成碳二烃反应区的电场强度和能量分布 ,结果表明非对称电场具有不均匀能量分布特性 ,场域中电极端部所提供的能量最高为 0 .3 6J/mm3,其值大于甲烷的电离能0 .0 5 47J/mm3,使处于该区域的甲烷分子解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增强 等离子体催化 甲烷 合成 碳二烃 电场能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量行波管电子注的减速电场能量分析器的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述清 韦宇祥 +1 位作者 黄明光 刘濮鲲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6-430,共5页
为测量行波管电子注的能量分布,本文设计和验证了一个减速电场能量分析器(retarding field energy analyzer,RFEA)。该能量分析器由一个连接负偏压的减速环、一个电子注采样方孔和一个电荷收集极构成,通过调节减速环的负偏压,选择相应... 为测量行波管电子注的能量分布,本文设计和验证了一个减速电场能量分析器(retarding field energy analyzer,RFEA)。该能量分析器由一个连接负偏压的减速环、一个电子注采样方孔和一个电荷收集极构成,通过调节减速环的负偏压,选择相应能量的电子,就得到电子注的能量分布。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该分析器对于低能量(几千电子伏到10 keV)的电子注具有良好的分辨率。实验测量了一个导流系数为0.45μP的宽带行波管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注的能量分布,实验数据与仿真模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速电场能量分析器 能量分布 电子注 行波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输电线路感应电场能量收集新方法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夏竹青 吴细秀 +2 位作者 苏超 李超群 唐金锐 《电波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9-707,共9页
针对现有能量收集装置存在易受天气影响、安装复杂、寿命短、绝缘要求高等问题,文中提出采用电容收集高压输电线路来感应电场能量的方法.这种与高压输电线路无直接电器连接的方法,具有供能稳定、能源清洁、操作简便等特点.根据该方法收... 针对现有能量收集装置存在易受天气影响、安装复杂、寿命短、绝缘要求高等问题,文中提出采用电容收集高压输电线路来感应电场能量的方法.这种与高压输电线路无直接电器连接的方法,具有供能稳定、能源清洁、操作简便等特点.根据该方法收集能量的原理,建立了相应的等效电路,分析了该方法收集能量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三维场计算模型,计算了高压输电线路电场分布特性,讨论了电容极板尺寸、放置位置、高度等对能量收集的影响.最后,基于理论分析,开展了电容板收集高压输电线路周围电场试验.并采用曲线拟合方式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理论和试验结果表明:电容极板上的感应电压为与输电线路同相位的正弦波形,最高感应电压幅值可达21.98 kV;感应电压幅值会随着距输电线路距离减小和电容极板尺寸增大而增大,距输电线路距离对感应电压幅值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电容极板 能量收集 电场计算 感应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体系的静电能与电场能
7
作者 刘金昌 田清钧 《天津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0年第1期27-31,共5页
本文一方面用矢量分析的方法对带电体系的静电能等于带电体系所激发的静电场的电场能给予严格的数学证明。同时还通过实例分别用场能密度积分、静电能的定义式及迭加原理等三种分析方法,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论。
关键词 静电能 电场能 带电体系 自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全景精细化模型的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研制及应用 被引量:8
8
作者 贾宁 王彬 +3 位作者 孙宏斌 郭庆来 张伯明 吴文传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4期61-68,共8页
为了提高风电场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水平,基于风电场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EMS)的体系结构,研发了基于全景精细化模型的风电场EMS。首先,阐述了风电场在能量管理层面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及EMS功能层次划分,然后分别从公用数据平台、精细化... 为了提高风电场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水平,基于风电场分布式能量管理系统(EMS)的体系结构,研发了基于全景精细化模型的风电场EMS。首先,阐述了风电场在能量管理层面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及EMS功能层次划分,然后分别从公用数据平台、精细化建模、实时态势感知、评估预警、优化调度、有功/无功协调控制等多个层面介绍各关键模块的信息流和主要功能。所研发的智能化风电场能量管理系统已经在多家风电场投入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风力发电 智能化风电场 全景精细化模型 能量管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OU过程和Vine-Copula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 被引量:2
9
作者 王东风 张博洋 +1 位作者 李青博 黄宇 《太阳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29-538,共10页
针对风电场各风电机组风速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nstein-Uhlenbeck,OU)过程与Vine-Copula建模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风速的物理特性,研究风速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季节风速的不同分布... 针对风电场各风电机组风速间复杂的时空相关性问题,提出一种基于(Ornstein-Uhlenbeck,OU)过程与Vine-Copula建模的多风电场短期风速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风速的物理特性,研究风速与湍流强度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各季节风速的不同分布确立其相应的OU随机过程实现风速模拟;然后,通过构建Vine-Copula模型对风电场内多风电机组风速相关性进行分析;最后,将模拟值归一化处理后代入Vine-Copula的分位数回归模型,实现各风电机组的短期风速预测。应用OU随机过程,可为准确的风速预测奠定基础;通过Vine-Copula建模,可解决风速空间相关性问题。以中国北方某电场风电机组实测数据进行验证,在单步和多步预测中,所提方法的均方根误差RMSE相较于传统方法分别降低了2.68%、9.94%、23.79%、32.10%,提高了风速预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风电机组 风速 预测 随机过程 Vine-Copula 奥恩斯坦-乌伦贝克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放电性能和容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阳 葛天翔 +1 位作者 杨斌 刘颖明 《可再生能源》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60,共9页
文章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的放电性能和容量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系统地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性能表现及容量和温度变化。在自然散热状态下,电池中心的最高温度为69.8... 文章针对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的放电性能和容量变化进行了研究。通过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先进的测试技术,系统地探讨了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性能表现及容量和温度变化。在自然散热状态下,电池中心的最高温度为69.87℃,加入液冷散热方式后,电池中心的最高温度为63.25℃,温度下降了9.475%,所需散热时间从45 min减少到25 min,相应地,温度从48.87℃降低到35.00℃。与自然散热相比,液冷散热在高倍率放电过程中具有显著的效果,不仅降低了温升而且缩短了降低温度所需要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高倍率放电下,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应用中表现出良好的放电性能,但随着倍率增大放出容量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文章研究结果不仅为锂离子电池在风电场储能系统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也为优化其使用和散热技术提供了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钛酸锂电池 高倍率放电 电场储能系统 环境温度 容量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人工电场算法的城市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路径规划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光才 金松鹏 +1 位作者 李章萍 刘百庚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8-244,共7页
针对城市场景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危险度栅格法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对选定型号的eVTOL飞行器,以航程、运行风险和高度变化为目标函数,结合飞行... 针对城市场景下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lectric vertical takeoff and landing,eVTOL)路径规划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使用危险度栅格法进行三维城市空间建模,对选定型号的eVTOL飞行器,以航程、运行风险和高度变化为目标函数,结合飞行器自身特性及环境限制,构建了多约束条件的载人eVTOL路径规划模型。然后,设计了一种改进人工电场算法(im-proved artificial electric field algorithm,IAEFA),在传统人工电场算法(artificial electric field algorithm,AEFA)的基础上增加了自适应库伦参数,并在库伦常数的计算中引入递减系数,以此进行仿真求解。实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模型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使用改进算法进行路径规划的求解效果更优,相较传统粒子群算法和人工电场法,航程更短,高度变化更小且运行更为安全。最后,根据对照实验确定递减系数的取值,当递减系数取值为1.5时,改进算法的求解效果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空中交通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 路径规划 改进人工电场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场耦合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及耦合机构设计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苏玉刚 檀竹斌 +2 位作者 胡宏晟 陈丰伟 邓仁为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99-1609,I0031,共12页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 电场耦合无线电能传输(electric-field coupled wireless power transfer,EC-WPT)系统具有耦合机构轻薄且成本低、对耦合机构之间或周围导体产生的涡流损耗小等优点,适用于电动车动态无线充电应用。该文构建一种基于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动态EC-WPT系统,以双边LC补偿的动态EC-WPT系统为对象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对系统的接收极板在分段式导轨上方移动时系统的输出特性进行理论推导;给出一种分段式导轨的供电切换策略;以提升系统传输性能及耦合机构抗横向偏移能力等为目标,给出一种分段式耦合机构的参数设计方法;建立系统的仿真模型对接收极板运动过程中系统的输出功率进行分析;搭建一套实验装置对所设计系统及参数设计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接收极板在相邻两段导轨过渡区域时系统的输出功率变化趋势与理论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无线充电 电场耦合 分段式导轨 输出功率波动 耦合机构参数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脉冲电场处理鲜切马铃薯丁的保鲜效果研究
13
作者 李少萍 张小燕 +3 位作者 董云雷 刘威 李一然 杜志龙 《包装与食品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8-95,共8页
为探究高压脉冲电场(HPEF)处理对鲜切马铃薯丁的保鲜效果,以鲜切马铃薯丁的感官评分为评判指标,测定HPEF的电场强度、处理时间、处理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处理工艺,得到最佳保鲜工艺参数;采用优化后的HPEF工艺条件对鲜... 为探究高压脉冲电场(HPEF)处理对鲜切马铃薯丁的保鲜效果,以鲜切马铃薯丁的感官评分为评判指标,测定HPEF的电场强度、处理时间、处理量对感官评分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优化处理工艺,得到最佳保鲜工艺参数;采用优化后的HPEF工艺条件对鲜切马铃薯丁进行处理,对比HPEF处理组与对照组在贮藏期内的品质变化,测定感官评分、颜色、多酚氧化酶(PPO)活力、失重率、电导率、p H值、菌落总数在贮藏期内的变化。结果表明,影响HPEF对鲜切马铃薯丁保鲜效果的因素排序为处理量>电场强度>处理时间,最佳处理条件为电场强度9.4 kV/cm、处理时间21 min、处理量1 130 g;应用HPEF处理的鲜切马铃薯丁在4℃贮藏30 d的过程中,处理组的PPO活力峰值比对照组低30%;第30 d时,处理组的L^(*)值为63.0,失重率为3.50%,电导率为425μs/cm,pH值为5.18,菌落总数为7.45 lg(CFU/g)。研究为果蔬的钝酶杀菌提供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脉冲电场 鲜切马铃薯丁 杀菌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导脉冲电场消融心房颤动一例
14
作者 李健 张闯 +2 位作者 李世兴 杨玉 时向民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02-1103,共2页
消融是心房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作为一种不同于“热”及“冷”的新能量,PFA是极短时间内的高压强电场刺激造成细胞不可逆性电穿孔,导致消融靶点心肌损伤,由于PFA具有心... 消融是心房颤动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是近年出现的新技术,作为一种不同于“热”及“冷”的新能量,PFA是极短时间内的高压强电场刺激造成细胞不可逆性电穿孔,导致消融靶点心肌损伤,由于PFA具有心肌选择性,对其他组织影响极小,因而可以规避传统射频消融可能造成的食管、神经及血管损伤,且消融时间明显缩短,具有高效性及安全性。但目前PFA多需要多次透视及造影判断电极的贴靠,为进一步增强手术的安全性及可视性,我院开展了首例多模态影像融合指导下的脉冲电场心房颤动消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消融技术 脉冲电场 影像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运动平台电场探测干扰特征及分析
15
作者 张伽伟 谢涛涛 肖大为 《兵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4-152,共9页
为验证快速运动平台装备电场传感器探测舰船目标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快速运动平台背景电场的产生机理,搭建基于水面快艇的高速运动平台电场探测系统,并开展实艇海上测量试验,对快艇不同位置、快艇发动机不同工况及不同航行速度下的背景电... 为验证快速运动平台装备电场传感器探测舰船目标的可行性,通过分析快速运动平台背景电场的产生机理,搭建基于水面快艇的高速运动平台电场探测系统,并开展实艇海上测量试验,对快艇不同位置、快艇发动机不同工况及不同航行速度下的背景电场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实测数据表明:快艇平台运动感应电场和快艇自身腐蚀及电磁辐射是背景电场的主要来源,背景电场在1 Hz以下(准静态电场)频段能量较大,舰船静电场不适合作为探测信号源;航速在20节以下时,快艇探测平台在1~30 Hz频段背景电场谱密度约为0.4μV/√Hz,舰船轴频电场可作为目标信号源。为验证快艇平台电场探测的可行性,在5~15 kn不同航速下对100 A·m的电场目标进行探测,探测距离达1 500 m,表明利用快速运动平台装备电场传感器对舰船电场进行探测是实际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平台 电场探测 干扰电场 轴频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的无预测风电场日前拓扑优化
16
作者 黄晟 潘丽君 +3 位作者 屈尹鹏 周歧林 徐箭 柯德平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2-132,共11页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 风电场受风速变化等因素影响,出力易产生大幅波动,从而造成电压波动和网损增加等问题,影响风电场的安全高效运行。目前的风电场日前调控方案多基于传统的数学优化模型展开,且需要风机的日前出力预测数据,故无法完全避免的日前预测误差的引入造成日前优化调控方案有效性的降低,增加了日内风机调控的难度。因此,文中充分发挥强化学习模型的决策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深度Q网络(DQN)的无预测风电场拓扑重构决策方案,并以DQN为框架展开。首先,构建基于历史数据的状态空间;然后,提出基于生成树的动作价值对解耦的动作空间优化方法,以最小化电压偏差和网损为目标建立优化评价体系,完成由历史实际出力数据到决策的映射关系构建,在避免引入预测误差的情况下实现风电场日前优化调控;最后,设计一种基于多层次经验指导的经验回放策略,提升算法的训练性能,保证算法的适用性。根据实际的风电运行数据进行仿真,通过对比分析改进技术对DQN算法的影响和优化调控前后风电场的运行状态,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创新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场 预测 深度Q网络 拓扑重构 电压控制 优化 强化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电场接入弱电网控制耦合振荡分析及解耦抑制策略
17
作者 孙素娟 侯凯 +3 位作者 孙立鑫 过亮 孔祥梅 曲慧星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54-64,共11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 随着中国沙漠、戈壁和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基地风电场的短路比持续降低,跟网型风电并网系统控制耦合引起的次同步振荡风险逐步增加,亟须深入分析系统控制耦合振荡原理,提出可适应极低短路比的抑制策略。文中基于直驱型风电场接入弱交流电网系统的传递函数,分析了各控制环节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以及振荡分量的传播通路,揭示了控制环节带宽重叠引起系统滞后相角叠加效应导致控制耦合振荡的机理;然后,依据上述分析,提出了基于电源近端电压虚拟采样的控制解耦策略,该方法在锁相环和并网电压前馈环节阻断了振荡分量的传播,大幅减轻了滞后相角叠加效应,从根本上解决了控制耦合振荡问题,且避免了常规电流环陷波器阻断法难以兼顾动态性能和抑制效果的问题。验证结果表明:在风机接入点极低短路比下,所提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抑制振荡,并能适应不同的振荡频率,且不依赖于系统电感参数的准确性;控制器在环测试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易于工程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驱型风电场 跟网型控制 弱电网 次同步振荡 短路比 传递函数 阻断法 电源近端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铁站内机械绝缘节电场分布建模与仿真研究
18
作者 李军丽 张友鹏 +1 位作者 赵斌 丁彦龙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44-154,共11页
明确高铁站内机械绝缘节在运行工况下的电场分布特性是解决绝缘失效问题的关键.基于静电场有限元法,考虑绝缘节厚度、材质和供电方式等工况,分别计算完好绝缘节在稳态电压和暂态过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并分析不同工况对绝缘节电场分布... 明确高铁站内机械绝缘节在运行工况下的电场分布特性是解决绝缘失效问题的关键.基于静电场有限元法,考虑绝缘节厚度、材质和供电方式等工况,分别计算完好绝缘节在稳态电压和暂态过电压作用下的电场分布,并分析不同工况对绝缘节电场分布的影响.分析绝缘节可能存在的缺陷,研究气泡、气隙和碳化等缺陷对绝缘节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绝缘节整体电场分布不均匀.在暂态过电压条件下,绝缘节顶部表面可能会出现局部放电现象.绝缘节的厚度以及供电方式都会对电场分布产生影响,其中直接供电方式相较于AT供电方式的影响更为显著.气泡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程度与其位置有关,气泡周围易发生空气击穿造成局部放电.碳化显著影响绝缘节的电场分布,随着碳化深度的增加,绝缘节局部电场强度的最大值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当碳化发生在顶部区域时,其对绝缘节电场强度的影响较之腰部和底部区域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绝缘节 电场 有限元法 缺陷 电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用井下电缆故障感应电场-磁耦合谐振综合检测方法研究
19
作者 闫孝姮 颜志鹏 +2 位作者 陈伟华 侯潇涵 赵亮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7-159,共13页
高瓦斯矿井下供电电缆发生故障导致采煤机等设备停工,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前,地面电缆故障检测常用的高压脉冲闪络法、行波反射测距法等均不适用于井下检测环境,因此提出了一种感应电场-磁耦合谐振式矿用电缆故障井下综合检... 高瓦斯矿井下供电电缆发生故障导致采煤机等设备停工,严重影响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当前,地面电缆故障检测常用的高压脉冲闪络法、行波反射测距法等均不适用于井下检测环境,因此提出了一种感应电场-磁耦合谐振式矿用电缆故障井下综合检测新方法。在低频正弦激励源条件下,建立感应电场-磁耦合谐振式电缆故障综合检测方法数学模型,采用多物理场仿真软件COMSOL对电缆开路短路故障情况下的电磁场量求解,得到电场强度、磁场强度的二维分布以及探测线圈感应电压的一维曲线,仿真及实验测定了所使用线圈开路和短路时的感应电压随提离高度的变化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低频感应电场-磁耦合谐振式综合方法进行矿用电缆故障井下检测具有可行性,在幅值1~20 V、频率范围1 kHz~20 MHz的激励下,在同一提离高度下对电缆沿线检测,可以检测长度在激励波长十分之一内电缆的开路和短路故障。为煤矿电缆故障井下检测以及产品研发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用电缆 感应电压 磁耦合谐振 井下检测 感应电场-磁耦合谐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次/超同步振荡中交互作用的定量分析
20
作者 朱林 赵心悦 +2 位作者 钟丹婷 武志刚 管霖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8-129,共12页
为定量研究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对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模态分析法和相对增益矩阵法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阶跃响... 为定量研究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对次/超同步振荡的影响,提出一种结合模态分析法和相对增益矩阵法的分析方法。首先,建立了双馈风电场经MMC-HVDC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并将其与电磁暂态仿真模型进行阶跃响应对比,验证了小信号模型的正确性;接着,采用模态分析法确定了影响系统稳定性的主导次/超同步振荡模式,通过参与因子的计算得到了振荡模式的主要参与变量,为后续不同控制环节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分析奠定了基础;然后,引入相对增益矩阵证实交互作用的存在,量化并比较主导振荡模式主要变量所在的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的强弱,将后续研究定位于风电场的转子侧换流器控制回路和MMC-HVDC中的定V/f控制回路;最后,根据相对增益矩阵的数值随影响因素的变化,定量评价了系统并网的电气距离及控制器参数对控制回路间交互作用程度的影响,并通过时域仿真法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当电气距离增加或MMC-HVD侧的定V/f控制比例系数增大时,双馈风机侧的RSC控制回路与定V/f控制回路间的交互作用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馈风电场 MMC-HVDC技术 次/超同步振荡 相对增益矩阵 交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