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刺五加寡糖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郭明全 宋凤瑞 +3 位作者 陈貌连 白玉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577-1581,共5页
采用小柱层析法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刺五加寡糖类系列化合物(刺五加二糖~刺五加六糖).实验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的ESI-MS谱中,此类化合物呈现出特征的加合离子峰簇[M+Na]^+/[M+K]^+或[M+H_2O+Na]^+/[M+H_2O+K]^+,可以确定其分子量;... 采用小柱层析法从刺五加中分离得到刺五加寡糖类系列化合物(刺五加二糖~刺五加六糖).实验结果表明,在正离子模式下的ESI-MS谱中,此类化合物呈现出特征的加合离子峰簇[M+Na]^+/[M+K]^+或[M+H_2O+Na]^+/[M+H_2O+K]^+,可以确定其分子量;在负离子模式下的ESI-MS谱中,刺五加寡糖易形成[M—H]^-/[M+nH_2O-H]^-(n<3).还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对刺五加三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推断出刺五加三糖的组成与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 寡糖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化学分析 药理活性 植物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快速鉴定木鳖子皂苷 被引量:8
2
作者 郭明全 宋凤瑞 +3 位作者 商慧娟 王道武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利用电喷雾正负离子多级串联质谱相结合的方法 ,并结合皂苷部分醇解产物和皂苷元的质谱数据 ,鉴定了木鳖子皂苷的结构 。
关键词 鉴定 正负模式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木鳖子皂苷 中药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前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丽 刘志强 +3 位作者 刘春明 Tsao Rong 吕磊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430-1434,共5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车前草药材中的苯乙醇苷化合物,根据其在负离子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质谱行为,提出了车前草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可能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车前草中苯乙醇苷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
关键词 车前草 苯乙醇苷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惠琳 邢俊鹏 +1 位作者 刘志强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5年第4期198-202,共5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钠、头孢硫脒、头孢噻利、头孢西丁钠五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特征断裂机理。该类化合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或负离子模式下,均发生C-3位侧链C-X(...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头孢呋辛、头孢噻吩钠、头孢硫脒、头孢噻利、头孢西丁钠五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进行了系统研究,总结了该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特征断裂机理。该类化合物在电喷雾正离子或负离子模式下,均发生C-3位侧链C-X(X=O、N、S)键的特征断裂,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化合物结构鉴定提供了新方法。在负离子模式下,头孢呋辛二级质谱中β-内酰胺环发生开环断裂,与文献结果一致;在电喷雾正离子模式下,头孢噻吩钠、头孢噻利、头孢西丁钠多级串联质谱中均失去C-7位侧链上一分子C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花中色素类化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宗晓菲 张慧荣 +1 位作者 李博 李丽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357-362,共6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红花提取物中4种色素类成分,即红花红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B。通过多级串联质谱技术,获得4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并由此获得分子质量信息;根据一些特征中性碎片的丢失,提出...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红花提取物中4种色素类成分,即红花红色素、羟基红花黄色素A、红花黄色素A和红花黄色素B。通过多级串联质谱技术,获得4种化合物的分子离子峰,并由此获得分子质量信息;根据一些特征中性碎片的丢失,提出了红花中4种色素类成分的质谱碎裂规律。根据得到的分子质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红花中色素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质谱鉴定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 色素类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淫羊藿甙及其与金属离子配合物的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研究
6
作者 刘春明 刘志强 +2 位作者 许庆轩 王道武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82-485,共4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 ESI-MSn)研究了淫羊藿甙及其与金属离子形成的配合物 ,获得淫羊藿甙的质谱碎裂规律 ;并对淫羊藿甙与铝离子、铁离子形成的配合物结构进行了初步确定。结果表明 :淫羊藿甙与铝离子、铁离子可形成比较稳定的 2∶
关键词 淫羊藿甙 金属离子配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有效成分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水溶性多酚酸的多级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断裂机理解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红蕾 齐崴 +1 位作者 吴小东 何志敏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8年第3期129-136,共8页
采用多级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n)直接进样法研究了丹参水溶性成分的质谱断裂规律,重点讨论了7种主要多酚酸的质谱断裂行为。实验发现:在各类酚酸中,单体丹参素和咖啡酸主要产生碎片离子[M-H-H2O]-,且丹参素比咖啡酸更容易丢失CO2... 采用多级串联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MSn)直接进样法研究了丹参水溶性成分的质谱断裂规律,重点讨论了7种主要多酚酸的质谱断裂行为。实验发现:在各类酚酸中,单体丹参素和咖啡酸主要产生碎片离子[M-H-H2O]-,且丹参素比咖啡酸更容易丢失CO2;而在二聚体中发现,丹酚酸F的特殊共轭结构导致其中性丢失CO2的几率远高于H2O,丹酚酸A、迷迭香酸和紫草酸除保留单体的质谱断裂行为,还具有自己的特征断裂方式,即丹酚酸A特征丢失丹参素,迷迭香酸中性丢失丹参素的几率远高于咖啡酸,紫草酸丢失五元环上的CO2,产生碎片m/z493.1;多聚体丹酚酸B在发生多级质谱断裂的过程中不断发生重排,最后得到稳定的具有共轭结构的碎片离子m/z321.1。上述规律为丹参水溶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和鉴定提供了简便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 多酚酸 多级串联电喷离子阱质谱 断裂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白玉 郭明全 +2 位作者 宋凤瑞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4-288,共5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两类化合物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条件下均可以在 C环发生开环断裂 ,但断裂的位点不同 ;两类化合物生成的碎片离子也...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对苦参中黄酮类化合物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表明 ,两类化合物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条件下均可以在 C环发生开环断裂 ,但断裂的位点不同 ;两类化合物生成的碎片离子也有很大差异 ,提出了由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 C环上 3位连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 黄酮类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C环 开环断裂 断裂位点 碎片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及电喷雾质谱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李丽 刘春明 +2 位作者 刘志强 吕磊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对肉苁蓉药材粗提物中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的特征质谱行为进行了系统研究,根据一些特征的中性碎片丢失,提出了该类化合物的质谱裂解规律。通过得到的分子量和碎片信息并与标准化合物以及文献中的已知化合物比较,建立了这一类化合物快速鉴定的质谱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苁蓉 苯乙醇苷类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电喷雾质谱技术分析鉴定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丽 桂语歌 +1 位作者 宗晓菲 刘春明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11-712,共2页
文章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根据其在正离子条件下表现出的特征质谱行为,提出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可能的电喷雾质谱碎裂规律,建立了防风中色原酮类化合物的快速分析、鉴定方法。
关键词 防风 色原酮化合物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板蓝根颗粒化学成分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刘舒 闫峻 +4 位作者 李惠琳 宋凤瑞 刘忠英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7-1142,共6页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经溶剂萃取后的95%(体积分数)醇提和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出多种氨基酸成分、糖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的... 利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ESI-MSn)和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FT-ICR-MS)技术,对复方板蓝根颗粒经溶剂萃取后的95%(体积分数)醇提和水提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鉴定出多种氨基酸成分、糖及其衍生物、有机酸、氨基酸和单糖的梅拉德反应初级产物以及含硫化合物表告依春.该方法灵敏快速,适宜于中药提取物的化学成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板蓝根 化学成分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傅里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诱导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质谱裂解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叶学敏 曹小吉 +4 位作者 马永萍 余祎 崔晓楠 刘伟 莫卫民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35-1142,共8页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头孢噻吩钠、头孢西丁钠、头孢他美酯、头孢克肟4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金属钠离子诱导下的裂解规律,并与质子诱导下的裂解规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头孢菌素类化合物在钠离子诱导方式下的多数质谱行为... 采用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研究了头孢噻吩钠、头孢西丁钠、头孢他美酯、头孢克肟4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金属钠离子诱导下的裂解规律,并与质子诱导下的裂解规律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头孢菌素类化合物在钠离子诱导方式下的多数质谱行为与质子诱导下的一致:多数质谱断裂发生在7-氨基头孢烷酸母核的侧链取代基R1、R2、R3上;C(3)位侧链上的C—X(X=O、N、S)键容易断裂;C(2)位羧基上的CO2和C(8)位的CO容易丢失。此外,还发现金属钠离子可比质子诱导更多更复杂的断裂反应。质子化离子的β-内酰胺环开环方式单一,为N(1)—C(8)和C(6)—C(7)键断裂;而金属钠离子能够诱导新的β-内酰胺环断裂,如C(7)—C(8)、N(1)—C(6)和C(4)—S(5)三键断裂和N(1)—C(8)、N(1)—C(6)和C(4)—C(5)三键断裂。另外,在碱金属钠离子诱导下,结构重排更为频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碱金属钠离子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五加叶中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被引量:62
13
作者 陈貌连 宋凤瑞 +2 位作者 郭明全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05-808,共4页
利用电喷雾质谱发现刺五加叶中存在4种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分离得到其中的两种,经核磁质谱鉴定,一种为槲皮甙(槲皮素-3-O-α-L-鼠李糖),另一种为金丝桃甙(槲皮素-3-O-β-D-半乳糖).其余两种难以分离的黄酮甙经电喷雾... 利用电喷雾质谱发现刺五加叶中存在4种黄酮类化合物,进一步分离得到其中的两种,经核磁质谱鉴定,一种为槲皮甙(槲皮素-3-O-α-L-鼠李糖),另一种为金丝桃甙(槲皮素-3-O-β-D-半乳糖).其余两种难以分离的黄酮甙经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分析,初步推断为槲皮素和芦丁(槲皮素-3-O-芦丁糖).以上4种均为黄酮醇类化合物,除金丝桃甙外,其它3种为刺五加叶中尚未见报道的黄酮类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五加叶 黄酮类化合物 结构鉴定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核磁共振 植物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猴头菌寡糖的分离及其结构确定 被引量:6
14
作者 姜瑞芝 王颖 +3 位作者 陈英红 高阳 黄恩喜 高其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13-1315,共3页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 of Hericium erinaceur.A series of oligosaccharide(mixtures of disaccharide and heptasaccharide of Hericium erinaceur) were separated from Her... It has been reported that the polysaccharide is the main active constituent of Hericium erinaceur.A series of oligosaccharide(mixtures of disaccharide and heptasaccharide of Hericium erinaceur) were separated from Hericium erinaceur by empty-fibrin filtration.Disaccharide and trisaccharide were purified via HPLC with NH2 column.Component sugars and glycosidic linkage ways were analysed via GC and GC-MS.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MSn) was used for the oligosaccharides structure study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disaccharide has two kind of structural styles and trisaccharide has one kind of structural sty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猴头菌浸膏 寡糖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糖苷类香气前体的GC-MS和HPLC-ESI-MS^n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圣洁 桑八一 +1 位作者 张正竹 张梁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922-927,共6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HPLC-ESI-MSn)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了绿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茶样经甲醇提取,HPD-50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糖苷,GC-MS跟踪监测酶解后挥发性苷元,然后通过电喷雾多级质谱...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法(HPLC-ESI-MSn)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鉴定了绿茶中的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茶样经甲醇提取,HPD-500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糖苷,GC-MS跟踪监测酶解后挥发性苷元,然后通过电喷雾多级质谱,根据正负离子模式下的准分子离子峰和多级质谱裂解碎片,鉴定了13种糖苷类香气前体物质,其中2种糖苷首次发现存在于绿茶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苷类香气前体 气相色谱-质谱 高效液相色谱 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 绿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PLC-ESI-MS^n的杂多酸化学转化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20(S)-Rf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高月 修洋 +1 位作者 赵幻希 刘淑莹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03-210,共8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HPLC-ESI-MSn)定性分析Keggin型杂多酸(12-磷钨酸)化学转化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和20(S)-Rf的产物结构。在负离子模式下,结合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的质荷比、中性丢失以及人参皂苷同分异...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技术(HPLC-ESI-MSn)定性分析Keggin型杂多酸(12-磷钨酸)化学转化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e和20(S)-Rf的产物结构。在负离子模式下,结合化合物的保留时间、碎片离子的质荷比、中性丢失以及人参皂苷同分异构体的极性差异,分析鉴定了Re的8种主要转化产物为20(S)-Rf2、20(R)-Rf2、20(S)-Rg2、20(R)-Rg2、25-OH-Rg6、25-OH-Rg4、Rg6和Rg4;20(S)-Rf的7种主要转化产物为20(R)-Rf、20(S)-Rf3、20(R)-Rf3、25-OH-Rg8、25-OH-Rg9、Rg8和Rg9。并通过化学转化方法获得了苷元结构3β,12β,25-三羟基-达玛烷-20(21/22)-烯(3β,12β,25-trihydroxy-dammar-20(22)-ene)。12-磷钨酸显示出良好的Re和20(S)-Rf转化率,在90min和4h内的转化率接近100%。该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人参皂苷结构并区分其同分异构体,能够为杂多酸等固体酸催化剂应用于皂苷类中药有效成分的化学转化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人参三醇型皂苷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n) KEGGIN型杂多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中达玛烷型皂苷的化学转化产物结构和转化途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秋颖 吴冬雪 +4 位作者 赵幻希 李雪 孙秀丽 修洋 刘淑莹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7,共9页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n)技术分析人参中3种达玛烷型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d、20(S)-Rg3)在12-磷钨酸环境中转化的产物结构和转化途径。由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1转化获得9种产物:20(S)-25-OH-R2、20(R)-25-...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n)技术分析人参中3种达玛烷型皂苷(三七皂苷R1,人参皂苷Rd、20(S)-Rg3)在12-磷钨酸环境中转化的产物结构和转化途径。由原人参三醇型皂苷R1转化获得9种产物:20(S)-25-OH-R2、20(R)-25-OH-R2、25-OH-T5、20(S)-R2、20(R)-R2、20(S)-25-epoxy-R2、20(R)-25-epoxy-R2、T5、3β,12β-二羟基-6α-(2-O-β-D-吡喃木糖基-β-D-吡喃葡糖氧基)达玛烷-20(22),24-二烯。由原人参二醇型皂苷Rd和20(S)-Rg3转化得到10种产物:20(S)-25-OH-Rg3、20(R)-25-OH-Rg3、25-OH-Rk1、25-OH-Rg5、20(S)-Rg3、20(R)-Rg3、(20S,25)-epoxy-Rg3、(20R,25)-epoxy-Rg3、Rk1、Rg5。通过分析转化产物结构,并考察主要产物含量随转化时间的变化趋势,总结了人参中达玛烷型皂苷在酸性水溶液环境中的转化途径,即通过C20位去糖基化和差向异构化反应,以及烯烃链的水合、脱水、环合反应转化为稀有皂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达玛烷型皂苷 化学转化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多级串联质谱(HPLC-ESI-MS^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