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网系统不平衡电压补偿控制策略 被引量:15
1
作者 施永 杨向真 +2 位作者 苏建徽 赖纪东 茆美琴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96-102,共7页
微网系统中负荷不平衡会造成系统中电压的不平衡,影响微网系统的供电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微网系统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然后基于下垂控制,分析了微网系统电压不平衡的原因。为保证微网逆变器端口和公共耦合点电压能同时满足... 微网系统中负荷不平衡会造成系统中电压的不平衡,影响微网系统的供电质量。针对这一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微网系统逆变器的控制方法,然后基于下垂控制,分析了微网系统电压不平衡的原因。为保证微网逆变器端口和公共耦合点电压能同时满足供电质量标准的要求,提出一种采用微网中储能逆变器对逆变器端口和微网公共耦合点不平衡电压进行同时补偿的控制策略,对所提补偿策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通过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网(微电网) 电压不平衡 下垂控制 电压补偿控制 储能逆变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补偿原理的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控制策略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明光 袁斌华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17,共6页
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交流系统会产生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从而引起换流站与交流系统之间的有功功率产生波动,使得直流系统的直流电压产生波动。这种波动的有功功率和直流电压会通过直流线路传输到系统的另两侧,影... 当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交流侧发生不对称故障时,交流系统会产生负序电压和负序电流,从而引起换流站与交流系统之间的有功功率产生波动,使得直流系统的直流电压产生波动。这种波动的有功功率和直流电压会通过直流线路传输到系统的另两侧,影响其他两侧交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采用电压补偿控制的方法有效地抑制了负序电流,在PSCAD/EMTDC环境中建立基于MMC的多电平换流器的3端直流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直流输电(HVDC) 多端直流输电系统(MMC-HVDC) 电压补偿控制 故障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补偿的定直流电压及无功控制的光伏系统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斌 王俊江 +2 位作者 王敬华 常鹏 李建宁 《电网与清洁能源》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34-142,共9页
在光伏并网运行中,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会导致电压、电流等的波动,从而影响电网电能质量及系统的稳定性。结合电压补偿控制等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补偿控制的定直流电压、无功控制策略,将采集到的正、负序电压经电压补偿控制环节得到... 在光伏并网运行中,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会导致电压、电流等的波动,从而影响电网电能质量及系统的稳定性。结合电压补偿控制等环节,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补偿控制的定直流电压、无功控制策略,将采集到的正、负序电压经电压补偿控制环节得到电压的不平衡系数,对电网电压的不平衡度进行补偿,并引入负序电流抑制环节。在PSCAD中分别设计搭建了改进前后的仿真模型,并对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动态变化特性进行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光照强度和温度阶跃扰动下,系统能够迅速做出响应并工作于最大功率点处,电压及电流波动幅度减小,电网电能质量得到明显改善,验证了MPPT算法及改进后控制策略的准确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并网系统 改进控制策略 电压补偿控制 不平衡控制 动态变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六脉波电压源逆变器的SSSC直流电容电压控制机理 被引量:3
4
作者 丁冠军 丁明 汤广福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7,共7页
对一个包含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纯感性线路的三相系统,计算了基于六脉波电压源逆变器(VSI)的SSSC在感性、容性补偿方式下一周期内的交、直流侧电流及直流电容电压;结合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全面分析了电流对直流电容充放电... 对一个包含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SSSC)的纯感性线路的三相系统,计算了基于六脉波电压源逆变器(VSI)的SSSC在感性、容性补偿方式下一周期内的交、直流侧电流及直流电容电压;结合PSCAD/EMTDC电磁暂态仿真,全面分析了电流对直流电容充放电的影响、开关器件导通周期。计算、仿真及分析结果表明当SSSC注入的串联可控电压与线路电流正交时,电容电流对电容的充放电不起作用,SSSC与系统间仅交换无功;当不完全正交时,电容电流影响电容的充放电,SSSC与系统间不仅交换无功,亦交换有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脉波电压源逆变器 静止同步串联补偿器:直流电容电压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鲁棒H∞控制研究
5
作者 赵歆 唐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0-35,40,共7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中,机械摩擦、传感器噪声和路面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将降低EPS的助力跟踪性能、转向轻便性和鲁棒稳定性。针对该问题,以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跟踪性能、转向路感和车辆操纵稳定性为控制目标,...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lectric Power Steering,EPS)中,机械摩擦、传感器噪声和路面干扰等不确定因素将降低EPS的助力跟踪性能、转向轻便性和鲁棒稳定性。针对该问题,以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跟踪性能、转向路感和车辆操纵稳定性为控制目标,基于电压补偿控制,设计了鲁棒H∞控制器。利用MATLAB/SIMULINK搭建了EPS控制模型、二自由度整车模型、轮胎模型,在单位阶跃操纵力矩作用下,仿真对比了电压补偿控制和基于电压补偿的鲁棒H∞控制的仿真响应情况,结果表明基于电压补偿的鲁棒H∞控制具有更好的助力跟踪性能、转向路感和鲁棒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 MATLAB/SIMULINK H∞控制 电压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隔离单相半桥UPQC直流纹波分析及其影响抑制
6
作者 唐岑 向诗彪 +2 位作者 孟令辉 朱唯伟 舒泽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3-42,共10页
非隔离单相半桥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两侧变换器的脉动功率差将在直流电容及分电容上产生复杂的多倍频电压纹波,各次电压纹波会对串联侧变换器的补偿电压有不同的影响,降低串联侧变换器的补偿效果。为了抑制直流电压纹波影响,利用... 非隔离单相半桥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两侧变换器的脉动功率差将在直流电容及分电容上产生复杂的多倍频电压纹波,各次电压纹波会对串联侧变换器的补偿电压有不同的影响,降低串联侧变换器的补偿效果。为了抑制直流电压纹波影响,利用等效电容电流模型计算直流电容电压表达式,分析直流纹波及非线性负载对补偿电压的影响路径,并仿真验证其正确性。针对分电容电压纹波和非线性负载对电压补偿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抑制多倍频纹波影响的补偿电压特定次谐波控制策略。最后,基于SiC器件建立了非隔离单相半桥UPQC实验平台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非线性工况下,所提控制策略将补偿电压THD从12.2%降低至2.4%,相比于传统控制可以减少约70%的直流电容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 分电容电压纹波 纹波影响抑制 补偿电压特定次谐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绕组反激式单级PFC变换器及功率因数改善措施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赵清林 文毅 +1 位作者 王亮 邬伟扬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1-44,共4页
为改善功率变换器的功率因数,提出一种双绕组反激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变换拓扑。该拓扑由Boost PFC电路和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双绕组反激变换电路组合而成,利用2个中间储能电容吸收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能量,... 为改善功率变换器的功率因数,提出一种双绕组反激式单级功率因数校正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变换拓扑。该拓扑由Boost PFC电路和具有串并联结构的双绕组反激变换电路组合而成,利用2个中间储能电容吸收变压器初级绕组的漏感能量,有效地抑制功率器件的电压应力,提高变换器的可靠性。详细分析了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和稳态特性,并在传统的单电压环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将整流电压引入到控制电路,提出了一种简单的电压补偿控制方法来提高变换器的功率因数、降低输入电流的总谐波畸变率。设计制作了一台150 W/24 V实验样机,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电路原理的正确性和采用电压补偿控制方法改善输入电流波形质量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因数校正 单级变换器 电压补偿控制 AC/DC变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串联型功率解耦型无电解电容PFC电路 被引量:21
8
作者 王立乔 王海旭 +1 位作者 崔舒敏 沈虹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7期5195-5204,共10页
为了去除电解电容,提高变换器寿命,提出一种串联型功率解耦无电解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选择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串联在Boost型PFC电路与负载之间作为解耦电路。根据电压补偿与功率解耦的原理,针对该解耦电... 为了去除电解电容,提高变换器寿命,提出一种串联型功率解耦无电解电容功率因数校正(power factor correction,PFC)拓扑,选择单相全桥逆变电路串联在Boost型PFC电路与负载之间作为解耦电路。根据电压补偿与功率解耦的原理,针对该解耦电路提出一种电压补偿开环控制策略,该方法对负载变化不敏感,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开关器件承受较低电压值,无需电流采样环节,减小了变换器的体积和成本。为了进一步提高电路输入电流质量,提出适用于解耦电路的闭环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闭环控制较电压补偿开环控制策略,可优化输入电流质量,减少谐波污染,但是在成本与复杂程度上高于开环控制策略。最后,对提出的串联型解耦电路拓扑与电压补偿型的开环及闭环控制策略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电解电容 Boost型PFC电路 功率解耦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 电压补偿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弱电网下并网逆变器功率传输能力分析及提升方法 被引量:8
9
作者 于彦雪 胡鹏飞 +2 位作者 陈玉树 范元亮 修晓青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101-108,共8页
针对极弱电网下并网点电压跌落引起并网逆变器有功功率传输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并网点电压分段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法。在对单位功率因数控制下并网逆变器运行电流与同步稳定性、并网点电压、有功功率、电网阻抗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 针对极弱电网下并网点电压跌落引起并网逆变器有功功率传输受限的问题,提出一种并网点电压分段自适应补偿控制方法。在对单位功率因数控制下并网逆变器运行电流与同步稳定性、并网点电压、有功功率、电网阻抗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纯感性电网下逆变器并网点电压幅值跌落不大于10%且最大化功率因数的原则,设计分段自适应补偿系数,并考虑功率因数不小于0.9的并网要求,分析电压补偿范围。此外,考虑电网阻性成分,以阻抗比为0.31的高压输电线路为例,讨论所提控制方法的适用性。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在纯感性和阻抗比为0.31的电网中,补偿后并网逆变器所能传输的有功功率最大值分别提高100%和40%,使逆变器可稳定运行在短路比接近于1的极弱电网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弱电网 可再生能源 并网逆变器 功率传输能力 电压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