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电压行波极性特征的新能源送出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6
1
作者 叶远波 章昊 +3 位作者 王同文 宋祥艳 苏毅 郑涛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5,共9页
新能源经交流线路送出时,由于其弱馈性和受控特性,传统的工频量保护难以适用,而行波保护能够在新能源控制系统介入导致故障特性发生较大变化之前完成故障识别,是目前解决新能源送出线路工频量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单端行... 新能源经交流线路送出时,由于其弱馈性和受控特性,传统的工频量保护难以适用,而行波保护能够在新能源控制系统介入导致故障特性发生较大变化之前完成故障识别,是目前解决新能源送出线路工频量保护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现有的单端行波保护方案无法准确识别区内近端故障和区内末端故障,因此文中分析了区内和区外故障情况下行波的折反射过程,并利用电压行波零模分量与线模分量到达保护安装处的时间差对故障位置进行初判;针对基于时间差难以准确识别的区内近端故障和区内末端故障,进一步挖掘电压行波的极性特征,利用首个反极性的电压行波和故障初始电压行波到达保护安装处的时间差与故障位置的关系来识别区内近端故障,利用前2个电压行波的极性关系来识别区内末端故障。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快速识别区内外故障,并且具有较好的耐过渡电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线路 行波保护 电压行波 小波变换 极性比较 单端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整个输电网的电压行波故障定位算法 被引量:16
2
作者 李泽文 姚建刚 +2 位作者 曾祥君 楚湘辉 张小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66-69,共4页
在双端电压行波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输电网的行波故障定位算法,该算法在某一条线路故障后每个变电站均记录电压行波到达该站的时间,然后由主站根据整个输电网中各变电站所有的时间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和容错分析,从而在某一台... 在双端电压行波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输电网的行波故障定位算法,该算法在某一条线路故障后每个变电站均记录电压行波到达该站的时间,然后由主站根据整个输电网中各变电站所有的时间信息进行融合处理和容错分析,从而在某一台定位装置故障、启动失灵或时间记录错误后仍能进行精确定位。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很强的容错性和很高的定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故障定位 电压行波 输电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双端电压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系统设计 被引量:34
3
作者 杜林 陈宏业 +2 位作者 陈伟根 庞军 李化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04-309,共6页
准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分析了基于电压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提出了故障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用于消除双端非同步采集误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 准确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实现输电线路故障定位,分析了基于电压行波法的输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提出了故障定位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设计了用于消除双端非同步采集误差的全球定位系统(GPS)同步时钟模块以及数据采集系统。采用波形相关分析算法来提取行波到达线路两端检测点的时间差,并设计了输电线路故障模拟实验。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结果表明,该故障定位系统能够实现输电线路的精确故障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故障定位 双端电压行波 时间差 全球定位系统(GPS) 波形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行波陡度的柔性直流送出线路快速保护方案 被引量:6
4
作者 高正创 李凤婷 +1 位作者 解超 尹纯亚 《电力工程技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4-93,共10页
柔性直流技术在灵活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问题上具有革命性意义。针对传统线路保护已不能可靠适应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脆弱性、故障信息提取难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电压行波陡度的柔性直流送出线路快速保护方案。... 柔性直流技术在灵活解决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问题上具有革命性意义。针对传统线路保护已不能可靠适应柔性直流送出系统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脆弱性、故障信息提取难等问题,文中提出一种基于电压行波陡度的柔性直流送出线路快速保护方案。通过分析直流线路故障暂态特性,利用限流电抗器两侧故障电压行波陡度与极性的不同,增加了有效暂态信息量提取范围,实现区内外故障识别;利用故障极与健全极的电压行波变化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判别故障类型;同时考虑了雷击干扰并利用其初始变化特性提出了快速识别方法。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该保护方案在各种影响因素下的性能,可以快速可靠地识别故障,具有良好的灵敏性和抗干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 暂态信息量 电压行波陡度 电压行波极性 雷击干扰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高压电网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 被引量:11
5
作者 邹贵彬 高厚磊 +1 位作者 许明 徐丙垠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1-74,100,共5页
行波信号的有效提取是高压电网行波保护和行波故障定位的前提,针对传统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传变暂态高频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利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的套管末屏电容,设计了电压行波提取电路,考查... 行波信号的有效提取是高压电网行波保护和行波故障定位的前提,针对传统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传变暂态高频信号的缺陷,提出了一种电压行波信号的提取方法。利用电容式电压互感器或电流互感器的套管末屏电容,设计了电压行波提取电路,考查了其频率响应特性。利用EMTDC分别仿真了提取电路对不同频率段、不同故障初始角和不同故障电阻的暂态电压信号提取响应,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暂态高频信号,正确反映一次侧特定频带的电压行波特征,很好地解决了行波保护或暂态量保护及故障定位中暂态电压行波提取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波保护 行波故障定位 电压行波提取 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电流互感器 末屏电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输电线路暂态电压行波的故障特征及其小波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董新洲 刘建政 余学文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57-61,74,共6页
分析了电压行波的基本故障特征 ,给出了电压行波故障特征的新的数学描述———小波表示。建立起了电压行波的故障特征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之间的联系 :通过有限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完整、清晰地刻划了暂态电压行波的... 分析了电压行波的基本故障特征 ,给出了电压行波故障特征的新的数学描述———小波表示。建立起了电压行波的故障特征和小波变换模极大值之间的联系 :通过有限个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 ,完整、清晰地刻划了暂态电压行波的故障特征。为构造性能优良、可靠的行波测距和行波保护奠定了重要的数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电压行波 故障特征 小波变换 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Tikhonov正则化的电压行波精确检测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泽文 杜昱东 +2 位作者 林依勤 赵廷 肖仁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049-1055,共7页
为解决行波信号经过专用电压行波传感器传变后不能真实反映一次侧行波波形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Tikhonov正则化理论的电压行波精确检测方法。该方法选取集中参数传递函数模型作为专用电压行波传感器的正演传递模型,然后利用离散反... 为解决行波信号经过专用电压行波传感器传变后不能真实反映一次侧行波波形特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Tikhonov正则化理论的电压行波精确检测方法。该方法选取集中参数传递函数模型作为专用电压行波传感器的正演传递模型,然后利用离散反卷积方法进行电压行波波形反演,并引入Tikhonov正则化理论解决反演过程中出现的病态问题,实现电压行波的精确检测。仿真和实验综合测试结果验证了该检测方法在微弱故障情况下能够有效可靠地检测行波信号,及其在不同故障情况下的适用性,有望促进行波保护技术的实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KHONOV正则化 行波检测 波形反演 电压行波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行波折射系数的柔性直流电网线路纵联保护 被引量:8
8
作者 戴志辉 秦昊宇 +3 位作者 邱宏逸 王兴国 郭雅蓉 邱晓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76-4689,共14页
针对柔性直流电网线路纵联保护难以同时适应线路边界存在和不存在情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行波折射系数的柔性直流电网线路纵联保护。通过分析线路的1模波阻抗得到较为精确的故障分量1模电压行波。利用Peterson等效电路定量分析正... 针对柔性直流电网线路纵联保护难以同时适应线路边界存在和不存在情况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行波折射系数的柔性直流电网线路纵联保护。通过分析线路的1模波阻抗得到较为精确的故障分量1模电压行波。利用Peterson等效电路定量分析正方向故障时的电压行波折射系数,通过定性分析得到反方向故障下的电压行波折射系数,根据电压行波折射系数的差异构造故障识别判据。在此基础上,设计启动判据和选极判据,与故障识别判据一起形成完整的柔性直流电网线路纵联保护。最后,在PSCAD/EMTDC中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纵联保护可实现全线速动,能够耐受500Ω的过渡电阻和20dB的噪声,且对采样频率和数据同步要求低,工程适用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电网 线路纵联保护 电压行波折射系数 Peterson等效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初始电压行波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比单端测距方法 被引量:19
9
作者 邢超 高敬业 +1 位作者 毕贵红 陈仕龙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8-134,共7页
针对现有故障测距方法存在对高阻故障不灵敏、二次行波波头难以捕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初始电压行波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比的单端测距方法。首先,推导出故障距离与初始电压行波的线模量和地模量的小波变... 针对现有故障测距方法存在对高阻故障不灵敏、二次行波波头难以捕捉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初始电压行波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比的单端测距方法。首先,推导出故障距离与初始电压行波的线模量和地模量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比之间的近似公式,公式表明两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且此关系与过渡电阻无关。然后,利用AdaBoost-Elman集成神经网络拟合两者之间的非线性关系,提取不同小波尺度下初始电压行波各模量分量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比作为集成神经网络输入量,将故障距离作为输出量,构建集成神经网络故障测距模型。将各小波尺度下的初始电压行波各模量分量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比输入训练完成的集成神经网络模型即可达到故障测距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测距精度高,且不受过渡电阻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 输电线路 初始电压行波 模极大值比 AdaBoost-Elman集成神经网络 故障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初始电压行波频域衰减速率的MMC-HVDC线路保护方案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韵琦 丛伟 张玉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152,共10页
针对目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电网的线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初始电压行波(IVTW)频域内衰减速率的MMC-HVDC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首先,构建四端MMCHVDC电网的等效模型,分别计算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下I... 针对目前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的高压直流(MMC-HVDC)电网的线路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初始电压行波(IVTW)频域内衰减速率的MMC-HVDC线路单端量保护方案。首先,构建四端MMCHVDC电网的等效模型,分别计算直流线路区内外故障下IVTW的频域表达式。由于输电线路两端限流电抗器的边界作用,区内外故障下IVTW随频率增大而衰减的速率具有不同的特点。以不同尺度的平稳小波变换(SWT)提取IVTW在不同频带下的细节系数,并用不同尺度下的小波变换模极大值(WTMM)的绝对值分别表征其在相应频带中的幅值,根据IVTW频域内等效衰减速率的平方构造了识别线路区内外故障的判据。最后,各种故障情况下的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端线路保护 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 高压直流输电 初始电压行波 频域衰减速率 平稳小波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故障电压行波能量比较的输电线路纵联保护 被引量:3
11
作者 吴浩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2-49,共8页
在分析线路两端故障行波关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电压方向行波能量比较的纵联保护新算法。该算法基于S变换,提取单频率电压方向行波能量,利用线路一侧电压反行波能量与另一侧电压前行波能量的比值构成保护判据。当被保护线... 在分析线路两端故障行波关系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电压方向行波能量比较的纵联保护新算法。该算法基于S变换,提取单频率电压方向行波能量,利用线路一侧电压反行波能量与另一侧电压前行波能量的比值构成保护判据。当被保护线路区外故障时,上述能量比值较小,趋近于1;而被保护线路内部故障时,该能量比值很大,能够明显地区分出线路内外部故障。文中对保护的原理判据和影响行波纵联保护的主要因素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纵联保护算法在小故障初始角下仍能准确识别区内外故障,动作速度快,可靠性高,且不受故障位置、故障类型、过渡电阻和母线结构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纵联保护 电压方向行波 S变换 能量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磁环构造配电线路边界的单端量全线速动保护(2):基于电压行波峰值时间的保护原理
12
作者 常仲学 闫吉飞 +4 位作者 张志华 徐瑞东 王毅钊 宋国兵 刘健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64-1873,共10页
以交、直流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线路两侧安装磁环后区内、外故障电压行波陡度和峰值时间的差异,提出了基于模电压行波峰值时间的单端量全线速动保护原理,分析了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分支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雷击... 以交、直流配电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线路两侧安装磁环后区内、外故障电压行波陡度和峰值时间的差异,提出了基于模电压行波峰值时间的单端量全线速动保护原理,分析了故障类型、过渡电阻、故障初相角、分支线路、中性点接地方式以及雷击等暂态干扰对对判据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可以可靠识别交、直流配电网线路的区内外故障,具有仅利用单端电压即可保护线路全长、动作速度快、可理论整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环 边界元件 配电网 单端全线速动保护 电压行波 峰值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模态分解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测距方法 被引量:21
13
作者 王洪彬 周念成 +4 位作者 王伟 王强钢 于大川 周丹莹 吕元正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0,共12页
基于晶闸管换流器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based on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UHVDC)的故障定位算法对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长距离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测距方法精准度低... 基于晶闸管换流器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ultra-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 based on line commutated converter,LCC-UHVDC)的故障定位算法对智能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作用。针对长距离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故障测距方法精准度低、快速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法(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VMD)和Teager能量算子(Teager energy operator,TEO)的双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首先,研究了LCC-UHVDC线路故障电压行波的传播特性。利用零模电压随线路传播衰减明显的特征,通过VMD算法提取采样点处零模电压行波的时频特性。针对VMD参数选择不当导致的模态混叠问题,利用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对提取的模态指标进行优化。然后采用TEO对分解后信号进行瞬时能量谱提取,精确标定波头到达时间,最后采用双端迭代测距法迭代求解故障距离。在PSCAD/EMTDC搭建±800 kV LCC-UHVDC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不同故障位置、过渡电阻和故障类型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变分模态分解 TEAGER能量算子 故障测距 电压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行波电压分布特征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 被引量:38
14
作者 宋国兵 李德坤 +3 位作者 靳东晖 冉孟兵 靳幸福 郭润生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83-88,共6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原理。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两端并联有大电容,直流线路发生单极接地故障后,1模故障分量网络中的电压行波具有以下2个特点:在两端直流母线处全反射,故障点处主要为折射;反射... 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参数模型的柔性直流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原理。由于柔性直流输电线路两端并联有大电容,直流线路发生单极接地故障后,1模故障分量网络中的电压行波具有以下2个特点:在两端直流母线处全反射,故障点处主要为折射;反射改变极性,折射不改变极性。据此可以在1模故障分量网络中计算本端第1次电压反射波及其前行路径上的电压分布,找出该电压分布的最强正跳变点,该点到对端的距离即为故障距离。该方法的故障定位精度高,理论上不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无需人工识别行波波头,易于实现故障定位的自动化,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全线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直流输电 故障定位 单端电气量 行波电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频带下电压故障行波极性的一致性分析 被引量:7
15
作者 王世勇 董新洲 施慎行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68-73,共6页
输电线路故障后产生的电压故障行波是一个宽频带信号。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有效传变宽频带电压行波信号,给行波保护投入电力系统实际应用带来困难。文中应用数学分析工具——小波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将电压故障... 输电线路故障后产生的电压故障行波是一个宽频带信号。由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不能有效传变宽频带电压行波信号,给行波保护投入电力系统实际应用带来困难。文中应用数学分析工具——小波变换,以及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分析特性,将电压故障行波分解成多个频带信号,并研究了各个频带下电压故障行波初始极性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电压故障行波各频带信号的初始极性具有一致性,而电压故障行波中工频分量的初始极性与电压故障初始行波的波头极性一致。这一结论为新型方向比较式行波保护原理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线路 电压故障行波 小波变换 多分辨率分析 行波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用于多端直流电网的电压极性比较式行波保护方案 被引量:11
16
作者 郑涛 宋祥艳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4690-4698,共9页
相较于在直流线路两端配置限流电抗器,多端直流电网(multi-terminal DC power grid,MTDC)在换流站出口安装限流电抗器可在抑制短路电流的前提下减少经济性投资。针对此类拓扑结构下基于边界效应的直流线路保护不再适用的问题,该文分析... 相较于在直流线路两端配置限流电抗器,多端直流电网(multi-terminal DC power grid,MTDC)在换流站出口安装限流电抗器可在抑制短路电流的前提下减少经济性投资。针对此类拓扑结构下基于边界效应的直流线路保护不再适用的问题,该文分析了多端柔直电网线路故障下行波复杂的折反射现象,推导了线路发生区内外故障时,两端保护安装处测量到的前两个电压行波的表达式,揭示了区内外故障时线路两端的电压行波的极性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电压极性比较的行波保护方案。该方案无需考虑阈值设定和采样不同步的影响,能够可靠识别出区内外故障。最后,基于PSCAD/EMTDC仿真平台,验证了该保护方案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端直流电网 行波保护 电压行波 极性比较 限流电抗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反行波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单端量线路保护 被引量:16
17
作者 戴志辉 刘宁宁 +2 位作者 刘媛 鲁浩 曹虹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0-87,共8页
针对传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快速性差、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反行波的单端电气量直流线路保护。综合考虑线路边界和直流输电线路对高频故障电压行波的衰减作用,结合发生区内、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传... 针对传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快速性差、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有限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电压反行波的单端电气量直流线路保护。综合考虑线路边界和直流输电线路对高频故障电压行波的衰减作用,结合发生区内、区外故障时故障行波传输特性发现:发生区内故障时,整流侧保护元件测得的高频电压反行波较大;发生区外故障时,保护元件在研究时段内测得的高频电压反行波较小,甚至近似为0。据此,可判别区内、区外故障。采用改进电压梯度法实现保护的快速、可靠启动。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保护方案能快速识别区内、区外故障,无需通信,能可靠保护线路全长,且耐过渡电阻能力强,不受分布电容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压直流输电 单端量保护 线路保护 电压行波 线路边界 高阻接地故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波电压叠加器的电路模型与输出特性
18
作者 任淑一 何旭 +2 位作者 孙凤举 王志国 邱爱慈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8-85,共8页
为了研究行波电压叠加器(TVA)的输出特性以及影响输出特性的因素,将传输线和放电支路进行简化,给出了传输线、放电支路、屏蔽电极与外筒体间的分布电感与分布电容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8级串联TVA电路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8级串联TVA... 为了研究行波电压叠加器(TVA)的输出特性以及影响输出特性的因素,将传输线和放电支路进行简化,给出了传输线、放电支路、屏蔽电极与外筒体间的分布电感与分布电容等参数的计算方法,建立了8级串联TVA电路模型。通过仿真得到了8级串联TVA驱动匹配负载时的输出特性,研究了开关闭合时序与分散性以及传输线阻抗等对输出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当每级开关触发闭合时序为理想感应电压叠加器(IVA)时序时,传输线输出电压峰值随串联级数n的增长近似线性增长,电压脉冲前沿逐级陡化,在匹配负载上的输出电压为899 kV,脉冲前沿与第一级相比缩短10 ns;屏蔽电极上的电压峰值逐级减小,电压波形存在高频振荡;开关闭合时序对TVA传输叠加与输出特性有显著影响,TVA按理想IVA时序触发时的匹配负载电压前沿比同时触发时要陡,相差约50 ns,随着触发时序系数增大(>1),脉冲前沿逐渐陡化;当开关触发闭合分散性增大时,输出脉冲重复性变差;随着传输线阻抗从匹配阻尼增大至3倍阻尼,匹配负载电压峰值增大,前沿缩短约30 ns,波尾时间增大约200 ns。研究结果可为TVA型脉冲功率源装置的结构优化和研制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功率源 行波电压叠加器 电路模型 开关闭合分散性 输出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00kV直流输电线路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时的行波测距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束洪春 张斌 +3 位作者 张广斌 曹璞璘 刘可真 孙士云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14-120,共7页
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时电压行波的传播特点。在雷击侧,由雷电流注入所引起的电压行波先到达保护安装处,而由故障引起的电压行波后到达,所检测到的电压行波起始阶段呈现出雷击未故障特征;在闪络侧,由故障引起... 分析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雷击点与闪络点不一致时电压行波的传播特点。在雷击侧,由雷电流注入所引起的电压行波先到达保护安装处,而由故障引起的电压行波后到达,所检测到的电压行波起始阶段呈现出雷击未故障特征;在闪络侧,由故障引起的电压行波先到达,而由雷电流注入所引起的电压行波后到达,所检测到的电压行波起始阶段呈现故障的特征。因此,利用线路两端检测到的电压行波线模首波头幅值进行比较来识别雷击侧和闪络侧,再应用双端行波测距方法对雷击点进行定位,继而根据雷击侧电压行波首波头和故障点反射波头的时间差进一步确定闪络点的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 特高压直流 输电线路 雷击 电压行波 测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波叠加特征分析的VSC-HVDC输电系统单端故障定位 被引量:8
20
作者 宋国兵 李德坤 +2 位作者 靳幸福 徐海洋 郭润生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743-2749,共7页
为保障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VDC,VSC-HVDC)系统的可靠运行,提出了一种利用行波叠加特征的VSC-HVDC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方法。由于VSC-HVDC输电线路两端直流母线处并联有大电容,直流线路发生单极接地故障... 为保障电压源换流器型直流输电(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HVDC,VSC-HVDC)系统的可靠运行,提出了一种利用行波叠加特征的VSC-HVDC输电线路单端故障定位方法。由于VSC-HVDC输电线路两端直流母线处并联有大电容,直流线路发生单极接地故障后,1模故障分量网络中的电压行波具有"直流母线处全反射,故障点处主要为折射,反射改变电压极性,折射不改变电压极性"的特点。据此在故障分量网络中以行波首次到达本端的时刻为起点,通过计算找出沿线电压前行波和反行波的最强叠加点,该叠加点到对端的距离即是故障距离。PSCAD下的仿真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故障定位误差≤0.06%,耐过渡电阻能力可达300Ω。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故障定位精度高,易于实现故障定位的自动化,在VSC-HVDC输电线路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SC—HVDC 单端电气量 故障定位 自动化 分布参数模型 电压行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