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 被引量:2
1
作者 邓威 樊青青 +2 位作者 李俊红 马军 孔超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0-554,共5页
等效自噪声是微机电系统(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重要的性能指标,前置放大电路的噪声是其主要来源之一。为降低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的自噪声,设计了一种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采用双JFET并联电路结构,辅以合适的偏置电路,对不同噪声源进行理... 等效自噪声是微机电系统(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重要的性能指标,前置放大电路的噪声是其主要来源之一。为降低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的自噪声,设计了一种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采用双JFET并联电路结构,辅以合适的偏置电路,对不同噪声源进行理论分析,优化电路参数,最终实现了噪声性能较优的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制备。测试结果表明,在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的工作频带内,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信号放大无失真,电压增益为43.8d B,等效输入噪声电压谱密度为0.7nV√Hz@1 kHz其噪声性能较国内外同类型的放大电路具有一定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效自噪声 MEMS压电矢量水听器 前置放大电路 1/f噪声 噪声电压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静息态EEG前后部脑电活动 被引量:8
2
作者 廖智舟 李川 +4 位作者 周军 周海燕 秦裕林 丰雷 冯媛 《智能系统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8-173,共6页
抑郁症病人静息态EEG存在左右脑半球神经电活动强度不对称的现象。分析了抑郁症的大脑前后部脑电信号不对称性的变化,并在正常组、抑郁症未用药组和抑郁症用药组三组被试中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首先将静息态EEG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 抑郁症病人静息态EEG存在左右脑半球神经电活动强度不对称的现象。分析了抑郁症的大脑前后部脑电信号不对称性的变化,并在正常组、抑郁症未用药组和抑郁症用药组三组被试中进行了分析。分析过程首先将静息态EEG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FFT),将时域的EEG信号转换为频域的相关信息。将频域划分频带,导出各个频带各个通道的电压密度后,用电压密度值计算比较脑前后部神经电活动的相对强弱。结果发现正常人脑前部神经电活动强于脑后部,抑郁症未用药病人脑前部神经电活动弱于脑后部。用药的抑郁症病人脑前后部神经电活动的相对强弱有所改善。该结论有助于基于生物标记的抑郁症自动诊断和和治疗效果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静息态EEG 电压密度 前后部脑电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固体Ag/AgCl电极的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卫云鸽 曹全喜 +2 位作者 雷梦碧 黄云霞 王毓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3期441-444,共4页
探讨了制备全固体Ag/AgCl电极所用的AgCl前驱粉体的工艺技术,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物相分析,并对工艺改进后制备电极的短期稳定性、电化学噪声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AgNO3和NaCl为原料,利用乙醇作为助磨剂,球磨8h后,利用冷冻干燥法所... 探讨了制备全固体Ag/AgCl电极所用的AgCl前驱粉体的工艺技术,对其进行了形貌和物相分析,并对工艺改进后制备电极的短期稳定性、电化学噪声水平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以AgNO3和NaCl为原料,利用乙醇作为助磨剂,球磨8h后,利用冷冻干燥法所制备的AgCl粉体分散性极好,大小均匀,在490℃下烧结后所制备的Ag/AgCl复合电极一致性好,同种电极之间的极差电位约为0.006mV。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短期稳定性能,电极电位波动量不超过0.080mV/24h,电极电压噪声密度在1Hz处可降低至8.34nV/Hz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AgCl电极 冷冻干燥法 短期稳定性 电化学噪声 电压噪声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C2045的1550nm的SFF光接收机噪声特性分析及设计 被引量:2
4
作者 漆燕 陈伟 王桂琼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1-44,共4页
分析了光接收机噪声特性,讨论了Peraonick定义的加权常数I1I2I3和S1与输入输出脉冲的形状、输入光功率产生的与信号有关的等效输入噪声功率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灵敏度与动态范围,具体阐述了光收发合一模块SFF中接收部分构成,设计出基... 分析了光接收机噪声特性,讨论了Peraonick定义的加权常数I1I2I3和S1与输入输出脉冲的形状、输入光功率产生的与信号有关的等效输入噪声功率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灵敏度与动态范围,具体阐述了光收发合一模块SFF中接收部分构成,设计出基于MC2045的1550nm的SF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C2045 SFF光接收机 等效输入噪声 噪声电压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冷型PEMFC电堆的单电池特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谭凯峰 陈维荣 +1 位作者 韩明 张雪霞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66-771,共6页
本文对实验室自制的自增湿空冷型PEMFC电堆进行了自适应特性研究,并分析了各单电池的性能以及各电池的电压分布情况.实验中设定操作条件为:阳极工作压力为2 bar,阴极风扇功率0.3 W,氢气室每隔10 s排水1 s.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空冷型PEMF... 本文对实验室自制的自增湿空冷型PEMFC电堆进行了自适应特性研究,并分析了各单电池的性能以及各电池的电压分布情况.实验中设定操作条件为:阳极工作压力为2 bar,阴极风扇功率0.3 W,氢气室每隔10 s排水1 s.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空冷型PEMFC的电压分布与负载电流的大小具有一定的联系,大电流负载下电池的电压分布会出现明显的不均匀现象,根据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电堆的单体电压波动率与负载电流之间存在近似的指数关系分布,且各单片电池间内阻的差异与大电流下过高的电堆温度都会造成电压分布不均匀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冷型PEMFC 电流密度-电压特征曲线 电压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I图的铝/钢双脉冲MIG熔-钎焊稳定性评价及其MATLAB实现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剑雄 李桓 +1 位作者 韦辉亮 张玉昌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87-91,共5页
针对铝/钢双脉冲MIG熔-钎焊过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I动态工作点轨迹集中性的焊接过程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MATLAB定量计算U-I图面积来表示U-I动态工作点轨迹集中性,U-I图面积越小,表明U-I动态工作点轨迹越集中,焊接过... 针对铝/钢双脉冲MIG熔-钎焊过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U-I动态工作点轨迹集中性的焊接过程稳定性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MATLAB定量计算U-I图面积来表示U-I动态工作点轨迹集中性,U-I图面积越小,表明U-I动态工作点轨迹越集中,焊接过程越稳定;反之,U-I图面积越大,U-I动态工作点轨迹越分散,焊接过程越不稳定.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不同电弧作用位置下焊接过程稳定性与其对应的焊接电压方差、电压概率密度分布和电弧形态稳定性分析结果具有一致性,故该方法是可靠的,且为铝/钢双脉冲MIG熔-钎焊稳定性评定提供了定量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脉冲MIG熔-钎焊 U-I动态工作点轨迹集中性 焊接过程稳定性 电弧形态 电压概率密度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孔剂含量及电解质体系对DSSC的影响
7
作者 于敏 韩巧淋 +1 位作者 骆志坚 刘江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19-823,共5页
采用料浆喷涂法制备了TiO2膜,当用电解质[0.1 mol/L碘化锂、0.05 mol/L碘、0.6 mol/L 1,2-二甲基-3-丙基咪唑碘(DMPII)、0.5 mol/L四叔丁基吡啶(TBP)的甲氧基丙腈溶液]时,固定TiO2、松油醇和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比例,通过改变聚乙二醇... 采用料浆喷涂法制备了TiO2膜,当用电解质[0.1 mol/L碘化锂、0.05 mol/L碘、0.6 mol/L 1,2-二甲基-3-丙基咪唑碘(DMPII)、0.5 mol/L四叔丁基吡啶(TBP)的甲氧基丙腈溶液]时,固定TiO2、松油醇和聚乙烯醇缩丁醛(PVB)的比例,通过改变聚乙二醇(PEG-600)占TiO2质量的百分数,来研究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PEG-600是通过改变TiO2膜的微观结构对电池性能产生影响的,当PEG-600质量分数为80%时,短路电流密度、染料吸附量、最大功率密度和光电转换效率达到较大;填充因子随PEG-600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开路电压基本不变。当用电解质(0.25 mol/L碘化锂、0.025 mol/L碘、1.25 mol/L TBP的乙醇和碳酸丙烯酯溶液)时,测得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减小,但开路电压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四叔丁基吡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 analytical model to explor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被引量:1
8
作者 钟春良 耿魁伟 +1 位作者 罗兰娥 杨迪武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6年第3期598-603,共6页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 The effect of the parameters on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V_(OC)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solar cells was explored by an analytical model. The analytical results show that V_(OC)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logarithm of illumination intensity under usual illumination. There are two critical values of the interface state density(D_(it)) for the open-circuit voltage(V_(OC)), D_(it)^(crit,1) and D_(it)crit,2(a few 1010 cm^(-2)·e V^(-1)). V_(OC) decreases remarkably when D_(it) is higher than D_(it)^(crit,1). To achieve high V_(OC), the interface states should reduce down to a few 1010 cm^(-2)·e V^(-1).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ffective density of states in the conduction and valence band edges of c-Si, the open-circuit voltage of a-Si:H/c-Si heterojunction cells fabricated on n-type c-Si wafers is about 22 mV higher than that fabricated on p-type c-Si wafers at the same case. V_(OC) decreases with decreasing the a-Si:H doping concentration at low doping level since the electric field over the c-Si depletion region is reduced at low doping level. Therefore, the a-Si:H layer should be doped higher than a critical value of 5×10^(18) cm^(-3) to achieve high V_(O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ar cells a-Si:H/c-Si heterojunctions open-circuit volt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