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毫米波辐射下悬液细胞膜电压变化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覃玉荣 赖声礼 +2 位作者 江悦华 杨太成 王捷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8-330,334,共4页
根据有效介质理论,用M axwell-W agner等效公式计算细胞悬液中的平均场.然后基于时变场中单细胞膜电压第二计算模型,用场近似等效方法,建立了毫米场辐射下悬液中细胞膜电压计算模型.模型表明悬液细胞膜电压变化和毫米波的功率、频率、... 根据有效介质理论,用M axwell-W agner等效公式计算细胞悬液中的平均场.然后基于时变场中单细胞膜电压第二计算模型,用场近似等效方法,建立了毫米场辐射下悬液中细胞膜电压计算模型.模型表明悬液细胞膜电压变化和毫米波的功率、频率、细胞半径、细胞排列及细胞的浓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毫米波 细胞悬液 生物效立 跨膜电压 毫米波辐射 电压变化 细胞膜 有效介质理论 计算模型 等效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压变化量的配网单相接地故障多判据检测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文海 肖先勇 范康林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9-135,共7页
针对基于零序电压的非有效接地配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压变化量的低阈值、多判据检测法。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系统三相电压和零序电压将同时发生变化,考虑各电压特征受故障电阻、故障距离等因素影响,定量计算... 针对基于零序电压的非有效接地配网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灵敏度低的问题,提出基于电压变化量的低阈值、多判据检测法。在发生单相接地故障后,系统三相电压和零序电压将同时发生变化,考虑各电压特征受故障电阻、故障距离等因素影响,定量计算零序电压、故障相电压和非故障相电压变化特征,利用多电压变化量特征检测单相接地故障。同时考虑多电压变化量特征,避免了运行状态和故障特征量小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以低阈值为基础,提高了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检测灵敏性,提高了检测方法耐故障电阻能力。基于PSCAD/EMTDC的大量仿真证明了提出的方法在耐故障电阻能力及抗扰动性上有明显的提高,对单相接地故障的准确、可靠检测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有效接地系统 单相接地故障 高阻故障 故障检测 多判据 电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波分析在电能质量短期电压变化问题上的应用
3
作者 康小龙 陈杰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第12期93-94,共2页
电网电压的短期变化问题成为电能质量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电压的短期变化信号的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压骤降、电压骤升、断电等短期电压变化信号用Mallat算法进行了多分辨分析,通过对模极大值点的检测... 电网电压的短期变化问题成为电能质量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本文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电压的短期变化信号的检测问题进行了研究,通过对电压骤降、电压骤升、断电等短期电压变化信号用Mallat算法进行了多分辨分析,通过对模极大值点的检测来确定扰动发生和终止的时刻,即扰动的持续时间。仿真过程和结果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能质量 短期电压变化 小波变换 奇异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港口三绕组变压器电压变化率计算法研究
4
作者 李汉强 《港口装卸》 北大核心 1992年第5期13-16,共4页
关键词 三绕组变压器 电压变化 计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支撑电容电压变化斜率的断电区检测及辅助电源保护策略探讨
5
作者 王颖 葛航奇 +1 位作者 李政达 苏全锋 《铁道技术监督》 2022年第6期30-33,共4页
针对青岛地铁11号线列车通过折返线断电区时,电源中断导致的过压故障,通过检测支撑电容电压变化斜率加快正线断电区判断,以提高逆变器封锁脉冲信号、断开主接触器的速度为手段,有效解决列车进入断电区产生的过压故障。仿真分析、模拟试... 针对青岛地铁11号线列车通过折返线断电区时,电源中断导致的过压故障,通过检测支撑电容电压变化斜率加快正线断电区判断,以提高逆变器封锁脉冲信号、断开主接触器的速度为手段,有效解决列车进入断电区产生的过压故障。仿真分析、模拟试验和正线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电压变化斜率检测后,可有效解决列车经过断电区时出现的过压故障,并且满足青岛地铁11号线列车在各折返线断电区保护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动车组 断电区 辅助电源系统 电压保护 电压变化斜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舶电站交流主发电机瞬态电压调整率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陈琳 刘林生 陈磊 《机电设备》 2007年第11期23-25,共3页
从电机电磁过渡过程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发电机瞬态电压变化率的主要因素,并介绍了一种计算交流发电机瞬态电压调整率的工程算法,且得到了某发电机的试验验证,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意义.
关键词 交流发电机 瞬态电压变化 瞬态参数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小型爪极式永磁同步发电机输出电压的若干因素
7
作者 卢达 陈勇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81-83,88,共4页
针对小型爪极式永磁同步发电机在实际运行中有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它的输出电压的稳定性,分析了影响输出电压变化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电机输出电压的纠偏方法。
关键词 永磁同步发电机 输出电压 爪极式 电压变化 纠偏方法 稳定性 多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山地面变电站电压异常现象问题分析
8
作者 郭辉 吾布里.阿依丁 石黄霞 《煤矿机电》 2009年第1期45-47,共3页
针对矿山地面变电站运行中发生的电压异常现象,重点对对单相接地、高低压保险熔断、不同电压等级碰线时的现象及涉及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与老式变电站电压异常判断上的异同。
关键词 消弧线圈接地系统 单相电压变化 电压互感器 熔断器熔断 单相碰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越限事故
9
作者 董晋阳 《农村电气化》 2017年第7期32-32,共1页
电压偏差是指缓慢变化(电压变化率小于每秒1%)的实际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带地区供电负荷的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属A类供电电压质量监测点,电网电压质量控制标准规定:带地区供电负荷的变电站10 kV母线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压允... 电压偏差是指缓慢变化(电压变化率小于每秒1%)的实际电压值与系统额定电压值之差。带地区供电负荷的变电站10 kV母线电压属A类供电电压质量监测点,电网电压质量控制标准规定:带地区供电负荷的变电站10 kV母线正常运行方式下的电压允许偏差为系统额定电压的0%~7%。目前主要通过电网无功电压自动控制系统(AVC)来实现电厂、变电站无功电压的分层分区上下级协调自动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线电压 KV 自动控制系统 供电负荷 无功电压 电压变化 正常运行方式 供电电压 电压偏差 允许偏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压变电所变压器额定电压的选择和电压调整
10
作者 黄新予 《煤炭科学技术》 CAS 1980年第5期24-28,63,共6页
讨论了在保证允许电压偏移下设计企业电网时如何选择变压器的额定电压和在生产运行中如何进行电压调整。
关键词 电压调整 企业电网 额定电压 降压变电所 电压偏移 线路长度 无功电力 供用电规则 电压变化 供电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模型构建
11
作者 杨阳 《通信电源技术》 2023年第23期57-59,共3页
新能源的接入导致配电网的电压出现较大波动,为提高配电网电压的质量,开展了新能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模型构建研究。将输电线路节点的电压变化率和电压分布参数作为影响参数,以实现配电网电压质量最优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同... 新能源的接入导致配电网的电压出现较大波动,为提高配电网电压的质量,开展了新能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模型构建研究。将输电线路节点的电压变化率和电压分布参数作为影响参数,以实现配电网电压质量最优为目标,构建目标函数。同时,在新能源接入位置电压、配电网支路容量和功率的约束下,利用粒子群算法求解新能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模型,并分析新能源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的影响。实例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有效提高配电网的电压质量,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影响模型 电压变化 新能源接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压对电渗加固软土效果的试验研究
12
作者 刘忠富 胡新华 《城市建筑》 2017年第9期392-394,共3页
使用自制的电渗试验装置,对武汉某地区淤泥进行4组不同情况的电渗试验.通过检测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含水率、能耗系数以及土体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值来研究变化电压通电对电渗加固软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改变电压方式能... 使用自制的电渗试验装置,对武汉某地区淤泥进行4组不同情况的电渗试验.通过检测排水量、电流、有效电势、含水率、能耗系数以及土体粘聚力c和内摩擦角φ值来研究变化电压通电对电渗加固软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的改变电压方式能有效增强电渗的加固效果,电压较大的电渗加固效果比电压小的好,消耗能量较多;逐渐递增和跳跃循环的电压加载方式进行电渗试验能明显增强阳极的加固效果;在较高电压下,有效电势占有比较小;阳极附近土体的含水率明显比阴极附近土体的低,在抗剪强度指标方面阳极比阴极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 电渗 变化电压 有效电势 能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电网的薄弱节点识别 被引量:2
13
作者 樊艳芳 钟显 段天元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18-523,共6页
针对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电网的薄弱节点识别问题,提出基于PV曲线有功负荷裕度和电压变化指标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从有功负荷裕度角度机理分析间歇性能源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功负荷裕度和电压变化指标识别电网... 针对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电网的薄弱节点识别问题,提出基于PV曲线有功负荷裕度和电压变化指标的综合分析方法。首先从有功负荷裕度角度机理分析间歇性能源电网静态电压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有功负荷裕度和电压变化指标识别电网的薄弱节点。以新疆某地区实际电网为例,验证了上述薄弱节点识别方法的有效性,同时通过PV曲线分析给出高渗透间歇性能源电网运行断面极限,对该电网运行提供一定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性能源 薄弱节点 PV 有功负荷裕度 电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控硅关断参数分析及新型可控硅的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江泳 杜峰 +1 位作者 崔光照 胡智宏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对可控硅误触发行为及关断过程的分析表明,du/dt参数固定的条件下,di/dt的临界值越高,电路的可靠性越高.di/dt临界值大大提高的逻辑可控硅、无缓冲器可控硅等新型可控硅不但能提高电路的可靠性,还可以降低成本.
关键词 可控硅 误导通 门极关断电流下降率 门极关断电压变化 关断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MPPT功能的智能户用光伏充电系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李钊年 段善旭 《可再生能源》 CAS 2007年第5期13-15,共3页
光伏充电系统采用了恒流充电和du/dt恒压限流充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时间内以电压的变化量接近零,并使充电电流达到最小设定量作为判断蓄电池充电终止的条件,采用了电压自寻优算法实现了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表明,系统... 光伏充电系统采用了恒流充电和du/dt恒压限流充电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在一定时间内以电压的变化量接近零,并使充电电流达到最小设定量作为判断蓄电池充电终止的条件,采用了电压自寻优算法实现了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试验表明,系统除了具有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外,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效果明显,且不用考虑日照强度和温度对光伏电池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光伏电池的输出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电池 电压变化 蓄电池 最大功率点跟踪 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压机载电源设计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凯 田育新 +1 位作者 冯非 高栋 《信息通信》 2018年第12期83-84,共2页
根据军标的规定,机载计算机要满足供电特性的要求,在直流28V供电系统中不同机型的二次供电电压变化的范围不同,某机型对于28V供电变化范围较宽,输入最低电压较低,针对于该要求,提出了一种能满足低电压工作的电源设计方案。
关键词 机载电源 设计方案 低压 供电特性 电压变化 供电系统 电压 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青海省小尾寒羊的异常心电图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才骏 王勇 《青海畜牧兽医杂志》 2003年第6期3-6,共4页
描记和分析了引入青海省 75只小尾寒羊的心电图 ,发现它们呈现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电压变化和波型变化 4大类共 15种类型的异常心电图 ,其中心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最高 ,为 2 1.3 % ,其次是双峰P波 ( 17.3 % )和R(S)波畸形 ( 16... 描记和分析了引入青海省 75只小尾寒羊的心电图 ,发现它们呈现激动起源异常、激动传导异常、电压变化和波型变化 4大类共 15种类型的异常心电图 ,其中心窦性心律不齐发生率最高 ,为 2 1.3 % ,其次是双峰P波 ( 17.3 % )和R(S)波畸形 ( 16.0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 小尾寒羊 心电图 心窦性心律不齐 心律失常 引种 激动起源异常 激动传导异常 电压变化 波型变化 双峰P波 R波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编委来信
18
作者 朱鹤年 《物理实验》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37-37,共1页
关键词 编委 电致伸缩 电压变化 压电陶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组合励磁永磁同步发电机主发电机的设计方法
19
作者 窦一平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04年第1期24-28,共5页
提出了组合励磁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 (以下简称HESG)主发电机部分的一种设计方法 ,该方法可以定量调控发电机外特性的电压变化率 ,是设计HESG的基础 ,也能单独设计稀土永磁同步发电机 .通过样机的实验验证 。
关键词 同步发电机 稀土永磁发电机 组合励磁 设计方法 电压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激光激发OBIRCH技术的失效分析 被引量:12
20
作者 陈选龙 刘丽媛 +2 位作者 邝贤军 许广宁 崔仕乐 《半导体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3-78,共6页
针对传统失效定位技术如光辐射显微镜(EMMI)和红外成像等无法对互连失效进行定位的问题,在半导体失效分析中引入了热激光激发(TLS)技术进行失效定位。该技术应用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加热,改变材料电阻特性,从而检测到缺陷。光束感生电阻变... 针对传统失效定位技术如光辐射显微镜(EMMI)和红外成像等无法对互连失效进行定位的问题,在半导体失效分析中引入了热激光激发(TLS)技术进行失效定位。该技术应用激光束对材料进行加热,改变材料电阻特性,从而检测到缺陷。光束感生电阻变化(OBIRCH)技术即为TLS技术的一种。对技术原理进行了综述,并利用OBIRCH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功率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MOSFET)、集成电路静电放电(ESD)保护端口和金属-绝缘体-金属(MIM)电容进行失效定位。结果表明TLS技术对于短路、漏电以及电流路径成像的定位十分有效。特别是难以观察的微小失效如晶体管击穿、铝硅互熔短路和介质层裂纹等。OBIRCH技术对精确和快速地定位多层金属化布线、新型封装的短路和阻性缺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光激发(TLS)技术 光束感生电阻变化(OBIRCH) 失效定位 热感生电压变化(TIVA) 失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