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卡制冷技术研究现状与空间应用展望
1
作者 常启泰 黄玉龙 +3 位作者 孟相朋 王定远 白宜松 陈雪 《空间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37-448,共12页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加电和去电过程的熵变实现制冷循环,具有高能效、轻量化、无制冷剂泄漏特点,在航天冷藏箱、空间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热电制冷技术存在电耗大、制冷系数...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固态制冷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加电和去电过程的熵变实现制冷循环,具有高能效、轻量化、无制冷剂泄漏特点,在航天冷藏箱、空间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目前,空间热电制冷技术存在电耗大、制冷系数低等问题,限制了该技术未来在航天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从电卡材料性能、电卡冷热分离方法及电卡制冷器件三方面进行回顾和分析,介绍了电卡组分、形态、制备工艺、可靠性和稳定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卡制冷原理以及主动式和被动式的冷热分离方法,归纳了往复单级和往复多级电卡器件的工作原理.最后,展望了电卡制冷技术未来在空间科学领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制冷技术 电卡制冷 材料 换热方法 制冷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卡制冷技术:器件发展现状与高熵铁电材料前瞻
2
作者 杨世豪 钱小石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22,56,共10页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场调控的固态制冷技术,该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变化来实现制冷效果。该技术因无直接碳排放、高效率等优点,在全球变暖和碳减排目标的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自2006年巨电卡效应发现以来,电卡... 电卡制冷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场调控的固态制冷技术,该技术利用电卡材料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温度变化来实现制冷效果。该技术因无直接碳排放、高效率等优点,在全球变暖和碳减排目标的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自2006年巨电卡效应发现以来,电卡制冷技术经历了快速发展,尤其是在电卡材料和器件的改进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从电卡制冷器件研究、电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和电卡材料高熵优化方面展开分析与讨论。介绍了电卡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当前主动回热式电卡制冷器件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电卡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以及高熵优化策略和界面极化增强策略,展望了电卡制冷技术在工质和系统领域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卡制冷技术 复合材料 柔性制冷器件 热力学循环 零碳制冷与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零碳制冷与热泵的电卡复合材料及柔性制冷器件 被引量:2
3
作者 冯嘉旺 蔡玉 +1 位作者 施骏业 钱小石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25-943,共19页
电卡效应是一种新型凝聚态制冷效应,其来源于极性材料的电致相变导致的偶极有序度的可逆调控.由于使用电容型场效应(无载流子输运),电卡制冷循环能量可逆性好、介电损耗低,在单次极化-退极化循环中材料能量回复效率接近85%.因此,电卡制... 电卡效应是一种新型凝聚态制冷效应,其来源于极性材料的电致相变导致的偶极有序度的可逆调控.由于使用电容型场效应(无载流子输运),电卡制冷循环能量可逆性好、介电损耗低,在单次极化-退极化循环中材料能量回复效率接近85%.因此,电卡制冷器件具有理论能效高、制冷功率密度大、器件集成度高、易维护、噪音低和尺寸缩放可控等优点.同时,由于其直接使用电能作为驱动,无需压缩机、永磁体等触发二次能量转换,能更方便地与民用、商用环境结合.综合各项指标,电卡效应具有的潜在技术优势不容忽视,被国际上多个组织认为有望成为一种大规模应用的替代制冷方式.然而,目前电卡制冷系统所使用的各类单相材料各自存在难以突破的缺陷.为了结合不同体系材料的优势,设计并制备复合材料是领域内重要的研究方向.综述电卡制冷复合材料的发展与其在柔性制冷/热泵系统中的应用,并展望电卡固态热管理技术在一揽子零碳技术中的未来发展方向与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卡制冷 复合材料 柔性制冷器件 热力学循环 热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olymer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with high electrocaloric effect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被引量:4
4
作者 HU Hai-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9期2857-2872,共16页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show great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wearable all-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owing to the possessed advantages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light-weight and small vol...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show great promising application in developing next generation wearable all-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owing to the possessed advantages of high cooling efficiency, light-weight and small volume without the induced greenhouse effect or serious harm to ozone layer in the exploited refrigerants. However, low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in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 is severely restricting its wide-spread application because of high applied operating voltage to improve electrocaloric effect. After addressing the chosen optimized ferroelectric ceramic and ferroelectric polymer matrix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analysis of crucial parameters, recent progress of electrocaloric effect(ECE) in polymer nanocomposites has been considerably reviewed. Subsequently, prior to proposing the conceptual design and devices/systems in electrocaloric nanocomposites, the existing developed devices/systems are reviewed. Finally, conclusions and prospects are conducted, including the aspects of materials chosen, structural design and key issues to be considered in improving electrocaloric effect of polymer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for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composite dielectrics electrocaloric effect electrocaloric strength flexible solid-state cooling devic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