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40篇文章
< 1 2 1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l掺杂改性CaTi_(2)O_(4)(OH)_(2)纳米结构的溶剂热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
作者 张毅 董伟霞 +2 位作者 Budu Othniel Awuku 包启富 顾幸勇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32-38,共7页
CaTi_(2)O_(4)(OH)_(2)纳米棒状结构是通过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制,采用无模板或无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光谱学(FT-IR)和电化学测试仪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掺... CaTi_(2)O_(4)(OH)_(2)纳米棒状结构是通过简单的一步溶剂热法制,采用无模板或无表面活性剂制备的。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光谱学(FT-IR)和电化学测试仪分析样品的微观结构及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随着Al掺入量增加,样品的比电容先减后增,当Al掺杂量为10%时,在工作电流密度10 mA/cm^(2)下制备出比电容达到838 mAh/g的样品。它比未掺杂样品(134 mAh/g)的电容高出约6倍,这主要得益于纳米棒的分散性好,阻抗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Ti2o4(oh)2纳米结构 AL掺杂 溶剂热法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多巴胺检测
2
作者 任书芳 郭童 +3 位作者 王子涵 刘亚慧 陈雨 曾俊菱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1-41,共11页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 构建了基于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导电科琴黑复合材料的聚甲基丙烯酸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多巴胺(DA)检测.利用湿法刻蚀技术和超声机械混合法制备了二维Ti_(3)C_(2)T_(x)纳米片(d-Ti_(3)C_(2)T_(x))/导电科琴黑(KB)复合材料;以DA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利用电化学沉积技术在d-Ti_(3)C_(2)T_(x)/KB修饰电极表面制备了选择性识别DA分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膜.采用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及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了材料的成分及形貌结构,用循环伏安法以铁氰化钾为电子探针考察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用脉冲伏安法(DPV)考察了电极对DA的电化学响应性能.对检测条件如修饰材料质量比、功能与单体之比、电沉积圈数、富集时间及pH等参数进行了优化.检测结果显示,所构筑的传感器对DA有较高的DPV电化学响应性,线性检测范围为1×10^(−6)~1×10^(−2) mol/L,检出限为4.228μmol/L(S/N=3).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重复性.采用标准加入法检测了非侵入性尿液样品中的DA,加标回收率为82.5%~93.75%,RSD均低于5%.构筑的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为DA检测提供了可借鉴和参考的方法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胺 电化学传感器 分子印迹 MXenes Ti_(3)C_(2)T_(x) 科琴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共固定Pt/PEDOT/MWCNTs复合材料和辣根过氧化物酶电化学H_2O_2生物传感器
3
作者 王珊珊 樊友军 +4 位作者 张艳勤 谭一良 钟静萍 王辉 沈星灿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27-332,共6页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采用改进的一步化学合成法制备了Pt/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MWCNTs复合材料,以Nafion共固定此复合材料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从而研制出性能优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 以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载体,采用改进的一步化学合成法制备了Pt/聚3,4-乙烯二氧噻吩(PEDOT)/MWCNTs复合材料,以Nafion共固定此复合材料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从而研制出性能优良的生物传感器。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和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对制得的复合材料进行表征,同时通过循环伏安法详细探讨了该传感器对H2O2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固定的HRP仍能维持其结构和生物活性,并进行有效和稳定的直接电子转移。该方法由于使用了载体MWCNTs及NaBH4的进一步还原过程,明显增强了传感器对H2O2的电催化活性。在优化条件下,该传感器对H2O2在0.008~1.8mmol/L浓度范围内成线性相关,检出限为0.4μmol/L,且具有良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h2o2生物传感器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铂 聚3 4-乙烯二氧噻吩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电化学研究
4
作者 杨建英 唐施阳 +2 位作者 杨平 李树超 杨建广 《中国有色冶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1-128,共8页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 PCB板(印刷电路板)剪裁铣削渣中含有金属铜和铝,且塑料含量高,采用电化学溶解隔膜电积工艺可以实现铜的剥离并得到高品位阴极铜。该工艺具有流程短、电流效率高、产品纯度高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电化学机理尚不明确,本文以PCB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含铜固废作为阳极,采用钛板为阴极,在NH_(3)-(NH_(4))_(2)SO_(4)体系中采用隔膜电解工艺进行了一系列试验,包括不同铵盐体系、氨/硫酸铵体系中不同电极、氨/硫酸铵体系不同电解液组成的电化学行为曲线以及NH_(3)-(NH_(4))_(2)SO_(4)体系电沉积铜的控制步骤、成核机理等。结果表明,氨/硫酸铵体系中电积铜的起始还原电位最低,电积时电耗较低,且该体系中氢的析出电位均较负,可避免因析出氢气降低阴极电流效率的副反应;NH_(3)-(NH_(4))_(2)SO_(4)体系中Cu^(2+)在钛电极表面的电沉积反应为不可逆过程,且为双电子一步转移过程,控制步骤为扩散控制;Cu^(2+)在钛电极上的成核机理接近于瞬时成核。该研究成果可为NH_(3)-(NH_(4))_(2)SO_(4)体系隔膜电解铜工艺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CB含铜废料 Nh_(3)-(Nh_(4))_(2)So_(4)-h_(2)o体系 隔膜电解 电化学机理 成核机理 控制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TiO2和金纳米星的光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Hg2+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庄玉娇 巫仙群 +4 位作者 王宇蕊 文勉 罗贵铃 孙伟 牛燕燕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6-120,共5页
构建了一种适配体修饰的Hg^2+传感器,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电极,纳米TiO2为光电活性材料,通过金纳米星固定特异性识别单元巯基修饰适配体。当适配体特异性识别Hg^2+时,适配体富碱基T序列与Hg^2+结合形成折叠的发卡结构,传感器... 构建了一种适配体修饰的Hg^2+传感器,以氧化铟锡(ITO)导电玻璃为基底电极,纳米TiO2为光电活性材料,通过金纳米星固定特异性识别单元巯基修饰适配体。当适配体特异性识别Hg^2+时,适配体富碱基T序列与Hg^2+结合形成折叠的发卡结构,传感器界面发生改变从而实现Hg^2+定量分析。采用时间-电流法、交流阻抗法等电化学方法对所构建的传感器检测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优化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用于检测Hg^2+的线性范围为1.0×10^-9~5.0×10^-7 mol/L,检测限为3.1×10^-10 mol/L。该传感器制备过程简单,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纳米TIo2 适配体 hG^2+ 金纳米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Nafion共聚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的H2O2电化学传感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瑶 万起展 +3 位作者 王燕华 李瑾 李世迁 钟莲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2-196,共5页
为实现对低浓度H2O2的快速检测,以玻碳电极为基底,Nafion(NF)为分散剂、成膜剂,原位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电化学聚合苯胺,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ERGO/PANI)复合物,以ERGO/PANI为修饰物,构建了无酶电化学传感器PANI/ERGO-NF... 为实现对低浓度H2O2的快速检测,以玻碳电极为基底,Nafion(NF)为分散剂、成膜剂,原位电化学还原氧化石墨烯(GO)、电化学聚合苯胺,得到还原氧化石墨烯/聚苯胺(ERGO/PANI)复合物,以ERGO/PANI为修饰物,构建了无酶电化学传感器PANI/ERGO-NF修饰电极(PANI/ERGO-NF/GCE),对H2O2进行检测。利用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对修饰电极的表面形貌和分子结构进行表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和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及对H2O2的响应性能。结果表明:PANI/ERGO-NF/GCE对H2O2的电化学氧化显示出较好的催化活性,具有较高的检测灵敏度、较宽的线性范围以及较好的重现性、稳定性和抗干扰能力,在线性范围1~500μmol/L内,检出限0.1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h2o2 氧化石墨烯 聚苯胺 全氟磺酸-聚四氟乙烯共聚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痕量Hg^2+的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8
7
作者 戈芳 曹瑞国 +2 位作者 朱斌 李经建 徐东升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79-1783,共5页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 通过自组装方法将修饰有二茂铁基团的富T序列DNA分子(DNA-Fc)固定在金电极表面,得到了一种基于DNA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汞离子(Hg2+)传感器.当溶液中有Hg2+存在时,Hg2+可与修饰电极上DNA的T碱基发生较强的特异结合,形成T-Hg2+-T发卡结构,使DNA分子构象发生改变,其末端具有电化学活性的二茂铁基团远离电极表面,电化学响应随之发生变化.示差脉冲伏安法(DPV)结果显示:DNA末端二茂铁基团的还原峰在0.26V(vs饱和甘汞电极(SCE))附近,峰电流随溶液中Hg2+浓度的增加而降低;Hg2+浓度范围在0.1nmol·L-1-1μmol·L-1时,电流相对变化率与Hg2+浓度的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修饰电极对Hg2+的检测限为0.1nmol·L-1,可作为痕量Hg2+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干扰实验也表明,该传感器对Hg2+具有良好的特异性与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传感器 hg2+ DNA 构象变化 示差脉冲伏安法 电化学阻抗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OH)_(2)@Co(OH)_(2)核壳结构的构建及其在抗坏血酸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刘宇苗 陈志谦 田亮亮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1-105,共5页
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巨大的纵向比表面积使其容易发生团聚,限制了电催化性能的提高。采用协同腐蚀沉淀法(CEP)将Co(OH)_(2)纳米片[Co(OH)_(2)NSs]生长在Ni(OH)_(2)纳米笼[Ni(OH)_(2)... 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因其特殊的物理结构在电催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然而巨大的纵向比表面积使其容易发生团聚,限制了电催化性能的提高。采用协同腐蚀沉淀法(CEP)将Co(OH)_(2)纳米片[Co(OH)_(2)NSs]生长在Ni(OH)_(2)纳米笼[Ni(OH)_(2)NCs]支架上,改善了其团聚问题。作为抗坏血酸(AA)检测电极,Ni(OH)_(2)NCs@Co(OH)_(2)NSs/玻碳电极[Ni(OH)_(2)NCs@Co(OH)_(2)NSs/GCE]在2.5~1.55 mmol/L范围内,灵敏度高达113μA/(mmol/L·cm^(2)),高于Co(OH)_(2)NSs/GCE和Ni(OH)_(2)NCs/GCE,证明将二维过渡金属材料固定在空心支架上可有效提高电催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h)_(2)纳米片 Ni(oh)_(2)纳米笼 协同腐蚀沉淀法 电化学传感器 抗坏血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的固态CO_2传感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刘超 王燕刚 +2 位作者 康诗飞 朱培怡 李溪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4,共4页
用于检测环境中气体的电位传感器已经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发展为一个成熟的方向。由于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靠廉价的CO2传感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总结了基于电化学的固态CO2传感器类型,分析了它们的检测过程,提供关于其传感原理... 用于检测环境中气体的电位传感器已经在传感器技术领域发展为一个成熟的方向。由于在各个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可靠廉价的CO2传感器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总结了基于电化学的固态CO2传感器类型,分析了它们的检测过程,提供关于其传感原理和特性研发的广泛概述,并描绘了基于电化学的固态CO2传感器在未来各种应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固体电解质 金属氧化物传感器 聚合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F_6分解物检测中红外和电化学SO_2传感器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琼 车传强 +1 位作者 燕宝峰 陈波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0,共4页
利用动态配气系统将指定浓度的SO_2气体导入分解物检测仪中,对比研究了以SF_6气体为底气时SO_2红外和电化学传感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响应时间等测量特征。通过对以SF_6和N2为底气的SO_2气体浓度的反复测量,探究了由于SO_2和SF_6气体吸... 利用动态配气系统将指定浓度的SO_2气体导入分解物检测仪中,对比研究了以SF_6气体为底气时SO_2红外和电化学传感器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响应时间等测量特征。通过对以SF_6和N2为底气的SO_2气体浓度的反复测量,探究了由于SO_2和SF_6气体吸收红外光波长较为接近,SF_6气体对SO_2红外传感器测量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二种气体的交叉影响使得SO_2红外传感器的测量稳定性发生劣化。此外,通过对同一测量条件下多台SO_2电化学法传感器的测试,验证了传感器性能对比实验中,个性差异较大的SO_2电化学传感器所表现出的测量特性具有一定共性,并在文末给出了提高电化学传感器测量准确性的可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F6 分解物 So2传感器 红外法 电化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金/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修饰传感器电化学检测NO_2^-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雁 康天放 +1 位作者 鲁理平 刘桐珅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53-256,共4页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自组装一层纳米金,制备了一种新型NO2-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pH为3时,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 将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TS)修饰在玻碳电极表面,再自组装一层纳米金,制备了一种新型NO2-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修饰电极对NO2-有较好的催化作用。在pH为3时,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10-7~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可达2.0×10-7mol/L。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金 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电化学传感器 N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HTCC工艺的电化学NO2气体传感器设计与测试 被引量:3
12
作者 秦浩 王洋洋 +3 位作者 杨永超 刘智敏 佟勇 徐海鑫 《轻工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59-63,共5页
采用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以氧化锆陶瓷、导电金属浆料、室温离子液体为主要原料,制作了一种电化学NO 2气体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传感器的输出和响应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 采用高温共烧陶瓷(HTCC)工艺,以氧化锆陶瓷、导电金属浆料、室温离子液体为主要原料,制作了一种电化学NO 2气体传感器,并对该传感器电极的电化学性能、传感器的输出和响应特性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实验所用室温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双三氟甲磺酰亚胺盐适合作为该电化学NO 2传感器的电解液,适宜的工作电压为1.2 V;该传感器的检测范围为0~0.010%(体积分数)时,精度为1.5%FS;该传感器的响应时间(τ90)为25 s,优于传统腔室类电化学气体传感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TCC工艺 电化学No2气体传感器 离子液体 响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n异质结CuO/TiO_(2)复合物高效的载流子分离能力构建超灵敏AFP光电化学分析
13
作者 郑德论 张锐龙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 将TiO_(2)纳米粒子与Cu(pta)MOFs复合,通过高温煅烧策略制得CuO/TiO_(2)复合物.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基于复合物对可见光更强的吸收利用效率,CuO/TiO_(2)修饰的ITO电极展现出显著的光电化学(PEC)响应信号,其光电流值(59.4μA)分别是单组分TiO_(2)和CuO粒子的15.5和7.4倍.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测试结果证实CuO/TiO_(2)/ITO电极比CuO和TiO_(2)材料具有更大的LSV响应强度.这可归因于获得的薄片层状CuO粒子及其兼有的多孔隙特征促进了光的多重散射/反射效应,同时CuO/TiO_(2)复合材料具有的典型p-n异质结构(能级带隙匹配)大幅促进了光生电荷载流子(e^(-)/h^(+))的分离与转移.选用戊二醛(GA)作为交联手臂分子,通过温和的醛胺反应将壳聚糖(CS)和anti-AFP抗体组装于CuO/TiO_(2)/ITO电极表面,再用牛血清蛋白(BSA)封闭活性位点,构建出PEC传感平台(BSA/anti-AFP/GA-CS/CuO/TiO_(2)/ITO),实现了对不同浓度甲胎蛋白(AFP)的高灵敏检测(检出限达到2.63×10^(-4) ng/mL).制备的传感电极同时展示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片层Cuo粒子 Cuo/Tio_(2)复合物 p-n异质结 电化学传感器 AFP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O2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电极结构调控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齐云霞 赵小伟 +4 位作者 杨永新 黄冬维 赵辉玲 丁海生 程广龙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S02期48-52,共5页
TiO2因具有无毒、廉价、化学稳定性好以及表面易修饰生物基团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TiO2存在对太阳能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发生复合等缺点。通过与窄带隙半导体、有机分子、碳材料和贵金属等材料复合,可提高TiO... TiO2因具有无毒、廉价、化学稳定性好以及表面易修饰生物基团等优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然而,TiO2存在对太阳能可见光利用率低、光生电子空穴易发生复合等缺点。通过与窄带隙半导体、有机分子、碳材料和贵金属等材料复合,可提高TiO2的光吸收能力、光生电子空穴分离能力,进而拓展TiO2的实际应用领域。本文对基于TiO2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其中重点介绍了通过TiO2纳米材料的改性来提高TiO2基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传感性能,最后提出了TiO2复合纳米材料光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和不足,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TIo2 复合材料 光生电荷 敏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_2S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的敏感特性评价 被引量:9
15
作者 于文双 刘玲 +2 位作者 郭昀 衣志伟 钱永彪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6-53,共8页
利用六西格玛(six sigma)统计工具对电化学硫化氢(H2S)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敏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Minitab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所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对H2S气体响应良好,灵敏度平均值为0.82μA/10-6H2S.在H2S传感器... 利用六西格玛(six sigma)统计工具对电化学硫化氢(H2S)气体传感器的气体敏感特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Minitab软件对测试数据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所测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对H2S气体响应良好,灵敏度平均值为0.82μA/10-6H2S.在H2S传感器的量程范围(0~100×10-6)内,传感器的响应输出值与H2S气体体积分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指数RSq=99.9%;传感器对气体的响应速度较快,响应时间T90<20 s.同时讨论了温度变化对H2S传感器灵敏度和响应输出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h2S 敏感特性 统计工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u@SiO_2的微囊藻毒素电化学发光免疫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玲 康天放 +2 位作者 张晶晶 鲁理平 程水源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52-557,共6页
本研究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 NPs),通过化学吸附将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的单克隆抗体(anti-MC-LR)固定在电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制得免疫... 本研究在玻碳电极(GCE)表面电沉积金纳米粒子(Au NPs),通过化学吸附将微囊藻毒素-(亮氨酸-精氨酸)(MC-LR)的单克隆抗体(anti-MC-LR)固定在电沉积了Au NPs的玻碳电极表面,以牛血清白蛋白(BSA)封闭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制得免疫电极anti-MC-LR/Au NPs/GCE。采用微乳化法制备了掺杂三(2,2'-联二吡啶)钌(Ⅱ)配合物离子(Ru(bpy)2+3)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Ru@SiO2),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所制备的纳米粒子进行表征。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S)进一步与Ru@SiO2反应,制得氨基功能化的Ru@SiO2,通过1-(3-二甲氨基丙基)-3-乙基碳二亚胺(EDC)和N-羟基琥珀酰亚胺(NHS)活化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MC-LR(HRP-MC-LR),并使其与氨基功能化的Ru@SiO2偶联,制得MC-LR-Ru@SiO2。采用直接竞争模式,在标记物MC-LR-Ru@SiO2存在下,以三丙胺作为共反应物,利用电化学发光法(ECL)测定溶液中的微囊藻毒素,免疫反应完成后,电化学发光强度(I)随着MC-LR浓度的增大而减小,且在0.100~100μg/L范围内,电化学发光强度差值(ΔI)与游离的MC-LR浓度的对数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07μg/L。对实际水样进行了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为95.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Sio2 纳米粒子 微囊藻毒素 免疫传感器 电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O2电化学传感器温度特性及温度补偿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徐雨 凌六一 +5 位作者 谢品华 胡仁志 陈浩 王怡慧 柏植 翟木易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19,共6页
为削弱电化学传感器温度漂移对检测气体之干扰,研究了SO2电化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提出了根据传感器所输出零点电流与反应电流的温度特性获取其最佳定标温度,并对基于曲线拟合的温度补偿算法做出扣除零点电流的改进,通过设计的基于TMS320... 为削弱电化学传感器温度漂移对检测气体之干扰,研究了SO2电化学传感器的温度特性,提出了根据传感器所输出零点电流与反应电流的温度特性获取其最佳定标温度,并对基于曲线拟合的温度补偿算法做出扣除零点电流的改进,通过设计的基于TMS320F28335DSP的SO2电化学传感器检测系统做出了相应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宽动态温度范围内,基于最佳定标温度27℃下的温度补偿结果平均误差为2.39%,比基于实验室常温20℃定标减小了24.84%,提高了检测精准度,同时也给其他电化学传感器温度特性研究提供了借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2电化学传感器 温度特性 定标 温度补偿 28335DS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介孔SiO_(2)免电极修饰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检测啶虫脒 被引量:4
18
作者 马东晓 衣姜乐 +2 位作者 夏方诠 田栋 周长利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8期318-323,共6页
基于氨基化磁性介孔SiO_(2)负载啶虫脒适配体、二茂铁-DNA互补链为探针,制备氨基化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金-适配体-核酸互补链-二茂铁(NH_(2)-MMS@Au NPs-Apt-cDNA-Fc)磁性复合物,构建了免电极修饰的高灵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 基于氨基化磁性介孔SiO_(2)负载啶虫脒适配体、二茂铁-DNA互补链为探针,制备氨基化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金-适配体-核酸互补链-二茂铁(NH_(2)-MMS@Au NPs-Apt-cDNA-Fc)磁性复合物,构建了免电极修饰的高灵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用于快速检测啶虫脒。在0.1 mol/L的磷酸缓冲溶液(pH 7.4)中,以裸玻碳电极为工作电极,在最佳孵育时间下,以方波伏安法检测啶虫脒的线性范围为0.055 pmol/L~5.5 nmol/L,检出限为3.2 fmol/L(R_(SN)=3)。用于蔬菜中啶虫脒的检测,结果令人满意。该方法有效避免了繁琐的电极修饰和探针固定过程引起的系统误差,易于操作并且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为高灵敏检测食品中的农残提供了一种新的、便捷的传感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介孔Sio_(2) 免电极修饰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 快速检测 啶虫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TiO_2管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用于测定水体中微囊藻毒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晓琴 陈金媛 宋莉莉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148-151,共4页
制作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溶胶-凝胶结合Nafion-TiO2修饰石墨电化学传感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6.5柠檬酸-NaOH-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该修饰电极示差脉冲... 制作了辣根过氧化物酶和溶胶-凝胶结合Nafion-TiO2修饰石墨电化学传感器,用示差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该修饰电极的电化学性质,并优化了微囊藻毒素-LR(MC-LR)的测定条件.结果表明,在pH=6.5柠檬酸-NaOH-HCl缓冲溶液中,采用该修饰电极示差脉冲伏安法测定MC-LR,质量浓度在10-5~1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脉冲伏安法测定微囊藻毒素线性方程为100Δi=0.142 2logC+0.799 7,相关系数为0.995 0,最低检测限达10-6μg/L.电极的重现性及稳定性较好,连续测定10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5%;4℃下储存28d后示差脉冲信号无明显变化;应用于饮用水中MC-LR的测定,样品的回收率为99.3%~102.9%.该传感器灵敏度高、稳定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微囊藻毒素-LR TIo2纳米管 示差脉冲伏安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器监测大气NO2数据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袁枫 凌六一 +4 位作者 谢品华 胡仁志 徐雨 董科学 黄家伟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87-91,共5页
四电极NO2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大气NO2传感器,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零点电流、环境温湿度会对NO2电化学传感器工作产生很大干扰,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数据校正方法来补偿环境因素对大气NO2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 四电极NO2电化学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大气NO2传感器,受到越来越多科研工作者的重视。但零点电流、环境温湿度会对NO2电化学传感器工作产生很大干扰,为此文中提出一种数据校正方法来补偿环境因素对大气NO2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先测试传感器系统的稳定性,再测量零点背景电流、传感器响应及温湿度,建立了NO2传感器测量数据校正方法。为验证校正方法可行性,利用该系统对大气NO2进行了连续72 h观测,并与同位置蓝色激光光源CRDS系统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发现未经温湿度补偿的该系统数据与CRDS数据相关性R2为0.80,经补偿后的数据与CRDS的相关性提高到0.95。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补偿环境因素对电化学传感器测量大气NO2影响,也给其他电化学传感器温湿度校正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大气No2探测 零点电流 温湿度影响 数据校正 CRDS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