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仪 胡成国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学96孔板的便携式多目标/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其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在电化学传感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综述以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产生机制为主线,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光寻址生物 多目标检测 高通量 光学96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李诗琪 骆怡琳 +3 位作者 万建文 胡琼 韩冬雪 牛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核酸适体是一类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具有可人工批量合成、价格低廉、易于功能化修饰、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批间差异小、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分析化学、疾病... 核酸适体是一类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具有可人工批量合成、价格低廉、易于功能化修饰、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批间差异小、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分析化学、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备受关注。结合代表性案例,该文综述了核酸适体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首先简要概述了核酸适体及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特点,分类阐述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在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外泌体、循环肿瘤细胞(CTCs)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相关检测方法的原理、分析特性以及所应用的信号放大策略,最后对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 适体 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 循环肿瘤细胞 病原微生物 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3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DNA传感器制备及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快速检测
4
作者 刘亚倩 刘克勤 +2 位作者 高娇娜 操小栋 叶永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183-186,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片段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利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硫堇-金纳米粒子-DNA纳米复合物的吸附固定得到用于识别目标DNA的捕获界面...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片段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利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硫堇-金纳米粒子-DNA纳米复合物的吸附固定得到用于识别目标DNA的捕获界面,并将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作为结构末端的信号分子,完成夹心结构传感器组装。试验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得到的还原电流进行测试。[结果]该传感器可实现对目标DNA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10-18~1×10^(-11)mol/L,检测限低至6.95×10^(-20)mol/L,可特异性识别错配序列,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结论]该传感器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 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 多壁碳纳米管 硫堇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药物代谢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徐璇 卢菊生 刘松琴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2,共8页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和毒性的主要过程,发展廉价、方便、快速、高通量的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对新药的开发和设计、给药的方法和剂量、临床药物的检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在药物的I相反应中起...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和毒性的主要过程,发展廉价、方便、快速、高通量的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对新药的开发和设计、给药的方法和剂量、临床药物的检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在药物的I相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以电极代替辅酶NADPH提供CYP450酶催化反应过程中需要的两个电子,构建CYP450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实现药物的初步筛选.大量研究表明,CYP450酶在电极表面合适的固定方法与电极材料可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CYP450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药物代谢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研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 药物代谢 电化学 生物 组装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的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金复合物的直接电化学与生物传感 被引量:1
6
作者 何芳 覃晓丽 +3 位作者 傅迎春 陈超 谢青季 姚守拙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20,共6页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 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 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uNPs复合物有良好的酶直接电化学活性,也保持了GOx的生物活性,似可归因于酶法合成的纳米金更接近酶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缘故.该酶电极在-0.4 V(vs.SCE)电位下,其稳态电流下降与葡萄糖浓度(0.5-4 mmol·L^-1)成正比,检测下限0.2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酶法合成 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金复合物 直接电化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边孟孟 张云 袁亚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664,共8页
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 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发出来,应用于生命科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现已有多个较成功的商业化案例,应用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的芯片传感和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LOC)等技术,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电化学 生物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喷墨打印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曹龙奕 周奕华 钱俊 《包装学报》 2016年第4期85-92,共8页
喷墨印刷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工艺简单、无版数字化的印刷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该技术应用到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以应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而对其制备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对喷墨打印技术制... 喷墨印刷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工艺简单、无版数字化的印刷技术,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该技术应用到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以应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向数字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而对其制备技术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在对喷墨打印技术制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原理与优劣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其发展历程对近年来的研究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探讨了其在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即对油墨的要求较高。寻找合适的方法解决喷墨打印金属电极的电导率问题,研究导电聚合物的浓度、层数等对成膜质量和传感器响应程度的影响及利用喷墨打印技术制备整个传感器的研究将是今后本领域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 喷墨打印技术 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质量和电化学复合敏感效应的新型QCM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潘齐超 张瞳 +1 位作者 张耀鹏 朱波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0-864,共5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传统的质量敏感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为拓展QCM技术在液相生物分子传感领域的应用,该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在QCM表面沉积生物分子功能化的导电高分子后,成功制备了链霉亲和素敏感的QCM传感...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传统的质量敏感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为拓展QCM技术在液相生物分子传感领域的应用,该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在QCM表面沉积生物分子功能化的导电高分子后,成功制备了链霉亲和素敏感的QCM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具有对链霉亲和素的质量和电化学复合敏感效应,而且具有优异的抗其他蛋白干扰能力,有进一步应用于液相生化传感和疾病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生物分子检测 导电高分子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界面构建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应用进展
10
作者 黎振华 诸颖 +1 位作者 陈静 宋世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6-748,共13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因此,构建具有防污染能力的传感界面(抗污界面),防止非靶标物质吸附到电极表面,对于扩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实现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抗污电极界面的构建及其在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际应用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并通过对界面抗污原理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抗污界面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污界面 电化学生物 生物样本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11
作者 刘香梅 曹俊涛 刘彦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654,共9页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是指以两个ECL信号的比值作为定量分析基础来实现对目标物检测的一类生物传感器。比率型ECL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双电位比率型传感器、双波长比率型传感器和内参比比率型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不...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是指以两个ECL信号的比值作为定量分析基础来实现对目标物检测的一类生物传感器。比率型ECL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双电位比率型传感器、双波长比率型传感器和内参比比率型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不同类型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其代表性工作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该类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法 电化学发光 生物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研究进展
12
作者 江博文 陈敬轩 +2 位作者 成永华 桑微 寇宗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136,共14页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专一性强及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难以达到对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水平,这主要受限于作为核心部件的探针材料.单原子材料由于其简单明确的原子局域结构,且具有媲...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专一性强及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难以达到对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水平,这主要受限于作为核心部件的探针材料.单原子材料由于其简单明确的原子局域结构,且具有媲美于生物酶的统一活性位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探针材料,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合评述了具有均一局域配位环境的单原子材料的合成,以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并对单原子材料在未来电化学生物传感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材料 局域配位结构 电化学生物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传感技术在羟基多环芳烃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皖豫 缪文彬 +2 位作者 沈晓芳 蒋伟 庞月红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215-219,共5页
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人体和动物体内代谢生成的一类羟基化合物。通常采用尿液中OH-PAHs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综合评价人体对多环芳烃的... 羟基多环芳烃(hydroxyl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OH-PAHs)是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人体和动物体内代谢生成的一类羟基化合物。通常采用尿液中OH-PAHs作为生物标志物来综合评价人体对多环芳烃的内暴露情况。常见的OH-PAHs分析方法主要有色谱法、同步荧光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以及酶联免疫分析法等。近来,OH-PAHs分析的目光开始转向电分析化学技术。本文介绍OH-PAHs检测的意义以及电化学传感技术在OH-PAHs检测中的应用,重点论述PAHs生物标志物、富集传感条件的选择以及对同步检测多种OH-PAHs可能性的探究,并对此种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多环芳烃 电化学技术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传感策略在食品检测领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4
作者 王龙 葛武鹏 +2 位作者 张艳 何锐 王雨馨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6-206,共11页
食品源危害因子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且严重的威胁,开发快速、准确兼具高灵敏度的食品检测方法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挑战的有效解决方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 食品源危害因子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且严重的威胁,开发快速、准确兼具高灵敏度的食品检测方法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挑战的有效解决方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准确性等优点,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食品检测领域电化学适配体传感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基于适配体的新型食品危害因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类,重点讨论了应用于食品危害因子检测的不同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策略,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促进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配体 电化学 生物 策略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峰 邓黎黎 +1 位作者 张怡青 吴京桦 《现代食品》 2024年第20期122-125,共4页
随着当前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检测,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便携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本文综... 随着当前社会工业化的快速发展,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为此必须加强对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快速检测,而基于生物传感器的重金属快速检测技术因其高灵敏度、高选择性以及便携性等优点被广泛使用。本文综述了生物传感器在食品中重金属快速检测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展望了该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食品检测 重金属污染 快速检测技术 电化学 荧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刺激响应型DNA水凝胶及其在生物传感和药物控释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赵海旭 张辉 刘明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168,共8页
目的介绍近年发展起来的刺激响应型DNA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方法参考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共31篇,根据外界的刺激方式的不同将DNA水凝胶进行分类并对其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结果 DNA水凝胶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刺激做出响应,如pH、温度、... 目的介绍近年发展起来的刺激响应型DNA水凝胶的研究进展。方法参考近年来发表的文献共31篇,根据外界的刺激方式的不同将DNA水凝胶进行分类并对其应用进展进行了介绍和评述。结果 DNA水凝胶可以根据不同的外部刺激做出响应,如pH、温度、光照、配体分子等,并介绍了DNA水凝胶在生物传感和药物控释中的应用进展。结论刺激响应型DNA水凝胶作为一种新型的智能水凝胶,在快速诊断检测,药物传递等生物医学及药学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水凝胶 生物 药物控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传感技术近期研究专辑
17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8,共8页
编者的话:传感技术——向前延伸的人类感知本期刊出"化学-生物传感技术近期研究"专辑.撰文作者都是长期从事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和传感器研发的电化学或工程技术专家.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电化学 专辑 技术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传感技术在食品中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5
18
作者 魏静 朱治 +1 位作者 王亚生 吴龙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6337-6345,共9页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 食品重金属污染事件常见报道,重金属在人体内积累后,可通过干扰人体蛋白质和酶的运输而产生生理毒性。因此,重金属的检测对于保障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生物传感检测技术因其方法构建灵活、特异性强、检测效率高和易于便携化等优点,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药物分析、环境检测和食品安全领域。尤其在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的检测中,生物传感方法可提供灵活多变的检测策略,且易于实现现场快速检测。本文总结了食品重金属污染的传统检测方法和新型检测方法,重点介绍了荧光、表面增强拉曼、电化学、场效应晶体管等生物传感器的优缺点,为食品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检测和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检测新技术的发展,为规范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质量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生物 电化学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纳米金自组装膜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左国防 袁焜 潘素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4-89,共6页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纳米技术和自组装技术固定于电极表面,制得了酶修饰电极。纳米金与HRP形成了静电复合物并高效地保持了HRP的生物活性,以对苯二酚作为电子媒介体,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生物酶电极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5.0... 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通过纳米技术和自组装技术固定于电极表面,制得了酶修饰电极。纳米金与HRP形成了静电复合物并高效地保持了HRP的生物活性,以对苯二酚作为电子媒介体,差示脉冲伏安法(DPV)研究生物酶电极测定H2O2的线性范围为5.0×10-6~1.0×10-3 mol/L,检测限为2.5×10-6 mol/L,线性方程为△I=0.34765+4.05553CH2O2(mM)。酶电极的表观米氏常数(Kmapp)为0.0675 mmol/L。实验同时证明该生物酶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膜 纳米技术 电子 过氧化氢 电化学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发光成像分析法监测细胞表面粘蛋白及细胞形貌
20
作者 王晓飞 张成孝 漆红兰 《延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3期18-23,共6页
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细胞功能十分关键。文章以MCF-7细胞为目标细胞,粘蛋白(MUC1)为目标蛋白质,MUC1的特异性适配体为分子识别物质,建立了一种电化学发光成像分析新方法,监测外界刺激下特定细胞、细胞表面粘蛋白含量及细胞形貌的动态变化... 在分子水平上理解细胞功能十分关键。文章以MCF-7细胞为目标细胞,粘蛋白(MUC1)为目标蛋白质,MUC1的特异性适配体为分子识别物质,建立了一种电化学发光成像分析新方法,监测外界刺激下特定细胞、细胞表面粘蛋白含量及细胞形貌的动态变化。结合生物条形码信号放大和Ru(phen)_(3)^(2+)嵌入双链DNA信号转换技术,电化学发光成像灰度值与MUC1含量在8~2000 p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2.1 pg/mL;与MCF-7细胞个数在50~1.0×10^(4)cells/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 cells/mL。进一步应用该方法实时监测不同药物刺激下MCF-7细胞表面MUC1含量和细胞形貌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芹黄素刺激下细胞表面MUC1含量降低,细胞皱缩,尺寸变小;过氧化氢刺激下细胞表面MUC1含量不变,细胞先膨胀,随后缩小。该方法为从细胞水平上灵敏分析蛋白质含量和细胞形貌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理解不同生理过程中细胞形貌和分子机制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成像 生物 细胞 粘蛋白 药物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