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在基因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李红娜 赵佳丽 +1 位作者 张燕青 陈锦珊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B11期249-249,共1页
目的核酸电化学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DNA特异性片段和DNA损伤的传感器.基于DNA杂交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分析、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文对近年来电化学... 目的核酸电化学的深入研究带动了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迅猛发展,尤其是用于检测DNA特异性片段和DNA损伤的传感器.基于DNA杂交技术的电化学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特定基因序列的定性定量分析、疾病诊断、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文对近年来电化学DNA传感器涉及基因检测相关的新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技术 dna生物 基因检测 单碱基错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2
作者 刘仪 胡成国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学96孔板的便携式多目标/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其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在电化学传感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综述以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产生机制为主线,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光寻址生物 多目标检测 高通量 光学96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核酸适体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诗琪 骆怡琳 +3 位作者 万建文 胡琼 韩冬雪 牛利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28-337,共10页
核酸适体是一类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具有可人工批量合成、价格低廉、易于功能化修饰、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批间差异小、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分析化学、疾病... 核酸适体是一类经由指数富集的配体系统进化(SELEX)技术在体外筛选获得的单链寡核苷酸片段,由于具有可人工批量合成、价格低廉、易于功能化修饰、特异性强、亲和力高、免疫原性低、批间差异小、热稳定性好等优良特性,在分析化学、疾病治疗以及生物医学研究等诸多领域备受关注。结合代表性案例,该文综述了核酸适体在电化学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首先简要概述了核酸适体及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特点,分类阐述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在小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外泌体、循环肿瘤细胞(CTCs)以及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相关检测方法的原理、分析特性以及所应用的信号放大策略,最后对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 适体 生物标志物 外泌体 循环肿瘤细胞 病原微生物 信号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挥发诱导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结构的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丹 张志峰 +1 位作者 姚卫蓉 沈晓芳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13年第5期791-794,813,共5页
将乙腈诱导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生成的蒲公英状微晶聚集体修饰于玻碳电极上作为酶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Nafion溶液包埋保护HRP,制备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2O2表现出良好的催化还原特性,其响应线性范围... 将乙腈诱导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生成的蒲公英状微晶聚集体修饰于玻碳电极上作为酶载体,采用戊二醛交联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Nafion溶液包埋保护HRP,制备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对H2O2表现出良好的催化还原特性,其响应线性范围为5.0×10-7~6.0×10-4mol/L,检出限为2.5×10-7mol/L(S/N=3)。米氏常数为0.83 mmol/L,表明所固定的酶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且与过氧化氢有较强的亲和能力。这种采用寡肽自组装产物修饰电极的方法也可为制备其他酶传感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丙氨酸二肽 自组装 电化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的Cu^(2+)光电化学传感器
6
作者 沈威 吴佳雯 +1 位作者 罗燕妮 谭学才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1-57,共7页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 采用硫化铋/多孔二氧化钛(Bi_(2)S_(3)/M-TiO_(2))复合材料作为光电活性基底材料,构建了一种新型光电化学传感平台,以实现对Cu^(2+)的灵敏检测。利用电流-时间法(i-t曲线)对不同光电基底材料进行光电流测试与比较。结果表明:相较于单一的M-TiO_(2),Bi_(2)S_(3)/M-TiO_(2)复合物表现出显著增强的光电流响应特性。利用Cu^(2+)与Bi_(2)S_(3)/M-TiO_(2)表面的S2-反应生成CuS,进而对光电化学体系光电流强度产生抑制作用,成功开发了一种高灵敏度的光电化学传感器,用于定量分析Cu^(2+)的浓度。该传感器在5.0×10^(-10)~1.1×10^(-7)mol/L的浓度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低至1.2×10^(-8)mol/L。此传感器以其简便的操作、低廉的成本以及卓越的灵敏度,为金属离子的高效检测提供了新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金属有机框架衍生物 多孔二氧化钛 Bi_(2)S_(3)纳米颗粒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DNA传感器制备及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快速检测
7
作者 刘亚倩 刘克勤 +2 位作者 高娇娜 操小栋 叶永康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8年第17期183-186,共4页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片段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利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硫堇-金纳米粒子-DNA纳米复合物的吸附固定得到用于识别目标DNA的捕获界面... [目的]构建一种新型DNA电化学传感器,并用于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片段检测。[方法]通过使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玻碳电极进行修饰,利用氨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对硫堇-金纳米粒子-DNA纳米复合物的吸附固定得到用于识别目标DNA的捕获界面,并将亲和素-辣根过氧化物酶修饰的金纳米粒子作为结构末端的信号分子,完成夹心结构传感器组装。试验采用循环伏安法对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得到的还原电流进行测试。[结果]该传感器可实现对目标DNA定量检测,线性范围为1×10-18~1×10^(-11)mol/L,检测限低至6.95×10^(-20)mol/L,可特异性识别错配序列,并且表现出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结论]该传感器在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面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 花椰菜花叶病毒35S启动子 多壁碳纳米管 硫堇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的DNA甲基化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效果评价 被引量:1
8
作者 朱垂雨 黄辉 +6 位作者 李艳 方立超 汪莉娜 刘华敏 李承红 曾涛 郑峻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65-672,共8页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3D-TPN)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stry,PEC)传感器,用于DNA甲基化位点分析研究。方法将二氧化钛(TiO_(2))悬浮液滴加到ITO电极表面,形成薄膜,通过电位溶出法在TiO_(2)纳米膜表面沉积金纳... 目的构建一种基于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3D-TPN)的光电化学(photoelectro-chemistry,PEC)传感器,用于DNA甲基化位点分析研究。方法将二氧化钛(TiO_(2))悬浮液滴加到ITO电极表面,形成薄膜,通过电位溶出法在TiO_(2)纳米膜表面沉积金纳米粒子(AuNPs),进一步通过Au-S将三维刚性DNA桥式探针固载到电极表面。制备5-甲基胞嘧啶抗体和碲化镉量子点(Ab-CdTe QDs)偶联物。靶序列存在时,5-甲基胞嘧啶与抗体特异性结合,使Ab-CdTe QDs连接到电极表面,与AuNPs/TiO_(2)形成共敏化结构提高光电信号。在含L-抗坏血酸(AA)的磷酸盐缓冲液(PBS)中检测该传感器的光电化学信号响应。结果成功制备了三维刚性DNA桥式纳米探针。TiO_(2)悬浮液最佳浓度为4 mg/mL,5-甲基胞嘧啶抗体最佳浓度为10μg/mL。在最优实验条件下,平行检测同一条件制备的5支电极,其相对标准差(RSD)为1.8%;4周后光电流仍保持初始值的92.5%;且该传感器对目标序列有良好的选择性。DNA甲基化位点数与光电响应值呈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ΔI=-0.0047+4.0114×N,决定系数R^(2)为0.9997。结论该光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稳定性和特异性,可用于多位点DNA甲基化的定量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甲基化 桥式纳米探针 电化学 生物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色素P450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药物代谢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璇 卢菊生 刘松琴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52,共8页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和毒性的主要过程,发展廉价、方便、快速、高通量的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对新药的开发和设计、给药的方法和剂量、临床药物的检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在药物的I相反应中起... 药物代谢过程是药物在体内产生药效和毒性的主要过程,发展廉价、方便、快速、高通量的体外药物代谢研究方法对新药的开发和设计、给药的方法和剂量、临床药物的检测等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酶)在药物的I相反应中起到关键作用,以电极代替辅酶NADPH提供CYP450酶催化反应过程中需要的两个电子,构建CYP450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实现药物的初步筛选.大量研究表明,CYP450酶在电极表面合适的固定方法与电极材料可有效提高传感器的检测性能.本文主要综述近年来CYP450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构建及其在药物代谢研究方面的应用,并展望其研发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P450酶 药物代谢 电化学 生物 组装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边孟孟 张云 袁亚利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7-664,共8页
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 本综述介绍了基于微流控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平台在最近几年研究进展及其相关的应用。微流控技术具有高灵敏、高通量、集成度高、低试剂消耗等特点,在分析化学领域具有强大的应用价值。利用电化学检测的优势,各种微流控生物传感平台相继开发出来,应用于生命科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现已有多个较成功的商业化案例,应用即时检测(Point of Care Test,POCT)的芯片传感和芯片实验室(Lab on a Chip,LOC)等技术,本文也对此进行了初步的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 电化学 生物 商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法合成的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金复合物的直接电化学与生物传感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芳 覃晓丽 +3 位作者 傅迎春 陈超 谢青季 姚守拙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15-520,共6页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 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 将NaAuCl4、葡萄糖氧化酶(GOx)和葡萄糖混合,借一步酶促反应制得吸附GOx的金纳米颗粒(Au NPs),再通过滴干修饰法研制了Nafion/GOx-AuNPs修饰的玻碳(GC)电极,并考察了该酶电极上GOx的直接电化学和生物传感性能.这种酶法合成的GOx-AuNPs复合物有良好的酶直接电化学活性,也保持了GOx的生物活性,似可归因于酶法合成的纳米金更接近酶氧化还原活性中心的缘故.该酶电极在-0.4 V(vs.SCE)电位下,其稳态电流下降与葡萄糖浓度(0.5-4 mmol·L^-1)成正比,检测下限0.2μ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氧化酶 酶法合成 葡萄糖氧化酶-纳米金复合物 直接电化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质量和电化学复合敏感效应的新型QCM生物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潘齐超 张瞳 +1 位作者 张耀鹏 朱波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860-864,共5页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传统的质量敏感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为拓展QCM技术在液相生物分子传感领域的应用,该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在QCM表面沉积生物分子功能化的导电高分子后,成功制备了链霉亲和素敏感的QCM传感... 石英晶体微天平(QCM)是一种传统的质量敏感型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及响应时间短等优点。为拓展QCM技术在液相生物分子传感领域的应用,该文通过电化学方法在QCM表面沉积生物分子功能化的导电高分子后,成功制备了链霉亲和素敏感的QCM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具有对链霉亲和素的质量和电化学复合敏感效应,而且具有优异的抗其他蛋白干扰能力,有进一步应用于液相生化传感和疾病检测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英晶体微天平 生物分子检测 导电高分子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界面构建及其电化学生物传感应用进展
13
作者 黎振华 诸颖 +1 位作者 陈静 宋世平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36-748,共13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便携性好、响应快速和易于集成等优点,在临床检测方面有很大应用潜力,并在可穿戴健康监测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但在实际临床生物样本检测中,非靶标生物物质会在电极表面产生非特异性吸附(即生物污染),影响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因此,构建具有防污染能力的传感界面(抗污界面),防止非靶标物质吸附到电极表面,对于扩大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实际应用范围,实现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的检测至关重要。本文概述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抗污电极界面的构建及其在临床相关生物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实际应用性能的提升提供技术参考,并通过对界面抗污原理和存在问题的探讨,对抗污界面发展前景和未来趋势予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污界面 电化学生物 生物样本 临床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14
作者 刘香梅 曹俊涛 刘彦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6-654,共9页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是指以两个ECL信号的比值作为定量分析基础来实现对目标物检测的一类生物传感器。比率型ECL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双电位比率型传感器、双波长比率型传感器和内参比比率型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不... 比率型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是指以两个ECL信号的比值作为定量分析基础来实现对目标物检测的一类生物传感器。比率型ECL生物传感器主要包括双电位比率型传感器、双波长比率型传感器和内参比比率型传感器。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年来不同类型比率型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对其代表性工作进行了评述,并展望了该类传感器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率法 电化学发光 生物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原子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研究进展
15
作者 江博文 陈敬轩 +2 位作者 成永华 桑微 寇宗魁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3-136,共14页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专一性强及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难以达到对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水平,这主要受限于作为核心部件的探针材料.单原子材料由于其简单明确的原子局域结构,且具有媲... 电化学传感器具有响应速度快、专一性强及准确性高等特点,已成为生物传感快速检测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但目前难以达到对单个生物分子的检测水平,这主要受限于作为核心部件的探针材料.单原子材料由于其简单明确的原子局域结构,且具有媲美于生物酶的统一活性位点,是一种极具潜力的探针材料,因此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合评述了具有均一局域配位环境的单原子材料的合成,以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中的应用,并对单原子材料在未来电化学生物传感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原子材料 局域配位结构 电化学生物 健康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花状氧化锌纳米晶的制备及其电化学传感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贾向东 陆峰 +1 位作者 刘燕 朱俊杰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50-1154,共5页
本文以丙三醇为反应溶剂,在氢氧化钾体系中制备了两种花状氧化锌纳米晶,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氧化锌纳米晶形成影响,通过改变氢氧化钾浓度、反应温度和体系中水含量等条件来调节材料形貌,探讨了花状氧化锌纳米晶可能的形成过程。用X射... 本文以丙三醇为反应溶剂,在氢氧化钾体系中制备了两种花状氧化锌纳米晶,讨论了不同实验条件对氧化锌纳米晶形成影响,通过改变氢氧化钾浓度、反应温度和体系中水含量等条件来调节材料形貌,探讨了花状氧化锌纳米晶可能的形成过程。用X射线粉末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技术对制备的氧化锌纳米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花状纳米晶均具有六方纤锌矿结构。进一步地,将血红蛋白与花状氧化锌纳米晶混合修饰到电极上构建了新型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能实现血红蛋白的直接电子传递,对过氧化氢具有良好的响应,在1×10^-6-1.2×10^-4 mol.L^-1浓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状氧化锌 纳米材料 直接电化学 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技术在生物传感中的应用——胞内核酸成像、体外核酸检测与胞内DNA记录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诗渊 赵国屏 王金 《生物产业技术》 2019年第1期75-83,共9页
核酸分子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和生命信息载体。如何观察细胞内外特定核酸序列,快速检测核酸序列和记录检测的细胞活动过程?这些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来解决。如今,在基因组编辑领域赫赫有名的CRISPR技术开始涉... 核酸分子是生命的遗传物质和生命信息载体。如何观察细胞内外特定核酸序列,快速检测核酸序列和记录检测的细胞活动过程?这些在分子生物学领域重要的科学问题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来解决。如今,在基因组编辑领域赫赫有名的CRISPR技术开始涉足上述领域。重点介绍CRISPR相关蛋白在生物传感方面的应用,包括细胞内特定基因组序列和RNA的成像、体外核酸快速检测以及细胞内DNA记录。核酸成像与核酸检测是将特定核酸序列的信息,通过CRISPR蛋白的参与转化为易检测的信号(如荧光);而DNA记录则是将细胞的代际或所接触的信号转化为细胞内DNA序列进行储存。这些新兴研究方向的开发和发展将大大促进CRISPR技术在基础科学、合成生物学、分子诊断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 生物 核酸成像 核酸检测 dna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链置换反应触发G-四链体DNA酶双向自组装用于高灵敏均相比色生物传感 被引量:1
18
作者 蔡小蕾 郭鹏 赖国松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20年第6期24-27,32,共5页
结合高特异性核酸适配体识别及链置换作用触发杂交链反应,成功实现了大量G-四链体DNA酶活性结构的双向自组装,进一步利用该DNA酶优良的类过氧化物酶性质发展了一种凝血酶(Tb)均相比色生物传感新方法。基于链置换辅助的目标物循环作用以... 结合高特异性核酸适配体识别及链置换作用触发杂交链反应,成功实现了大量G-四链体DNA酶活性结构的双向自组装,进一步利用该DNA酶优良的类过氧化物酶性质发展了一种凝血酶(Tb)均相比色生物传感新方法。基于链置换辅助的目标物循环作用以及杂交链反应引起的DNA酶双向自组装信号放大,该方法可在3个数量级线性范围内实现对Tb的高灵敏检测,检测限为0.82 pmol·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均相生物 核酸适配体 比色分析 凝血酶 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生物传感技术近期研究专辑
19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41-248,共8页
编者的话:传感技术——向前延伸的人类感知本期刊出"化学-生物传感技术近期研究"专辑.撰文作者都是长期从事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研究和传感器研发的电化学或工程技术专家.
关键词 生物技术 电化学 专辑 技术专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生物医学检测应用:研究进展与挑战
20
作者 师帆 张国军 +1 位作者 李玉桃 唐丽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502-512,共11页
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模拟生物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机制,设计合成具有预组装识别位点的功能聚合物,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与捕获。近年来,该技术通过与电化学传感技术交叉融合,展现出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其卓... 分子印迹技术通过模拟生物体免疫系统的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机制,设计合成具有预组装识别位点的功能聚合物,实现对目标分子的高选择性识别与捕获。近年来,该技术通过与电化学传感技术交叉融合,展现出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潜力,其卓越的检测灵敏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备受关注。本文系统梳理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构建要素,重点解析了功能单体的类别和选择策略以及高效印迹膜的制备方法,综述了此类传感器在生物、临床标志物检测以及病原体识别等生物医学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探讨了传感器开发所面临的灵敏度、精准性、重复性、复杂生物样本适配性等挑战,展望了该领域在新型智能材料应用、多模态传感集成及标准化检测平台建设等未来发展前景,为推进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技术 电化学 功能单体 生物医学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