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除盐后混凝土微观结构及离子迁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郑秀梅 李南海 +3 位作者 彭新新 王少剑 吕政儒 陈乃凡 《混凝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3-15,19,共4页
采用电化学除盐技术可以在无需破坏原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条件下,使侵入混凝土的氯盐排出,同时又可以使已经活化并开始锈蚀的钢筋表面重新钝化,从而实现对氯盐污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损、低成本、快速修复。在得出电化学除盐效率后,... 采用电化学除盐技术可以在无需破坏原混凝土结构保护层的条件下,使侵入混凝土的氯盐排出,同时又可以使已经活化并开始锈蚀的钢筋表面重新钝化,从而实现对氯盐污染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进行无损、低成本、快速修复。在得出电化学除盐效率后,研究了电化学除盐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及离子迁移与分布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除盐 微观结构 离子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土颗粒的介电特性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周怡琳 朱蒙 霍雨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758-1763,共6页
随着印制电路板上相邻导线之间间距不断减小,潮湿环境下的尘土颗粒改变了诱发电化学迁移失效的电场分布.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尘土污染的带电电路板上平行导线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尘土介电常数和带电量对电场分布的作用机理,预... 随着印制电路板上相邻导线之间间距不断减小,潮湿环境下的尘土颗粒改变了诱发电化学迁移失效的电场分布.本文采用有限元法对尘土污染的带电电路板上平行导线间的电场分布进行仿真分析,得出尘土介电常数和带电量对电场分布的作用机理,预测电场分布的改变对电化学迁移晶枝生长路径的影响,最后模拟实验验证晶枝生长的路径与电场分布的关系,并讨论尘土对电化学迁移失效时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迁移 尘土 有限元 电场 电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电子媒介体电化学传感器电子迁移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周永军 牛中奇 +1 位作者 卢智远 孙文权 《传感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58-960,共3页
基于《一种微生物检测的生物电化学方法研究》中介绍的一种电测方法,实验对比了试样中含菌量低端时加和未加低分子媒介体时的电极响应,分析讨论了低分子媒介体加速电子传递速率的机理.用氢酶如何催化代谢物上氢的氧化或质子的还原以及... 基于《一种微生物检测的生物电化学方法研究》中介绍的一种电测方法,实验对比了试样中含菌量低端时加和未加低分子媒介体时的电极响应,分析讨论了低分子媒介体加速电子传递速率的机理.用氢酶如何催化代谢物上氢的氧化或质子的还原以及配合态液中氧化还原过程的电子迁移规律阐释了生物的氧化还原过程中的电催化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电子媒介体 电子迁移 电催化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钐离子在油/水界面迁移的电化学行为 被引量:1
4
作者 狄俊伟 徐肖邢 +1 位作者 吴莹 范瑞溪 《电化学》 CAS CSCD 1998年第1期101-105,共5页
钐离子在油/水界面迁移的电化学行为①狄俊伟*徐肖邢**吴莹范瑞溪(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006)近年来,人们对中性载体推动金属离子在油/水界面转移的报道较多[1~4].通常的实验研究大多采用水相中的金属离子M... 钐离子在油/水界面迁移的电化学行为①狄俊伟*徐肖邢**吴莹范瑞溪(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006)近年来,人们对中性载体推动金属离子在油/水界面转移的报道较多[1~4].通常的实验研究大多采用水相中的金属离子MZ+大大过量,而于油相中溶解少量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钐离子 O/W界面迁移 界面迁移 溶剂萃取 电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尘土覆盖密度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失效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周怡琳 鲁文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26-2533,共8页
高密度电封装在一定温湿环境和电位差作用下,相邻线路、焊点之间易发生电化学迁移导致绝缘失效。在尘土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内部的尘土颗粒沉积改变了电路板表面临界湿度,从而改变电化学迁移的失效机理和时间。该文采用温湿偏置... 高密度电封装在一定温湿环境和电位差作用下,相邻线路、焊点之间易发生电化学迁移导致绝缘失效。在尘土污染严重的情况下,电子设备内部的尘土颗粒沉积改变了电路板表面临界湿度,从而改变电化学迁移的失效机理和时间。该文采用温湿偏置实验研究13~18μm粒径的尘土颗粒覆盖密度与环境温度、湿度、电场强度交互作用下对电路板电化学迁移失效时间的影响,发现颗粒覆盖密度造成的电化学迁移失效时间呈非单调变化。颗粒覆盖密度低于350μg/cm2时,失效时间与颗粒覆盖密度呈负指数函数;高于350μg/cm2时,呈正指数函数。从颗粒吸附水分与改变晶枝生长路径两方面分析了颗粒分布在高、低密度区对电化学迁移失效的作用机理,为建立尘土污染环境下高密度电路板的可靠性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迁移 温湿偏置实验 尘土覆盖密度 电路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工艺对基板表面电化学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涂家川 李国元 邬博义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5-520,共6页
采用水滴试验,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有机保焊膜、浸锡和化学镍金)对BT树脂基板、陶瓷基板和FR-4基板表面电化学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机保焊膜与浸锡表面处理工艺的试样的电化学迁移机理符合经典电化学迁移模型;经化学镍金表面处理... 采用水滴试验,研究了表面处理工艺(有机保焊膜、浸锡和化学镍金)对BT树脂基板、陶瓷基板和FR-4基板表面电化学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有机保焊膜与浸锡表面处理工艺的试样的电化学迁移机理符合经典电化学迁移模型;经化学镍金表面处理工艺的试样的电化学迁移则表现为阳极晶枝生长,溶液中生成的镍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的溶解性是阳极晶枝生长的关键因素;三种表面处理对电化学迁移的抵抗力由强变弱依次为:化学镍金,有机保焊膜和浸锡;针对采用化学镍金表面处理工艺的试样,陶瓷基板对电化学迁移的抵抗力优于FR-4基板的,而采用另外两种表面处理工艺时,基板对电化学迁移的抵抗力表现一致,由强变弱依次为:BT树脂基板,陶瓷基板和FR-4基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表面处理 电化学迁移(ecm) 化学镍金(ENIG) 水滴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g-In复合焊膏的高温抗电化学迁移行为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博雯 王微 +3 位作者 冯浩男 赵志远 鲁鑫焱 梅云辉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63-69,I0007,共8页
低温烧结纳米银焊膏具有优越的热、电和力学性能,成为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封装互连的关键材料之一,高服役温度下,烧结银的氧化和分解会引起电化学迁移的发生,可能导致电子器件的短路失效.在纳米银焊膏中添加氧亲和力更高的铟颗粒,采用竞争... 低温烧结纳米银焊膏具有优越的热、电和力学性能,成为宽禁带半导体器件封装互连的关键材料之一,高服役温度下,烧结银的氧化和分解会引起电化学迁移的发生,可能导致电子器件的短路失效.在纳米银焊膏中添加氧亲和力更高的铟颗粒,采用竞争氧化的思路可以抑制烧结银的电化学迁移.与烧结纳米铟焊膏(382 min)相比,烧结Ag-3In和Ag-5In(质量分数,%)焊膏的电化学迁移寿命提高至779和804 min,提高约1倍;分析了铟粉对烧结银在高温干燥环境中电化学迁移失效的抑制机理.服役过程中,铟颗粒优先于银颗粒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In_(2)O_(3),从而抑制了烧结银的氧化、分解和离子化过程,显著提高了烧结银的电化学迁移失效时间,与此同时,与烧结银焊膏相比,烧结Ag-1In与Ag-3In(质量分数,%)焊膏的抗剪强度分别提升了30.92%和32.37%.结果表明,纳米铟粉的引入可以显著提高烧结银的电化学迁移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迁移 纳米银焊膏 抗电迁移Ag-In焊膏 封装互连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迁移插入聚合法合成主链含金属聚合物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8
作者 蒋和雁 张思诗 +1 位作者 张应岚 龙星宇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606-1611,共6页
考察了迁移插入聚合技术在含金属主链聚合物上的合成。将易于获得的通过烷基间隔基相连的两个茂基二羰基铁(Fp)配合物AA和通过烷基间隔基相连的两个膦配体BB通过迁移插入进行聚合,得到稳定的含金属主链聚合物。在优化条件下,聚合物Mn高... 考察了迁移插入聚合技术在含金属主链聚合物上的合成。将易于获得的通过烷基间隔基相连的两个茂基二羰基铁(Fp)配合物AA和通过烷基间隔基相连的两个膦配体BB通过迁移插入进行聚合,得到稳定的含金属主链聚合物。在优化条件下,聚合物Mn高达13 950。所得聚合物通过NMR、IR、GPC、DLS、TEM、CV等进行了表征,所获得的含金属主链聚合物可溶于多种有机溶剂,并展现出可逆的氧化还原性质,氧化还原特性可随聚合物链在不同溶液中而变化,有机金属聚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变化与聚合物链在溶液中的构型变化所引起的铁-羰基络合物的状态密切相关。含金属主链聚合物在H2O-THF溶液中的自组装呈现规则的平均直径为142nm的聚集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插入聚合 金属酰基 有机金属大分子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科学家发现电子迁移限制锂-空气电池电化学氧化
9
作者 刘兰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99-1501,共3页
锂一空气电池的理论存储容量比传统锂离子电池要高5到10倍,这使得很多人相信锂一空气电池将是电动汽车从汽车产业中的利基市场成长为更大市场的关键。尽管锂一空气电池有着诱人的优势,但在其商业化之前,还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包括... 锂一空气电池的理论存储容量比传统锂离子电池要高5到10倍,这使得很多人相信锂一空气电池将是电动汽车从汽车产业中的利基市场成长为更大市场的关键。尽管锂一空气电池有着诱人的优势,但在其商业化之前,还有很多难题有待解决,包括电解液稳定性差,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以及充放电效率低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充电过程中的高过电压造成的。关于充电时主导Li2O2电化学氧化反应的动力学过程很少有人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氧化反应 锂离子电池 空气电池 美国科学家 电子迁移 充电过程 充放电效率 动力学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化学提取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李金铭 卢军 严良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8年第2期208-216,共9页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 根据离子溶液电化学的基本性质和稳定电流场的基本理论,通过理论计算和物理模拟实验,指出: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由所在地点迁移至接收电极所需时间与多种因素有关,当外界条件一定时,加大供电电流强度可减少接收时间;离子淌度值很小,由实测时量曲线计算出的ui值,一般不超过几个cm2·h-1·V-1单位,因此欲提取深部离子,即使在最有利条件下也是非常困难的;由不同供电电流强度测出的时量曲线,计算得到的淌度值是相等的,因此改变供电电流强度并不能改变离子淌度值,但当围岩介质的颗粒度较大时,可使离子淌度值变大;离子的迁移质量与供电电量Q=I·t成正比,因此在供电电流强度不变的条件下,采用间断供电方式可取得与连续供电相同的结果;通过浅部已存在的离子晕,用电提取法可以发现深部隐伏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提取法 离子淌度 离子电迁移 迁移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醇胺类缓蚀剂为电解质的电化学再碱化修复效果研究 被引量:9
11
作者 张俊喜 鲁进亮 +3 位作者 蒋俊 邬永成 王昆 屈文俊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00-205,共6页
研究了醇胺类缓蚀剂辅助电化学再碱化修复碳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行性.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乙醇胺及二甲基乙醇胺缓蚀剂在混凝土中的迁移以及在含有2g/LNaCl+0.01mol/L NaOH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模拟体系中的缓蚀效果... 研究了醇胺类缓蚀剂辅助电化学再碱化修复碳化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可行性.采用电化学测试技术及化学分析方法研究了乙醇胺及二甲基乙醇胺缓蚀剂在混凝土中的迁移以及在含有2g/LNaCl+0.01mol/L NaOH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模拟体系中的缓蚀效果.结果表明:在2A/m2恒电流密度形成的电场作用下,2种缓蚀剂通过30mm厚混凝土的速率明显高于未通电情况,即电场对醇胺类缓蚀剂的迁移扩散过程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乙醇胺及二甲基乙醇胺浓度的增大,其缓蚀效果也逐步提高;相同浓度下二甲基乙醇胺表现出更优异的缓蚀效果,在浓度为0.04mol/L时其对Q235钢筋的缓蚀率达95.78%.二甲基乙醇胺的存在加快了电化学再碱化后钢筋腐蚀电位的正移,钢筋腐蚀电流密度更小,明显地改善了电化学再碱化的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再碱化 醇胺类缓蚀剂 迁移 极化 阻抗 钢筋 混凝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活性分子的拉曼光谱电化学研究(英文) 被引量:4
12
作者 曹晓卫 杨海峰 +3 位作者 王浙苏 孟晓云 吴霞琴 章宗穰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1期52-54,共3页
本文概述了采用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氧化物歧化酶在L 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表面的电子迁移反应以及腺嘌呤共存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子迁移反应和不同电位下银电极表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吸附等体系的反应吸附... 本文概述了采用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技术研究氧化物歧化酶在L 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表面的电子迁移反应以及腺嘌呤共存条件下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金电极表面的电子迁移反应和不同电位下银电极表面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吸附等体系的反应吸附特性 .所得结果对于分析和研究生物活性分子电化学过程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现场拉曼光谱学 L-半胱氨酸修饰金电极 氧化物歧化酶 电子迁移反应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银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O基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电化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杜洪彦 程琥 杨勇 《电化学》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15-221,共7页
 以PEO8 LiClO4作母体,纳米SiO2为填料,制成PEO8 LiClO4 SiO2(x%)系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测定这该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并对其晶态结构作差热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电解质的电导率,在2...  以PEO8 LiClO4作母体,纳米SiO2为填料,制成PEO8 LiClO4 SiO2(x%)系列复合聚合物电解质,测定这该电解质的电导率、锂离子迁移数和电化学稳定窗口,并对其晶态结构作差热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纳米SiO2的引入,显著提高了电解质的电导率,在22℃时达到4.3×10-5S·cm-1.此外,还探讨了填料对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提高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充锂电池 电化学性质 电导率 锂离子迁移 电化学稳定窗口 填料 二氧化硅 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凝土电化学脱盐模拟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4
作者 梁建 唐亚文 +2 位作者 张超 王翠霞 李瑞忠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88-193,共6页
电化学方法可以用来对含有氯离子的混凝土进行脱盐。电流密度的大小和环境温度的高低是影响电化学脱盐效率的主要因素,过大的电流密度会对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而较低的温度会降低脱盐效率。基于氯离子输运方程和温度对氯离子... 电化学方法可以用来对含有氯离子的混凝土进行脱盐。电流密度的大小和环境温度的高低是影响电化学脱盐效率的主要因素,过大的电流密度会对钢筋混凝土的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而较低的温度会降低脱盐效率。基于氯离子输运方程和温度对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建立了氯离子输运数值模型,得到了不同工作电流密度和温度下混凝土的电化学脱盐效率。结果表明:温度对脱盐效果影响显著,较高温度(303.15 K)时的氯离子渗透系数是较低温度(273.15 K)时的8.8倍;随着温度的升高,取得同样脱盐效果所需要的电流越小,即在较高温度环境下可以使用较低电流达到较高的脱盐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电化学脱盐 氯离子渗透系数 电流 温度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II)-Cu(Hg)体系在蔗糖水溶液中的电化学行为
15
作者 冯九菊 董文举 王键吉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65-367,共3页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u(II)Cu(Hg)system in aqueous sucrose solutions was studied by polarography and cyclic squarewave voltammetry.The reversible halfwave potential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or ... The electrochemical behavior of Cu(II)Cu(Hg)system in aqueous sucrose solutions was studied by polarography and cyclic squarewave voltammetry.The reversible halfwave potential a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for Cu(II) were polarographically determined.The standard Gibbs energies of transfer of Cu(II) from water to sucrosewater solutions,ΔGt,were obtained from the reversible halfwave potentials.The measured values are negative with increasing concentration of sucrose,indicating increasing stability of Cu(II) in sucrosewater solutions.The ΔGt values were split into electrostatic and chemical contributions.The decreased chemical contribution shows that the mixtures are more basic than pure wa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Ⅱ)-Cu(Hg)体系 蔗糖水溶液 电化学行为 极谱法 循环方波伏安法 标准迁移吉布斯自由能 离子迁移 热力学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电化学还原装置检测小麦粉溴酸盐
16
作者 董瑞 胡荣宗 +1 位作者 黄维雄 周莉莉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0-33,共4页
依据电解、电渗析和电迁移原理改进电化学还原装置,在不使用化学试剂的条件下,将待测样品组分中的Br O-3还原为Br-后进行检测,可避免高浓度Cl-的干扰。溴酸盐实样的检测表明,溴酸盐检出限为0.32 mg/kg,日内精密度为2.73%,日间精密度为3.... 依据电解、电渗析和电迁移原理改进电化学还原装置,在不使用化学试剂的条件下,将待测样品组分中的Br O-3还原为Br-后进行检测,可避免高浓度Cl-的干扰。溴酸盐实样的检测表明,溴酸盐检出限为0.32 mg/kg,日内精密度为2.73%,日间精密度为3.81%,回收率可达92%~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解 电渗析 迁移 电化学还原 离子色谱 溴酸根 溴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电化学在隐伏铜镍矿勘查中的应用及异常形成机理探讨 被引量:11
17
作者 刘映东 张必敏 罗先熔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94-703,共10页
本文从元素迁移角度探讨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成果,通过在金川二矿区采集的地电化学数据结果,以及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有如下推测:(1)该类地区地电采集的成矿元素的迁移受多个营力多阶段作... 本文从元素迁移角度探讨地电化学异常形成机理。在野外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成果,通过在金川二矿区采集的地电化学数据结果,以及该地区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有如下推测:(1)该类地区地电采集的成矿元素的迁移受多个营力多阶段作用,主要由电化学迁移、地气迁移与水动力迁移所主导;(2)电化学迁移的模式会对最终地电数据曲线的形态有所影响,影响的根本因素主要在于矿体形成的电场回路的形态;(3)地电提取的物质是矿体析出并迁移至地表周围所赋存的元素,这些元素在地表呈活动态离子、络合物或超微细颗粒被粘土矿物所吸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金川铜镍硫化物矿 元素迁移 元素赋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钢筋混凝土不同劣化阶段的电化学特征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建生 柳俊哲 +2 位作者 毛江鸿 金伟良 徐亦冬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63-968,共6页
针对现有氯盐侵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模拟氯盐侵蚀环境方法的弊端,采用电迁移加速氯离子侵蚀的方法,以较快的速度模拟出不同劣化阶段的钢筋混凝土试件.通过分析电迁移氯离子侵蚀后钢筋表面状态的检测结果和劣化状况,验证了电迁移法... 针对现有氯盐侵蚀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中模拟氯盐侵蚀环境方法的弊端,采用电迁移加速氯离子侵蚀的方法,以较快的速度模拟出不同劣化阶段的钢筋混凝土试件.通过分析电迁移氯离子侵蚀后钢筋表面状态的检测结果和劣化状况,验证了电迁移法制备不同劣化阶段试件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揭示了混凝土不同劣化阶段的电化学特征.结果表明:电迁移法较预掺氯盐法更能真实反应不同劣化阶段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中钢筋由钝化状态转入锈蚀状态时,阳极极化曲线变缓,阴极极化曲线变陡;随着氯离子侵蚀,钢筋劣化程度增加,阳极反应交换电流密度增大,钢筋的腐蚀电位逐步向阳极反应平衡电位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久性 迁移 劣化阶段 电化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修复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影响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6
19
作者 沈灵 夏晋 张晖 《混凝土》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3-28,共6页
电化学修复技术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电化学处理对钢筋锈蚀起到的保护作用,而已有研究提出电化学处理会改变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组成,由此可能引起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质的变化。梳理总... 电化学修复技术是提高钢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重要方法。目前国内外的研究都主要集中于电化学处理对钢筋锈蚀起到的保护作用,而已有研究提出电化学处理会改变混凝土的微观结构和组成,由此可能引起混凝土耐久性和力学性质的变化。梳理总结了电化学除氯法、再碱化法和新型双向电迁移法对混凝土微观结构产生的影响。电化学修复法对微观结构的影响有相似规律,电解液和通电参数等因素对混凝土的影响程度不同。今后需要加强电化学修复对混凝土微观结构和混凝土宏观性质影响的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微观结构 电化学除氯 电化学再碱化 双向电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碳掺杂氮材料-壳聚糖固定漆酶电极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化学传感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库里松.哈衣尔别克 曾涵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94-1201,共8页
以壳聚糖和介孔碳氮材料共混所得复合物为固定漆酶的载体,将固酶复合物滴涂在裸玻碳电极表面并干燥后,得到固定漆酶基阴极。考察了此电极在不含底物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同时还研究了其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和电极的长... 以壳聚糖和介孔碳氮材料共混所得复合物为固定漆酶的载体,将固酶复合物滴涂在裸玻碳电极表面并干燥后,得到固定漆酶基阴极。考察了此电极在不含底物的电解质溶液中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同时还研究了其对氧气还原反应的催化性能和电极的长期使用性、重现性和力学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还考察了此电极作为氧气电化学传感器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介孔碳氮材料-壳聚糖固定漆酶修饰电极能在无任何电子中介体条件下,实现漆酶活性中心T1与电极之间的直接电子转移,而且能在较高的电位下实现氧气的电还原。此电极催化氧还原的起始电位约为860 mV,氧还原的半波电流密度约为78×10-6A/cm2。这种漆酶基电极的重现性良好且具有优异的长期稳定性,但力学稳定性较差。此电极对氧的传感性能良好:检测限低达0.4μmol/L,灵敏度高达(67.9×10-6A·L/mmol),具有良好的对氧亲和力(K M=764.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酶 直接电子迁移 氧还原反应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