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2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铂纳米颗粒电沉积镁铝水滑石修饰电极的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4
1
作者 徐亮 林有芹 +2 位作者 陈旭 路艳罗 杨文胜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442-447,共6页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 采用成核/晶化隔离法合成了镁铝水滑石纳米颗粒,将其修饰到氧化铟锡导电玻璃电极表面;在此修饰电极基础上,利用电沉积还原氯铂酸盐法制备了铂纳米颗粒/水滑石复合修饰电极.由于水滑石层板表面的外限域作用有效抑制了铂纳米颗粒的聚集,使该电极对过氧化氢具有较好的电催化性能.基于镁铝水滑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葡萄糖氧化酶进一步修饰到该电极表面,实现了对葡萄糖高灵敏的电化学检测,检出限(S/N=3)达1.0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纳米颗粒 镁铝水滑石 电沉积 电化学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葡萄糖传感器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2
作者 李劲松 杨思蕊 +2 位作者 孙世民 李中波 张利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7-46,共10页
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具有柔性可穿戴、工作电压低、灵敏度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器件及生物传感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棉纤维为电极原料,利用石墨烯(Gr)以及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EDOT∶PSS)对纤... 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具有柔性可穿戴、工作电压低、灵敏度高和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在可穿戴电子器件及生物传感领域应用前景广阔.本文以棉纤维为电极原料,利用石墨烯(Gr)以及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钠(PEDOT∶PSS)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在纤维表面形成一层PEDOT∶PSS/Gr膜,所得聚(3,4-乙撑二氧噻吩)-聚对苯乙烯磺酸钠/石墨烯/纤维(PEDOT∶PSS/Gr/fiber)的电阻低至60Ω/cm.将该导电纤维组装成有机电化学晶体管器件,并在器件的栅极修饰葡萄糖氧化酶,获得的有机电化学晶体管传感器具有稳定的输出性能和高灵敏度,在1 pmol/L~10μmol/L的浓度范围内对葡萄糖检测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且检出限低至1 pmol/L.此外,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检测具有明显特异性,能够抵抗体液中常见干扰物尿酸、抗坏血酸和常见金属离子(K^(+),Na^(+),Mg^(2+))的干扰.将其用于唾液样品的检测,回收率为87.2%~110%.该研究为糖尿病患者的无创血糖检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基有机电化学晶体管 传感器 葡萄糖 无创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Fs衍生中空及异质结复合材料在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3
作者 张锐龙 郑德论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24-538,共15页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形态形貌。然而,MOFs材料低劣的电子传输速率和低效的可见光收集能力限制了它的许多实际应用。MOFs衍生的多种金属基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导... 作为一种功能性材料,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具有独特的优点,如大比表面积、高孔隙率和可调控的形态形貌。然而,MOFs材料低劣的电子传输速率和低效的可见光收集能力限制了它的许多实际应用。MOFs衍生的多种金属基化合物可作为优良的导电介质,而获得的中空及多级孔隙性则能增强其多重光漫散射/反射效应,同时也可为高效复合其他能级匹配的光活性材料创造了条件。MOFs衍生得到原位形成的异质结架构能促进光电转换效率的大幅度提升。本文概述了光电化学传感器的原理,MOFs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特征,着重阐述了MOFs衍生的中空材料及其异质结复合物在光电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同时也描述了Ⅱ型、p-n型等异质结材料及其在光电化学领域的性能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Fs衍生物 中空结构 异质结 电化学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丝网印刷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功能纳米材料的最新进展
4
作者 杨美清 王路 +2 位作者 卢浩滋 杨耀成 刘松 《物理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7,共16页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 光电化学(PEC)生物传感器因其低背景、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快响应速度等优点而备受关注。近年来,一次性丝网印刷电极(SPE)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PEC生物传感器的发展,使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成为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分析工具。在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构建过程中,光活性纳米材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它们不仅可用作光电转换平台,还可用作生物识别元件的装载平台。然而,单纯的光活性材料通常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固有的毒性、宽带隙、高的电子空穴对重组率等,因此,通过各种设计策略来改善光活性材料的光电特性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获得高灵敏度的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通常还需要将高性能光电极与各种信号放大策略相结合。鉴于此,我们在本文中首次对用于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光活性材料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将其归为四大类:金属氧化物、金属硫族化合物、碳纳米材料和铋基纳米材料。同时,我们重点关注了光活性材料的设计策略,例如形态调控、元素掺杂、异质结构建等。此外,我们还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丝网印刷PEC免疫传感器和丝网印刷PEC适体传感器介绍了一些信号放大策略,如酶标记放大(ELA)策略、聚合酶链反应(PCR)策略、滚环扩增(RCA)策略和杂交链式反应(HCR)策略。最后,我们还讨论了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目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我们希望通过本文让读者全面了解丝网印刷PEC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并为该领域的未来发展提供可行性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分析 生物传感器 丝网印刷电极 光活性材料 信号放大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监测细胞释放生物活性分子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王梦爽 郎晋荣 +3 位作者 杨君娴 胡明丽 程琪庆 王诗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99-105,共7页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为细胞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能实时监测细胞受到机械刺激时释放的生物活性分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拉...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高灵敏度和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能为细胞营造良好的生存环境,并能实时监测细胞受到机械刺激时释放的生物活性分子。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的最新进展,介绍了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可拉伸传感器在实时监测细胞释放生物活性分子中的应用。最后,讨论了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在细胞监测上面临的挑战及解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拉伸电化学传感器 生物活性分子 细胞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OF-74@AuAg纳米花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对循环肿瘤DNA的检测
6
作者 谢林芝 何林欣 +1 位作者 付杨 陈梅 《成都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2期192-196,201,共6页
目的构建基于MOF-74@AuAg纳米花(NF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检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循环肿瘤DNA(ctDNA)。方法采用还原法制备AuAg NFs;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74;利用壳聚糖的黏附性和成膜性制备AuAg ... 目的构建基于MOF-74@AuAg纳米花(NF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并检测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循环肿瘤DNA(ctDNA)。方法采用还原法制备AuAg NFs;采用溶剂热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74;利用壳聚糖的黏附性和成膜性制备AuAg NFs与MOF-74的复合材料;采用电子显微镜对AuAg NFs、MOF-74@AuAg NFs进行形貌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和电化学阻抗谱法评估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可行性;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定量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ctDNA,并采用加标回收法评估其在临床样本中的应用潜能。结果基于MOF-74@AuAg NFs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被成功构建,其对突变的ctDNA线性检测为10 fM~1 nM,检测限低至0.392 fM,加标回收率为92.22%~118.2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可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ctDNA,其灵敏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AuAg纳米花 循环肿瘤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构建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研究
7
作者 易锦飞 尹学虎 +5 位作者 李蓉 马丽红 张艳丽 王红斌 杨文荣 庞鹏飞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93-401,共9页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 基于酶生物燃料电池(EBFC)构建的自供能传感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小型化、无需外部电源等优势,在临床诊断、环境监测、生物传感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利用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粒子/多壁碳纳米管(rGO/AuNPs/MWCNTs)复合材料作为电极基底材料,通过在rGO/AuNPs/MWCNTs修饰电极表面分别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x)和电沉积生长二氧化锰(MnO2),制得EBFC生物阳极和阴极,构建单室酶生物燃料电池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EBFC-SPGB)。当存在目标物葡萄糖时,生物阳极表面固定的GOx发生酶促反应,催化葡萄糖产生电子经外电路到达阴极,导致阴极表面MnO2发生还原反应,产生电化学响应信号。rGO/AuNPs/MWCNTs纳米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和较大的比表面积,其协同效应可显著提高GOx负载量和有效促进电子在电极表面传递。构建的EBFC-SPGB最大功率输出信号与葡萄糖浓度在1~30m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3 mmol/L,成功用于人体血清样本中葡萄糖浓度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纳米复合材料 生物燃料电池 自供能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与胶原水凝胶集成实时监测细胞代谢 被引量:1
8
作者 姚春莹 朱晓艳 刘艳玲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6-163,共8页
葡萄糖代谢的实时监测不仅能够提供细胞生长状态信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机制。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葡萄糖实时动态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葡萄糖传感器大多基于二维电极,很难与三维细胞培养体系良好兼容并进行准确检... 葡萄糖代谢的实时监测不仅能够提供细胞生长状态信息,还有助于深入理解细胞代谢机制。电化学传感器已成为葡萄糖实时动态测量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目前报道的葡萄糖传感器大多基于二维电极,很难与三维细胞培养体系良好兼容并进行准确检测。通过在对H2O2还原具有催化作用的多孔电极表面固定葡萄糖氧化酶(GOD),制备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三维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然后,将包裹了肿瘤细胞(MCF-7)的胶原水凝胶填充到三维传感器孔隙,构建了兼具细胞三维培养和电化学检测于一体的集成平台。通过实时监测MCF-7细胞培养环境中葡萄糖的浓度变化,实现了肿瘤细胞在抗癌药物作用下葡萄糖代谢能力的实时分析,为细胞能量代谢行为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传感器 电化学检测 细胞培养 葡萄糖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重金属离子检测研究进展
9
作者 王玉珍 施宁娜 +3 位作者 田茂忠 温雅琼 王江悦 穆建圆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8-104,共7页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基于抗原抗体、酶、核酸适配体、蛋白质、细胞等各种生物成分建立的电化学方法,由于这些生物成分具有强的特异性,决定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同时该方法还具有便捷快速、灵敏、操作简单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污染物重金属离子的检测,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各种生物成分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重金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重金属离子 生物成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3O4-PGA@Au构建无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葡萄糖 被引量:5
10
作者 关桦楠 龚德状 +5 位作者 宋岩 刘博 韩博林 杨帆 崔琳琳 张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67-272,共6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 基于聚谷氨酸(poly-(γ-glutamic acid),PGA)金磁微粒(Fe3O4-PGA@Au)电沉积修饰玻碳电极,构建具有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的无酶型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采用绿色还原吸附法制备Fe3O4-PGA@Au,并利用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Fe3O4-PGA@Au的理化性质。优化葡萄糖传感检测体系的反应温度、pH值、扫描速率和反应时间等检测参数。采用循环伏安法考察无酶传感器检测葡萄糖时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Fe3O4-PGA@Au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性能;在葡萄糖浓度分别为0.1~5.0μmol/L和10~250μmol/L范围内时,所构建的生物传感器峰电流密度与其葡萄糖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74μmol/L(RSN=3);此无酶型生物传感器具有好的重复性和抗干扰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模拟酶 金纳米粒子 四氧化三铁 聚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的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被引量:1
11
作者 屈菊平 郝海玲 陶建中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3,共5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形成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在复合膜上形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考察复合膜的形貌特征;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位循环圈数对膜特性的影响;采用电流-... 采用循环伏安法在铂电极表面形成聚间苯二胺-壳聚糖复合膜;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共价固定在复合膜上形成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运用扫描电镜考察复合膜的形貌特征;考察了壳聚糖用量和电位循环圈数对膜特性的影响;采用电流-时间法考察了该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响应特性.结果表明,该传感器对葡萄糖有较快的响应速度(3.5s),在0.02mmol·L-1~1.27mmol·L-1浓度范围内响应电流与葡萄糖浓度成正比,检测极限为0.01mmol·L-1,样品测定的加标回收率为97.1%~102.5%.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对葡萄糖的测定具有较高的准确度与精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苯二胺 壳聚糖 复合膜 葡萄糖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材料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品中赭曲霉毒素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晓然 张蕴哲 +3 位作者 徐慧 卢鑫 马晓燕 张伟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14期172-178,共7页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污染食品的常见真菌毒素,长期食用OTA污染的食品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为OTA检测的新方向。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性能。该文综...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OTA)是一种污染食品的常见真菌毒素,长期食用OTA污染的食品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随着生物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成为OTA检测的新方向。纳米材料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其性能。该文综述使用纳米材料检测OTA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和特点,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赭曲霉毒素A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纳米材料 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纸基葡萄糖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3
13
作者 曾婷 胡成国 胡胜水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57-661,共5页
基于纳米金的自催化无电沉积镀金技术,采用混合纤维素滤膜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种纳米多孔纸基薄膜金电极。以该金滤膜电极作为基底电极,使用Nafion溶液分散的碳纳米管-纳米铂(PtNPs)复合材料作为载体,实现了葡萄糖氧化酶(GOD)的直接... 基于纳米金的自催化无电沉积镀金技术,采用混合纤维素滤膜作为模板,制备了一种纳米多孔纸基薄膜金电极。以该金滤膜电极作为基底电极,使用Nafion溶液分散的碳纳米管-纳米铂(PtNPs)复合材料作为载体,实现了葡萄糖氧化酶(GOD)的直接电化学,并建立了一种低成本的纸基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对葡萄糖具有良好的安培响应,葡萄糖浓度在5.0×10-6∽2.5×10-3 mol/L范围与其0.55V处的氧化电流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检测限(S/N=3)为1.0×10-6 mol/L。制备了8支传感器,对25μmol/L葡萄糖进行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03%,表明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素滤膜 多孔金电极 葡萄糖氧化酶 直接电化学 电化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四链体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灵敏检测端粒酶活性
14
作者 贺彰瑾 杜雨莹 鲁理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63-970,共8页
端粒酶活性的分析检测对于癌症诊断、预后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G-四链体(G4) DNA的金属配合物靶向发光探针[Ir(ppy)_(2)(pip)]PF_(6),构建了灵敏检测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首先将引物DNA组装在电极表... 端粒酶活性的分析检测对于癌症诊断、预后治疗等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利用G-四链体(G4) DNA的金属配合物靶向发光探针[Ir(ppy)_(2)(pip)]PF_(6),构建了灵敏检测癌细胞端粒酶活性的电化学发光(ECL)生物传感器。首先将引物DNA组装在电极表面,然后与癌细胞提取的端粒酶共同孵育,具有活性的端粒酶在引物末端生成端粒重复序列从而形成G4结构,随后[Ir(ppy)_(2)(pip)]PF_(6)通过与G4靶向作用结合到延长的序列中。结果表明[Ir(ppy)_(2)(pip)]PF_(6)的ECL信号与端粒酶活性呈现正相关,传感器的电化学发光强度与癌细胞浓度在10-5×10^(5)cell/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LOD)为3 cell/mL。实验还表明了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适用性、抗干扰性和重现性,最后将该传感器用于测定真实人类血清和尿液样本中的端粒酶活性,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活性 G-四链体 金属配合物 电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玉米秸秆和荔枝树枝生物炭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水中镉离子的检测 被引量:1
15
作者 林金毫 黄建智 李衍亮 《微纳电子技术》 CAS 2024年第11期173-182,共10页
以玉米秸秆和荔枝树枝为原料,500℃下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两种生物炭进行表征。通过滴涂法将两种生物炭材料分别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成功构建了Y-BC/GCE和L-... 以玉米秸秆和荔枝树枝为原料,500℃下制备生物炭。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仪对两种生物炭进行表征。通过滴涂法将两种生物炭材料分别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成功构建了Y-BC/GCE和L-BC/GCE电化学传感器,并在醋酸盐缓冲液中用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镉金属离子(Cd^(2+))在不同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结果表明,两种生物炭修饰电极对Cd^(2+)的检测都取得较好的效果。在最优条件下(Y-BC/GCE:沉积电位-1.6 V、沉积时间100 s、pH=4;L-BC/GCE:沉积电位-1.3 V、沉积时间100 s、pH=5),两种生物炭传感器在浓度范围为0.2~20μmol/L内都有良好的线性关系,Cd^(2+)检出限分别低至0.06和0.05μmol/L。同时这两种生物炭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以及抗干扰性,对实际样品中的Cd^(2+)具有良好的回收率(Y-BC/GCE:96.97%~102.57%;L-BC/GCE:97.01%~99.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 电化学传感器 微分脉冲伏安法(DPV) 镉离子 重金属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颖葡萄糖生化传感器的研制及其在鲁米诺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葡萄糖含量的应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叶瑞洪 王万宗 林振宇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61-763,773,共4页
将葡萄糖氧化酶1mg,纳米金及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2mg,无水乙醇1mL和10μL全氟磺酸用超声方法分散均匀后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制成新颖的葡萄糖生化传感器(记作Nano-Au/CNT′s/GOD/GCE)。在含0.2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及5.5×1... 将葡萄糖氧化酶1mg,纳米金及碳纳米管的复合材料2mg,无水乙醇1mL和10μL全氟磺酸用超声方法分散均匀后滴涂于玻碳电极表面,制成新颖的葡萄糖生化传感器(记作Nano-Au/CNT′s/GOD/GCE)。在含0.2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及5.5×10^(-5)mol·L^(-1)鲁米诺存在的溶液中,用此生化传感器作工作电极,测得葡萄糖浓度在8.0×10^(-7)~5.0×10^(-4)mol·L^(-1)范围内与鲁米诺反应产生的化学发光强度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3S/N)为8.0×10^(-8)mol·L^(-1)。同一支传感器连续5次测定,所得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8%。将此传感器置于pH7.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在4℃条件下保存2周后,在相同体系中进行测定时,其发光强度降低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 生化传感器 葡萄糖氧化酶 纳米金 碳纳米管 鲁米诺 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用纳米金属传感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王霜 张树鹏 +1 位作者 刘茂祥 王志刚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9-32,共4页
纳米金属传感材料理性设计在电化学非酶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调整纳米结构,协同耦合多元复合材料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催化响应,实现人体血糖浓度的精密检测及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以结构调控为切入点,... 纳米金属传感材料理性设计在电化学非酶葡萄糖传感器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通过调整纳米结构,协同耦合多元复合材料将有助于显著提升对葡萄糖的电化学催化响应,实现人体血糖浓度的精密检测及糖尿病的早期预防。以结构调控为切入点,综述了典型纳米金属传感材料的构建方法、结构及性能,为进一步开发新型传感材料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葡萄糖 纳米金属材料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白拓男 梁新义 《现代食品》 2024年第9期22-26,共5页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国内外市场中食品品类激增所带来的检测压力,高效、快速、准确地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化学... 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传统检测方法越来越难以应对当下国内外市场中食品品类激增所带来的检测压力,高效、快速、准确地在食品样品中检测出食源性致病菌成为食品安全领域亟待解决的新课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灵敏度高、操作简单,可实现在线检测、快速检测、痕量检测,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方向的研究与开发。本文在介绍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基本原理和分类的基础上,重点对比与讨论近期国内外关于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突出研究成果,并展望其研究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源性致病菌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研究进展
19
作者 刘仪 胡成国 《分析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85-89,共5页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 光学96孔板是高通量生化分析中最常用的分析平台,然而发展类似的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对于电化学传感方法而言却是巨大的挑战。基于单电极分区寻址检测原理的光电化学传感器,可采用单通道电化学检测设备及单个自动化寻址光源,构建出类似光学96孔板的便携式多目标/高通量生物传感体系,其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成本低廉,在电化学传感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综述以单电极分区寻址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信号产生机制为主线,介绍了该领域近年来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传感器 光寻址生物传感器 多目标检测 高通量传感 光学96孔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聚合邻氨基苯酚高分子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占恩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5,68,共6页
本文用电化学聚合邻氨基苯酚高分子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电流型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10-5~5×10-3mol/L,响应时间小于4秒,寿命长达两个月,并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尿酸... 本文用电化学聚合邻氨基苯酚高分子膜固定葡萄糖氧化酶制成电流型葡萄糖氧化酶传感器。传感器对葡萄糖的线性响应范围为1×10-5~5×10-3mol/L,响应时间小于4秒,寿命长达两个月,并能有效消除抗坏血酸、尿酸等电活性物质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氨基苯酚 电化学 聚合 葡萄糖 氧化酶 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