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乙腈-水系混合电解液对Zn-Na_(3)V_(2)(PO_(4))_(3)电池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欧林娜 刘哲轩 +1 位作者 曹鑫鑫 梁叔全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48-1860,共13页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 Na_(3)V_(2)(PO_(4))_(3)正极材料具有稳定的三维框架结构、较高的工作电压和相对成熟的制备工艺,近年来也逐渐用于水系锌离子电池中。然而,二价Zn^(2+)的脱嵌和活泼的水系反应环境会加速磷酸盐晶格的破坏。本文在Zn-Na_(3)V_(2)(PO_(4))_(3)电池体系的水系电解液中加入适量的乙腈(AN),研究电解液中AN与水的比例对离子溶剂化结构和电化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通过非原位XRD探究Na_(3)V_(2)(PO_(4))_(3)晶体结构的演变。结果表明:过少的AN会加快正极材料晶格框架的破坏,而过多的AN会减缓电极反应动力学;在含有适量AN的电解液中,Zn-Na_(3)V_(2)(PO_(4))_(3)电池不但在50 mA/g的电流密度下具有91.4 mA·h/g的较高比容量,同时在5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可以稳定循环1000次且无明显容量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Na_(3)V_(2)(PO_(4))_(3)电池 乙腈 有机-无机混合电解液 电化学稳定性 离子可逆脱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温离子液体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杨家振 金一 +2 位作者 曹英华 孙立贤 谭志诚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733-1735,共3页
In this paper three air and water-stable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RTILs): N-but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BPBF 4),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BMIBF 4), and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ethy... In this paper three air and water-stable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s(RTILs): N-butylpyridinium tetrafluoroborate(BPBF 4), 1-butyl-3-methylimidazolium tetrafluoroborate(BMIBF 4), and 1-ethyl-3-methylimidazolium ethyl sulfate(EMISE) were synthesized. Their electrochemical windows were measur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t 303.15-343.15 K. The cyclic voltammograms show the order of windows which represent the electrochemical stability of RTIL is: BPBF 4<BMIBF 4<EMISE. When temperature increases the windows reduce, that is, the stability of RTIL reduc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difference among the windows of the three RTILs is mainly dependent on the order of the reductive limits of the cations: EMI+--1.40 V->BMI+--0.95 V->BP+-0.02 V-. It is very interesting that while the oxidative limit of anion BF- 4 and the reductive limit of all the cations reduce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but the oxidative limit of anion SE- incr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温离子液体 电化学稳定性 BPBF4 BMIBF EMI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A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薄膜电化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军红 刘建敏 +1 位作者 杨化滨 周作祥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2,共4页
应用溶解—铸膜法制备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elpolymerelectrolyte,GPE)薄膜.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随着KOH含量的增加,该薄膜的离子电导率表现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KOH含量为42%(bymass,下同... 应用溶解—铸膜法制备聚乙烯醇(polyvinylalcohol,PVA)碱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gelpolymerelectrolyte,GPE)薄膜.交流阻抗(EIS)测试表明,随着KOH含量的增加,该薄膜的离子电导率表现为先增大而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KOH含量为42%(bymass,下同)时,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2.01×10-3S/cm.X射线衍射(XRD)结果表明,当膜中KOH含量大于20%时,晶态的PVA就逐渐转变为非晶态结构.又当KOH含量增加到一定值后,由于体系中未电离的非晶态KOH量的增多而导致离子电导率下降.循环伏安(CV)和拉曼光谱(Raman)结果表明,该薄膜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可应用于碱性二次电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碱性聚合物凝胶电解质 薄膜 电化学稳定性 碱性二次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化钨催化剂电化学稳定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马淳安 周运鸿 查全性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2期74-76,共3页
碳化钨(WC)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中具有“类铂”的催化活性,且不被任何浓度的一氧化碳和几个ppm的硫化氢中毒,可以用于酸性燃料电池中的氢电极和电解合成中的活性阴极材料,也适作加氢和脱氢中的异相催化剂。作为电极材料碳化钨的电化学稳定... 碳化钨(WC)催化剂在酸性体系中具有“类铂”的催化活性,且不被任何浓度的一氧化碳和几个ppm的硫化氢中毒,可以用于酸性燃料电池中的氢电极和电解合成中的活性阴极材料,也适作加氢和脱氢中的异相催化剂。作为电极材料碳化钨的电化学稳定性直接影响它的使用,但这方面的研究至今尚不多见。本文用恒电流阳极充电法研究WC粉末在酸性和碱性电解液中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化钨 粉末电极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法合成磁性纳米微球NiFe_2O_4及其电化学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徐帅 华丽 候汉娜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8-390,共3页
采用Ni(NO_3)_2·6H_2O和FeCl_3·6H_2O混合水热法合成纳米NiFe_2O_4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纳米NiFe_2O_4粉体为准晶型,呈球状,结晶度高,... 采用Ni(NO_3)_2·6H_2O和FeCl_3·6H_2O混合水热法合成纳米NiFe_2O_4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样品进行表征,并对其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生成的纳米NiFe_2O_4粉体为准晶型,呈球状,结晶度高,晶型完好,粒径分布均匀;第1,30,50,70次的充放电比容量分别为(997,1 019),(726,750.2),(560.9,578.4),(514.8,528.2)(m A·h)/g,表明Ni Fe_2O_4具有较好的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FE2O4 水热法 微电子体系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ASICON型固态电解质LATP电化学性能及稳定性 被引量:3
6
作者 贾雪莹 刘兴亮 +2 位作者 张路遥 汪伟伟 杨茂萍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6,共5页
NASCION型磷酸钛铝锂Li_(1+x)Al_(x)Ti_(2-x)(PO_(4))_(3)(LATP)作为一种低成本、高锂离子电导特性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锂电池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LATP固态电解质在正极材料及隔膜包覆领域的潜在应... NASCION型磷酸钛铝锂Li_(1+x)Al_(x)Ti_(2-x)(PO_(4))_(3)(LATP)作为一种低成本、高锂离子电导特性的无机固态电解质材料,在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的锂电池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基于LATP固态电解质在正极材料及隔膜包覆领域的潜在应用,对其电化学性能及充放电结构变化过程进行全面评价。结果表明,LATP在锂离子电池体系中循环稳定性较差,充放电循环容量迅速衰减,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LATP储锂容量的主要贡献来源于Ti^(4+)/Ti^(3+)的价态变化,但是该过程并不完全可逆,使得储锂容量骤降。同时,LATP会与电解液中含氟组分反应生成TiF3,使得Ti^(3+)向电解液中溶出。但是,在循环后LATP导电性有所增强,可能得益于材料表面形成的电子导电层,该特性将有助于其在正极材料表面包覆应用领域的性能发挥。因此,针对LATP在实际电池体系中的应用开发,未来仍需评估LATP结构变化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在充分发挥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改善其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 LATP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聚合植酸提升Mn-CoP纳米线阵列的电催化稳定性
7
作者 邹习飞 韦冬萍 +3 位作者 赵薇 谢周鉴 罗志荣 米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911-1918,共8页
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电催化剂对于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植酸和吡咯在Mn掺杂CoP(Mn-CoP)纳米阵列表面原位聚合,进一步热处理获得了薄碳层均匀包裹的C@Mn-CoP电催化剂。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在碱性和含尿素的碱性... 具有良好稳定性的电催化剂对于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通过植酸和吡咯在Mn掺杂CoP(Mn-CoP)纳米阵列表面原位聚合,进一步热处理获得了薄碳层均匀包裹的C@Mn-CoP电催化剂。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在碱性和含尿素的碱性电解液中均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在1 mol/L KOH+0.5 mol/L尿素电解液中,于1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可稳定工作200 h以上;在1 mol/L KOH中经过2000圈的CV循环后,其析氢性能在100 mA/cm^(2)处的电位增量仅为4 mV;在多电流阶跃测试中,每个电流密度下的电位保持恒定,证明表面聚合植酸在提高电催化剂稳定性方面极具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N掺杂 原位植酸界面聚合 电催化析氢 纳米线阵列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n掺杂对LGPS电解质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8
作者 侯书增 谢宁 +2 位作者 程雪 翟博 李轩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126-12130,12150,共6页
为了提高Li_(10)GeP_(2)S_(12)(LGPS)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采用高能机械球磨加高温烧结法制备出了In掺杂LGPS的系列电解质Li_(10)In_(x)Ge_(1-0.75 x)P_(2)S_(12)(x=0.1~0.5)(LGInPS)。SEM形貌观察和XRD物相分析表明,随着In元素参... 为了提高Li_(10)GeP_(2)S_(12)(LGPS)的结构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采用高能机械球磨加高温烧结法制备出了In掺杂LGPS的系列电解质Li_(10)In_(x)Ge_(1-0.75 x)P_(2)S_(12)(x=0.1~0.5)(LGInPS)。SEM形貌观察和XRD物相分析表明,随着In元素参杂量的提高,LGInPS系列电解质的致密度、结晶度逐渐提高;当x>0.3时,杂质含量开始增多,颗粒团聚现象开始严重。对最佳In掺杂量x=0.3的LGInPS电解质进行了结构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并与LGPS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当In掺杂量为x=0.3时,LGInPS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结构稳定性得到了提高,此外LGInPS中的高导电相结构单元得到了强化,交流阻抗减小了(69%),离子电导率提高了(1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球磨法 掺杂 离子电导率 结构稳定性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在海水中的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6
9
作者 王廷勇 许立坤 陈光章 《电化学》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72-176,共5页
采用热分解方法制备钛基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 ,用扫描电镜对阳极涂层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实海模拟试验考察了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在海水阴极保护系统中的使用性能 .SEM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涂层呈多孔多裂纹的显微结... 采用热分解方法制备钛基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 ,用扫描电镜对阳极涂层显微形貌进行了分析 ,并通过实海模拟试验考察了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在海水阴极保护系统中的使用性能 .SEM分析结果表明 ,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涂层呈多孔多裂纹的显微结构 ,与其它阳极材料相比 ,此种阳极具有更大的活性表面积 .电化学试验结果表明 ,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在海水中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活性 ;此外 ,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在海水中的消耗率很低 ,属于不溶性的阳极材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金属氧化物阳极 海水 电化学性能 电化学稳定性 电化学活性 消耗率 电解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乙撑二氧噻吩水相的电化学聚合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景珍 涂世俭 王跃川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65-68,共4页
以水为溶剂,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条件下,分别以高氯酸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硫酸钠、氟硼酸钠、对甲苯磺酸为电解质进行电化学聚合,得到了不同氧化态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薄膜(PEDOT)。探讨了这5种电解质对单体初始氧化电位和薄膜电化... 以水为溶剂,在不添加乳化剂的条件下,分别以高氯酸锂、聚苯乙烯磺酸钠(PSS)、硫酸钠、氟硼酸钠、对甲苯磺酸为电解质进行电化学聚合,得到了不同氧化态的聚3,4-乙撑二氧噻吩薄膜(PEDOT)。探讨了这5种电解质对单体初始氧化电位和薄膜电化学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PSS为电解质时初始氧化电位最低为878mV,得到的聚合物薄膜电化学稳定性最好。并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了以PSS为电解质电化学聚合所得薄膜的表面形貌,采用光谱电化学法表征了薄膜的电致变色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薄膜均质连续,具有优异的电致变色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聚合 聚3 4-乙撑二氧噻吩 电化学稳定性 电致变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磷酸-硅钨酸聚合物电解质膜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长春 田琦峰 张飞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2016年第6期30-34,共5页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乙烯醇(PVA)-磷酸(H_3PO_4)-硅钨酸(STA)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对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了表征,采用交流阻抗法测定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质子电导率,并分析了H_3P... 采用溶液浇铸法制备聚乙烯醇(PVA)-磷酸(H_3PO_4)-硅钨酸(STA)聚合物电解质膜,通过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对聚合物电解质膜进行了表征,采用交流阻抗法测定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质子电导率,并分析了H_3PO_4含量对质子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STA含量不变时,随着H_3PO_4含量的增加,聚合物电解质膜的质子电导率先增大后减小;当m(PVA)∶m(H_3PO_4)∶m(STA)=1∶4∶8时,在室温下质子电导率达到最大值,为5.50×10^(-2) S·cm^(-1);H_3PO_4含量的增加使晶态PVA转变为非晶态,晶态PVA减少;循环伏安法和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该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有望应用于固态超级电容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乙烯醇 硅钨酸 聚合物电解质膜 质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的电化学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12
作者 朱树芸 张汉昌 +2 位作者 孙莉 陶慷 白如科 《功能高分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77-581,共5页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DATGPE)在ITO电极上的聚合,讨论了实验条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聚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PDATGPE)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乙腈/水溶液中,DATGPE与HCl的浓度比为1... 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DATGPE)在ITO电极上的聚合,讨论了实验条件对聚合过程的影响,初步探讨了聚2,2′-二氨基二缩三乙二醇苯酚醚(PDATGPE)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在乙腈/水溶液中,DATGPE与HCl的浓度比为1/3,电位扫描-0.2~1. 0 V时,能发生快速的电聚合反应.形成的导电膜具有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且对H+呈现很好的能斯特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GPE 电化学聚合 电化学稳定性 H^+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吡咯-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的合成及其电化学性质
13
作者 周文博 许娟 曹剑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6-149,153,共5页
以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为初始反应物,先通过Clauson-Kaas反应合成4-吡咯-2,2,6,6-四甲基哌啶(PyTEMP),接着经由3-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电化学活性的4-吡咯-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PyTEMPO)。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证实了PyT... 以4-氨基-2,2,6,6-四甲基哌啶为初始反应物,先通过Clauson-Kaas反应合成4-吡咯-2,2,6,6-四甲基哌啶(PyTEMP),接着经由3-氯过氧苯甲酸氧化得到电化学活性的4-吡咯-2,2,6,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PyTEMPO)。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光谱证实了PyTEMPO的化学结构。循环伏安测试结果揭示PyTEMPO在水溶液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电位(E0)为0.75V(vs.SHE),与pH无关。动力学研究显示在5个不同支持电解质中,PyTEMPO在Na2SO4溶液中的电子传递速率常数最高,为3.58×10^(-4)cm/s。此外,在NaCl中的电化学稳定性最高,经100次循环伏安(CV)循环后峰电流保持率约为9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吡咯-2 2 6 6-四甲基哌啶氮氧化物 电化学性质 动力学 电化学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Ni(OH)_2稳定性的研究
14
作者 孙巍 张宝宏 +3 位作者 丛文博 吴丹 李晓峰 林秀峰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1年第4期81-83,0,共3页
为了得到稳定化的α-Ni(OH) 2 ,使用X衍射法对添加Al或Co的α-Ni(OH) 2 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 ,α-Ni(OH) 2 中Al,Co摩尔百分含量为 1 5 %时 ,晶型不稳定 .含Co 2 0 %的α-Ni(OH) 2 化学稳定性可达 3个月 ;含... 为了得到稳定化的α-Ni(OH) 2 ,使用X衍射法对添加Al或Co的α-Ni(OH) 2 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实验表明 ,α-Ni(OH) 2 中Al,Co摩尔百分含量为 1 5 %时 ,晶型不稳定 .含Co 2 0 %的α-Ni(OH) 2 化学稳定性可达 3个月 ;含Al2 0 %的α-Ni(OH) 2 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 .在 7M的KOH中最少可稳定 6个月 ,充放电 1 0 0次晶型不改变 ,并且容量稳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NI(OH)2 化学稳定性 镍电极 电化学稳定性 化学沉淀法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模铸造钒基贮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郑彬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V3TiNi0.56Co0.3钒基贮氢合金,并进行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电化学腐蚀性能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的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铜模铸造制备的V3Ti Ni0.56Co0.3钒基贮氢合金为非晶合金,显著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性... 采用铜模铸造法制备了V3TiNi0.56Co0.3钒基贮氢合金,并进行物相组成、显微组织、电化学腐蚀性能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的测试与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铜模铸造制备的V3Ti Ni0.56Co0.3钒基贮氢合金为非晶合金,显著改善了合金的电化学腐蚀性能和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与常规铸造相比,铜模铸造使其腐蚀电位正移389 m V、最大放电容量增大19.96%、充放电循环20次后的放电容量下降率从96.93%减小至4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贮氢合金 铜模铸造 电化学腐蚀性能 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非晶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V-Ti-Ni-Co-Ce钒基电池合金电化学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范庆科 孟庆华 《电镀与精饰》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6-9,共4页
针对目前V-Ti-Ni电池合金电化学性能差等原因,采用球磨-烧结工艺制备了钒基汽车电池合金V-Ti-Ni和V-Ti-Ni-Co-Ce合金,并进行了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电化学耐腐蚀性能、物相组成以及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V-Ti-Ni和V-Ti-Ni-Co... 针对目前V-Ti-Ni电池合金电化学性能差等原因,采用球磨-烧结工艺制备了钒基汽车电池合金V-Ti-Ni和V-Ti-Ni-Co-Ce合金,并进行了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电化学耐腐蚀性能、物相组成以及显微组织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V-Ti-Ni和V-Ti-Ni-Co-Ce合金都是由V基固溶体相和TiNi相组成。与V-Ti-Ni合金相比,V-Ti-Ni-Co-Ce合金的组织明显细化,晶粒分布更为均匀,网状晶界更加密集,从而为充放电循环过程中提供更好的进出通道,使得V-Ti-Ni-Co-Ce合金具有更佳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能和电化学耐腐蚀性能:充放电循环15次后放电容量增大294%;合金的腐蚀电位正移109 mA,腐蚀电流密度减小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Ti-Ni-Co-Ce合金 钒基汽车电池合金 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电化学耐腐蚀性能 放电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备工艺对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分析
17
作者 魏凤琴 邓静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5期85-87,90,共4页
为了有效提高铸态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铸造工艺制备了V_3TiNi_(0.56_Sc_(0.1)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铸态试样,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以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铸... 为了有效提高铸态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的电化学性能,分别采用三种不同的铸造工艺制备了V_3TiNi_(0.56_Sc_(0.1)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铸态试样,并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以及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腐蚀性能的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常规铸造法相比,静置辅助铸造法和双重辅助铸造法有利于改善合金的铸造质量,细化合金晶粒,提高合金的电化学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腐蚀性能,且双重辅助铸造法效果更佳;静置辅助铸造法、双重辅助铸造法分别使放电容量衰减率减小47%、71%,分别使合金的腐蚀电位正移109、237 m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基固溶体储氢合金 制备工艺 电化学腐蚀性能、电化学循环稳定性 V3TiNi0.56Sc0.1合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态锂离子电池电解质材料应用性能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张笑儒 宋静 +5 位作者 罗来马 孙宏骞 赵聪聪 田硕 田亮亮 吴玉程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3期1-20,共20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固态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 随着新能源汽车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锂离子电池作为动力源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众多锂离子电池技术的研发中,固态锂离子电池因其卓越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而受到广泛关注。固态电解质是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整体性能,设计和制造具有优良性能的固态电解质是推动锂离子电池实际应用的关键。本文分别对无机固态电解质、聚合物固态电解质和复合固态电解质中Li^(+)传输机制进行了介绍,结合近年发表的文献,全面综述了研究人员利用离子掺杂和引入新的制备技术等方法对固态电解质性能进行改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不同类型固态电解质在国内外各企业中的应用情况,最后对固态电解质存在的挑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旨在为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新型固态电解质材料提供参考,促进固态电解质的产业化快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锂离子电池 固态电解质 Li+传输机制 离子电导率 电化学稳定性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沉积Ni-Co-P合金电极在碱性介质中的析氢电催化性能
19
作者 费锡明 黄正喜 +2 位作者 费华 姚明 曹淑芬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72-474,484,共4页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Ni-Co-P合金电极,用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测量了化学镀Ni-P,Ni-Co-P合金的组成、形貌结构、晶形.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Ni-P,Ni-Co-P合金作阴极在1mol·L-1NaOH溶液中的析氢催化活性及稳定性... 用化学镀方法制备了Ni-P,Ni-Co-P合金电极,用电子能谱仪、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测量了化学镀Ni-P,Ni-Co-P合金的组成、形貌结构、晶形.用电化学的方法研究了Ni-P,Ni-Co-P合金作阴极在1mol·L-1NaOH溶液中的析氢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Ni-P,Ni-Co-P合金电极具有良好的析氢电催化性能和电化学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沉积 Ni-Co-P合金电极 析氢电催化性能 组成 形貌结构 电化学稳定性 化学 碱性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稀土对α-Fe_(2)O_(3)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研究
20
作者 李威 史培阳 +1 位作者 宁俊翔 郑力志 《有色金属(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1-238,共8页
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混合稀土掺杂的α-Fe_(2)O_(3)纳米颗粒(La/Ce-dopedα-Fe_(2)O_(3)),并研究了La和Ce对α-Fe_(2)O_(3)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La/Ce-dopedα-Fe_(2)O_(3)具有多晶结构,La和Ce的掺杂引起... 研究采用水热法合成了混合稀土掺杂的α-Fe_(2)O_(3)纳米颗粒(La/Ce-dopedα-Fe_(2)O_(3)),并研究了La和Ce对α-Fe_(2)O_(3)的晶体结构、形貌和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的La/Ce-dopedα-Fe_(2)O_(3)具有多晶结构,La和Ce的掺杂引起α-Fe_(2)O_(3)晶体的晶格畸变,增强了晶体的稳定性。在3.5%NaCl溶液中,La/Ce-dopedα-Fe_(2)O_(3)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0005μA·cm^(-2),与α-Fe_(2)O_(3)(u)相比降低了10倍,腐蚀电位为-1.226 mV,且有钝化膜的生成,表现出更高的电化学稳定性。La/Ce-dopedα-Fe_(2)O_(3)在0.1 mol·L^(-1)NaNO_(3)溶液中表现出更好的酸碱缓冲能力,消耗氢离子总量[H^(+)]t=5.84 mmol·L^(-1)。这些结果表明,La和Ce共掺杂可以增强α-Fe_(2)O_(3)纳米颗粒的耐腐蚀性能。本研究结果对于稀土和氧化铁的高值化利用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Fe_(2)O_(3)纳米颗粒 稀土改性 电化学稳定性 酸碱缓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