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链DNA在金基底上的固定化和电化学标记 被引量:5
1
作者 周剑章 吴玲玲 +5 位作者 董丽琴 林种玉 颜佳伟 董平 包烨 林仲华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76-280,共5页
本文提出在金基底上用阳离子聚电解质———聚二烯丙基二甲基胺氯化物 (poly(dial lyldimethylammoniumchloride) ,PDDA)自组装膜固定长链DNA的方法 ,用DiffuseReflectanceIn frared ,XPS和STM技术进行表征 。
关键词 聚电解质 DNA 固定化 电化学标记 STM FT-IR XPS 基因芯片 金基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化乙锭标记DNA电化学探针的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徐春 何品刚 方禹之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1187-1190,共4页
以乙基 -( 3 -二甲基丙基 )碳化二亚胺盐酸盐 ( EDC)为偶联活化剂 ,将电化学活性物质溴化乙锭( Ethidium bromide,EB)成功地标记在人工合成的含有 2 1个碱基的寡聚 DNA片段上 ,制备成 EB标记 DNA探针 ;用电化学方法将待测样品 DNA片段... 以乙基 -( 3 -二甲基丙基 )碳化二亚胺盐酸盐 ( EDC)为偶联活化剂 ,将电化学活性物质溴化乙锭( Ethidium bromide,EB)成功地标记在人工合成的含有 2 1个碱基的寡聚 DNA片段上 ,制备成 EB标记 DNA探针 ;用电化学方法将待测样品 DNA片段固定在石墨电极表面 ,在一定的温度、p H值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与EB标记 DNA探针进行杂交反应 ,从而对靶序列 DNA片段进行识别和测定 .此外 ,还讨论了该探针的电化学性质、荧光光谱、待测 DNA片段在石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固定、 DNA链碱基长度对 EB标记 DNA电化学探针的影响以及探针的选择性、重现性和寿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溴化乙锭 电化学标记 DNA探针 DNA片段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金属Au@PdPt纳米颗粒修饰花状MnO_(2)纳米片的无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用于NT-proBNP的高灵敏度检测
3
作者 张斌 王小红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596-1602,共7页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灵敏检测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的重要先决条件。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种无标记电流免疫传感器来灵敏地检测NT-proBNP。它基于三金属Au@PdPt纳米颗粒修饰花状MnO_(2)纳米片的复合纳米材料。三金属Au@PdP... 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的灵敏检测是降低心力衰竭死亡率的重要先决条件。在这项研究中,开发了一种无标记电流免疫传感器来灵敏地检测NT-proBNP。它基于三金属Au@PdPt纳米颗粒修饰花状MnO_(2)纳米片的复合纳米材料。三金属Au@PdPt纳米颗粒提高了催化活性,花状MnO_(2)纳米片具有大的活性表面积能有效阻止Au@PdPt纳米颗粒聚集。因此,该纳米复合材料表现出较高的催化活性,增强的电子转移能力并有效地固定了抗体,从而放大了电流信号。基于上述优点,制备的免疫传感器表现出从1 pg·mL^(-1)到100 ng·mL^(-1)的宽浓度范围和0.76 pg·mL^(-1)的低检测限。此外,这种无标记免疫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良好的选择性和长期稳定性,在生物测定分析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PROBNP 花状MnO_(2)纳米片 三金属Au@PdPt纳米颗粒 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磁性纳米颗粒和金纳米粒子构建DNA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小兰 郑静 +3 位作者 陈琛 汤亚泥 张帆 何品刚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77-480,共4页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双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茎环结构打开,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0×10-13 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纳米粒子、茎环DNA和丝网印刷电极(SPCE)的电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用于乳腺癌基因的快速、灵敏检测.该传感技术中 探针DNA的两端分别标记了巯基和生物素 巯基用于与金纳米粒子(AuNPs)作用 生物素用于与磁性纳米颗粒(MNPs)表面修饰的链酶亲和素作用以达到富集的目的 之后利用SPCE进行电化学检测.无目标DNA存在时 标记DNA保持茎环结构 使得生物素分子很难和MNPs上的亲和素接触.一旦加入目标DNA 茎环结构打开 生物素得以与MNPs上的链霉亲和素发生特异性结合 形成的复合物(MNPs-DNA-AuNPs)通过磁性富集到SPCE表面 从而获得AuNPs的电化学信号.该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对单碱基错配有良好的分辨能力 完全互补DNA的检出限为8 0×10-13 mol L.磁性纳米颗粒 金纳米粒子 DNA 丝网印刷电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聚硫堇/亚甲基蓝和纳米金放大的免疫传感器检测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 被引量:7
5
作者 郭萌萌 吴海燕 +4 位作者 李兆新 薛瑞宇 谭志军 翟毓秀 沈国励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1-166,共6页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 采用聚硫堇(PTH)修饰电极为传感界面提供一个生物修饰功能基质膜,借助纳米金(GNPs)的导电性、生物相容性与高比表面积特性实现抗体的有效固定,并以亚甲基蓝(MB)为电子媒介加速电极表面电化学反应的电子传递,构建了一种高灵敏的非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用于贝类毒素大田软海绵酸(OA)的检测.当分子结构中含有羧基和酚基的OA与其抗体特异性结合后,生成以阴离子形式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阻碍了传感器表面电子的传递,导致峰电流下降.利用免疫反应前后峰电流的变化,可对OA进行特异性识别和准确定量.在优化实验条件下,OA浓度的对数在0.2~100 μg/L范围内与其峰电流的变化值(△I)呈线性相关,线性方程为△I=1.721 7+1.083 6lgρ,相关系数为0.992 0,检出限为0.1μg/L.该免疫传感器重现性好、特异性强,用于实际贝类样品的测定,回收率为85.3%~ 1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记电化学免疫传感器 大田软海绵酸 硫堇 亚甲基蓝 纳米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