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处理技术在聚甲醛装置循环水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韩元培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55-358,共4页
在聚甲醛装置循环水系统应用电化学处理技术,在pH不变的情况下,循环水浓缩倍数提高了1倍,循环水总硬度和钙硬度保持不变,循环水碱度则从925 mg/L降低到475 mg/L,大大降低了循环水结垢几率;循环水浊度从3.12 FTU降低至0.92 FTU,降低了排... 在聚甲醛装置循环水系统应用电化学处理技术,在pH不变的情况下,循环水浓缩倍数提高了1倍,循环水总硬度和钙硬度保持不变,循环水碱度则从925 mg/L降低到475 mg/L,大大降低了循环水结垢几率;循环水浊度从3.12 FTU降低至0.92 FTU,降低了排污水流量,循环水补水量从100 t/h减少至80 t/h,节水率达20%以上,年节约水资源费用约30万元;循环水化学药剂用量大幅降低,年节约药剂费用约15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处理技术 聚甲醛 循环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表面处理PAN基炭纤维的表面性能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刘鸿鹏 吕春祥 +3 位作者 李永红 杨禹 李开喜 贺福 《新型炭材料》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9-44,共6页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PAN基炭纤维进行了连续表面处理,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动电位滴定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反应后炭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尺寸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微晶宽...  以NH4HCO3为电解质对PAN基炭纤维进行了连续表面处理,并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 (XPS)、X射线衍射(XRD)、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自动电位滴定等方法,系统研究了电化学氧化反应后炭纤维表面石墨微晶尺寸的变化规律,推导出微晶宽度(La)、微晶厚度 (Lc)与电流密度 (J)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式;同时,经电化学氧化处理后,炭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的摩尔分数增加 8.54%,表面吸附水的摩尔分数增加 5.34%,使其表面由憎液性变为亲液性,这有利于提高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层间剪切强度(ILS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N炭纤维 电化学氧化 表面性能 电化学表面处理技术 X-射线光电子能谱法 电位滴定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流密度对电化学处理水产养殖废水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鹏 王朔 +2 位作者 陈世波 张龙 朱建新 《渔业现代化》 2018年第2期13-20,共8页
为研究电化学处理中电流密度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重点考察了4组电流密度(2、4、8和12m A/cm^2)对水体脱氮、杀菌消毒、三氯甲烷生成以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产生的副产物、反应能耗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电流密度... 为研究电化学处理中电流密度对养殖废水净化效果的影响,重点考察了4组电流密度(2、4、8和12m A/cm^2)对水体脱氮、杀菌消毒、三氯甲烷生成以及电流效率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产生的副产物、反应能耗等方面展开分析。结果显示:电流密度上升可加快污染物的去除,随着电流密度上升,氨氮(NH_4^+-N)去除率由46.9%提高到97.8%,亚硝酸盐氮(NO_2^--N)去除率由32%增至95.5%,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由25.7%上升到73.1%;电解过程产生的游离氯和升高的氧化还原电位在杀菌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电流密度下反应40 min均达到100%杀菌率,电解后一段时间内,随着游离氯质量浓度的逐渐下降,细菌数量表现为指数方式增长;电流效率由2 m A/cm^2时的33.3%,逐渐下降到12 m A/cm^2时的15.5%,电流效率的降低同时导致水处理能耗的增加。研究表明:电化学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发挥了良好作用,选择合适的电流密度对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能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处理技术 养殖废水 电流密度 脱氮 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技术处理废液的生物可降解性
4
《印染》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电化学技术处理 生物可降解性 电解呼吸器 染色废液 纺织工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