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墨炔在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
作者 神祥艳 何建江 +1 位作者 王宁 黄长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29-1047,共19页
当今社会,电化学储能器件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极材料作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核心部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石墨炔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平面结构的全碳材料,它宽的层间距、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三维孔隙结构和好的导电性... 当今社会,电化学储能器件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电极材料作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核心部分,一直是人们研究的焦点。石墨炔是一种新型的二维平面结构的全碳材料,它宽的层间距、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三维孔隙结构和好的导电性使其在能源存储器件电极材料应用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基于石墨炔温和的制备方法与独特的结构特征,本文详细介绍了近年来石墨炔在储能方面的理论分析和实验进展。通过研究锂/钠在单层、多层石墨炔上的迁移率和存储,理论分析石墨炔基电池具有很好的储锂储钠性能。实验方面,石墨炔作为电极材料在储钠储锂方面的容量与理论值相近。此外石墨炔作为电极材料成功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金属-硫电池,并表现出了优异的容量存储性能。石墨炔纳米形貌的调控、石墨炔的热处理,以及异原子的掺杂等均可以有效地提高石墨炔在这些储能器件中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炔 电化学储能器件 储锂 储钠 金属-硫电池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结构自支撑碳材料在新型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景玮 燕映霖 +3 位作者 樊潮江 杨媛媛 邓七九 杨蓉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6-117,共12页
本文梳理了木质结构自支撑碳材料的制备和孔道结构改性方法,并分别介绍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锂氧电池、锂硫电池等各种不同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不同电化学储能器件对木质结构自支撑碳电极结构、性能等的要求,并对其在不... 本文梳理了木质结构自支撑碳材料的制备和孔道结构改性方法,并分别介绍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锂氧电池、锂硫电池等各种不同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不同电化学储能器件对木质结构自支撑碳电极结构、性能等的要求,并对其在不同储能材料中的改性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结构碳材料 自支撑 电化学储能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质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伟业 刘毅 郭洪武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3001-23008,共8页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高效的能源存储方式变得尤为关键。电化学储能器件(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储能系统,其中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自放...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高效的能源存储方式变得尤为关键。电化学储能器件(如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是一种典型的高效储能系统,其中超级电容器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寿命长等优点;锂离子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无记忆效应、自放电率低等优点。但现有电化学储能器件不可生物降解,对环境有一定的危害。生物质如木材作为光合作用的产物,具有低成本、可再生、绿色环保等优点,采用生物质制备衍生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电化学储能器件主要由电极材料、电解质及集流体等部件构成,器件的设计组装方式和结构形式是影响其电化学性质的一大关键因素。目前,关于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制备,例如超级电容器是将碳材料等磨成粉末并加入粘合剂进行和浆制片,粘合剂的加入容易阻塞活性炭孔洞,从而降低其电化学性能,而且活性炭只能作为多孔储能物质,本身无法作为自支撑材料用于制备电极。常规锂电池的制备是将电化学活性材料与导电添加剂和黏结剂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形成浆料,并将其涂覆在集电器上以形成电极,但在制备过程中会导致电极的破裂以及电化学活性材料从集电器上分离。木材是一种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具有多层级结构,木材经高温炭化处理或者负载电化学活性材料后可作为3D导电基板,独特的开放直通道有利于促进离子传输并提供高表面积,以实现活性材料的有效负载。此外,采用水热法或电化学沉积的方法在炭化木材上负载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具有高理论电容的导电聚合物,从而制备复合电极材料,并将其用于超级电容器自支撑电极,可使其显示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以木材为基板并负载磷酸铁锂等活性材料制备电极,有效地解决了传统电化学活性材料与基板开裂脱离的问题。本文归纳了木质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研究进展,详细分析了木材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锂空电池、锂硫电池的应用,着重介绍了木材的孔结构对电化学储能设备的影响,探讨了木质基电化学储能器件面临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前景,为制备高性能、环境友好型的木质基电化学储能设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木材 多层级结构 电化学储能器件 超级电容器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
4
作者 查全性 陆君涛 《电化学》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15-124,共10页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 结合实际发展电化学科学─—武汉大学电化学研究室工作简介查全性,陆君涛(武汉大学化学系电化学研究室,武汉430072)在物理化学的众多分支学科中,电化学长期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除了电化学所研究的体系(溶液、电极/溶液界面等)具有广泛的基础意义外,促使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发展 化学电源 电化学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输运谱在原位电化学界面测量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5
作者 穆张岩 丁梦宁 《电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8-47,共20页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 电化学/电催化技术是实现能源高效转化与储存的重要手段,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前沿领域。如今日渐深入的电催化研究开始要求更精确且多维度的电化学界面信息,从而指导实现电化学体系的优化,而这往往依赖于一些原位表征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电输运谱(electrical transport spectroscopy,ETS)是一种新兴的基于芯片平台的电化学原位表征技术,它可以实现电势扫描条件下电化学信号和电极材料电输运性质的同时获取。本文首先介绍了基于铂纳米线微纳器件的ETS信号原理(吸附现象导致的表面电子散射)和器件制作流程、几个典型电催化反应过程中铂表面状态的演变,以及电解质离子竞争吸附对铂催化氧还原反应动力学过程的影响。由于与电化学体系的高度匹配,ETS可应用于不同结构及金属类型材料体系(金和铂纳米颗粒)。金和铂表现出显著不同的离子吸附现象,尤其是对于弱吸附离子(高氯酸根和硫酸根)。通过电输运谱还可实时监测电化学过程中材料的相变及电子性质的变化。于是,ETS可被用于监测和实现二维材料电化学可控插层,理解电催化剂在电催化过程中的相变机制以及相变过程如何影响电催化活性,揭示二维半导体催化剂材料电催化过程的自门控效应。此外,ETS还被应用于生物电化学体系,探索电化学过程中的细胞导电机制。最后,本文对ETS的优点及不足进行总结,展望了ETS在未来电化学领域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输运谱 微纳电化学器件 原位表征 电化学表界面 表面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储能器件预锂化方法研究进展
6
作者 刘春晓 徐亚楠 +3 位作者 张旭东 郭杨 王凯 马衍伟 《电气工程学报》 2025年第4期312-329,共18页
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器件在首周充电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活性Li^(+)损失,实际应用时导致了低库仑效率和低循环寿命。预锂化技术可以通过扩大电压窗口、减轻电解液内Li^(+)浓度波动、降低电阻等途径有效提升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实际使... 锂离子电容器等电化学储能器件在首周充电过程中伴随着较大的活性Li^(+)损失,实际应用时导致了低库仑效率和低循环寿命。预锂化技术可以通过扩大电压窗口、减轻电解液内Li^(+)浓度波动、降低电阻等途径有效提升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实际使用寿命,因此在锂离子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电化学储能器件中应用广泛。本文分别从正极、负极、电解液、黏结剂、隔膜、集流体等角度,介绍了多种预锂化方法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各类电化学储能器件中的相关应用,对各类预锂化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探讨。综合操作的安全性、难易程度以及成本问题,在正极侧使用高比容量、低分解电压的预锂化添加剂可有效改善电化学储能器件初始活性Li^(+)损失,改善器件循环稳定性差和能量密度低等问题,具有大规模应用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器件 锂离子电容器 预锂化 预锂化剂 添加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氧化钼--一种新型有机系钠离子储能器件负极材料 被引量:2
7
作者 赵立平 蔡兴楠 +1 位作者 王宏宇 齐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2-268,共7页
由于锂资源短缺,我们尝试使用三氧化钼作为钠离子储能装置负极材料。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三氧化钼,使用XRD、SEM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其物性进行了表征。利用三氧化钼作为有机系钠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 由于锂资源短缺,我们尝试使用三氧化钼作为钠离子储能装置负极材料。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合成了三氧化钼,使用XRD、SEM和TEM等测试手段对其物性进行了表征。利用三氧化钼作为有机系钠离子储能器件的负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和恒流充放电测试探讨了负极材料的储钠机理。以三氧化钼(MoO3)作为负极材料,活性炭(AC)和石墨(graphite)作为正极材料,组装成新型的电化学储能器件,研究了两种器件在1mol/L NaPF6的碳酸丙烯酯(PC)中的电化学性能。两种器件的电压范围分别为0~3.2V和0~3.5V,能量密度最高可分别达到31.6和53 Wh/kg,长循环性能远远优于AC/AC对称电容器。此种储能装置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很好的替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氧化钼 活性炭 石墨 负极材料 电化学储能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能源与储能研究发展前瞻——第二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评述 被引量:4
8
作者 于锋 朱明远 +4 位作者 王绪根 王刚 祁佩荣 陈冬 代斌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4年第5期457-470,共14页
每3年举行1次的国际清洁能源会议(ICCES)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在清洁能源和能源储存领域工作的国际研究者提供一个讨论清洁能源基础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论坛.本文总结了2014年4月13~16日在中国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的... 每3年举行1次的国际清洁能源会议(ICCES)旨在促进国际合作和交流,为在清洁能源和能源储存领域工作的国际研究者提供一个讨论清洁能源基础研究和技术革新的论坛.本文总结了2014年4月13~16日在中国青岛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的学术报告情况,特别是关于清洁能源和能源存储研究的最新进展及其未来科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和根本问题.材料与纳米技术依然是解决清洁能源利用、转换和储存的关键;具有广泛应用基础的太阳能转化、电化学能量转化与储存、光催化与环境催化依然是研究热点;同时,清洁煤及化石燃料、生物燃料和生物质转化、生物和仿生系统的能源转化正在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而氢气制备与储存、二氧化碳捕获储存与使用等体系也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兴趣和关注.本文重点评述了清洁能源领域的研究重点、进展和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届国际清洁能源会议 太阳能 光催化 电化学器件 生物质能源 能量转化与储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有效替代品 被引量:5
9
作者 靳爱民(译)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19,共1页
锂离子电池(LIBs)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而其他类型的新兴电池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其中钠离子电池(NIBs)具有很大的潜力,代表了下一代低成本、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受应用场合及关键指标需求多样化以及市场多元化的推动,钠... 锂离子电池(LIBs)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电化学储能器件,而其他类型的新兴电池技术也逐渐崭露头角。其中钠离子电池(NIBs)具有很大的潜力,代表了下一代低成本、环保的储能解决方案。受应用场合及关键指标需求多样化以及市场多元化的推动,钠离子技术呼之欲出。英国华威大学的科学家从材料到电池开发方面对钠离子应用现状进行了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钠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 市场多元化 华威大学 电池技术 需求多样化 电化学储能器件 应用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碱性液流电池用离子传导膜研制上取得重要进展
10
作者 李先锋课题组 《膜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4-94,共1页
随着双碳背景下对储能技术的需求增加,使作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关键核心材料膜材料的研发,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于高稳定性、低成本的氢氧根阳离子交换膜,以其需求大、技术难度高、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液流电池产品与产业发展的重要... 随着双碳背景下对储能技术的需求增加,使作为电化学储能器件的关键核心材料膜材料的研发,受到高度关注.特别是对于高稳定性、低成本的氢氧根阳离子交换膜,以其需求大、技术难度高、成本高等问题,成为制约液流电池产品与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瓶颈.2022年3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李先锋研究员课题组研制出的高稳定性、低成本阳离子交换膜磺化聚醚醚酮(SPEEK)材料,并实现连续化生产,膜材料成功应用于碱性液流电池体系中,膜材料成本较国外同类产品降低10多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流电池 阳离子交换膜 离子传导 连续化生产 核心材料 储能技术 电化学储能器件 氢氧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工所开发出高比能柔性固态锂离子电容器制备技术
11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9-279,共1页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运动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可弯曲电化学储能器件成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储能器件一般采用化学/物理沉积、组装、微钠加工等特殊工艺制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受限制,导致难以兼得柔性器件的... 随着可穿戴智能设备在运动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应用,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柔性可弯曲电化学储能器件成为重要需求。然而,柔性储能器件一般采用化学/物理沉积、组装、微钠加工等特殊工艺制备,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受限制,导致难以兼得柔性器件的比能量和力学柔性。此外,这些特殊工艺还无法与当前商业化电池/超级电容器的生产过程相兼容,较难实现规模化制备。近日,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马衍伟研究团队在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制备技术研究中取得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器 超级电容器 可穿戴智能设备 高比能 柔性储能器件 柔性器件 医疗健康 电化学储能器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