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化学/催化加氢工艺去除硝酸盐的动力学及机理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志强 徐勇鹏 +3 位作者 时文歆 张瑞君 鲍现 崔福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8-92,共5页
为解决地下水硝酸盐(NO3--N)污染问题,采用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重点考察该工艺对NO3--N的降解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NO3--N完全去除,去除速率(以N计)可达72.... 为解决地下水硝酸盐(NO3--N)污染问题,采用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对其进行去除,重点考察该工艺对NO3--N的降解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电化学/催化加氢耦合工艺在厌氧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将NO3--N完全去除,去除速率(以N计)可达72.6 mg·L-1·h-1,反应符合二级反应动力学规律,常数k=0.005 5 cm2·m A-1·min-1.水中NO3--N一部分由电化学反硝化降解去除,另一部分由催化加氢还原去除,两种反应通过电解水产H2反应耦联成为一个整体,宏观上符合电化学反硝化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盐 电化学反硝化 催化还原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燃料电池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产电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崔心水 赵剑强 +2 位作者 薛腾 魏佳琪 南富强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46-650,655,共6页
构建了三室双阴极MFC系统,对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进水COD、NO-3-N和NH+4-N浓度对系统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MFC系统对COD和NH+4-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高达98%和95%以上,反硝化和产电... 构建了三室双阴极MFC系统,对系统同步硝化反硝化脱氮产电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进水COD、NO-3-N和NH+4-N浓度对系统脱氮产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MFC系统对COD和NH+4-N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去除率分别高达98%和95%以上,反硝化和产电能力受进水COD、NO-3-N和NH+4-N初始浓度的影响较大,NO-3-N最大去除率73.6%,厌氧阳极、缺氧阴极和好氧阴极的最大功率密度分别达到1.88,0.74 W/m3和0.59 W/m3,阳极和缺氧阴极的最大库伦效率分别只有27.6%和63%,说明有其他非电化学反应过程的存在。实验结果也表明好氧阴极和缺氧阴极之间存在着对电子的竞争作用,NH+4和电极之间存在着对O2的竞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燃料电池 双阴极 生物电化学反硝化 脱氮 产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种不同金属氧化物电极催化还原硝酸盐氮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晨 李侃 +1 位作者 袁心迪 贾金平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32-35,41,共5页
针对现有电化学法的阴极电极性能的研究中缺乏不同种类电极的横向比较的问题,比较了Ti、Ni、Co、Cu 4种金属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硝化反应的效率。选取Ti片作为基底,通过电沉积法,负载了CuO、Fe_(2)O_(3)、Co_(3)O_(4)和NiO作为阴极,对这... 针对现有电化学法的阴极电极性能的研究中缺乏不同种类电极的横向比较的问题,比较了Ti、Ni、Co、Cu 4种金属为阴极进行电化学反硝化反应的效率。选取Ti片作为基底,通过电沉积法,负载了CuO、Fe_(2)O_(3)、Co_(3)O_(4)和NiO作为阴极,对这些电极的性能在进行了横向比较;探究了当Cl-对硝酸盐还原反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属Cu及其氧化物的催化性能最佳,Ni及其氧化物的催化性能最差。随着Cl-的质量浓度从0分别增加至0.5、1.0、1.5 g/L,CuO/Ti阴极TN去除率从36%分别上升至47%、68%、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反硝化 金属电极 CuO/Fe_(2)O_(3)/Co_(3)O_(4)/NiO-Ti阴极 ClO-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ANNED工艺细菌种群结构变化的FISH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伟华 王海燕 +2 位作者 曾清如 周岳溪 葛建团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185-1191,共7页
采用电镜观察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CANNED)工艺在不同游离氨(FA)质量浓度下反应器内细菌形态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硝化段,ρ(FA)为0.5mg/L时,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 采用电镜观察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亚硝化/电化学生物反硝化全自养脱氮(CANNED)工艺在不同游离氨(FA)质量浓度下反应器内细菌形态和种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亚硝化段,ρ(FA)为0.5mg/L时,氨氧化菌(AOB)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分别占总菌数的0.9%和2.8%;ρ(FA)为12.4~48.6mg/L时,AOB和NOB分别占33.6%~47.4%和1.0%~2.9%,能够实现短程硝化.在电化学生物反硝化段,当ρ(FA)为0.5~12.4mg/L时,脱氮硫杆菌、厌氧氨氧化菌和真细菌分别占总菌数的7.2%~15.3%,7.2%~10.3%和9.1%~14.3%;当ρ(FA)增加到48.6mg/L时,上述3种细菌所占比例分别增加到总菌数的34.5%,44.2%和60.8%,表明随着ρ(FA)的增加,提高ρ(FA)有利于上述3种菌的生长,与SEM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 电化学生物硝化 游离氨 FISH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