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云平台的电动汽车电机健康监测系统
1
作者 张远琴 吴钦木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69,共7页
为了对电动汽车电机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开发一套基于云服务器和数字孪生的电动汽车电机在线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车载数据采集与传输终端和云端健康监测平台两部分组成。车载终端采集车辆电机状态数据,并通过5G无线网络传输至云... 为了对电动汽车电机的健康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开发一套基于云服务器和数字孪生的电动汽车电机在线健康监测系统。该系统由车载数据采集与传输终端和云端健康监测平台两部分组成。车载终端采集车辆电机状态数据,并通过5G无线网络传输至云服务器。基于云端微服务架构,集成数字孪生驱动的设备健康预测算法,实现了电机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健康状况的动态预测。同时,为方便用户随时查看电机健康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设计开发了一个人机交互的Web网页。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能够动态监测电机健康状态,为电机的维护和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电机 健康监测 5G 云服务器 WEB网页 数字孪生 卷积自编码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斯夫创新材料解决方案打造全新电动汽车电机安装支架,上线比亚迪首个全球新能源汽车共享平台
2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294-294,共1页
6月22日,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在其首个全球新能源汽车共享平台"e平台"上推出一款新型电动汽车电机安装支架。与传统铝质支架相比,该款电机安装支架采用巴斯夫高性能材料Ultramid?聚酰胺,能有效... 6月22日,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在其首个全球新能源汽车共享平台"e平台"上推出一款新型电动汽车电机安装支架。与传统铝质支架相比,该款电机安装支架采用巴斯夫高性能材料Ultramid?聚酰胺,能有效提升减震和隔热性能,在相同载荷能力水平下更加轻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 电动汽车电机 比亚迪 共享平台 巴斯夫 高性能材料 载荷能力 安装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4WS和DYC协调控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海川 王姝 +3 位作者 赵轩 周辰雨 虢沧岩 周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66-1779,共14页
为了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路径跟踪能力和操纵稳定性,本文针对主动四轮转向系统(4W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提出一种新型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综合考虑车辆的路径跟踪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一种共享转向控制模型,并在此基... 为了提高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的路径跟踪能力和操纵稳定性,本文针对主动四轮转向系统(4WS)和直接横摆力矩控制系统(DYC)提出一种新型的协调控制策略。首先,综合考虑车辆的路径跟踪性能和操纵稳定性,建立一种共享转向控制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非合作Nash博弈的4WS控制策略。其次,为了提高危险行驶工况下的车辆侧向稳定性,基于质心侧偏角相平面将车辆状态划分为稳定区域、过渡区域和失稳区域,并分区域建立DYC控制器。再次,为了实现后轮转向与直接横摆力矩的协同控制,建立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ARS/DYC协调控制器。最后,利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平台和硬件在环平台,分别进行双移线工况下的试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地提高车辆在极端行驶工况下的路径跟踪精度和操纵稳定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工程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 四轮转向 直接横摆力矩控制 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滑移率的双电机电动汽车转矩分配系统 被引量:4
4
作者 郭帅 李军伟 +1 位作者 高松 李研强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797-1806,共10页
针对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车轮打滑引起的动力损失问题,引入采用模糊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踏板调整系数,建立了基于车轮滑移率的转矩动态优化分配方法,并利用美国NI公司的Motohawk搭建了整车模型和策略模型;在Veri Stand的基础上... 针对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车轮打滑引起的动力损失问题,引入采用模糊PID(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算法的踏板调整系数,建立了基于车轮滑移率的转矩动态优化分配方法,并利用美国NI公司的Motohawk搭建了整车模型和策略模型;在Veri Stand的基础上研发了面向整车模型的上位机控制系统,应用Kvaser将策略下载到整车控制器内,实现了在D2P(快速原型设计)设备上的硬件在环仿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所建立的转矩分配策略可以合理的将转矩分配到前后轴上,同时可将前后轮的滑移率有效控制在10%以内,提高了电动汽车的效率和性能,为双电机电动汽车的转矩分配提供了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电动汽车 转矩分配 整车控制器 硬件在环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行驶状态估计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刚 王野 宗长富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50-155,共6页
针对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估计和在数据测量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使观测序列中存在野值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抗野值鲁棒容积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算法。首先利用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的电机驱... 针对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的状态估计和在数据测量过程中由于偶然因素使观测序列中存在野值的问题,本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抗野值鲁棒容积卡尔曼滤波的车辆行驶状态估计算法。首先利用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每个车轮的电机驱动力矩容易测得的优势计算轮胎的纵向力,采用Dugoff轮胎模型计算轮胎的侧向力,建立了汽车非线性3自由度车辆模型。接着通过对简单易测低成本传感器信号的信息融合实现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纵向速度、侧向速度和质心侧偏角的准确估计。最后应用Car Sim和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对估计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抗野值鲁棒容积卡尔曼滤波的估计算法比扩展卡尔曼滤波估计算法更能较准确地对车辆行驶状态进行估计,且具有较好的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抗野值鲁棒容积卡尔曼滤波 Dugoff轮胎模型 车辆状态 信息融合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优化 被引量:10
6
作者 王军年 刘鹏 +2 位作者 杨钫 靳立强 付铁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05-312,共8页
基于传统汽车底盘平台进行电动轮驱动改型时,轮毂电机的布置将导致悬架硬点坐标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此须对电动轮驱动改型车悬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某传统车底盘平台的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优化目标,根据参数灵... 基于传统汽车底盘平台进行电动轮驱动改型时,轮毂电机的布置将导致悬架硬点坐标的改变,从而严重影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此须对电动轮驱动改型车悬架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某传统车底盘平台的双横臂前悬架运动学特性为优化目标,根据参数灵敏度分析结果,提出两步优化方案,即首先进行主销定位参数的优化,而后再进行前轮外倾角和前轮前束角的优化。利用ISIGHT软件和全局非归一化的多目标遗传优化算法NSGA-II得到的悬架参数优化解集在ADAMS/Car平台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悬架运动学特性得到较大幅度的改善,特性曲线与原型车悬架K特性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该优化方法的可行性,确保了改型后电动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受安放轮毂电机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 双横臂悬架 灵敏度分析 优化 悬架运动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汽车横摆稳定性滑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刘秋生 徐延海 +1 位作者 陈启 张众华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80-1091,共12页
针对目前所研究的四轮独立驱动(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实验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控制且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失稳状态的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分层方法,上层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 针对目前所研究的四轮独立驱动(4WID)轮毂电机式电动实验车各轮驱动电机转矩独立控制且调节迅速的特点,对其横向失稳状态的稳定性控制进行了理论研究。采用分层方法,上层基于滑模控制理论,分别设计了以车身横摆角速度和质心侧偏角为控制变量并考虑其误差变化率的高阶滑模控制器,采用消除两控制变量耦合影响的协调控制策略产生维持汽车稳定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根据所需附加横摆力矩的大小,在下层分配设定一个阈值判断模块,通过判定在效率车轮"差值驱动"或"差值驱动+差动制动同步协调"的四轮驱动/制动力协同分配这两种模式之间切换选择来产生附加横摆力矩的方法对汽车失稳状态进行主动干预,最后在所建立的包含"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及集成电机控制模型的九自由度非线性4WID轮毂式电动汽车模型进行了典型试验工况下的仿真验证。结果显示,3个评价操稳性的重要参数在系统控制下得到很好地改善,横摆角速度的变化幅值能控制在0.291 rad/s以内,基本跟随转向输入的变化,且很好地跟踪二自由度理想汽车模型下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同时质心侧偏角变化幅值则控制在0.077 rad以内,并接近所期望的质心侧偏角幅值0.025 rad;侧向加速度最大幅值也由无控制的8.224 m/s2变化到了6.545 m/s2,且跟随转向输入而变化。表明采用的控制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汽车行驶工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和主动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WID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滑模控制理论 主动横摆力矩控制 操纵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轨迹跟踪与横摆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张雷 赵宪华 王震坡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13-1521,共9页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在高速、低附着等极限工况下轨迹跟踪的精度和车辆稳定性,本文中依托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架构的轨迹跟踪与直接横摆力矩协调控制策略,包含上层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首先,上层控制器基... 为了提高智能汽车在高速、低附着等极限工况下轨迹跟踪的精度和车辆稳定性,本文中依托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架构的轨迹跟踪与直接横摆力矩协调控制策略,包含上层控制器和下层控制器。首先,上层控制器基于3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建立了模型预测控制器,考虑多种非线性约束,利用理论分析优化预测时域和控制时域,并通过优化求解得到前轮转角和附加横摆力矩。然后,下层控制器以轮胎负荷率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进行车轮纵向力优化分配,考虑到控制策略实时性要求,运用有效集算法求解最佳转矩分配。最后,采用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在不同车速与不同附着条件下验证了所设计的轨迹跟踪与横摆稳定性协调控制器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汽车 四轮轮毂电机独立驱动电动汽车 轨迹跟踪 横摆稳定性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横摆力矩变论域模糊控制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石晶 王超 李刚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66-170,共5页
针对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决策方法和基于规则分配的驱动力分配方法。横摆力矩控制采用分层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驱动力分配器。变论域模糊控... 针对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横摆力矩控制,研究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决策方法和基于规则分配的驱动力分配方法。横摆力矩控制采用分层控制方法,设计了基于变论域模糊控制理论的横摆力矩控制器和驱动力分配器。变论域模糊控制器根据车辆横摆角速度期望值和实际值决策出所需的附加横摆力矩,并通过规则分配方法进行驱动力分配实现。应用Matlab/Simulink与Car Sim联合仿真对控制方法进行了仿真实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变论域模糊的横摆力矩控制方法相对于无控制能够使轮毂电机电动汽车较好地跟踪期望,有效提高电动汽车行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直接横摆力矩 变论域模糊控制 驱动力分配 行驶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控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刚 韩海兰 马高峰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38-143,169,共7页
基于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对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Car Sim中建立线控转向汽车模型,应用Isight软件对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四轮驱/制动力矩独立可控的优势,基于模糊PI控... 基于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对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控制问题进行了研究。首先在Car Sim中建立线控转向汽车模型,应用Isight软件对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四轮驱/制动力矩独立可控的优势,基于模糊PI控制理论设计了附加横摆力矩决策控制器。采用驱/制动力规则分配方法对四轮驱/制动力进行合理分配;并通过Car Sim与Simulink联合仿真,选取中低车速变车速蛇形试验工况和高速双移线工况对控制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控制后汽车能够很好地跟踪期望横摆角速度,减轻驾驶员转向负担,有效地提高了汽车低速转向灵敏性、高速转向操纵稳定性和转向行驶舒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固定横摆角速度增益 模糊PI控制 驱/制动力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机铁心采用非晶合金与硅钢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24
11
作者 朱健 曹君慈 +1 位作者 刘瑞芳 丁宇行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352-358,共7页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设计制造工艺日趋成熟,从设计方面考虑电机性能的提升很难再有所突破。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高导磁率、低损耗及低矫顽力等优点,将其应用于电机定子铁心可以降低定子铁耗从而提高电机效率。为研究电机定...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设计制造工艺日趋成熟,从设计方面考虑电机性能的提升很难再有所突破。非晶合金是一种新型功能材料,具有高导磁率、低损耗及低矫顽力等优点,将其应用于电机定子铁心可以降低定子铁耗从而提高电机效率。为研究电机定子铁心采用非晶合金和硅钢对其性能的影响,本文对两台结构相同、定子铁心分别采用硅钢和非晶合金的永磁同步电机进行性能计算,对比硅钢电机和非晶合金电机的磁通密度分布、铁耗分布。随后对两台电机进行实验,得到硅钢电机和非晶合金电机的效率MAP图。结果表明,在高速区非晶合金电机相比硅钢电机具有铁耗低和效率高的优势,而在低速和大转矩下,其优势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晶合金 永磁同步电机 电动汽车用驱动电机 效率MAP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电动汽车驱动转矩分配策略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宋振斌 李军伟 +3 位作者 孙亮 曹学自 孙海波 高松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6-324,共9页
针对双电机电动汽车前后电机驱动转矩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权重线性递减粒子群算法的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转矩分配策略。根据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构型特点,基于不考虑传动系统和附件能耗时电池能耗约等于双电机系统能耗的前提条... 针对双电机电动汽车前后电机驱动转矩分配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惯性权重线性递减粒子群算法的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驱动转矩分配策略。根据双电机驱动电动汽车构型特点,基于不考虑传动系统和附件能耗时电池能耗约等于双电机系统能耗的前提条件下,提出以电池能耗最小为优化目标的转矩分配优化模型;在保证双电机转矩之和等于需求转矩的基础上,利用惯性权重递减的粒子群算法在电机效率图里进行搜索,以适应度函数最小时对应的转矩值为目标转矩。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驱动转矩分配策略能够实现合理的转矩分配,可以保证双电机电动汽车在动力性的基础上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在NEDC循环工况下其耗电量下降了0. 66%,整车续驶里程延长了9. 4 k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电动汽车 驱动转矩分配 粒子群算法 惯性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电机电动汽车驱动防滑转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炳潭 孙宾宾 +3 位作者 葛文庆 李波 张铁柱 高天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1-16,39,共7页
为实现双电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驱动防滑转,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单神经元PID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转矩分配策略,分析了双电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系统结构与驱动防滑转控制的工作原理,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滑移率与当前路面的最优滑移率,通... 为实现双电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的驱动防滑转,采用基于径向基函数单神经元PID自适应控制算法的转矩分配策略,分析了双电机四轮驱动电动汽车系统结构与驱动防滑转控制的工作原理,根据车辆行驶过程中实时滑移率与当前路面的最优滑移率,通过控制系统来控制前、后电机转矩分配,在不同路面上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采用该控制策略,能实现各种工况下的驱动防滑转控制,并能够判断车速,根据当前车辆所需性能实现不同车速的驱动防滑转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机电动汽车 驱动防滑转控制 转矩分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扭力梁悬架匹配设计及平顺性优化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高兆桥 杨坤 +3 位作者 王杰 李守好 陈玉 刘庆新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5-62,共8页
电动汽车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的方案后,非簧载质量增加会导致整车平顺性变差。针对这一问题,对扭力梁悬架进行参数匹配设计,并选取3种极限工况校核扭力梁悬架的强度,计算了实际路面情况下扭力梁悬架的疲劳寿命。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1/... 电动汽车采用轮毂电机驱动的方案后,非簧载质量增加会导致整车平顺性变差。针对这一问题,对扭力梁悬架进行参数匹配设计,并选取3种极限工况校核扭力梁悬架的强度,计算了实际路面情况下扭力梁悬架的疲劳寿命。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1/4车辆动力学模型,以车身加速度、悬架动挠度和相对动载3个指标均方根和的最小值为优化目标,采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悬架参数,并通过仿真对整车平顺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车身加速度均方根值减小了0.0785 m/s^(2),车身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的低频共振幅值减小了0.09 m^(2)/s^(3),提出的基于目标函数的粒子群算法能够改善整车平顺性,为轮毂电机电动汽车的扭力梁悬架系统参数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扭力梁悬架 粒子群算法 平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耦合动力学特性参数灵敏度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鲁超 谭迪 刚宪约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8期78-87,共10页
以两后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车辆动力学纵向、横向和垂向的主要耦合因素,建立了整车16自由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基于Adams/Car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俯仰角... 以两后轮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考虑车辆动力学纵向、横向和垂向的主要耦合因素,建立了整车16自由度非线性耦合动力学模型;并基于Adams/Car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以侧向加速度、横摆角速度、侧倾角、俯仰角、垂向加速度及轮毂电机定转子间的相对位移为评价指标,对前后悬架刚度、车身与电机质量比、定转子质量比、轴承与轮胎刚度比对动力学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分析。在分析各项系统参数对动力学评价指标影响的基础上,采用扰动法对各项系统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对侧向加速度和横摆角速度影响最大的均为定转子质量比,灵敏度分别为4×10-3和1.21×10-2;前悬架刚度对侧倾角和垂向加速度的影响最大,灵敏度分别为2.69×10-2和2.06×10-2;后悬架刚度对俯仰角的影响最大,灵敏度为2.9×10-3;定转子质量比对两轮毂电机定转子间的相对位移最为敏感,灵敏度分别为9.550 2×10-7和1.007 3×10-6。为后续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及动力学控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 耦合动力学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新型转子内置式永磁同步电动机转矩脉动与电磁振动抑制研究 被引量:26
16
作者 王道涵 彭晨 +2 位作者 王柄东 冯振康 张方旭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4期5289-5299,共11页
转矩脉动和电磁振动是评价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s)电机品质的2项重要因素。该文设计并研发一种新型两段式磁极转子结构,以降低电动汽车内置式永磁(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电机的转矩脉动和电磁振动。该结构的关键特征... 转矩脉动和电磁振动是评价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EVs)电机品质的2项重要因素。该文设计并研发一种新型两段式磁极转子结构,以降低电动汽车内置式永磁(interior permanent magnet,IPM)电机的转矩脉动和电磁振动。该结构的关键特征是转子由相同轴向长度的两段交错组合而成,不改变永磁体的尺寸和用量,每段转子上一个磁极的极弧宽度与其他磁极不同。受益于两段转子的交错安装,不等极弧宽度所引入的不平衡磁拉力被完全抵消。建立该电机的有限元模型和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模型,与一台传统磁极分段结构的10kW原型电机进行对比分析,对电机的电磁性能和振动响应进行全面的比较与评估。最后,分别制作新型两段式转子样机和传统磁极分段样机,对反电动势、齿槽转矩、矩角特性、瞬态转矩脉动和效率等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两段式转子电机的转矩脉动、电磁振动抑制效果等性能均显著优于现有的磁极分段电机。该结构可推广到其他转子类型的永磁电机,具有重要的工程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用内置式永磁电机 转矩脉动 电磁振动 分段转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毂电机电动车对开路面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杨坤 肖锦钊 +3 位作者 王杰 马超 秦志昌 杨富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8-64,共7页
以对开路面下四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对开路面下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制动能量回收时的制动稳定性为目标,考虑制动强度对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及对开路面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当两前轮轮毂电... 以对开路面下四轮毂电机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控制策略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对开路面下的制动能量回收效率和制动能量回收时的制动稳定性为目标,考虑制动强度对制动能量回收效率的影响及对开路面对制动稳定性的影响,提出了当两前轮轮毂电机制动力大于制动需求时,仅由两前轮轮毂电机提供制动力,反之,由4个轮毂电机共同提供制动力,对开路面下制动时,依据两侧路面附着系数分配左、右轮制动力的控制策略;基于Matlab/Simulink搭建了制动能量回收控制模型,基于FTP-75工况及对开路面工况,分别对制动能量回收有效性及制动稳定性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一次FTP-75工况下,采用所提的控制策略能够回收0.132 kW·h的能量,相对于2个轮毂电机、4个轮毂电机按固定比例提供制动力的控制策略分别提高23.3%、7.3%;在对开路面制动时能够缩小两侧车轮地面制动力的差值,减小车辆横摆力矩,有效提高汽车制动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电动汽车 制动能量回收 对开路面 制动稳定性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轮毂电机不平衡电磁力对车轮定位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谭迪 罗玉涛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22-429,共8页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将电机、减速机构和制动器等高度集成于车轮内。不同路面激励下的轮胎跳动、载荷不均和轴承磨损等造成电机气隙沿圆周分布不均,其所产生的不平衡电磁力将会通过减速机构或直接传递给车轮,对车轮定位参数产生一定的...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将电机、减速机构和制动器等高度集成于车轮内。不同路面激励下的轮胎跳动、载荷不均和轴承磨损等造成电机气隙沿圆周分布不均,其所产生的不平衡电磁力将会通过减速机构或直接传递给车轮,对车轮定位参数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中以一款无减速机构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为对象,在建立其传动系动力学模型、双横臂悬架动力学模型和轮毂电机不平衡电磁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不平衡电磁力对车轮各定位参数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气隙不均匀引起的作用到车轮上的不平衡电磁力对车轮外倾角、主销后倾角、主销内倾角和车轮前束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各定位参数变化量的幅度和均方根值均随电机气隙不均匀程度的增大而增大,其中,车轮外倾角、主销内倾角和车轮前束受Y方向不平衡电磁力的影响较大,而主销后倾角则对X方向不平衡电磁力较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毂电机驱动电动汽车 气隙不均匀 不平衡电磁力 车轮定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analysis and design of in-wheel motor of micro-electric vehicle based on Maxwell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齐平 舒红宇 +2 位作者 任凯 庄深 谢安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2年第8期2152-2157,共6页
To obtain a good driv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micro-electric vehicle, a new driving in-wheel motor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optimized. Maxwell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To obtain a good drivability and high efficiency of the micro-electric vehicle, a new driving in-wheel motor design was analyzed and optimized. Maxwell software was used to build finite element simulation model of the driving in-wheel motor. The basic features and starting process were analyzed by field-circuit coupled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internal complicated magnetic field distribution and dynamic performance simulation were obtained in different positions. No-load and loa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ving in-wheel motor was simulated, and the power consumption of materials was computed. The conformity of the final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indicates that this method can be use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to make further optimal design of this new driving in-wheel motor and its control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starting torque and reduce torque ripple of the motor. This method can shorten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in-wheel motors and save development costs, which has a wide range of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valu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electric vehicle in-wheel motor MAXWELL SIMULATION OPTIMIZATIO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