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THS-III纯电动模式下的发动机转速控制 被引量:6
1
作者 赵治国 代显军 +2 位作者 王晨 张彤 袁喜悦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45-1350,共6页
利用杠杆法对THS-III混合动力系统的纯电动加速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仿真比较了不同驱动需求转矩、发动机静态阻力转矩和扭转减振器阻尼对发动机转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电动模式下若仅对驱动电机实施转矩控制,可能会直接导致发... 利用杠杆法对THS-III混合动力系统的纯电动加速过程进行了动态分析,通过仿真比较了不同驱动需求转矩、发动机静态阻力转矩和扭转减振器阻尼对发动机转速波动的影响。结果表明,纯电动模式下若仅对驱动电机实施转矩控制,可能会直接导致发动机被起动并产生转速波动,从而严重影响车辆行驶的平稳性。为此,设计了纯电动模式发动机转速补偿控制策略,并合理地选择控制器采样时间。经Matlab平台仿真验证,所采取的措施明显降低了发动机转速波动,在满足驾驶员转矩需求的情况下,改善了车辆行驶的平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动力汽车 THS-Ⅲ 杠杆法 电动模式 发动机转速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强化学习算法的电动汽车充电调度策略
2
作者 潘恒欣 贾润达 张树磊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9,共9页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强化学习在电动汽车充电调度中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大规模应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维度灾难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个居民区微电网模型,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入网模式及其多种非线性充电模型.将充电调度问题建模为... 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增加,强化学习在电动汽车充电调度中面临更多挑战,尤其是大规模应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维度灾难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构建了一个居民区微电网模型,综合考虑电动汽车入网模式及其多种非线性充电模型.将充电调度问题建模为一个约束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并采用无模型的强化学习框架处理不确定性.针对维度灾难问题,设计了一种充放电策略,通过将电动汽车根据状态划分为不同集合,并由智能体向集合发送控制信号,从而减少动作空间维度.随后,利用基于拉格朗日约束的深度确定性策略梯度算法求解充电调度问题,同时引入安全过滤器以确保不违反硬性约束.数值仿真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充电调度 安全强化学习 电动汽车入网模式 非线性充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区域电动汽车运营模式及其最优并网规模规划模型 被引量:8
3
作者 曾鸣 薛松 +2 位作者 刘宏志 李凌云 董军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75-181,共7页
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对保障能源系统安全、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节能减排都有积极作用。针对区域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研究,构建了区域电动汽车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运营模式和并网规划优化模型。针对现有系统网架结构,提出了一种智能充... 电动汽车的规模化发展对保障能源系统安全、促进新经济增长点的形成和节能减排都有积极作用。针对区域电动汽车的发展进行研究,构建了区域电动汽车的技术管理和市场运营模式和并网规划优化模型。针对现有系统网架结构,提出了一种智能充电方法,通过一个仿真算例对比研究了盲充、响应峰谷分时电价和智能充电3种情形下的并网电动汽车规模,研究结果表明在确保系统安全稳定的前提下,通过上述方法能够实现最大规模的电动汽车并网充电,从而验证了文中构建的运营模式和并网规划模型的合理性和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电动汽车运营模式 控制结构 市场运营 智能充电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双口出风模式电动汽车自然进风散热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徐晓明 赵又群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0-74,共5页
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时,两种双口出风模式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随着车速提高而改善,电池组最高温升曲线的斜率明显高于内部最大温差,表明高速气流更有利... 采用FLUENT软件,对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时,两种双口出风模式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随着车速提高而改善,电池组最高温升曲线的斜率明显高于内部最大温差,表明高速气流更有利于电池组内部温度降低;不同环境温度和充放电倍率下,双口上出风口模式的电池组最高温升和内部最大温差均低于两边出风口模式,可见将两边出风口模式改为双口上出风口模式,电动汽车动力舱自然进风散热性能将得到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进出风模式 环境温度 充放电倍率 FLUE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刷双馈电机电动状态下的能量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章玮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2000年第2期94-97,共4页
无刷双馈电机作为一种新颖电机,无论是电机结构还是运行特性都有其特殊性。从电视稳态模型出发,分析了无刷双馈电机作为调速电动机在各种不同转速范围内定、转子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为无刷双馈电机的绕组容量设计以及变频器容量的选择... 无刷双馈电机作为一种新颖电机,无论是电机结构还是运行特性都有其特殊性。从电视稳态模型出发,分析了无刷双馈电机作为调速电动机在各种不同转速范围内定、转子间的能量传递关系,为无刷双馈电机的绕组容量设计以及变频器容量的选择方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刷双馈电机 电动模式 能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RM电动/发电系统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恒 潘再平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7-90,共4页
根据开关磁阻电机发电运行和电动运行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三相12/8极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并对其相应的控制算法进行了设计,实现发电和电动两种工作模式。当SRM工作在发电模式时,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原动机,通过电压闭环控制,实现SRM的... 根据开关磁阻电机发电运行和电动运行的工作原理,设计了一套三相12/8极开关磁阻电机实验平台,并对其相应的控制算法进行了设计,实现发电和电动两种工作模式。当SRM工作在发电模式时,采用直流电机作为原动机,通过电压闭环控制,实现SRM的稳压输出;当SRM工作在电动模式时,SRM采用速度闭环控制,拖动直流电机负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发电模式 电动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碳经济下电动汽车集群与电力系统间的协调优化运行 被引量:21
7
作者 娄素华 张立静 +1 位作者 吴耀武 王永灿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76-183,共8页
随着电动汽车(EVs)大规模接入电网,其充放电行为的随机性将给电力调度带来新的问题。在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间信息、能量交互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EV集群运行模式及其对电力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以电力系统发电能耗成... 随着电动汽车(EVs)大规模接入电网,其充放电行为的随机性将给电力调度带来新的问题。在研究电动汽车与电网间信息、能量交互机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EV集群运行模式及其对电力系统发电调度的影响。基于低碳经济理念,以电力系统发电能耗成本、CO_2排放费用和V2G服务补贴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EV行驶需求、碳排放配额、碳排放交易机制等相关约束,建立低碳经济环境下EV集群与电力系统间的协调优化运行模型。采用所建模型对10机系统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经济 电动汽车 电动汽车集群运行模式 协调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联感应电动机聚合负荷引起含双馈风电场电力系统振荡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苏国贇 杜文娟 王海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125-2135,共11页
围绕并联感应电动机聚合负荷,研究了该负荷自身的稳定性特征及其与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间交互作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聚合负荷线性化状态空间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当聚合负荷内部n台... 围绕并联感应电动机聚合负荷,研究了该负荷自身的稳定性特征及其与双馈感应风电机组(doubly-fed induction generator,DFIG)间交互作用对电力系统稳定性的影响。首先,建立了聚合负荷线性化状态空间模型;理论研究表明,当聚合负荷内部n台感应电动机同型时,聚合负荷可等值变换为n个独立的等值子系统,其中1个等值子系统的感应电动机振荡模式(induction motor oscillation mode,IMOM)将随着电动机数量n的增加在复平面上不断移动,甚至可能穿越虚轴进入右半平面;并提出一种预估该移动的振荡模式负阻尼时对应的电动机数量的方法。其次,构建了由聚合负荷开环子系统和电力系统其余部分开环子系统构成的闭环互联系统模型,并从开环模式耦合的角度阐述了聚合负荷与双馈风机间交互作用导致电力系统振荡的机理:当开环感应电动机振荡模式与开环风机振荡模式在复平面上靠近时,可能出现的开环模式耦合将引发2个子系统间的强交互作用,并导致闭环系统振荡模式阻尼减弱。最后,通过新英格兰系统对理论分析及结论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感应电动机聚合负荷 双馈风机(DFIG) 感应电动机振荡模式(IMOM) 开环模式耦合 电力系统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ntrol allocation algorithm for over-actuated electric vehicles 被引量:2
9
作者 冯冲 丁能根 +2 位作者 何勇灵 徐国艳 高峰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4年第10期3705-3712,共8页
A control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seudo-inverse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the over-actuated system of four in-wheel motors independently driving and four-wheel steering-by-wire electric vehicles in order to impro... A control allocation algorithm based on pseudo-inverse method was proposed for the over-actuated system of four in-wheel motors independently driving and four-wheel steering-by-wire electric vehicl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ehicle stability. The control algorithm was developed using a two-degree-of-freedom(DOF) vehicle model. A pseudo control vector was calculated by a sliding mode controller to minimiz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desired and actual vehicle motions. A pseudo-inverse controller then allocated the control inputs which included driving torques and steering angles of the four wheels according to the pseudo control vector. If one or more actuators were saturated or in a failure state, the control inputs are re-allocated by the algorithm. The algorithm was evaluated in Matlab/Simulink by using an 8-DOF nonlinear vehicle model. Simulations of sinusoidal input maneuver and double lane change maneuver were executed and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for a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vehicle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allocation algorithm has better stability and trajectory-tracking performance than the vehicle controlled by the sliding mode control. The vehicle controlled by the control allocation algorithm still has good handling and stability when one or more actuators are saturated or in a failure situ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ver-actuated system pseudo-inverse control control allocation sliding mode vehicle stabilit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