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3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动汽车EPS系统模糊PID控制器设计及分析
1
作者 周云龙 李峰 张建国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63-166,170,共5页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能力,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克服被控对象缺少数学模型的缺陷,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以Simulink完成仿真测试,得到EPS系统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逐渐增大车速的过程中,EPS系统产生了更小的助...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系统控制能力,引入模糊PID控制方法克服被控对象缺少数学模型的缺陷,设计了模糊PID控制器。以Simulink完成仿真测试,得到EPS系统控制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逐渐增大车速的过程中,EPS系统产生了更小的助力转矩,表明EPS系统可以适应汽车在高速行驶状态下满足路感的控制性能。提高方向盘转矩时,助力电机产生了更大助力转矩,EPS系统可以实现对汽车转向进行灵活控制的功能。与传统PID相比,模糊PID获得了更小超调量,大幅降低调整时间,使EPS系统获得更优助力效果。以模糊PID方法进行控制时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外界干扰快速完成调整过程,使EPS系统获得更强抗干扰性能。该研究模糊PID都可以快速产生稳定助力转矩,充分适应复杂的转向控制要求,对提高电动汽车转向控制精度具有一定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模糊PID 控制 仿真分析 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MIMO-MFAC转向系统主动容错控制器设计
2
作者 潘明存 王丽娟 +1 位作者 何勋 董峰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72-175,179,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转向系统的容错控制效果,结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MFAC模型的电动汽车转向系统主动容错控制器方法。主要利用四个车轮传动马达产生偏航角扭矩的方式... 为了进一步提高电动汽车转向系统的容错控制效果,结合多输入多输出(MIMO)技术和无模型自适应控制(MFAC)方法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IMO-MFAC模型的电动汽车转向系统主动容错控制器方法。主要利用四个车轮传动马达产生偏航角扭矩的方式来实现对汽车动力参数的回馈,使汽车能够在设定轨道上对汽车期望速度和预期轨道进行有效追踪,保障安全行车状态。研究结果表明:MIMO-MFAC容错控制完成汽车的安全控制功能,能够保证汽车在无转向条件下实现自动调节,达到行驶安全性和提高汽车容错性能的目的。在系统中加入容错装置后,在汽车侧向位置偏差小于0.121m下,汽车偏航率小于0.001rad/s,保证汽车能够保持10cm的安全范围,当操纵装置发生故障时将汽车控制在安全区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汽车 主动容错控制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 线控转向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
3
作者 刘文光 王志民 +1 位作者 刘浩伟 秦晨阳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0-105,共6页
为解决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故障造成的转向失效问题,提出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方案。分层结构包括三层控制结构,在MPC参考模型层中,通过对期望路径进行跟踪,得到轨迹跟踪时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在上层容错... 为解决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的线控转向系统故障造成的转向失效问题,提出了具有分层结构的线控转向系统容错控制方案。分层结构包括三层控制结构,在MPC参考模型层中,通过对期望路径进行跟踪,得到轨迹跟踪时的期望横摆角速度;在上层容错控制器中,设计MFASMC控制器得出横摆力矩,并通过PID方法对车速进行跟踪得到总的纵向力,在下层车轮纵向力分配层中,完成轮胎力的分配。在Carsim-Simulink仿真平台中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当线控转向系统出现故障时,基于分层结构的容错控制方法能够有效的跟踪期望路径,提高了车辆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轮独立驱动电动汽车 线控转向系统 容错控制 分层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控制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李琤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14-219,224,共7页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配置,其性能好坏对整车转向操纵稳定性能有重要影响。以某款自主品牌电动汽车EPS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依次建立Simulink子系统模型。根据实车参数,设计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并输入前述模型...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作为电动汽车的主流配置,其性能好坏对整车转向操纵稳定性能有重要影响。以某款自主品牌电动汽车EPS系统为研究对象,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依次建立Simulink子系统模型。根据实车参数,设计直线型助力特性曲线并输入前述模型,最终建立Carsim/Simulink联合仿真运动学模型并开展国标操纵稳定性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方向盘转向角脉冲和角阶跃试验中,较无EPS助力控制车型,有EPS助力控制车型具有良好的车辆瞬态响应度和操纵稳定性;在转向轻便性试验中,验证本款车型助力特性合理,车辆具有较好的助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操纵稳定性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Carsim/Simulink 助力特性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电动机电流控制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牟春燕 王昕彦 周华维 《拖拉机与农用运输车》 2009年第6期36-37,共2页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比例控制电动机电流的方法,发现系统有振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电动机电流进行微分补偿的改进措施,设计了比例加微分控制电动机电流的方法。分析结果证实,所设计的比例加微分控制电动机电流具有良好的性能。试...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比例控制电动机电流的方法,发现系统有振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电动机电流进行微分补偿的改进措施,设计了比例加微分控制电动机电流的方法。分析结果证实,所设计的比例加微分控制电动机电流具有良好的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控制方法是有效的,对电动助力转向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比例控制 比例加微分控制 电动机电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款纯电动车EPS系统故障诊断流程的设计
6
作者 彭寿松 陆颉 +2 位作者 谭文露 赖冰强 吕园盛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5年第6期74-81,共8页
以2019年款比亚迪E5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和诊断展开研究。首先介绍EPS工作原理、组成部件的功能,其次分析影响EPS工作异常的电机故障、ECU故障、蓄电池故障等因素,罗列各部件故障可能原因,探究其故障检测方法,... 以2019年款比亚迪E5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为研究对象,对其故障和诊断展开研究。首先介绍EPS工作原理、组成部件的功能,其次分析影响EPS工作异常的电机故障、ECU故障、蓄电池故障等因素,罗列各部件故障可能原因,探究其故障检测方法,建立故障树和故障诊断流程图,对EPS系统进行故障分析,进而形成纯电动汽车EPS故障诊断流程的设计,为新能源汽车EPS故障诊断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比亚迪E5 故障树 诊断流程图 故障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双电机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杨友胜 张萌 战凯 《机械设计与制造》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10,共6页
为了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基于乘用车提出一种双电机冗余电动助力转向技术,采用转向执行双助力电机,可以从硬件上实现冗余,避免任意单电机发生故障时导致转向系统的失效,不仅可以满足转向系统对于轻便型、助力跟随... 为了提高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基于乘用车提出一种双电机冗余电动助力转向技术,采用转向执行双助力电机,可以从硬件上实现冗余,避免任意单电机发生故障时导致转向系统的失效,不仅可以满足转向系统对于轻便型、助力跟随性的要求,还可以减轻单个助力电机的负载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针对提出的问题,介绍了对双电机阻力转向系统整体结构及工作原理,并对其关键零部件进行分析论述。搭建双电机冗余系统仿真模型,双电机电流分配采用“一主一辅”的控制方式,并进行方向盘多种工况仿真验证。针对助力转向出现抖动问题,结合“扫频试验”,设计输出转矩超前滞后补偿方式进行相位校正补偿。通过实车试验验证了该算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双冗余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极大提高了转向力矩的稳定性,抑制其扰动性,有较好的助力效果,极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双电机冗余 特性助力曲线 助力控制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装载机闭式泵控线控转向系统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龙 林添良 +3 位作者 付胜杰 陈其怀 缪骋 林元正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0-39,共10页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主要机型之一,面对环境压力亟待节能减排升级。当前电动装载机转向系统主要沿用传统阀控系统,存在能耗高、驾驶员劳动强度大等弊端。提出一种电动装载机闭式泵控线控转向系统构型,并利用PID进行位置伺服闭环控制。结果... 装载机是工程机械主要机型之一,面对环境压力亟待节能减排升级。当前电动装载机转向系统主要沿用传统阀控系统,存在能耗高、驾驶员劳动强度大等弊端。提出一种电动装载机闭式泵控线控转向系统构型,并利用PID进行位置伺服闭环控制。结果表明,闭式泵控线控转向系统在各工况下的液压系统效率都高于60%,在高速重载转向工况下的液压系统效率最高,为67.3%。即使忽略全液压转向系统在转角极限位置时的高压溢流损失,闭式泵控转向系统相对全液压转向系统在各转向工况下的效率也至少提高了54.3%,且具有较好的转向精度与操控性能,其转角跟踪误差能够控制在2°以内,压力波动维持在1 MPa左右,实现了电动装载机高效线控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装载机 闭式泵控系统 线控转向 PID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插秧机自动转向控制系统设计与试验
9
作者 朱晓龙 张舵 +1 位作者 迟瑞娟 郑子瑜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250-257,共8页
为实现插秧机的无人驾驶作业,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廉的电动方向盘改装方案,并建立了插秧机转向系统模型,基于模糊PID算法开发了一套插秧机自动转向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实车搭载和试验,试验包括原地转向试验... 为实现插秧机的无人驾驶作业,采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成本低廉的电动方向盘改装方案,并建立了插秧机转向系统模型,基于模糊PID算法开发了一套插秧机自动转向控制系统,并对系统进行了实车搭载和试验,试验包括原地转向试验和路径跟踪试验。原地转向试验结果表明,从0°~10°的调节时间为0.8 s,最大稳态误差为0.6°;从-20°~20°的调节时间为2.9 s,稳态误差为1°,插秧机在原地转向的速度和准确度能满足插秧机作业要求。路径跟踪试验结果表明,插秧机在直线跟踪时的响应时间约为0.35 s,最大误差为3.15°,最大平均误差为0.55°,系统在直线跟踪过程中的控制稳定性和控制精度均能满足插秧机的作业要求;插秧机在地头转向时,对于给定的大转向目标值(±35°),转向系统出现明显的超调,且系统的超调量和调节时间均随控制指令阶跃量的增大而增大。为提高转向系统在地头转向时的稳定性和响应速度,缓慢增加给定的目标转角,避免阶跃值的出现,研究可为插秧机无人驾驶控制系统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驾驶插秧机 自动转向控制 电动方向盘 模糊PID 系统仿真 水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建模及控制 被引量:28
10
作者 王其东 杨孝剑 +1 位作者 陈无畏 黄森仁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24,共5页
介绍了基于笛卡儿坐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并联合轮胎转向模型及整车二自由度转向模型 ,建立了用于汽车转向特性分析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了其正确性。在该模型基础上采用 PD控制器对电机助力进行控... 介绍了基于笛卡儿坐标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 ,并联合轮胎转向模型及整车二自由度转向模型 ,建立了用于汽车转向特性分析的动力学模型 ,通过对模型的求解证明了其正确性。在该模型基础上采用 PD控制器对电机助力进行控制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能初步解决转向轻便与灵活的问题。为今后进一步的控制研究和设计制造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建模 控制技术 电动助力转向 多刚体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NVH特性数据采集与性能评价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金广 蒋萍 +1 位作者 于刚 张晴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0-355,共6页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NVH特性数据存在多点位异步采样误差较大,且选取性能评价依据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二十四通道NVH特性数据同步采集与多角度特性分析系统;采用多个数据采集模块联结、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读写、高速串行计算机扩... 针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NVH特性数据存在多点位异步采样误差较大,且选取性能评价依据单一的问题,设计一种二十四通道NVH特性数据同步采集与多角度特性分析系统;采用多个数据采集模块联结、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读写、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融合的方式,实现二十四通道NVH特性数据的同步精确采集与快速传输;从机械性能与声振特性方面对电动助力转向系统NVH特性进行多角度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与传统测试方法相比,所提方法可实现多点位同步高精度采样与多角度信号时频域分析,每个通道数据采集速率可达200 kHz/s,时频域分析依据更丰富、更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NVH特性 数据采集 性能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研究 被引量:42
12
作者 徐建平 何仁 +1 位作者 苗立东 徐勇刚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57-559,541,共4页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 ,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 ,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 ,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 ,并与其它... 提出了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回正控制算法以提高转向盘的回正性。开发了一种基于转向盘转角估计的PID控制算法 ,该控制算法不需要转向盘转角或者电动机转速传感器 ,降低了控制系统的成本。同时 ,对提出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 ,并与其它回正控制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向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PID控制算法 转角 仿真 传感器 稳定性 正性 控制系统 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H_∞控制研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王启瑞 陈无畏 +1 位作者 黄森仁 郁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9-612,共4页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出系统模型 ,设计出鲁棒性好的H∞ 控制器 ,并在多种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H∞ 控制的EPS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在改善转向系统操纵性的同时 ,可保证驾驶员能获...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EPS)进行分析的基础上 ,构建出系统模型 ,设计出鲁棒性好的H∞ 控制器 ,并在多种环境下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 ,基于H∞ 控制的EPS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在改善转向系统操纵性的同时 ,可保证驾驶员能获得较满意的路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汽车 路感 转向特性 操纵性 驾驶员 eps H∞控制 鲁棒性 仿真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建模与补偿控制策略 被引量:39
14
作者 申荣卫 林逸 +1 位作者 台晓虹 施国标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9,共5页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构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两层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采用基本助力控制和补偿控制的方法确定目标电流,下层控制策略通过PID调节器... 分析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数学模型,建立了基于Matlab/Simulink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仿真模型。构建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两层控制策略,上层控制策略采用基本助力控制和补偿控制的方法确定目标电流,下层控制策略通过PID调节器完成对目标电流的准确跟踪控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控制策略解决了转向轻便性和路感的问题,同时改善了转向的动态效果和回正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 电动助力转向 数学模型 补偿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特殊转向工况的汽车EPS电动机控制策略 被引量:9
15
作者 贝绍轶 赵景波 +2 位作者 刘海妹 孙立军 陈龙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5886-5891,5895,共7页
电动助力转向(EPS)电动机的控制是EPS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建立了汽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和EPS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EPS助力特性和包含回正过程补偿、紧急避让过程补偿、满载大角度转弯补偿等特殊转向工况的电动机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 电动助力转向(EPS)电动机的控制是EPS系统设计的关键之一。建立了汽车三自由度转向模型和EPS系统动力学模型,设计了EPS助力特性和包含回正过程补偿、紧急避让过程补偿、满载大角度转弯补偿等特殊转向工况的电动机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了仿真,与不包含特殊工况补偿的情况进行了性能比较及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含特殊转向工况的汽车EPS电动机控制策略具有更好的操纵性能和安全性能。这对指导EPS电动机控制策略的开发、功能的增强和优化以及转向操纵安全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 eps 电动 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锋 杨志家 +2 位作者 姚栋伟 王耘 胡树根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676-680,共5页
在分析现有的各种助力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基于传统控制理论设计的电机控制策略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电流闭环PI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及电流给定算法设计。最后,将这些基于简化线性系统模型的控制设计结果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 在分析现有的各种助力控制策略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基于传统控制理论设计的电机控制策略与系统性能的关系,其中包括电流闭环PI控制器的参数设计及电流给定算法设计。最后,将这些基于简化线性系统模型的控制设计结果应用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非线性仿真模型之中,仿真结果证明了这样的控制设计有效,在这种简单的控制结构下,系统的控制性能也能达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控制策略 电流给定算法 非线性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控制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36
17
作者 陈奎元 马小平 季学武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2004年第1期21-24,共4页
从汽车对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制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控制策略,包括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及阻尼控制,并通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实现该控制策略,可对汽车转向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为检验所制定控制策略及所设计控制软件的合理性,... 从汽车对转向系统性能要求出发,制定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相关控制策略,包括助力控制、回正控制及阻尼控制,并通过相关的软、硬件设计实现该控制策略,可对汽车转向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控制 为检验所制定控制策略及所设计控制软件的合理性,进行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和进口系统装车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自主研发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与进口系统性能接近,不仅转向操纵平顺,而且具有良好的助力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控制策略 助力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陈龙 袁传义 +2 位作者 江浩斌 徐凯 汪少华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12,26,共6页
建立了包含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的汽车整车模型,在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D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当控制系统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保证系... 建立了包含转向运动模型、俯仰运动模型和侧倾运动模型的汽车整车模型,在设计了电动助力转向系统PD控制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自适应模糊控制的汽车主动悬架与电动助力转向系统集成控制器,当控制系统偏差变小或变大时,调整因子总能保证系统稳定,便于工程应用。计算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集成控制策略,既保证了车辆操纵轻便性,又显著提高了整车操纵稳定性、安全性和行驶平顺性等整车综合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悬架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自适应模糊控制 集成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助力转向与主动悬架系统多变量自适应集成控制 被引量:11
19
作者 陈无畏 王妍旻 +2 位作者 王其东 王启瑞 刘俊 《振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0-365,共6页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与主动悬架系统(A SS)相互影响和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将这两者集成的整车模型。为克服实际集成系统中存在的动态行为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特性,采用了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策略。在... 在对汽车电动助力转向(EPS)与主动悬架系统(A SS)相互影响和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将这两者集成的整车模型。为克服实际集成系统中存在的动态行为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到系统的多输入多输出特性,采用了多变量自适应控制策略。在多种汽车行驶工况下,对单个子系统和集成系统进行了大量的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自适应控制能够有效解决模型的不确定性、随机扰动对系统的影响;对多个可控子系统进行集成控制,能够弥补对单个子系统控制的不足之处,避免各可控子系统在单独控制时所产生的相互干扰和影响,最终使整车的动力学性能得到较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自适应控制 集成控制 电动助力转向 主动悬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20
作者 黄李琴 季学武 陈奎元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共4页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算法由电机助力控制算法和电机转矩控制算法两部分构成。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控制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 eps 电动伺服机构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