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8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应墙联合电动修复铜污染黄土试验研究
1
作者 王琳 郑文杰 +1 位作者 薛中飞 吕鑫江 《土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2-90,共9页
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动反应装置,联合电动技术和生物反应墙(PRB),此PRB内引入酶促碳酸盐沉淀(EICP)技术,考虑单次EICP处理、多次EICP处理、pH调控以及氨氮去除,从而缓解电动修复中阴极附近聚焦效应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去除效率,并解决二... 文章提出一种改进的电动反应装置,联合电动技术和生物反应墙(PRB),此PRB内引入酶促碳酸盐沉淀(EICP)技术,考虑单次EICP处理、多次EICP处理、pH调控以及氨氮去除,从而缓解电动修复中阴极附近聚焦效应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去除效率,并解决二次污染。结果表明:PRB与阴极电解液槽两者对去除效率的提升均有显著贡献,使黄土中残余的铜离子减少20%以上。因多次的EICP处理还增加阳极附近碳酸根离子和铜离子结合的概率,反而降低PRB对去除效率的贡献,引入pH调控解决上述问题。多次的EICP处理也因为铜氨络合物的生成缓解阴极附近的聚焦效应,pH调控降低了阴极附近区域的pH值,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该处的聚焦效应,提高阴极电解液槽对去除效率的贡献。氨氮去除不仅解决二次污染的问题,将土中的氨氮降低55%~100%,提高铜离子沉淀在PRB内的百分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酶诱导碳酸盐沉淀 电动修复 黄土 生物可渗透反应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檬酸-氯化铁混合电解质溶液电动修复Cu污染底泥
2
作者 欧阳涌 郑刘根 +2 位作者 丁丹 单士锋 罗传华 《环境化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478-1486,共9页
电动修复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着其迁移能力.为提高电动修复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以铜陵市某河道Cu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合电解质溶液(柠檬酸+氯化铁)对电动修复的影响研究,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中... 电动修复过程中,底泥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影响着其迁移能力.为提高电动修复对底泥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效率,以铜陵市某河道Cu污染底泥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复合电解质溶液(柠檬酸+氯化铁)对电动修复的影响研究,探究了不同电解质和复合电解质中氯化铁的浓度对电动修复中铜迁移效率的影响,揭示了修复后底泥中铜赋存形态的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5 V·cm-1,修复周期为5 d的条件下,采用纯水、柠檬酸(0.1 mol·L^(-1))、柠檬酸(0.1 mol·L^(-1))+氯化铁(0.01 mol·L^(-1)、0.02 mol·L^(-1)、0.05 mol·L^(-1))作为电解质溶液的条件下对铜的去除效率分别达到27.61%、40.39%、51.16%、62.59%、61.34%,实验最佳电解质组合为柠檬酸(0.1 mol·L^(-1))+氯化铁(0.02 mol·L^(-1));与单一的柠檬酸相比,柠檬酸与氯化铁混合能有效提高铜的迁移效率;Visual MINGTEQ软件模拟结果显示,柠檬酸和铜形成的带正电有机-金属配合物有利于底泥中Cu的去除,柠檬酸与氯化铁溶液能够提高底泥中Cu向弱酸提取态转化,从而提高Cu的迁移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河道底泥电动修复重金属污染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泥 重金属污染 电动修复 混合电解质溶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电解液强化电动修复铀污染土壤
3
作者 周书葵 李懿昊 +3 位作者 刘迎九 段毅 周鹏飞 王吉迪 《原子能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34-1244,共11页
电动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较为有效且常用的方法,而传统电动修复存在二次污染、修复效率低、能耗大等问题,为此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电解液(柠檬酸+硝酸铁)结合阳离子交换膜,并采用交换电解液的方法对铀污染土壤进行强化修... 电动修复是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中较为有效且常用的方法,而传统电动修复存在二次污染、修复效率低、能耗大等问题,为此本文采用一种新型环境友好型电解液(柠檬酸+硝酸铁)结合阳离子交换膜,并采用交换电解液的方法对铀污染土壤进行强化修复实验。首先探索了电解液的最适浓度,结果显示,在1.5 V/cm的电压梯度下修复120 h,0.1 mol/L柠檬酸+0.05 mol/L硝酸铁对铀的去除率最高,为71.60%。在此基础上采用交换电解液结合阳离子交换膜的方法进行实验,结果显示,交换频率为60 h时的去除率最高,为92.45%,累积能耗为0.814 kW/h,处理后的土壤浸出毒性由初始的0.193 mg/L下降到0.042 mg/L,对环境的风险大幅降低。铀形态分析和Visual MINTEQ软件模拟发现,土壤中的铀在酸性条件下以U(Ⅳ)和UO_(2)^(2+)为主,而随着pH的升高,铀逐渐开始形成羟基配合物和有机配合物(如柠檬酸根(Citrate-))。且用柠檬酸和硝酸铁处理后,土壤中铀的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分别以U(OH)_(2)^(2+)和UO_(2)^(2+)、UO_(2)Citrate-和U(OH)_(3)^(+)的形式存在,并最终通过电迁移和电渗析的作用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复合电解液 强化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研究
4
作者 徐全 易乐 +1 位作者 麻洋 冯涛 《矿冶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通过调控电动修复阴极pH值及添加增强剂,提升电动修复技术对Cr污染土壤的总Cr去除率,并探究了电动修复工程的能耗变化及Cr迁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和盐酸等增强试剂能显著提升电动修复过程的总Cr去除率。不... 通过调控电动修复阴极pH值及添加增强剂,提升电动修复技术对Cr污染土壤的总Cr去除率,并探究了电动修复工程的能耗变化及Cr迁移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乙二胺四乙酸(EDTA)、柠檬酸和盐酸等增强试剂能显著提升电动修复过程的总Cr去除率。不调控电动修复阴极pH值,电动修复土壤7d,向土壤分别添加EDTA、柠檬酸时,总Cr去除率分别为24.47%、23.24%;不调控阴极pH值,会发生较明显的偏极效应。控制电动修复阴极pH值,电动修复土壤7d,向土壤分别添加盐酸、柠檬酸时,总Cr去除率分别为44.20%(是空白电动修复组的4.9倍)、36.80%;控制阴极pH值,能有效阻止阴极区域Cr发生沉淀作用,提高Cr的去除率;控制阴极pH值不会显著增加电动修复过程能耗。该方法大幅提升了电动修复对土壤中总Cr的去除率,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修复 铬污染 土壤污染 电动修复 控制阴极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
5
作者 黄金鹏 韦行 +3 位作者 孙梦强 黄玲 邹奇 陈志良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3-1183,共11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其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降解性已经成为全球土壤治理的主要挑战。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修复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围绕电动修复技术的局限性(重金属溶解能力差、... 土壤重金属污染因其隐蔽性、长期性和不可降解性已经成为全球土壤治理的主要挑战。电动修复技术是一种原位修复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高效修复方法,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却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围绕电动修复技术的局限性(重金属溶解能力差、“聚焦”效应、能耗高)分别列举了当前应用较多的强化方法,同时比较了几种类型的电动修复联用技术,并介绍了电动修复技术在实际污染场地中的应用效果。最后,对电动修复技术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回顾总结,展望了电动修复技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电动修复技术 强化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的增强试剂对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的电动修复影响 被引量:40
6
作者 樊广萍 朱海燕 +3 位作者 郝秀珍 仓龙 王宇霞 周东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458-1465,共8页
选择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为修复对象,研究了添加络合剂EDTA?有机酸乳酸和柠檬酸以及无机酸硝酸对电动修复该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试剂的加入,显著促进了铜?铅?镍和六价铬在电场中的迁移和去除,电动过程促进了土壤重金属向有效态... 选择重金属污染场地土壤为修复对象,研究了添加络合剂EDTA?有机酸乳酸和柠檬酸以及无机酸硝酸对电动修复该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试剂的加入,显著促进了铜?铅?镍和六价铬在电场中的迁移和去除,电动过程促进了土壤重金属向有效态(醋酸铵提取)转化.其中,在阴极加入乳酸并控制p H3.5的处理,土壤中铜的去除率最高,达78.7%.在阴?阳极都加入EDTA的处理中,土壤中重金属的去除率在30%左右,重金属在靠近阴极的部分发生聚集.在阴极加入柠檬酸的处理中,土壤中铜?镍和六价铬的去除率均较高,分别为68.5%?53.3%和52.9%.阴极加入硝酸控制p H3.5对土壤中六价铬的去除率最高,达9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重金属 酸度控制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强化电动修复土壤铅污染 被引量:30
7
作者 方一丰 郑余阳 +1 位作者 唐娜 蔡兰坤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12-616,共5页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会产生沉淀和吸附现象,降低其移动能力,同时限制电动修复土壤污染的效率。化学络合剂EDTA能够与重金属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金属络合物,提高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迁移速率。利用沙箱、电极槽、循环电极淋洗系统和输送控...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会产生沉淀和吸附现象,降低其移动能力,同时限制电动修复土壤污染的效率。化学络合剂EDTA能够与重金属盐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金属络合物,提高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迁移速率。利用沙箱、电极槽、循环电极淋洗系统和输送控制系统等人工实验装置研究了添加EDTA络合剂强化电动修复土壤碳酸铅污染的效果。结果表明,在阴极槽添加EDTA溶液,EDTA与电解产生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形成EDTA阴离子,在电场力作用下,EDTA阴离子进入土壤,与碳酸铅反应形成溶解态的络合物,提高铅离子的移动性,在电场力作用下Pb的最大去除率可达82.1%,同时EDTA和电导液浓度影响修复效果。在实验中EDTA利用率在5%-10%之间,可通过增加EDTA在土壤中的停留时间提高其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DTA 电动修复 碳酸铅 土壤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pH控制对污染土壤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0
8
作者 王业耀 孟凡生 陈锋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36-40,共5页
就电动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阴极电解产生的OH-对修复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实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砂土和高岭土中初始w(Cr(Ⅵ))为100和500 mg/kg,施加恒定直流电压1 V/cm,运行48 h.选用不同土壤和控制条件,实验共进行了1... 就电动修复污染土壤过程中阴极电解产生的OH-对修复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实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砂土和高岭土中初始w(Cr(Ⅵ))为100和500 mg/kg,施加恒定直流电压1 V/cm,运行48 h.选用不同土壤和控制条件,实验共进行了10组.分析了实验过程中电流变化以及实验完成后土壤pH分布和铬的迁移分布,并对每组实验Cr(Ⅵ)的去除率和电能消耗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对阴极电解产生的pH进行控制可以明显提高Cr(Ⅵ)的去除率,同时电能耗变化不大;多种控制方式中,以盐酸的中和控制最为有效,可使去除率达到90.8%,但引起的土壤酸化问题应进一步进行研究;对电动过程中Cr(Ⅵ)的迁移转化应做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六价铬 污染 土壤 地下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菲复合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效果 被引量:12
9
作者 杜玮 张光生 +1 位作者 邹华 朱荣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63-1169,共7页
为了解决常规电动修复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去除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向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控制阴极电解液为酸性的电动强化修复技术,以Cr和菲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电压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曲拉通100)、SDBS(十... 为了解决常规电动修复方法对土壤重金属-有机物复合污染去除效率低的问题,采用向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控制阴极电解液为酸性的电动强化修复技术,以Cr和菲为代表性污染物,研究电压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曲拉通100)、SD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以及阴极电解液p H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Cr(Ⅵ)以阴离子团形式呈现向阳极迁移的趋势,菲呈现向阴极迁移的趋势;随着施加电压的升高,污染物去除率也会相应提高,当电压梯度升至1.0 V/cm时,Cr(T)、Cr(Ⅵ)、菲的去除率分别达到34.3%、76.9%、12.7%.在电压梯度为1 V/cm的条件下,控制阴极电解液p H为4.00时,Cr(T)、Cr(Ⅵ)、菲的去除率分别升至45.1%、84.8%、23.1%;向电解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后能提高污染物的去除率,其中,添加SDBS能够将Cr-菲复合污染土壤中Cr(T)、Cr(Ⅵ)的去除率由34.3%、76.9%升至39.9%、82.0%,添加Triton X-100能够将有机物菲的去除率由12.7%升至27.0%.研究显示,修复处理后污染物浓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充分表明电动处理时提高修复电压、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控制阴极电解液的酸碱性可以明显促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复合污染 CR 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修复Cd污染土壤的DBLM模型 被引量:16
10
作者 郑燊燊 申哲民 +1 位作者 陈学军 王文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443-448,共6页
以模拟Cd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土壤中不同位置pH值和Cd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一套与阳极距离相关的线性模型。该模型表明,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产生的OH-进入土壤,阳... 以模拟Cd污染土壤为供试土壤,使用阳离子交换膜,在电场强度为1V·cm-1的条件下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土壤中不同位置pH值和Cd浓度的关系,建立了一套与阳极距离相关的线性模型。该模型表明,阳离子交换膜阻止阴极产生的OH-进入土壤,阳极产生的H+在土壤颗粒表面不断发生吸附-脱附过程并达到平衡,土壤各剖面pH值与该剖面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此外,在电动修复初期,土壤中Cd分布较为均匀,不同位置Cd去除速率与该位置和阳极的距离成反比。由修复实验的相关数据进行拟合得到的结果也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r2>0.94)。有助于预测不同位置的电动修复效果,了解土壤中Cd的迁移过程及制约因素,为增强修复效果及改进电动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D污染土壤 电动修复 DBLM模型 土壤PH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络合剂对铬污染土壤电动修复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卢静 朱琨 +1 位作者 侯彬 赵艳锋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19,共4页
用电动方法对铬污染砂土的修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EDTA和柠檬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电动过程中电流的大小和铬在砂土中的分配,柠檬酸因与C(rⅥ)发生明显的竞争吸附或与土壤中的C(rⅢ)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而增加土壤总铬的迁移率,... 用电动方法对铬污染砂土的修复进行了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EDTA和柠檬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电动过程中电流的大小和铬在砂土中的分配,柠檬酸因与C(rⅥ)发生明显的竞争吸附或与土壤中的C(rⅢ)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而增加土壤总铬的迁移率,迁移到阳极附近的铬占砂土中铬含量的78.4%,电动处理以后土壤中剩余的六价铬浓度均显著减少,尤其是加入络合剂后的迁移率比不加入约提高40%,充分表明电动处理时加入络合剂可明显增加对砂土中六价铬的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电动修复 络合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pH控制对电动修复Cr(Ⅵ)污染高岭土影响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锋 王业耀 +1 位作者 孟凡生 汪群慧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35-36,41,共3页
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100mg/kg和500mg/kg。试验研究了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对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控制方式对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阴极电解产生的pH进行控制可... 试验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高岭土中Cr(Ⅵ)初始质量分数为100mg/kg和500mg/kg。试验研究了对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对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以及不同的控制方式对电动修复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阴极电解产生的pH进行控制可以明显提高Cr(Ⅵ)去除效率;多种控制方式中,以盐酸的中和控制最为有效,可使去除效率达到90.8%,但引起的土壤酸化问题应当进一步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六价铬 污染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极电解液对Cd污染红壤电动修复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龙云 张英杰 +4 位作者 董鹏 孙鑫 勾凯 孟奇 李彬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67-274,共8页
针对土壤重金属电动修复过程中阴极电解室pH升高会对重金属的去除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利用Fe^(3+)/Fe^(2+)、Cu^(2+)/Cu标准电极电位较高的优势,以人工模拟Cd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阴极电解液〔Fe(NO_3)_3、CuSO_4、柠檬酸〕的电动... 针对土壤重金属电动修复过程中阴极电解室pH升高会对重金属的去除产生不利影响的问题,利用Fe^(3+)/Fe^(2+)、Cu^(2+)/Cu标准电极电位较高的优势,以人工模拟Cd污染红壤为研究对象,对不同阴极电解液〔Fe(NO_3)_3、CuSO_4、柠檬酸〕的电动修复效果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分别将Fe(NO_3)_3、CuSO_4、柠檬酸加入阴极电解室中,pH均控制在2~3,电动修复10 d后发现,将Fe(NO_3)_3溶液、CuSO_4溶液和柠檬酸作为阴极电解液均可以有效控制阴极室的pH,CuSO_4溶液、柠檬酸的加入对土壤中Cd的去除效果较差,而且Cu^(2+)的加入增加了土壤重金属二次污染的风险.相对于CuSO_4、柠檬酸试验组,Fe(NO_3)_3试验组土壤中Cd的去除率较高(大于87.27%),Fe(NO_3)_3试验组对土壤中Cd的修复效果也最为明显,土壤中w(Cd)由阴极附近的75.95 mg/kg降至阳极附近的9.13 mg/kg.分析电动修复后各试验组中不同形态Cd在Cd总量中所占比例的分析,结果显示,w(弱酸提取态Cd)所占比例由初始的74.57%最高可达到92.69%〔Fe(NO_3)_3试验组〕,表明Fe(NO_3)_3的加入有助于促进土壤中Cd的迁移.研究显示,相比于CuSO_4溶液、柠檬酸,Fe(NO_3)_3溶液作为阴极电解液在控制阴极电解室pH升高的前提下,显著促进了土壤中Cd的解吸和迁移,并达到最佳修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CD 电动修复 阴极电解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渣污染场地土壤电动修复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桐 孟凡生 +2 位作者 王业耀 房孝磊 杨琦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56-60,共5页
以青岛某化工厂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原位电动技术修复的铬去除率、迁移特征,以及电动修复前后土壤中铬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总铬(Cr(T))质量比为7850mg/kg,大部分3价铬(Cr(Ⅲ))质量比为6464mg/kg。施加1 V... 以青岛某化工厂铬渣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原位电动技术修复的铬去除率、迁移特征,以及电动修复前后土壤中铬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总铬(Cr(T))质量比为7850mg/kg,大部分3价铬(Cr(Ⅲ))质量比为6464mg/kg。施加1 V/cm直流电压,电动修复4,6d后,6价铬(Cr(Ⅵ))以含氧阴离子的形式向阳极迁移,去除率在32%-44%,Cr(T)的去除率在5.1%~8.7%,去除效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土壤中大部分Cr(Ⅲ)以Cr(OH)3沉淀存在,在电场作用下较难发生迁移。污染土壤中的铬以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为主(占38.0%),同时存在大量的残渣态铬(占54.4%),可还原提取态铬所占比例最少(占1.5%)。电动运行后醋酸可提取态的铬比例有所降低,可还原提取态和有机物与硫化物结合态比例稍减小,对以残渣态存在的铬也几乎不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电动修复 铬渣 土壤污染 铬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电动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71
15
作者 周东美 邓昌芬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5-508,共4页
就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行为机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土壤电动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上施加直流电压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电场作用下进行电迁移、电渗流、电泳等过程通过电场,并在电极附近由溶液导出并进行适当的物... 就重金属污染土壤电动修复的行为机制、研究进展和实际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土壤电动修复是指在污染土壤上施加直流电压导致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在电场作用下进行电迁移、电渗流、电泳等过程通过电场,并在电极附近由溶液导出并进行适当的物理或化学处理,实现污染土壤的清洁。该技术具有所用化学试剂少、能耗低、修复彻底等优点,是一门具有较好发展前途的绿色修复技术,目前已引起环境科学家们广泛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土壤 电动修复技术 行为机制 直流电压 电场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电压对重金属污染河涌底泥电动修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8
16
作者 林丹妮 谢国樑 +1 位作者 曾彩明 王德汉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8-12,共5页
选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河涌底泥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电压分别为20、25和30 V的3组试验,运行5 d,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电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对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影响不大,但提高了处理电流,所有电动修复后底泥的pH低... 选用重金属污染严重的河涌底泥作为试验材料,设计了电压分别为20、25和30 V的3组试验,运行5 d,研究了电动修复过程中电压对修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电压对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影响不大,但提高了处理电流,所有电动修复后底泥的pH低于处理前.在不同电压处理下,阳极附近底泥中Zn、Cu、Ni去除率分别达80%、10%和64%以上.此外,3种重金属在阴极附近底泥中富集,富集程度分别为24%、10%和33%以上,重金属的富集影响总的去除率.考虑去除效果和能耗,25 V电压处理比较合适,阳极附近底泥中Zn、Cu、Ni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74%和87%,但底泥的总体去除率较低,分别为23%、4%和17%.电动修复对各种形态的重金属都有不同程度的去除,对弱酸态的去除最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涌底泥 电动修复 重金属污染 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4
17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29,共3页
对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进行了实验室研究。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其最初浓度为100mg/kg,实验过程中施加1DCV/cm的恒定电压,运行48h。结果表明电动修复可以去除土壤中存在的铬,去除效率可达81%。
关键词 电动修复 土壤 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VI)污染土壤电动修复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20
18
作者 孟凡生 王业耀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983-987,共5页
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Cr(Ⅵ)初浓度为100mg·kg-1的模拟污染高岭土,用电动技术对铬污染高岭土进行修复试验,研究了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液体、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含水量以及阴极电解产生的OH-... 选用重铬酸钾作为污染物,配制Cr(Ⅵ)初浓度为100mg·kg-1的模拟污染高岭土,用电动技术对铬污染高岭土进行修复试验,研究了电动修复铬污染土壤的可行性及其影响因素,包括工作液体、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含水量以及阴极电解产生的OH-的控制。结果表明,电动修复可以去除土壤中存在的铬,最高去除效率可达97.8%;土壤中六价铬[Cr(Ⅵ)]以含氧阴离子存在,电动修复过程中向阳极区域迁移;控制阴极电解产生的OH-可以提高其去除效率,同时随着施加电压、处理时间、含水量的增加,去除效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 土壤 电动修复 六价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重金属污染高岭土的电动修复 被引量:11
19
作者 赵书宁 樊丽 +3 位作者 侯隽 周明远 朱学峰 李秀丽 《化工环保》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81-486,共6页
根据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的污染特征,以复合重金属(Cu,Cd,Pb)污染高岭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动技术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 V/cm、阳极液为自来水、阴极液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5)、靠近阴极设置活性炭... 根据电子废弃物拆解场地的污染特征,以复合重金属(Cu,Cd,Pb)污染高岭土为研究对象,考察了电动技术对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电压梯度为1 V/cm、阳极液为自来水、阴极液为柠檬酸-柠檬酸钠缓冲液(pH=5)、靠近阴极设置活性炭渗透反应墙(PRB)的条件下电动修复96 h后,Cu,Cd,Pb的平均去除率分别可达79.93%,99.43%,39.36%;土壤的酸碱性对电动修复效果影响显著,通过在阴极添加缓冲液维持土壤偏酸性条件,有利于重金属污染物的电动去除;在靠近阴极设置活性炭PRB可富集重金属,减少阴极液的污染;迁移率大的酸可提取态重金属较易去除,残渣态重金属稳定性强,去除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修复 重金属 高岭土 化学形态 渗透反应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采用电动修复增强技术去除电镀污泥中重金属 被引量:16
20
作者 彭桂群 田光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49-356,共8页
为提高电动修复技术去除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Cu,Pb,Zn,Cr,Ni)的效率,采用污泥预酸化处理及阴极pH值控制处理2种途径进行强化,反应过程中电压为32V,处理时间为7d,结果表明,电镀污泥酸化pH值至4.5时,污泥中重金属的可移动性明显提高了,依... 为提高电动修复技术去除电镀污泥中的重金属(Cu,Pb,Zn,Cr,Ni)的效率,采用污泥预酸化处理及阴极pH值控制处理2种途径进行强化,反应过程中电压为32V,处理时间为7d,结果表明,电镀污泥酸化pH值至4.5时,污泥中重金属的可移动性明显提高了,依次为Cr>Ni>Zn>Cu>Pb;污泥预酸化加阴极pH值控制处理能使电镀污泥中Zn、Ni、Cu和Pb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硫化物态转化为可溶离子态,转化量大小依次为Ni>Zn>Cu>Pb,且该处理Zn、Ni、Cu和Pb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4.02%、68.38%、39.22%、21.37%;但污泥预酸化及阴极pH值控制处理都不利于Cr的去除,对照处理Cr去除率为77.83%,污泥预酸化处理去除率降为40.65%,污泥预酸化加阴极pH值控制处理降至12.8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镀污泥 电动修复 重金属 形态 连续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