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推力矢量控制电动伺服机构的双模控制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崔业兵 鞠玉涛 +1 位作者 郑健 顾卫钢 《固体火箭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88-693,共6页
针对推力矢量控制电动伺服机构控制器的可靠性与冗余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无位置传感器的双模控制器方案,分析了双模控制器的原理与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模式下的转子位置检测技术,利用电机的反电动势过零点获取电机转子位置信息的方法... 针对推力矢量控制电动伺服机构控制器的可靠性与冗余设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有无位置传感器的双模控制器方案,分析了双模控制器的原理与无位置传感器运行模式下的转子位置检测技术,利用电机的反电动势过零点获取电机转子位置信息的方法,设计了分压电路、带通滤波器、比较器构成的反电动势过零检测电路,通过电动伺服机构平台的试验验证,表明采用双模控制器的电动伺服机构能独立工作或自动平滑切换工作,克服了单一工作模式的不足之处,节约了冗余设计的空间与成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推力矢量控制 无刷直流电机 双模控制器 滤波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伺服机构扰动补偿与神经网络模糊控制 被引量:7
2
作者 胡涛 申立群 +2 位作者 曹杰铭 董伟锋 宁佳意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20,共11页
针对电动伺服机构的模糊控制与扰动补偿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依据动力学理论建立电动伺服机构系统模型并利用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然后充分分析了系统所受到的摩擦力矩、齿槽力矩、时滞等非线性扰动,设计前馈控制器进行补偿。其次为... 针对电动伺服机构的模糊控制与扰动补偿问题进行研究,首先依据动力学理论建立电动伺服机构系统模型并利用Simulink软件搭建仿真模型。然后充分分析了系统所受到的摩擦力矩、齿槽力矩、时滞等非线性扰动,设计前馈控制器进行补偿。其次为了进一步改善系统的控制性能,在位置环PID控制器基础上引入模糊控制来动态调整PID控制参数。最后利用BP神经网络实现对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的实时整定,改善由于模糊规则及模糊输出论域的不对称性导致在正负行程上效果不一致的问题。从动态响应能力、跟随性能、抗干扰能力、频域响应等方面分别对传统PID控制器、模糊PID控制器和模糊BP网络PID控制器的控制性能进行仿真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糊BP神经网络PID控制器提高了系统响应速度,改善了系统控制品质,可以为航天电动伺服机构结构和控制器设计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推力矢量控制 扰动补偿 仿真建模 模糊控制 BP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间隙的电动伺服机构非线性振荡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新华 杨瑞峰 《振动.测试与诊断》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S2期131-136,224,共7页
针对电动伺服机构中传动间隙引起的极限环振荡和较大惯量的翼面加剧振荡引起翼面抖动的问题,建立了系统间隙极限环模型和非线性振动模型,采用摄动法求解非线性振动规律,得出了间隙、翼面转动惯量、伺服刚度及干扰力对系统的影响规律。... 针对电动伺服机构中传动间隙引起的极限环振荡和较大惯量的翼面加剧振荡引起翼面抖动的问题,建立了系统间隙极限环模型和非线性振动模型,采用摄动法求解非线性振动规律,得出了间隙、翼面转动惯量、伺服刚度及干扰力对系统的影响规律。仿真和试验结果的验证对比证明这一理论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极限环 间隙 非线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伺服机构中非线性因素的优化设计 被引量:10
4
作者 杨君君 向华安 《航空兵器》 2007年第2期39-43,共5页
采用虚拟样机技术对电动伺服机构中的传动间隙、刚度、摩擦力矩等非线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相应的仿真特性曲线。通过优化设计,并结合实际样机的试验结果,对非线性因素进行控制,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非线性因素 仿真 优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任务可靠度的电动伺服机构可靠性验证试验设计 被引量:3
5
作者 郝子源 张旭 +1 位作者 石健 肖华飞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98,共8页
针对某型火箭第三级发动机尾喷管姿态控制的电动伺服机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开展研究,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确定了电动伺服系统的可靠性验证试验的试验时间,同时在对电动伺服系统任务阶段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做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 针对某型火箭第三级发动机尾喷管姿态控制的电动伺服机构可靠性验证试验方法开展研究,采用Weibull分布模型确定了电动伺服系统的可靠性验证试验的试验时间,同时在对电动伺服系统任务阶段的环境应力和工作应力做了详细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电动伺服机构可靠性验证试验载荷谱。针对电动伺服系统可靠性验证试验中小样本、无失效数据情况,提出了累计失效率的Bayes估计评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可靠性验证试验 BAYES估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伺服机构设计的负载匹配问题
6
作者 高新绪 《航空兵器》 1994年第4期21-25,共5页
以永磁直流伺服电机为原动机的伺服机构的设计,其负载匹配问题直接影响系统对功率的要求,也是能否减少系统尺寸重量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电机效率、电功率及机械特性三方面分析了负载匹配问题,并介绍了具体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负载匹配 导弹
全文增补中
电动助力转向助力控制策略的研究 被引量:53
7
作者 林逸 施国标 +3 位作者 邹常丰 陈万忠 张昕 王望予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11,共4页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动力转向的新技术与新结构,助力控制是电动助力转向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着重讨论了电动助力控制的一般过程、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决策方法、电动机电流的控制策略等问题。台架试验表明,提出... 电动助力转向是汽车动力转向的新技术与新结构,助力控制是电动助力转向的基本控制策略,并决定电动助力转向的助力特性。着重讨论了电动助力控制的一般过程、电动机目标电流的决策方法、电动机电流的控制策略等问题。台架试验表明,提出的控制策略是有效的,对电动助力转向的开发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动伺服机构 助力转向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黄李琴 季学武 陈奎元 《汽车技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6,共4页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 自行设计的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由控制器、转向盘转矩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流传感器(在控制器内)、助力电机及减速机构、机械式转向器、蓄电池等组成。EPS的控制系统主要由控制器、传感器及信号处理电路、助力电机及驱动电路等组成。控制算法由电机助力控制算法和电机转矩控制算法两部分构成。该方案易于实现,同时又能保证转向控制系统较高的控制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系统 EPS 电动伺服机构 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