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注水井电加热技术装置的开发与应用
            
- 1
- 
                
            
- 
                
                            作者
                                于明波
                                张丽梅
                                行登恺
                
            
- 
                    机构
                    
                            辽宁华孚石油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出处
                
                
                    《石油机械》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50-52,共3页
            
- 
                        基金
                        
                                    辽河石油勘探局科研项目"注水井电加热技术装置"的研究内容
                        
                    
- 
                    文摘
                        利用集肤效应全程加热与电阻局部加热相结合的加热原理 ,研制了注水井电加热技术装置 ,它将常温水直接注入注水井 ,在地温梯度和电加热系统的共同作用下 ,提高注入水温至6 0℃ ,再利用加热装置底部的加热器集中加热 ,使水温升至 80℃左右 ,直接作用于油层 ;加热功率在地面可调控 ,既改善高凝油、稠油的开采条件 ,又能提高热能利用率 ,增强加热效果。井下实测数据表明 ,采用该装置实施注水井电加热是提高注水井井温及注水量的一种新工艺 ,在注水井的先期保护、恢复已造成冷伤害的注水井和提高注水井寿命等方面有独到之处。
                        
                    
            
- 
                    关键词
                    
                            注水井
                            电加热技术装置
                            集肤效应
                            高凝油油藏开发
                    
                
- 
                    分类号
                    
                            
                                
                                    TE93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石油机械设备]                                
                            
                    
                
- 
                
            
            - 
                题名电加热对高寒隧道温度和损伤影响的数值研究
            
- 2
- 
                
            
- 
                
                            作者
                                齐明山
                                王祥
                                陈光友
                                晏启祥
                
            
- 
                    机构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贵阳市公共交通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区域创新发展联合基金(U21A2015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52278416)。
                        
                    
- 
                    文摘
                        【目的】高海拔寒区隧道工程在国家发展大环境下逐年增多,隧道洞口冻害普遍存在,现阶段防冻技术主要是被动保温防冻技术。【方法】基于此,建立高寒隧道电加热主动防护数值模型,分析不同环境温度下衬砌的受拉损伤以及电加热技术对于围岩冻胀和衬砌低温劣化的抑制效果,并探讨不同电热带发热功率、埋置深度、工作时间及保温板厚度等参数对防护效果的影响。【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隧道衬砌损伤随温度降低愈加严重,复合电加热技术可以有效解决低温损伤劣化问题;(2)随环境温度降低,高寒隧道电加热系统热功率增大;(3)电热带应铺设于高寒隧道衬砌表面,并配套使用厚度约5 cm的保温层效果较好;(4)隧道衬砌温度随环境温度变化具有滞后性,建议在寒季开始前约15天左右开启电加热系统,提前7天关闭系统。【结论】电加热技术在隧道保温防冻中能极大程度提高保温防冻效果,不同环境温度下所需的电加热系统功率不同。通过对电加热进行参数化分析,提出合理的施工建议,以指导电加热技术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 
                    关键词
                    
                            隧道工程
                            高海拔寒区
                            数值计算
                            电加热技术
                            低温损伤
                    
                
- 
                    Keywords
                    
                            tunneling
                            high altitude cold region
                            numerical calculation
                            electric heating technology
                            low-temperature damage
                    
                
- 
                    分类号
                    
                            
                                
                                    U455
[建筑科学—桥梁与隧道工程]                                
                            
                    
                
- 
                
            
            - 
                题名新型井下电加热降黏技术在埕岛油田的应用
                    被引量:11
            
- 3
- 
                
            
- 
                
                            作者
                                刘红兰
                                王富
                                陈俊
                
            
- 
                    机构
                    
                            胜利油田有限公司海洋石油开发公司
                    
                
- 
                出处
                
                
                    《中国海上油气(工程)》
                    
                    
                2005年第1期48-51,共4页
            
- 
                    文摘
                        埕岛油田新建产能区块原油为稠油,原油黏度最高达6 000 mPa·s、平均为3 000 mPa·s,且该油田定向井造斜点较浅,平均400 m左右,因此常规电潜泵和螺杆泵采油技术均不适用。在对国内外稠油冷采技术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井下电加热降黏技术,并在埕岛油田CB 243区块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提高了泵下原油的温度,降低了原油黏度,解决了稠油入泵和举升困难的问题,提高了电潜泵采油技术对稠油开采的适用性。文中对该项技术的工作原理、主要设备的技术特征和技术参数、电运行参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在埕岛油田的应用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 
                    关键词
                    
                            井下电加热降黏技术
                            埕岛油田
                            电潜泵
                            稠油
                            安全阀
                            单流阀
                            扶正器
                    
                
- 
                    Keywords
                    
                            Chengdao oilfield
                             viscous oil
                             ESP
                             new down hole electric heater
                             electric working parameter
                    
                
- 
                    分类号
                    
                            
                                
                                    TE35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 
                
            
            - 
                题名木材表面的热平整技术
            
- 4
- 
                
            
- 
                
                            作者
                                马岩
                
            
- 
                    机构
                    
                            东北林业大学林业与木工机械工程中心
                    
                
- 
                出处
                
                
                    《木材工业》
                    
                    
                2002年第2期3-4,共2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热平整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滚筒热平整技术。采用热平整和辊压的方法 ,木材受热后表面的绒毛状纤维被塑化而固定 ,木材表面变得密实和光亮 ,且没有粉尘 ,有望替代现在的砂光工序。文章还介绍了在电加热平整中 ,把平整工具置于锯切工具后 ,利用锯切工序后产生的切削热平整家具的加工表面和侧面。试验发现高频机械振动和超声波平整不同材料的效果良好 ,因其具有宽广的频域和功率的调整量范围 。
                        
                    
            
- 
                    关键词
                    
                            木材加工
                            表面加工
                            热平整技术
                            电加热平整技术
                            滚筒热平整技术
                            超声波平整技术
                    
                
- 
                    Keywords
                    
                            Wood  surface
                             Hot  leveling
                    
                
- 
                    分类号
                    
                            
                                
                                    TS652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针刺C/C复合材料高温剪切强度研究
                    被引量:6
            
- 5
- 
                
            
- 
                
                            作者
                                张波
                                贺平照
                                梁建伟
                                赵向东
                
            
- 
                    机构
                    
                            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
                    
                
- 
                出处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2期270-272,275,共4页
            
- 
                    文摘
                        利用快速通电加热技术,模拟针刺C/C复合材料的高温工作环境;运用双槽口剪切试验方法对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剪切强度进行研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试样断口形貌;采用红外测温技术测定了试样槽口及剪切截面温度。结果表明:材料剪切强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增加,1 800℃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35.6 MPa);针刺C/C复合材料室温下的主要破坏形式为纤维拔出及断裂,而高温下纤维与基体界面结合强度高,纤维拔出少,发生脆性断裂;随着温度升高,电流增大,槽口与剪切截面温差增大,较大的热应力及电流烧损使得材料在2 300℃时的剪切强度显著降低。
                        
                    
            
- 
                    关键词
                    
                            C/C复合材料
                            双槽口剪切试验
                            剪切强度
                            快速电加热技术
                            破坏机理
                    
                
- 
                    Keywords
                    
                            carbon/carbon composite
                            compression of double-notched specimen
                            shear strength
                            fast electric heating techniques
                            failure mechanism
                    
                
- 
                    分类号
                    
                            
                                
                                    TB332
[一般工业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