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然气管网动态等效电路模型及其在电-气耦合系统动态仿真中的应用
1
作者 宋瑞凯 杜松怀 +3 位作者 夏越 陈颖 苏娟 方旺 《高电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90-902,I0036,I0037,共15页
随着电力和天然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有必要对电-气耦合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类比的天然气管网动态建模方法,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构建了天然气网络动态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差分近似将描述天然气管道动... 随着电力和天然气系统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有必要对电-气耦合系统进行综合分析。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路类比的天然气管网动态建模方法,在电力系统仿真软件中构建了天然气网络动态仿真模型。首先,利用差分近似将描述天然气管道动态特性的偏微分方程转换为常微分方程,通过将气动量类比为电气量,建立了考虑流体阻力时变且具有恒阻抗参数的天然气管道等效电路模型。然后,依据调节阀的调压与截流特性构建了恒阻抗等效电路模型,并有效地利用该模型模拟了调节阀在管道中的调节特性。最后,以单轴燃气轮机为能量转换元件构建了电-气耦合系统,并深入分析了天然气网络与电力系统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出的等效电路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恒定阻抗参数的模型有效提升了仿真效率。天然气网络中的负荷波动或调节阀误动作会导致燃气轮机输出功率不稳定进而对电网侧产生影响,同时,燃气轮机的输出功率的调整也会对天然气网络中的流量和压力分布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系统 天然气管道 调节阀 等效电路 恒定阻抗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天然气耦合系统建模与规划运行研究综述 被引量:18
2
作者 乔铮 郭庆来 孙宏斌 《全球能源互联网》 2020年第1期14-26,共13页
随着燃气机组的广泛应用和电转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电力-天然气耦合系统是在该背景下形成的用于描述两个能源系统紧密耦合的系统形式。该耦合系统除了具有两个能源系统分别的运行特性和安全约束外... 随着燃气机组的广泛应用和电转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之间的互动日益密切,电力-天然气耦合系统是在该背景下形成的用于描述两个能源系统紧密耦合的系统形式。该耦合系统除了具有两个能源系统分别的运行特性和安全约束外,还因系统间的耦合互动产生了新的特点和约束,亟需新的分析和控制方法,近年来已经获得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文章从电力-天然气耦合系统的建模仿真、优化规划、运行分析(优化调度、安全评估)的角度对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同时总结了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耦合市场的探索,最终对当前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天然气耦合系统 建模仿真 优化规划 优化调度 安全评估 市场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天然气网络耦合系统研究综述 被引量:40
3
作者 杨自娟 高赐威 赵明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21-31,56,共12页
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的不断提升,燃气轮机平抑新能源波动性作用越发凸显,由此带来供电供气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需要将电网和气网协同考虑。电转气技术将原来单向耦合的气—电混合系统转换为双向耦合。对涉及的天然气系统建模的普遍性、... 随着新能源装机比例的不断提升,燃气轮机平抑新能源波动性作用越发凸显,由此带来供电供气的一系列问题,越来越需要将电网和气网协同考虑。电转气技术将原来单向耦合的气—电混合系统转换为双向耦合。对涉及的天然气系统建模的普遍性、共通性问题进行了阐述,着重介绍了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协同优化研究,主要包括仅依靠燃气轮机作为能源接口的双网单向耦合系统研究进展和包含电转气的双网双向耦合优化研究情况。此外,对含电转气装置的电网和天然气网络耦合系统在国内外的实际工程应用情况进行概述,最后对今后双网耦合系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网络 天然气网络 电转气 耦合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协同安全机制:现状,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13
4
作者 杜蕙 林涛 +2 位作者 李轻言 付希越 徐遐龄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3764-3776,共13页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加快和能源转型的深化,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未来,燃气机组装机容量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电转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electric-gas interconnect system...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加快和能源转型的深化,电力系统对灵活性调节资源的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未来,燃气机组装机容量具有极大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电转气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electric-gas interconnect systems,EGIS)正逐渐成为能源供应与传输的重要载体。构建EGIS有助于提升新能源消纳、促进能源系统低碳转型,但同时也引入了新的潜在安全风险。异质能流的深度耦合使得电力或天然气系统任意一侧发生故障都可能通过耦合设备跨系统传播,导致EGIS的连锁故障。亟需建立有效协同安全机制,以提升EGIS的常态化协同风险管控水平和极端事件下的能源互济能力。该文围绕EGIS协同安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展开综述。首先,由近年国际上发生的几起典型电力与天然气系统之间的连锁故障案例出发,对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之间的故障耦合机理进行简要分析;其次,回顾了EGIS态势感知和安全预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而,对近年来EGIS协同预防/校正控制方面的关键问题和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最后,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EGIS协同安全机制面临的主要挑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转型 新型电力系统 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 安全运行与控制 分布式协同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空正交配置的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最优校正控制方法 被引量:9
5
作者 杜蕙 林涛 +2 位作者 李轻言 张效宁 徐遐龄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765-1779,共15页
构建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EGIS)有助于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但同时造成了耦合系统间故障传播的风险。为消除EGIS中N-1故障造成的安全越限,防范连锁故障发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正交配置(STOC)的EGIS最优校正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偏微分方... 构建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EGIS)有助于促进能源结构转型,但同时造成了耦合系统间故障传播的风险。为消除EGIS中N-1故障造成的安全越限,防范连锁故障发生,该文提出一种基于时空正交配置(STOC)的EGIS最优校正控制方法。首先,针对偏微分方程描述的无限维气网动态管流模型,采用STOC在时空维度同时离散,转换为配置点处的有限维代数方程约束;然后,基于STOC气网动态管流约束和电网交流潮流约束,构建以校正控制代价最小为目标的安全约束最优能流模型,以获取最优校正控制策略;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基于STOC方法与现有方法相比在精度和效率上的优越性,以及所得最优校正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所提方法在EGIS故障后具有在线辅助决策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天然气互联系统 最优校正控制 安全约束最优能流 气网动态管流 时空 正交配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及天然气系统中的产消者能量-备用协同优化 被引量:3
6
作者 徐立敏 艾欣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5-55,I0002-I0007,共17页
为解决产消者在配电网实际优化中存在的灵活性不确定的问题。提出鲁棒虚拟电池模型描述产消者灵活性,并将管理完善的产消者应用于电力天然气系统,提出多种备用资源在分布式多能源系统中的能量-备用协同优化模型。考虑到发电机组提供的... 为解决产消者在配电网实际优化中存在的灵活性不确定的问题。提出鲁棒虚拟电池模型描述产消者灵活性,并将管理完善的产消者应用于电力天然气系统,提出多种备用资源在分布式多能源系统中的能量-备用协同优化模型。考虑到发电机组提供的备用容量很难满足大规模风电接入和事故导致的调度需求,设计了包含发电机组、储能设备、可中断负荷、产消者的备用计划,并考虑了预测误差和事故情况下备用容量传输能力的限制条件。为保护不同能源系统隐私性,采用改进的分布式交替方向乘子法求解。最后设计24节点电力系统和6节点天然气系统验证所提模型的可行性,尤其验证了高渗透率的产消者能有效提升系统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消者 虚拟电池模型 电力天然气系统 能量-备用协同优化 分布式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交通融合研究综述:模型、算法与关键问题 被引量:2
7
作者 杨蒙 陈玥 +2 位作者 徐潇源 王晗 魏韡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16,共16页
电动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显著促进了电力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交通融合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文中首先按照时间尺度、应用条件梳理了常见的交通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交通系统的耦合架构与建模方法进... 电动汽车数量的大幅增长显著促进了电力系统和城市交通系统的深度融合,机遇与挑战并存,电力-交通融合相关研究方兴未艾。文中首先按照时间尺度、应用条件梳理了常见的交通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对电力-交通系统的耦合架构与建模方法进行归纳。进一步,针对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研究中的非凸非线性项、多主体参与、不确定性管理等难题,总结了有效的应对算法。然后,详细阐述了电力-交通耦合系统扩展规划、经济运行、低碳运行、点对点交易、故障恢复等关键问题的研究进展。最后,从共享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移动充电站等研究对象方面和数据驱动、在线优化等研究方法方面分析与展望了未来电力-交通耦合系统的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交通耦合系统 电动汽车 新能源 建模 算法 关键问题 博弈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杰 贾宏杰 +3 位作者 靳小龙 穆云飞 李敬如 胡诗尧 《电力系统自动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40-51,共12页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 为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并挖掘系统碳减排潜力,文中针对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分布式智能电网(DSG)展开研究,提出基于电-氢-热端对端(P2P)交易的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电制氢(P2H)、燃气掺氢热电联产机组等多种氢能利用模式,提出考虑氢能多元利用的多微网IES电-氢-热P2P交易框架及定价模型。其次,考虑单一微网的电-氢-热多元耦合约束及不同微网间电-氢-热多能互济,兼顾经济性及环保性,提出基于电-氢-热P2P交易的混氢天然气分布式智能电网低碳优化模型。然后,提出基于次梯度法的分布式优化算法求解该P2P问题,从而保护各微网的隐私。所提方法设计了动态电、氢、热P2P价格,将传统的电力共享模式拓展为DSG电-氢-热多元协同共享模式。最后,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模型能有效促进电能、氢能及热能协同共享,并降低多微网IES总运行成本及总碳排放量,从而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分布式智能电网的低碳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氢能 分布式智能电网 微网 综合能源系统 混氢天然气 低碳优化 端对端交易 --热交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 被引量:62
9
作者 卫志农 梅建春 +3 位作者 孙国强 臧海祥 陈胜 陈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1-47,共7页
考虑到气网的慢动态特性,研究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其中电网采用稳态潮流模型,气网采用暂态能量流模型。运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将天然气系统暂态能量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用牛顿法求解以非线性代... 考虑到气网的慢动态特性,研究了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其中电网采用稳态潮流模型,气网采用暂态能量流模型。运用隐式有限差分法将天然气系统暂态能量流方程转化为非线性代数方程组,然后用牛顿法求解以非线性代数方程组描述的综合能源系统的多时段暂态能量流方程。同时,计及了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2个层面的耦合,即燃气轮机与电转气(P2G)技术。最后,基于修改的IEEE 24节点电力系统和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系统,计算其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结果表明,在短时间尺度研究中,天然气系统的稳态模型与暂态模型的计算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除此之外,还定量评估了P2G对风电消纳的积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暂态能量流模型 多时段暂态能量流仿真 电转气 风电消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系统动态分析的场路网耦合时步有限元模型 被引量:13
10
作者 罗应立 胡笳 +2 位作者 刘晓芳 王红宇 康锦萍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3期102-110,共9页
为了在分析系统扰动条件下机网相互影响问题时,能够更准确地考虑发电机的非线性,建立了适合不同网络结构、扰动类型以及不同计算任务的系统动态分析场-路-网耦合时步有限元通用性模型,进而详细推导了单机无穷大系统、两机系统以及三机... 为了在分析系统扰动条件下机网相互影响问题时,能够更准确地考虑发电机的非线性,建立了适合不同网络结构、扰动类型以及不同计算任务的系统动态分析场-路-网耦合时步有限元通用性模型,进而详细推导了单机无穷大系统、两机系统以及三机系统的具体计算格式。在此基础上为使该模型适合更多的网络结构和不同任务的动态分析,引入了相应的控制变量,用于对方程本身、机网接口以及时步有限元计算参数进行控制与调整。模型与算法为深入研究动态过程机-网相互影响,并进一步获得发电机的简化模型提供了新的计算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系统动态分析 发电机 非线性 --耦合 时步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机会约束规划的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随机最优潮流 被引量:44
11
作者 张思德 胡伟 +3 位作者 卫志农 孙国强 臧海祥 陈胜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21-128,共8页
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联系最为紧密,但随机因素的增加也给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潮流问题,考虑风电场出力的随机性以及电力负荷、天然气... 综合能源系统是未来能源利用的发展趋势,其中电力系统和天然气系统的联系最为紧密,但随机因素的增加也给综合能源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了挑战。针对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的最优潮流问题,考虑风电场出力的随机性以及电力负荷、天然气负荷的随机性,建立其机会约束规划模型,并采用基于半不变量法和内点法的启发式算法进行求解。采用修改的IEEE 30节点电力网络与比利时20节点天然气网络构建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分析比较了不同置信度水平和不同波动性情形下系统运行状态以及运行成本的变化,并与确定性情形对比,结果表明机会约束规划模型有助于提高电-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互联综合能源系统 电力系统 天然气系统 随机最优潮流 机会约束规划 半不变量 启发式算法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双层鲁棒的氢-电混合时间尺度联合储能系统规划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倩 贾健雄 +3 位作者 靳幸福 孙博 王馨 王磊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7-23,35,共8页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持续提高,为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的储能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氢储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方式可以实现长时间以及广域空间范围内的大规模电能量的转移,是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技术。文中构建了包含电化学... 随着可再生能源并网比例持续提高,为平抑可再生能源发电波动的储能技术受到广泛的关注。氢储能作为一种新兴的储能方式可以实现长时间以及广域空间范围内的大规模电能量的转移,是消纳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技术。文中构建了包含电化学储能、氢储能及上级电网的氢-电联合耦合系统,构建了长期氢储能与短期电化学储能的长-短期混合时间尺度联合储能机制,建立了联合储能系统中各装置的数学模型。为降低常规双层鲁棒规划方法针对风/光/荷不确定性处理的复杂程度,克服对于求解器的依赖,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双层鲁棒规划,充分计及了风/光/荷最不利的情况,实现了长短期的氢-电混合储能系统中的设备配置容量的规划。为分析氢储能在长时间尺度下充放能的过程,利用典型日权重系数法对典型日进行耦合,以较小的计算量来描述全年的氢储能充、放氢能量。针对某地区进行算例分析,并对其结果从系统各装置配置容量/功率、总成本及各装置功率时序进行比较分析,验证论文所述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季节性氢储能 -耦合 改进双层鲁棒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力系统氢储能关键应用技术现状、挑战及展望 被引量:50
13
作者 王士博 孔令国 +6 位作者 蔡国伟 闫华光 韩子娇 刘闯 万燕鸣 杨士慧 王晓晨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6660-6680,共21页
深入挖掘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推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与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该文首先归纳分析构建氢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结构,并从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 深入挖掘氢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潜力,进而推进其在电力系统中的规模化应用是电力行业能源结构转型与深度脱碳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为加速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该文首先归纳分析构建氢储能与电力系统耦合结构,并从电解水制氢、氢气储输、氢气发电和电解槽/燃料电池模型构建4个方面阐述氢储能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其次,以氢储能在电力系统“源–网–荷”各环节应用场景为主线,梳理回顾目前国内外电–氢耦合技术取得的进展;最后,对氢储能支撑新型电力系统构建中存在的技术挑战与未来重点技术发展方向展开探讨,旨在为电力系统中氢储能应用技术的研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可再生能源 氢储能 -耦合 源–网–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公路与电网耦合背景下的充电站布局规划 被引量:7
14
作者 范云松 田俊山 +3 位作者 郑传钊 卢玥君 江昌旭 邵振国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40-52,共13页
为适应大量电动汽车接入而增加的充电需求,需同时考虑高速公路和电网相关约束进行合理的充电站布局规划。首先,基于路段传输模型和排队论动态地计算交通流量信息和充电排队等待时间;其次,构建考虑充电设施和电力设备扩容投资与运维成本... 为适应大量电动汽车接入而增加的充电需求,需同时考虑高速公路和电网相关约束进行合理的充电站布局规划。首先,基于路段传输模型和排队论动态地计算交通流量信息和充电排队等待时间;其次,构建考虑充电设施和电力设备扩容投资与运维成本之和、用户排队等待时间的多目标规划数学模型;然后,采用快速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和证据推理方法得到最优充电站布局规划方案;最后,以G15沈海高速的实际车流量数据和电力系统数据为例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模型和方法能够有效地兼顾投资经济性和用户满意度获得最优的充电站布局规划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电站规划 电力系统扩展 动态交通仿真 M/M/K排队论模型 电力-交通耦合网络 证据推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并行ADMM的分布式电-气能量流多目标协同优化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新 史军 +3 位作者 马伟哲 徐伟枫 陈俊斌 余涛 《电测与仪表》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0-68,共9页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互联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此时对电-气耦合系统的电-气能量流进行协同优化很有必要。同时,为协调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在多个目标下的矛盾冲突,需考虑如何实现多目标下系统最优调度运行。针对... 在能源互联网的背景下,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互联以实现能量双向流动,此时对电-气耦合系统的电-气能量流进行协同优化很有必要。同时,为协调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在多个目标下的矛盾冲突,需考虑如何实现多目标下系统最优调度运行。针对以上问题,并考虑到电力系统与天然气系统通常隶属于分布自治的经营主体,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并行交替方向乘子法(Alternating Direction Method of Multipliers,ADMM)的分布式电-气能量流多目标协同优化算法,利用分解协同交互机制实现电力流与天然气流的分布式多目标并行优化,并针对算法的原理、收敛性能以及相关参数对算法的影响对该算法进行深入探讨。最终,在基于IEEE 39节点电力网络和Belgian 20天然气网络搭建的电-气耦合能源系统上进行仿真测试,仿真结果验证了所述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系统 多目标协同优化 并行交替方向乘子法 最优能量流 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的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综合优化运行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海涛 王岱锋 王俊伟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00-204,共5页
针对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综合优化运行问题,研究了需求响应对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协调作用,首先通过分析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系统调度的原理,构造了反映负荷削减量-需求响应成本关系的多段式函数模型;然后结合以燃气发电机和天然气压缩... 针对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综合优化运行问题,研究了需求响应对系统经济安全运行的协调作用,首先通过分析激励型需求响应资源参与系统调度的原理,构造了反映负荷削减量-需求响应成本关系的多段式函数模型;然后结合以燃气发电机和天然气压缩机为耦合对象的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的调度运行特点,考虑系统安全约束,建立了计及需求响应的区域电-气互联系统综合优化运行模型,以实现综合系统的经济可靠运行;最后通过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模型可行、有效,不仅可有效改善互联系统各子部分的运行稳定性,且保证了各部分的安全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互联系统 耦合 需求响应 负荷削减 天然气系统约束 日调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压阻耦合式电场传感器的矢量测量能力及其应用研究
17
作者 张容博 罗骋韬 《压电与声光》 2025年第4期704-710,共7页
维修高压线路故障时,通过测量周围电场对故障原因做出快速判断至关重要。基于逆压电效应原理设计的压电-压阻耦合式电场传感器可以完成复杂环境下的非接触测量,且具备安全性高、灵敏度和线性度好的优点。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测实验,实现... 维修高压线路故障时,通过测量周围电场对故障原因做出快速判断至关重要。基于逆压电效应原理设计的压电-压阻耦合式电场传感器可以完成复杂环境下的非接触测量,且具备安全性高、灵敏度和线性度好的优点。通过有限元仿真和实测实验,实现了该电场传感器与所测电场强度取向夹角为0°~75°时的场强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当取向夹角在45°内时,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差距在1 mV内。在实验基础上,经理论分析和仿真论证了利用无人机携带该电场传感器扫过输电线路来监测故障原因并定位故障位置的应用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压电效应 电场传感器 压电-压阻耦合 电力系统 电场强度方向 高压输电线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ATA模型的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时空演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刘超 李青 +2 位作者 马明明 周立秋 刘家国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86-94,共9页
“双碳”目标下,分析电动汽车(EV)交通需求与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交通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但现有研究较少能系统阐明私家EV及其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机理。文中从交通需求产生的源头出发,首先,分析了多模式交通系统中EV... “双碳”目标下,分析电动汽车(EV)交通需求与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是交通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的基础性工作,但现有研究较少能系统阐明私家EV及其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机理。文中从交通需求产生的源头出发,首先,分析了多模式交通系统中EV用户的交通行为与充电行为的关联;然后,综合考虑出行者的有限理性决策行为以及出行者之间的异质性,基于可接受规则建立了融合EV的动态活动-出行交通流分配(DATA)模型,刻画EV及其充电需求的时空演化机理;最后,基于route-swapping算法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模型能够描述EV及其充电需求的时空分布规律,且充电价格、初始荷电状态与其他出行方式都对充电需求的时空演化规律具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电力耦合系统 活动-出行需求 充电需求 时空演化 动态交通流分配模型 异质性 有限理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