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刺激诱发电位在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祝小莉 曹克利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7-249,共3页
关键词 人工耳蜗 电刺激诱发电位 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新宇 王芳 +2 位作者 原所茂 翟永华 郑燕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2-215,共4页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 目的:探讨脊柱畸形矫正术中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及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联合监护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我院收治的脊柱畸形患者根据术中监护方法分为两组:A组37例,其中男25例,女12例,年龄13~42岁,平均26.1岁,术中进行CSEP及TES-MEP联合监护;B组29例,其中男10例,女19例,年龄13~20岁,平均15.8岁,单纯采用CSEP监护作为对照组。术中持续观察CSEP及TES-MEP波幅及潜伏期变化,出现波幅下降50%、潜伏期延长10%或刺激强度高于初始刺激强度100V仍未引出者,停止手术并对症处理,术后给予激素治疗。结果:A组术中出现CSEP异常者4例(10.8%),TES-MEP异常者19例(60%)。术中CSEP及TES-MEP均异常者4例(10.8%),无术中CSEP异常而TES-MEP正常者。2例(陈旧性结核并后凸畸形1例,陈旧性骨折并后凸畸形1例)术中合拢截骨平面时,TES-MEP波形均消失,但仅1例出现CSEP异常,经术中积极处理,至手术结束时波形仍未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均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余35例患者术后无神经功能损伤(假阴性率0%)。B组9例(21%)术中出现CSEP波形异常,其中2例虽经减少矫形角度及激素冲击治疗,术后仍出现双下肢瘫,余术后未出现神经功能障碍。3例术中监护未见异常者,术后出现重度不可逆性脊髓损伤(假阴性率10%)。结论:CSEP结合TES-MEP联合监护能较可靠、准确的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态,可降低监护假阴性率,为手术治疗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层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监护 脊柱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评估颅内动脉瘤术后运动功能 被引量:9
3
作者 史琤莉 周倩 +1 位作者 张明铭 蒋宇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4-249,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监测颅内动脉瘤患者运动功能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i69例颅内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术中行MEP监测,比较术前及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变和MEP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69例患者中9例表现出MEP的异常,其中6例术中采取相应措施后,1~40min内MEP逐渐恢复正常,术后未出现新发神经功能障碍。手术结束时3例MEP未能恢复到基线水平,与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发生具有一致性。结论:MEP的改变可较早地获得脑缺血的证据,预测患者术后肢体功能障碍,指导载瘤动脉的临时阻断时间。经颅电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NMEP)在巨大及复杂动脉瘤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监测面神经通路完整性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术中监测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肌松程度对脊柱外科手术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监测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4
作者 李传翔 宋伏虎 +3 位作者 王怡 金大地 宋冬梅 陈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686-2688,共3页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 目的研究新型肌肉松弛药顺式阿曲库铵应用于脊柱外科手术,满足手术需要的不同肌松程度对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影响。方法选择ASAI~II级,欲行择期脊柱外科手术病人60例,随机均分为5组。5组病人在首次推注插管剂量的顺式阿曲库铵后,连续监测T1,以肌松监测反馈调控输注模式调整不同剂量进行持续输注,维持分组的不同肌松程度,观察五组病例术中MEP的D1的波幅及潜伏期。同时对肌松分级进行主观评定。结果在不同的肌松程度下,I组、II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组、IV组、V组患者的波幅与基准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肌松主观评定:IV组、V组的肌松评价为差的例数与I组、II组、III组比较有统计学差义(P<0.05)。结论 T1值在10%~15%,既能维持MEP监测的要求,又满足手术需要的肌松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顺式阿曲库铵 肌松程度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测脊髓损伤的价值 被引量:6
5
作者 陈雨 魏飞彪 +3 位作者 张梓铭 韦星 魏延丽 李六一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测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术的69例患者,分析其术中MEP、SSEP出波情况及报警情况(ME... 目的:探讨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及体感诱发电位(SSEP)在脊柱侧弯矫形术中监测脊髓损伤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脊柱侧弯矫形术的69例患者,分析其术中MEP、SSEP出波情况及报警情况(MEP报警标准为波形消失;SSEP报警标准为相比基线,潜伏期延长大于10%或波幅下降大于50%)。结果:股外侧肌、胫前肌、踇展肌的MEP出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酶展肌出波率最高。术中所有病例均成功获取SSEP波形。股外侧肌、胫前肌、踇展肌MEP报警的敏感度分别为100.00%、100.00%、60.00%,特异度分别为97.96%、95.58%、97.67%,假阳性率分别为2.04%、4.42%、2.33%;将单侧下肢视为整体,整体MEP报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92.48%及7.52%;SSEP波幅下降大于50%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86.47%及13.53%;SSEP联合MEP报警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假阳性率分别为100.00%、98.50%及1.50%。结论:MEP、SSEP监测对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脊髓损伤均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两者联合不仅能提高监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还能够降低监测的假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脊柱侧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手术中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异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被引量:32
6
作者 黄霖 赵敏 +6 位作者 王鹏 陈铿 蔡兆鹏 唐勇 叶记超 胡旭民 沈慧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4-601,共8页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 目的:分析脊柱手术中影响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的因素,总结提高术中神经监测成功率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分析476例脊柱手术中使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自由肌电图(free-run electromyography,Free-run 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患者的资料,对术中神经监测出现异常改变的患者进行原因分析。结果:76例术中电生理监测发生异常,其中21例患者因术前存在神经功能障碍,8例因手术操作引起神经损伤,7例因肌松药使用不合理,8例因不合理使用吸入麻醉药,3例因患者发生肌颤导致下肢SEP监测异常,4例因电磁场干扰,7例因患者体位摆放不当,7例因电极线连接故障,11例原因不明。其中28例经采取合理干预措施使得神经监测异常得以纠正。结论:对诱发异常的病例应从操作技术、麻醉、电磁场环境、患者因素等多方面逐一分析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以提高监测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手术 神经生理监测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自由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椎管内占位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陈艺 叶劲 +5 位作者 林志雄 吴景明 黎文 卢永辉 白波 卢伟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1-335,共5页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由及激发肌电图(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技术在脊柱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47例脊柱椎管内占位患者(颈椎4例,胸椎14例,胸腰段13例,腰椎13例,骶椎3例)行占位病... 目的探讨体感诱发电位(CSEP)、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ES-MEP)与自由及激发肌电图(EMG)多模式联合监测技术在脊柱椎管内占位手术中应用的价值。方法对47例脊柱椎管内占位患者(颈椎4例,胸椎14例,胸腰段13例,腰椎13例,骶椎3例)行占位病变切除术中采用CSEP+TESMEP+自由EMG+激发EMG监护。结果 (1)CSEP和TES-MEP:监测成功率各为100%和93.6%;阳性率分别为19.1%和17.0%;联合监测假阴性率及假阳性率均为0%;10例诱发电位阳性均与手术操作有关,8例及时报警采取措施后渐恢复,2例MEP阳性未能恢复,术后肌力下降;6例CSEP改善,术后症状好转。(2)自由和激发EMG:34例患者术中出现自由EMG,其中1例马尾神经严密包裹病变的患者,术后小便功能异常,术后渐恢复。结论 (1)椎管内占位术中联合运用CSEP和TES-MEP监测,排除各种干扰因素后,能准确地反映术中脊髓功能状况;(2)术中自由及激发EMG监测可准确探查和鉴别占位病变神经组织分布,实时反映神经受激惹情况,预防医源性神经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感诱发电位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术中监护 脊髓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觉康复效果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苏金霏 张道行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86-390,共5页
目的分析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康复效果。方法对30例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为蜗神经管狭窄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中和CI术后3、6、9个月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voked compound action ... 目的分析蜗神经管狭窄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cochlear implantation,CI)后康复效果。方法对30例术前颞骨高分辨率CT诊断为蜗神经管狭窄的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患者术中和CI术后3、6、9个月行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和电刺激脑干诱发电位(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EABR)检测,并于术前、术后3、6、9个月行声场测听,其中17例3岁以上(含3岁)患者行封闭式言语识别率测试,分析其听觉康复效果。结果 130例患者术后3、6、9个月ECAP和EABR的波形均无明显变化。2术后3、6、9个月声场听阈分别为65±8、62±4、61±7dB HL,较术前(100±5dB HL)明显改善。317例术后3、6及9个月的单韵母识别率分别为55%±7%、56%±8%、80%±4%,术后9个月时较术前(52%±8%)明显改善;单声母识别率分别为9%±3%、8%±4%、9%±2%,较术前(8%±2%)无明显改善。结论双侧蜗神经管狭窄患者CI术中、术后ECAP与EABR检测均不能引出典型波形,术后主观听力及言语识别率较差,语言交流存在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蜗神经管狭窄 人工耳蜗植入术 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 刺激脑干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脊柱侧凸手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应用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树杰 任志富 +1 位作者 何芳 仉建国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2期120-124,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e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监测在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脊柱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术中经颅电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ranscranial electric Motor Evoked Potential,TceMEP)和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SEP)监测在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onset scoliosis,EOS)脊柱截骨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并分析此类手术中的神经电生理监测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由北京协和医院骨科收治的20例EOS和12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20例EOS患者平均年龄(2.65±0.11)岁,120例AIS患者平均年龄(13.9±0.51)岁。TceMEP、SSEP、自由运动肌电图(free-run EMG)和标准化的麻醉方案用于术中神经功能监测的研究。结果 EOS患儿采用后路半椎体或者全脊椎切除、短节段固定融合的手术方式。其中95.0%(19/20)的患儿获得术中稳定可靠的SSEP和TceMEP监测基线。1例(2岁,9 kg)直至手术截骨时未获得有效的TceMEP基线。本研究EOS患儿平均TceMEP基线波幅为(88.7±21.9)μV(范围:27~278μV),显著低于AIS患者的(346.7±24.2)μ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2,P<0.01)。AIS患者均采用后路内固定,脊柱侧弯矫形植骨融合的手术方式。结论 TceMEP,SSEP和free-run EMG监测方法针对EOS患儿是准确可行的。监测结果可以为手术团队提供准确的神经功能信息,防止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凸 经颅刺激运动诱发电位 体感诱发电位 半椎体切除 全椎体切除 全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