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频电刺激疗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牟翔 袁华 +3 位作者 刘卫 王斌 易南 刘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7-68,共2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6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二种不同参数的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两组均给予蜡疗、关节松动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治疗的临床研究。方法63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治疗组应用二种不同参数的低频电刺激作用于肩关节周围的肌肉;两组均给予蜡疗、关节松动术治疗和运动疗法。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疗法对肩关节周围炎有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肩关节周围炎 关节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坐、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 被引量:11
2
作者 冯晓东 湾明月 +4 位作者 史景 刘承梅 李瑞青 谷玉静 马乐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98-700,共3页
目的:观察坐位与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坐位组和卧位组,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坐位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 目的:观察坐位与卧位下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差异。方法:将36例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随机分为坐位组和卧位组,每组各1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训练,坐位组接受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时采用坐位,卧位组采用卧位,并于治疗前后分别用X线检查、上肢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估。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X线检查、上肢Fugl-Meyer量表、Barthel指数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坐位组优于卧位组(P<0.05)。结论:在常规内科治疗及综合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运用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时坐位效果优于卧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关节半脱位 体位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47
3
作者 谢财忠 刘新峰 唐军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7年第2期128-130,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结合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9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常规行药物治疗,治疗组增加运动疗法和电刺激疗法。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评定两组患者的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肢体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Barthel指数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结合电刺激疗法可促进急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早期康复 电刺激疗法 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江征 蔡素芳 +1 位作者 王辉 刘雪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研究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组(肌电触发组)19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组21例(NME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腕背伸主动关节... 目的研究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脑卒中患者40例分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组(肌电触发组)19例,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组21例(NMES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腕背伸主动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与NMES组比较,肌电触发组各项评分均有提高(P<0.05)。结论肌电触发电刺激疗法可有效改善偏瘫患者手功能障碍,疗效优于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手功能 触发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刺激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尿失禁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疗法的心理护理 被引量:6
5
作者 宋健 陈美芳 +2 位作者 宋岩峰 洪新如 林丽莎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5年第4期97-98,共2页
目的总结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的护理与心理治疗特点。方法对30例轻、中度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和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治疗,... 目的总结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的护理与心理治疗特点。方法对30例轻、中度压力性和急迫性尿失禁患者,在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中实施全程综合护理和心理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和心理治疗,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盆底肌最大收缩压力、降低不自主排尿次数,总有效率为80%。结论治疗过程中结合恰当的护理与心理治疗措施,可提高盆腔生物反馈与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失禁 女性 生物反馈 电刺激疗法 心理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运动时大鼠血糖乳酸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吴立红 李爱萍 林建强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对大鼠运动疲劳发展过程中,血糖(GLU)、乳酸(LD)及心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不同运动疲劳阶段进行足三里穴经皮穴位电刺激处理,观察大鼠血糖浓度、乳酸含量及心率变化。结果:本疗法可以明显降低疲劳大鼠心率,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维持血糖浓度边游泳边治疗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游泳后治疗1次组可显著降低血乳酸浓度。结论:边游泳边治疗组与游泳后治疗10次组优于游泳后治疗1次组,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在运动疲劳发生发展及恢复过程中均具有促进运动性疲劳恢复,加速乳酸清除等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动性疲劳 经皮穴位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治疗慢性盆腔痛及痛经 被引量:4
7
作者 金莹 郭红燕 贺豪杰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5期461-463,467,共4页
慢性盆腔痛与痛经病因多样,涉及器官系统广泛,且疼痛形式多变。目前,主要的治疗有药物、手术以及神经阻滞疗法等。各种疼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神经传导所致的大脑主观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通过阻断神经通路的传导,理论上适用于各种疼痛... 慢性盆腔痛与痛经病因多样,涉及器官系统广泛,且疼痛形式多变。目前,主要的治疗有药物、手术以及神经阻滞疗法等。各种疼痛最终都可以归结为神经传导所致的大脑主观感觉,神经阻滞疗法通过阻断神经通路的传导,理论上适用于各种疼痛的治疗。电刺激疗法作为物理性神经阻滞疗法中的一种,将电流作用于相应神经或穴位,达到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目的。对于药物或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宜上述治疗方法的患者而言,电刺激疗法是另一种选择,国内外已有不少文献报道,本文就女性慢性盆腔痛及痛经的电刺激疗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痛 电刺激疗法 治疗方法 痛经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传导 器官系统 主观感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治疗新生儿臂丛神经损伤 被引量:4
8
作者 丁建新 王楚怀 许燕玲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42-242,共1页
关键词 新生儿 臂丛神经损伤 电刺激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后遗症上肢瘫痪运动区硬膜外电刺激疗法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钱盛伟 王苏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869-872,共4页
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习惯病增加等因素,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慢性期后遗症的影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已知脑梗死后6个月,有65%的患者患侧手影响日常生活,即便通过功能训练上肢瘫痪如果超过11周也很难改善。脑卒中... 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习惯病增加等因素,脑梗死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特别是慢性期后遗症的影响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已知脑梗死后6个月,有65%的患者患侧手影响日常生活,即便通过功能训练上肢瘫痪如果超过11周也很难改善。脑卒中后的功能预后判定3个月决定功能恢复的80%、6个月为95%、12月几乎达到100%。对脑梗死后偏瘫的治疗半年以内主要以康复训练为中心,之后的治疗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伴随着脑科学研究的进步,神经可塑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引起学者广泛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后遗症 上肢瘫痪 电刺激疗法 硬膜外 运动区 神经功能恢复 生活习惯病 社会老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在口腔颌面部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进才 胡永升 《国外医学(口腔医学分册)》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149-153,共5页
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动物实验和临床使用的电刺激装置的类型及使用方法。综述了电刺激疗法在促进颌面部骨再生,增强肌力,治疗颌面部疾病所致的疼痛等方面的作用及有关其治疗机理的探讨。
关键词 电刺激疗法 口腔颌面部 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膀胱内电刺激疗法在下尿路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11
作者 樊连城 黄翼然 +1 位作者 周立新 李佳怡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102-1104,共3页
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其中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手术治愈率低且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在尿失禁、膀胱过度... 下尿路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失禁、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等,其中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障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往往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手术治愈率低且并发症较多。近年来,随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在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及下尿路症状的治疗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泌尿科医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文对膀胱内电刺激在下尿路功能障碍治疗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内电刺激疗法 下尿路功能障碍 神经源性膀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辅助治疗四肢骨折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庆梅 姚长海 李文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6期370-370,共1页
关键词 四肢骨折 辅助治疗 电刺激疗法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疗法新进展 被引量:11
13
作者 Krishna Kumar 谢晓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172-173,177,共3页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俗称镇痛起搏器。是指将刺激电极置入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疼痛的一种神经调控方法。SCS早已被美国FDA批准成...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俗称镇痛起搏器。是指将刺激电极置入椎管的硬膜外腔,通过电流刺激脊髓后角感觉神经元及后柱传导束,从而阻断疼痛信号传导,以达到治疗疼痛的一种神经调控方法。SCS早已被美国FDA批准成为治疗躯干和四肢慢性疼痛的一种方法。SCS发展了近40年,针对慢性疼痛的治疗,其可行性及高选择性有目共睹。然而,脊髓电刺激疗法仍然面临着其特有的一系列挑战,本文将就椎管内治疗策略、电刺激参数的选择、患者的选择、治疗的成本效益以及提高疗效的策略等问题进行详细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刺激 刺激 感觉神经元 调控方法 外腔 刺激参数 椎板切除术 传导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频电刺激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田新立 杨茹茜 +2 位作者 耿康 江波 颜洪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45-1050,共6页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程31~65 d,其中感染性溃疡15例、糖尿病性溃疡27例、结缔组织病性溃疡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遵循T...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疗法对慢性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治的48例慢性创面患者,病程31~65 d,其中感染性溃疡15例、糖尿病性溃疡27例、结缔组织病性溃疡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4例,所有患者遵循TIME原则(评估伤口、控制感染、保持湿平衡、促进伤口边缘上皮化),对照组予以常规换药,观察组在常规换药基础上,应用荷兰超声电疗工作站Myomed632VUX(频率100 Hz,波升∶波降为3 s∶3 s,电流强度15 mA,每次30 min, 1次/d, 5次/周)进行低频电刺激。治疗后3、7、14、21 d,采用3D创面测量系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测量每次低频电刺激治疗前后创面的血流灌注情况,并对创面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记录两组患者感染控制情况。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创面愈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4 d时慢性创面愈合率高达(87.59±5.81)%。经低频电刺激治疗后,观察组感染在(8.83±5.75)d得到控制,显著早于对照组[(12.41±9.52)d,P<0.01]。观察组在每次电刺激时,即刻创面血流灌注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大,且在脱离电刺激后,仍呈持续上升趋势;在3 d时,观察组创面血流灌注量为(287.22±13.14)PU,显著大于对照组[(155.20±5.62)PU,P<0.01],且随时间推移,此差异逐渐增大(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疗法能促进慢性创面愈合,缩短创面感染控制的时间,增加创面血流灌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频电刺激疗法 慢性创面 创面愈合 血流灌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疗法
15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7期I0002-I0003,共2页
脊髓电刺激疗法(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在国际上已有超过40年发展历史,在美国已有30多年使用经验,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用于治疗慢性难治性疼痛,尤其是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先进疗法。据资料统计,
关键词 脊髓电刺激疗法 神经病理性疼痛 使用经验 资料统计 难治性 国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能量激光疗法联合肌电图触发神经肌肉刺激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
16
作者 冯真真 李敏敏 +2 位作者 孙建 郭萌 李伟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目的 分析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联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ETNS)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26例... 目的 分析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联合肌电触发神经肌肉电刺激(ETNS)对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2例,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26例)及观察组(26例)。在治疗前(入组当天)及治疗后(入组后5个月时)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FMA-UE)、躯干损伤量表(TIS)、Wolf运动功能测试量表(WMFT)-时间(TS)及-功能能力(FS)、中文版脑卒中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MA-UE评分、TIS评分、WMFT-FS评分、SS-QO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观察组治疗后WMFT-T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39.42±11.65)分vs(46.12±11.89)分,P=0.045]。结论 LLLT联合ETNS在改善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生活质量方面具有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激光疗法 电刺激疗法 描记术 上肢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癫痫反应性神经电刺激治疗进展
17
作者 樊修良 白宇彤 +1 位作者 杨岸超 张凯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16,共6页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1/3最终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反应性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闭环神经调控技术,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反应性神经电刺激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 癫痫是常见的慢性神经系统疾病,约1/3最终诊断为难治性癫痫,传统药物和手术治疗效果有限,反应性神经电刺激作为一种闭环神经调控技术,为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反应性神经电刺激通过植入式电极实时监测脑电活动,识别癫痫发作前兆并进行电刺激干预,有效减少癫痫发作频率和强度。本文综述反应性神经电刺激的组成、刺激参数选择与动态调整、长期数据记录与分析、与机器学习算法的融合、临床应用进展及其与迷走神经刺激术的比较,探讨其面临的技术挑战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以为更多难治性癫痫患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治疗并扩展至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电刺激疗法 迷走神经刺激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病脊髓电刺激术治疗进展
18
作者 宗云飞 董铁砚 鲍民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77,共6页
脊髓电刺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术基本原... 脊髓电刺激术是一种微侵袭神经调控技术,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三叉神经痛和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化疗诱导的周围神经病变、慢性腹股沟疼痛、腰骶神经根综合征等周围神经病中广泛应用且疗效得到认可。本文对脊髓电刺激术基本原理及其在周围神经病中的应用进展展开综述,以促进脊髓电刺激术在周围神经病中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脊髓 电刺激疗法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三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0
19
作者 刘首峰 高春林 +3 位作者 汪皖君 于长申 王新平 巫嘉陵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3期209-213,共5页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随机接受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FES组)或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组),2周后采用简化Fugl-M...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急性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共4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于发病后48 h内随机接受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FES组)或联合运动想象疗法(联合治疗组),2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和上肢动作研究测验量表(ARAT)评价上肢运动功能、量角器测量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FMA、ARAT评分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均改善(P=0.000),联合治疗组患者FMA评分(t=-2.528,P=0.016)、ARAT评分(t=-2.562,P=0.014)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t=-2.469,P=0.018)改善程度均优于FES组;且治疗方法与观察时间点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均P<0.05)。结论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第3代功能性电刺激术对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和腕关节背伸活动范围有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运动障碍 上肢 运动疗法 电刺激疗法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0
作者 陈先辉 程健 +3 位作者 朱华 张希玲 余丹 兰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9年第4期360-362,共3页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 目的探讨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足背屈功能康复的疗效。方法将66例痉挛型双瘫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带电刺激的肌电反馈治疗(Est-EMGBFT)。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进行胫前肌徒手肌力测定(MMT)及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范围(I-ROM)测定,治疗组患儿同时经表面肌电图测定肌电积分值(iEMG)及均方根值(RMS)。结果疗程结束后,治疗组患儿肌力提高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EMG及RMS增加(P<0.05),主动关节活动度较对照组增加(P<0.05)。结论Est-EMGBFT疗法对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足背屈功能康复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的肌反馈疗法 肌力 主动关节活动范围 积分 均方根值 脑性瘫痪 痉挛型双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