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4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物反馈联合磁电刺激对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排粪梗阻的改善作用
1
作者 袁泽峰 田高源 +2 位作者 黄志伟 曹玉婷 孔斌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2372-2380,共9页
目的探讨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的排粪梗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患者1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目的探讨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联合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对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的排粪梗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5年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胃肠外科门诊及住院确诊为盆底痉挛综合征的患者13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常规生物反馈治疗,并根据后续接受的不同治疗方式分组。对照组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磁刺激组额外接受2个疗程盆底磁刺激;电刺激组额外接受2个疗程中频脉冲电治疗;磁电联合组额外接受2个疗程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观察4组治疗前、治疗结束时、3个月随访时的排粪梗阻相关症状改善情况。结果133例盆底痉挛综合征患者于3个月随访后,失访8例(6.0%),最终125例患者完成随访并纳入分析,包括对照组(n=32)、磁刺激组(n=30)、电刺激组(n=31)和磁电联合组(n=32)。与仅接受生物反馈治疗相比,联合盆底磁刺激与中频脉冲电治疗均表现出更少的手助排便、排便不尽感和排便费力,且将三者联合应用可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在生物反馈的基础联合盆底磁刺激和中频脉冲电治疗能够更大程度地缓解盆底痉挛患者的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症状以及减少手助排便次数,并在短期内稳定维持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盆底磁刺激 中频脉冲治疗 盆底痉挛综合征 出口梗阻型便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刘钰婉 郭新娥 +4 位作者 韩凝 徐子璨 于东梅 侯佳楠 陈青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4-177,共4页
目的探讨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138例老年CIS并发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深刺纳阳针法与常规针刺疗法分别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并发尿失禁对膀胱最大容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诊治的138例老年CIS并发尿失禁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69例(深刺纳阳针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对照组69例(常规针刺疗法+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排尿日记指标、尿流动力学、尿失禁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单次尿量、排尿间隔时间高于对照组,48 h排尿次数、48 h漏尿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膀胱最大容量高于对照组,最大逼尿肌压、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尿失禁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刺纳阳针法配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CIS并发尿失禁的疗效显著,且优于常规针刺疗法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排尿症状、尿流动力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深刺纳阳针法 常规针刺疗法 生物反馈刺激 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对经阴道分娩后盆底功能康复效果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亚 白文佩 +1 位作者 张瑾 张蕊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47-551,共5页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 背景妊娠和经阴道分娩是导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PFD)的重要因素,表现为盆腔器官脱垂(POP)、压力性尿失禁(SUI)以及性功能障碍;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近年来成为研究热点,通过主动锻炼和被动收缩以刺激盆底肌群,提高逼尿肌稳定性、改善肛提肌功能,以预防和治疗PFD。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训练(PFMT)联合疗法在经阴道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世纪坛医院妇产科分娩后存在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对照组仅采用PFMT方法进行盆底功能康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盆底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情况以及SUI比例、POP分度情况;产后PFMT训练情况;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的盆底功能障碍问卷(PFDI-20)、盆底障碍影响简易问卷7(PFIQ-7)、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共纳入327例、对照组共纳入343例。治疗后:观察组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SUI比例低于对照组(P=0.005);两组POP分度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MT频次≥5次/周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和治疗后6个月PFDI-20、PFIQ-7、ICI-Q-SF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纯PFMT比较,产妇经阴道分娩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PFMT进行盆底功能康复Ⅰ类与Ⅱ类肌纤维肌力恢复情况更好、SUI比例更低,实施PFMT的依从性更高,生活质量评分也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底疾病 盆底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刺激 阴道分娩 盆底肌训练 生活质量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合并轻度认知障碍: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张进生 乔政 +4 位作者 刘宁 渠渊 刘春林 刘良颖 张磊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73-676,683,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55例OAB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7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OAB)合并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4月55例OAB合并MCI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27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及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和托特罗定组28例(口服酒石酸托特罗定缓释片),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及治疗后2组间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Score,OABSS)、膀胱过度活动症问卷(Overactive Bladder Questionnaire,OAB-q)、排尿日记、尿动力检查指标,评价2组治疗效果。结果2组治疗后OABSS及OAB-q得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OABSS、OAB-q得分分别为(5.4±3.3)分、(45.4±4.1)分,明显低于托特罗定组治疗后的(7.6±3.5)分、(49.1±3.3)分(P<0.05)。2组治疗后白天平均排尿次数、平均夜尿次数、每日平均尿急次数、每日平均急迫性尿失禁次数、每次平均排尿量均有显著改善(P<0.05),联合治疗组的白天平均排尿次数、每日平均尿急次数、每次平均排尿量分别为(6.1±1.6)次、(1.1±1.0)次、(239.1±14.3)ml,明显优于托特罗定组的(7.5±1.8)次、(1.7±1.1)次、(202.4±13.1)ml(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后的初始尿意容量、最大膀胱测量容量分别为(153.1±33.4)ml、(274.1±42.0)ml,明显优于托特罗定组的(133.0±36.2)ml、(243.4±47.7)ml(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托特罗定可以有效地改善OAB合并MCI患者的排尿功能障碍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过度活动症 轻度认知障碍 托特罗定 生物反馈刺激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尿失禁的疗效 被引量:9
5
作者 吕坚伟 冷静 +2 位作者 朱凤英 刘东明 黄翼然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93-795,共3页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和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MUI)的疗效。方法4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其中SUI22例,MUI18例,所有患者均行24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检查、阴道抬举试验、尿垫试验以及盆底功能... 目的探讨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和压力/急迫混合性尿失禁(MUI)的疗效。方法40例女性尿失禁患者,其中SUI22例,MUI18例,所有患者均行24h排尿卡记录、尿常规检查、阴道抬举试验、尿垫试验以及盆底功能评估测试。通过AM800B尿失禁治疗仪对患者进行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的训练治疗,治疗时间20~30min,每周治疗3次,疗程2个月。结果随访4~19个月,平均10.9个月。40例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30/40),其中SUI有效率为77.3%(17/22),MUI为72.2%(13/18)。无阴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随访中5例患者治疗后症状有复发。结论盆底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SUI或MUI安全有效,治愈率较高。治疗后如能继续坚持Kegal操盆腔肌肉锻炼,有助于预防尿失禁的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刺激 尿失禁 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被引量:66
6
作者 贾俊华 夏志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17-720,72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在治疗开始时,均予以患者可耐受的阈电流强度。实验组在治疗中期,在初始阈电流强度基... 目的探讨不同生物反馈电刺激方案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在治疗开始时,均予以患者可耐受的阈电流强度。实验组在治疗中期,在初始阈电流强度基础上适当增加电流强度,使患者达到可耐受的新的阈刺激强度;对照组则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予以初始阈电流强度持续治疗。通过对2组治疗前后的盆底综合肌力、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及尿失禁生活质量评分等指标进行观察,对比2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2组患者盆底综合肌力、1 h尿垫漏尿量和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95.0%,19/20)优于对照组(65.0%,13/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肯定;治疗中期增加电流强度的方案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刺激 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术后大便失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宋翠萍 张海洋 +1 位作者 饶旺 苏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期53-55,共3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加拿大产Labofie生物电反馈刺激仪,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37例中,普通型31例,... 目的探讨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近期和远期疗效。方法采用加拿大产Labofie生物电反馈刺激仪,对37例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失禁的患儿进行盆底肌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37例中,普通型31例,长段型5例,全结肠型无神经节细胞症1例。新生儿期手术2例,3~6个月手术23例,6个月至1岁手术6例,1岁以后手术6例。所有患儿在医院接受10次以上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并每天在家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结果37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4年,37例中,经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4例(91.89%),其中有8例(21.62%)半年后又出现污粪现象,再次予10次生物反馈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3例(8.11%)仍有污粪现象,其中2例为新生儿期手术后一直污粪的患儿,经3个疗程生物反馈治疗后明显好转,在腹泻时仍会出现污粪现象。结论内括约肌损伤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术后大便污粪的原因之一,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是一种可靠、无创、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生物反馈 HIRSCHSPRUNG病 手术后并发症 大便失禁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陈健 王飞 +2 位作者 康新立 王安方 王忠尧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2年第2期217-220,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对确诊ⅢB型CPPS患者50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每次25~30min,2次/d,5d/周,总疗程12周。评价治疗前及治疗6、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盆底肌肉训练治疗ⅢB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的疗效。方法:对确诊ⅢB型CPPS患者50例,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进行盆底肌肉电刺激,每次25~30min,2次/d,5d/周,总疗程12周。评价治疗前及治疗6、12周、治疗结束后30d慢性前列腺炎相关的性功能障碍评分(PSFI)、最大尿流率(Qmax)及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包括疼痛症状评分(PS)、排尿症状评分(USS)]和生活质量评分(QLS)等观察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患者PS、USS、QLS、PSFI、Qmax分别为(12.62±2.07)、(7.28±2.21)、(8.36±1.57)、(14.37±4.14)分和(16.85±4.48)mL/s;治疗6周分别为(8.13±1.10)、(6.14±1.38)、(7.02±1.34)、(15.86±3.82)分和(18.01±4.21)mL/s;治疗12周分别为(7.51±1.26)、(3.24±1.03)、(4.25±1.26)、(18.28±4.23)分和(22.56±5.02)mL/s;治疗结束后30d分别为(7.82±1.21)、(4.01±1.20)、(4.86±1.33)、(17.20±3.93)分和(22.10±4.83)mL/s;治疗6周仅PS与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治疗结束后30d各指标与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周与治疗6周比较,除PS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30d与治疗6周比较,除PSFI外余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能改善ⅢB型CPPS患者的下尿路症状(LUTS)、盆底疼痛和性功能障碍等症状,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ⅢB型前列腺炎 生物反馈 盆底肌肉训练 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 被引量:31
9
作者 曹丽 苏园园 +5 位作者 韩燕华 陈汝虹 刘晓珊 黄瑾 翁丽 龙丽珊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0期3746-3748,共3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168例住院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2)和对照组(n=86)。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由专...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2-8月收治的168例住院行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n=82)和对照组(n=86)。研究组于术后3个月由专职康复师指导进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每周2次,1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术后进行一般健康宣教。两组均于手术前、术后3个月、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分别询问记录患者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并测定盆底肌肉肌力和POP-Q分度,从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肉肌力和阴道顶端脱垂三方面评价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后女性盆底功能的康复疗效。结果:疗程结束即时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2.6%,对照组为16.0%;术后12个月研究组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为6.4%,对照组为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即时、术后6个月、12个月时盆底肌肉肌力及C点测量值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可以降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提高盆底肌肉肌力,延缓阴道顶端下移,维持阴道紧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 生物反馈 腹式非脱垂子宫全切除术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肉肌力阴道顶端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电生物反馈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剑锋 闫金玉 +1 位作者 张旭 刘遵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51例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4例),治疗组采用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6个疗程后进行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评定。结果:治疗后,各组患者FIM运动功能项及FMA下肢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FIM及FMA评分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良率为70.37%,对照组为41.67%,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技术配合经皮神经电刺激治疗可以有效改善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所致坐骨神经损伤患者下肢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经皮神经刺激 髋臼骨折髋关节脱位 坐骨神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在膀胱排尿功能障碍治疗中的进展 被引量:13
11
作者 王磊 张进生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7期664-666,共3页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1]。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以尿频、尿急等下尿路症状,膀胱过度活动症,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等[1]。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由尿路结石、肿瘤、前列腺增生等引起的机械性梗阻可通过手术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但神经源性下尿道功能障碍采用传统保守治疗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手术治愈率低且并发症较多[2]。近年来,随着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在临床上的应用,在尿失禁、膀胱过度活动症的治疗及下尿路症状的缓解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泌尿科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新方法。目前,已被临床证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膀胱内、骶神经、阴部神经、生殖器背神经、胫后神经电刺激等[3]。虽然膀胱内和骶神经电刺激在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方面有较好的疗效,但二者需要有创操作或植入永久电极,费用昂贵且并发症较多,非侵入性电刺激:阴部神经、生殖器背神经、胫后神经电刺激具有无创、可调、易操作等优点,同时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现就非侵入性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对排尿功能障碍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膀胱排尿功能障碍 生物反馈治疗 刺激疗法 手术治疗 神经源性排尿功能障碍 骶神经刺激 膀胱过度活动症 下尿路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脑梗死后早期潴留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6
12
作者 冯俊铎 黄莉娟 王毅 《中国卒中杂志》 2016年第12期1010-1013,共4页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检查,根据患者和(或)家属意愿分为治疗... 目的观察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尿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变化,探讨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的有效性和作用机制。方法入选2014年1月-2016年1月急性脑梗死后尿潴留患者98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一般情况检查,根据患者和(或)家属意愿分为治疗组48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无菌间歇导尿结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仪。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测定两组情况,包括生活质量精简问卷评分(Subjective Quality of Life Profile,SQLP)和尿流动力学指标。结果两组的尿潴留情况均逐渐好转,治疗组经治疗7次后,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早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的膀胱容量、残余尿量和最大尿流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间歇导尿结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改善脑梗死后早期尿潴留状况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间歇导尿 生物反馈刺激 尿潴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儿童功能性排尿失调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之彬 杨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1期991-995,共5页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神经电刺激对严重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对收治的28例6~15岁传统治疗无效的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其中女... 目的评估生物反馈训练联合神经电刺激对严重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泌尿外科对收治的28例6~15岁传统治疗无效的功能性排尿障碍儿童进行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其中女童12例,男童16例。主要症状为日间遗尿(89.2%),尿急迫(82.1%),夜间遗尿(39.4%)。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显示,膀胱过度活动和逼尿肌括约肌协调障碍分别占92.9%和71%。在治疗前教育的基础上,采用无创会阴表面电极进行生物反馈结合神经电刺激疗法对上述患儿进行治疗,一个疗程2周,共20次。在治疗期间和治疗后,指导患儿进行如厕和盆底训练。结果末次治疗6个月后随访结果:日遗尿患儿治愈率40%,好转率46.4%;夜间遗尿患儿治愈率18%,好转率54.5%。治疗12个月后随访结果:日遗尿患儿治愈率56.5%,好转率39.2%,夜间遗尿患儿治愈率和好转率均为36.4%。结论短期高频度针对盆底功能训练的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学龄期重症DV无创、有效,可考虑对该疗法的疗效进行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并制定相应的规范治疗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排尿失调 生物反馈训练 神经刺激 盆底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阿夫唑嗪治疗伴有性功能减退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46-1648,1651,共4页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阿夫唑嗪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阿夫唑嗪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夫唑嗪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 目的:评价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阿夫唑嗪治疗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阿夫唑嗪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阿夫唑嗪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分别为81.6%和39.6%(P<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IH-CPSI)、慢性前列腺炎相关性功能障碍评分(PSFI)及最大尿流率(Qmax)变化较对照组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特拉唑嗪治疗伴性功能减退的ⅢB型前列腺炎更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 生物反馈 刺激 阿夫唑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63
15
作者 刘姣姣 严文广 +6 位作者 唐源 周艳华 杨硕 向娟 曾小玲 谢芬 李旭红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53-1259,共7页
目的:盆底肌腱、筋膜、韧带中含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本体感受器,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肌肉及筋膜韧带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 目的:盆底肌腱、筋膜、韧带中含有丰富的本体感受器,本体感觉训练可以通过刺激局部的本体感受器,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促进肌肉及筋膜韧带功能的恢复。本研究旨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的效果,为产后PFD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108例患有PFD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分为对照组(n=50)和试验组(n=58)。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和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2组均治疗1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盆底肌肌力、肌耐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能力、阴道后壁抬高正常所占百分比、下腹部肌肉协同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咳嗽时反射性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发生率和盆腔脏器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分期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试验组盆底肌肌力、肌耐力、重复收缩能力、快速收缩能力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下腹部肌肉协同收缩、咳嗽时反射性收缩正常所占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SU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POP II期所占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的阴道后壁抬高正常所占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盆底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能显著提高产后PFD的康复效果,促进盆底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感觉训练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 刺激 生物反馈 压力性尿失禁 盆腔脏器脱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腹下丛连续阻滞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3
16
作者 孟杰 洪莉 +2 位作者 刘成 肖航 陈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79-582,共4页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腹下丛连续阻滞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诊断为慢性盆腔痛(CPP)患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电刺激组(BF组,n=20)、腹下丛连续阻滞组(NB组,n=20)和联合组(BF-NB组,n=20)。BF组进行盆底神经肌肉电刺...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腹下丛连续阻滞治疗女性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诊断为慢性盆腔痛(CPP)患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电刺激组(BF组,n=20)、腹下丛连续阻滞组(NB组,n=20)和联合组(BF-NB组,n=20)。BF组进行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个月;NB组在C型臂透视下置管于腹下丛神经周围连续阻滞2周;联合组先腹下丛神经阻滞2周后进行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2个月。观察记录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后3个月的盆腔疼痛评分,治疗后3个月疗效和腹下丛神经阻滞不良反应。结果 BF-NB组治疗2周、治疗4周、治疗8周和治疗后3个月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其他组(P<0.05);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F组和NB组(P<0.05);BF-NB组和NB组神经阻滞不良反应比例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腹下丛连续阻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刺激 腹下神经丛 连续神经阻滞 慢性盆腔痛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联合低频电刺激与生物反馈治疗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郭云翼 莫云 陈少青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624-625,共2页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6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例患者。A组给予雌激素加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B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C组给予低频...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36例围绝经期压力性尿失禁妇女进行治疗。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例患者。A组给予雌激素加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B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治疗,C组给予低频电刺激加生物反馈加安慰剂口服治疗。结果:尿失禁量与Kupper-man评分呈正相关(r=0.741,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Kupperman评分A组、B组、C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治疗1个月后,A组Kupperman评分明显降低(P<0.01),治疗3个月后进一步降低(P<0.01);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个月、3个月后尿失禁量A组、B组、C组均显著降低(P<0.01);与B组、C组比较,A组尿失禁量治疗1个月、3个月后显著降低(P<0.01)。结论:雌激素联合电刺激与生物反馈疗法可以明显减轻围绝经期妇女压力性尿失禁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绝经期 压力性尿失禁 雌激素 刺激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骶神经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2
18
作者 于静轩 吴志琴 许姗姗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1年第10期76-79,共4页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骶神经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门诊就诊的124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 目的分析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骶神经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外科门诊就诊的124例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患者在系统治疗的基础上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试验组患者接受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骶神经磁刺激治疗,所有患者1个月后复诊,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个月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H-CPSI)、平均尿流率、最大尿流率、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5,IIEF-5)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或不适症状、排尿症状、症状的影响、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显著大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IIEF-5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均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后疼痛或不适症状、排尿症状、症状的影响、生活质量评分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均P<0.05),IIEF-5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联合骶神经磁刺激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可显著改善患者疼痛或不适症状、排尿症状等,对于提高尿流率和改善勃起功能也具有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反馈 刺激 骶神经磁刺激 慢性前列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刺激部位和运动方向的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34
19
作者 陈波 虞计华 +3 位作者 汤艳 张弛 陈汝艳 胥方元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40-546,共7页
背景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而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EMGBF)其疗效较为确切,然而在诸多研究中,其电刺激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并未统一。目的探讨不同刺激部位和运动方向的EMGBF治疗脑... 背景肩关节半脱位是脑卒中偏瘫后主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较高。而在各种治疗方法中,肌电生物反馈电刺激疗法(EMGBF)其疗效较为确切,然而在诸多研究中,其电刺激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并未统一。目的探讨不同刺激部位和运动方向的EMGBF治疗脑卒中患者肩关节半脱位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26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前屈组、后伸组、外展组,每组89例。根据指诊检查法触诊脱位情况,分为Ⅰ度、Ⅱ度、Ⅲ度。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三组均采用EMGBF,分别把电极片置于三角肌前束、中束以及后束,并引导患者分别做前屈、外展和后伸动作。比较三组治疗前及治疗第3、6、9周肌电积分值(iEMG),以及治疗前及治疗第9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Barthel指数、脑卒中特殊生活质量量表(SSQOLS)评分并测量患侧肩峰与肱骨头间距(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结果治疗前及治疗第3周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iEM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9周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iEMG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VAS评分、Barthel指数、SSQOLS评分、AHI和两侧肩胛下角顶点间距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9周后伸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前屈组和外展组升高、疼痛VAS评分较前屈组和外展组降低,外展组Ⅰ度、Ⅱ度患者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前屈组升高,外展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Barthel指数较前屈组和后伸组升高,后伸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AHI较前屈组升高,外展组Ⅰ度、Ⅱ度患者AHI较前屈组和后伸组降低,外展组Ⅲ度患者AHI较后伸组降低,后伸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肩胛下角顶点间距较前屈组和外展组降低(P<0.05)。三组Ⅰ度、Ⅱ度、Ⅲ度患者治疗第9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Barthel指数、SSQOLS评分、肩胛下角顶点间距高于治疗前,疼痛VAS评分、AHI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 EMGBF选择对三角肌中束的刺激以及外展运动,优于其他两种方案,通过对核心肌束肌力的提高,能改善患者的肩关节脱位情况,减轻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同时也为后续规范化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借鉴意义,值得继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脑出血 生物反馈疗法 肩关节半脱位 疼痛测定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疗法预防和治疗Ⅲ型子宫切除术后下泌尿道功能障碍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丽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77-2479,共3页
目的:探讨Ⅲ型子宫切除术后下泌尿道尿动力学特点,并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术后下泌尿道功能异常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Ⅲ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2例。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生... 目的:探讨Ⅲ型子宫切除术后下泌尿道尿动力学特点,并为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在预防和治疗术后下泌尿道功能异常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选取行Ⅲ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52例,将其分为对照组30例和治疗组22例。治疗组术后1周开始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8次。两组术前及术后3个月均进行下泌尿道动力学测定。结果:对照组22例(73.3%)术后出现排尿困难症状,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排尿量显著下降,残余尿量、正常尿意膀胱压测定容量显著增加,功能性尿道长度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9例(40.9%)患者排尿困难,最大尿流率、膀胱顺应性及功能性尿道长度增加,正常尿意膀胱容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后下泌尿道功能不同程度受损,尿动力学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生物反馈联合盆底电刺激疗法可以明显缩短下泌尿道功能恢复的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切除术 刺激 下泌尿道动力学 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