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12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帕金森病患者脑深部电刺激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谢思宁 蒋忱冠 +4 位作者 李享佳卉 韩如泉 杨舟 李秉心 石林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6,共7页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 目的探究采用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neuropsychic dysfunction,PND)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招募2020年1月—2022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门诊就诊的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拟行以双侧丘脑底核(subthalamic nucleus,STN)为靶点的DBS手术。收集患者围术期临床资料,并结合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汉密尔顿抑郁与焦虑量表、3 min意识模糊评估量表判定患者术后3 d内是否出现PND(结局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PND的影响因素。结果共招募216例PD患者。DBS术后3 d内出现PND 77例(35.6%),其中包括出现抑郁或其程度加重24例(31.2%),出现焦虑或其程度加重16例(20.8%),认知功能评级下降13例(16.9%),出现谵妄表现24例(31.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硬脑膜开放方式、硬脑膜开放时间、术中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第三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分改善率、术后颅内气体体积在PND患者与非PND患者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468,95%CI:1.077~5.657,P=0.033)、术后颅内气体体积(OR=1.217,95%CI:1.096~1.351,P<0.001)是PD患者DBS术后发生PND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较高的术中UPDRS-Ⅲ评分改善率为其保护性因素(OR=0.894,95%CI:0.863~0.925,P<0.001)。结论DBS术后PD患者具有较高的PND发生率,性别、术后颅内积气量和PD运动症状改善程度可影响PND发生风险,提示针对性别进行个体化管理、提升手术技巧并加强患者神经精神状态监测在优化DBS手术疗效中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术后神经精神功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的影响
2
作者 杨柳 方舟 +2 位作者 周雪源 徐露 闻姬 《西部中医药》 2025年第3期144-148,共5页
目的:通过监测外周血清及卵泡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变化,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 目的:通过监测外周血清及卵泡液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含量变化,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对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的影响。方法:选择行IVF-ET的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不孕症患者160例,以是否接受TEAS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两组均给予促排卵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安慰型韩式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在促排卵的基础上给予LH202H型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进行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变化情况、BDNF含量变化情况、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使用情况和获卵数、妊娠结局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评分均比本组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月经第3天血清中BDN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观察组治疗后月经第3天血清中BDNF含量高于治疗前(P<0.05),且末次月经第1天血清及卵泡液中BDNF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Gn用药天数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Gn用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获卵数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AS可上调肝郁肾虚排卵障碍型患者血清及卵泡液中BDNF的表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患者IVF-ET治疗过程中Gn用量,改善卵巢功能及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肝郁肾虚 排卵障碍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经皮穴位电刺激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低功耗可级联拓展的电刺激IC
3
作者 吴黎霞 张轩 +2 位作者 薛宁 姚镭 刘春秀 《半导体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4-70,共7页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可级联拓展的电刺激芯片,该芯片主要由16个独立电刺激通道、一个全局数字控制器(GDC)及电流偏置模块组成。每个独立电刺激通道包含一个8 bit数模转换器(DAC)、一个高压刺激前端(SFE)电路以及通道本地数字控制器(LDC),... 设计了一种低功耗可级联拓展的电刺激芯片,该芯片主要由16个独立电刺激通道、一个全局数字控制器(GDC)及电流偏置模块组成。每个独立电刺激通道包含一个8 bit数模转换器(DAC)、一个高压刺激前端(SFE)电路以及通道本地数字控制器(LDC),能够输出脉冲幅度/宽度/相位间隔时间可独立配置的单极性双相脉冲刺激电流。GDC控制16个通道的配置和刺激使能,并有一个可进行多芯片级联拓展的控制接口。LDC和GDC共用同一组时钟/数据控制信号,节省了端口资源。提出的电路采用GF 0.18μm CMOS BCD高压工艺进行设计和制备,总面积为1.5 mm×3.1 mm。测试结果表明,在5 V/15 V/-15 V供电下,该电路的静态功耗为2.14μW,最大输出电流为1 mA,输出200μA恒定电流时顺从电压为13.5 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集成路(IC) 低功耗 可拓展性 多通道 电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治疗慢性意识障碍的临床疗效比较
4
作者 孙凤侨 牛弘川 +2 位作者 杨艺 何江弘 赵元立 《协和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7-313,共7页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 目的比较短时程脊髓电刺激(short-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stSCS)与长时程脊髓电刺激(long-term spinal cord stimulation,ltSCS)对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北京大学国际医院神经外科接受脊髓电刺激手术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stSCS组和ltSCS组。采用改良昏迷恢复量表(Coma recovery scale-revised,CRS-R)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的意识状态水平,根据CRS-R评分将患者的临床诊断分为植物状态、微小意识状态(minimally conscious state,MCS)-、MCS+和脱离微小意识状态4个等级。以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的提升作为治疗有效的标准,比较stSCS组和ltSCS组疗效差异。结果44.8%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通过脊髓电刺激治疗后意识状态临床诊断分级有所提升。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stSCS组和ltSCS组CRS-R评分均显著提高(P均<0.05),且ltSCS组和stSCS组临床疗效无显著差异(P=0.613)。结论stSCS和ltSCS均可显著提高慢性意识障碍患者的意识水平,且stSCS可能能够取得与ltSCS相当的短期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意识障碍 微小意识状态 植物状态 短时程脊髓电刺激 长时程脊髓电刺激 改良昏迷恢复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
5
作者 方婷 王安龙 +4 位作者 马雅敏 靖守英 金玉婷 诸校娟 谢玲女 《浙江临床医学》 2025年第1期134-135,共2页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TEAS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标准化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经... 目的 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接受食管癌根治手术的患者102例,随机分为TEAS组(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者围术期接受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标准化管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经皮电刺激足三里、三阴交。术后1~7 d予2/100 Hz疏密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5~10 mA),60 min/次,1次/d。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BMI变化以及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排气和排便时间缩短,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BMI变化少(P<0.05)。结论 TEAS能促进食管癌手术后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恢复,利于早期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食管癌 喂养不耐受 加速康复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及其不良反应的影响
6
作者 彭洪凯 程桯 +5 位作者 单鹏程 王宏杰 许月泠 危一飞 温冠楠 白天宇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25年第2期169-174,共6页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4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62例。2组患者均应用术后常规镇痛方案;干预组于术后1~7 d加用经皮穴位电刺激,30 min/次,2次/d。分析2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用量,以及2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结果。结果干预组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追加次数和阿片类镇痛药物用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术后恶心症状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2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7 d的实验室检查(WBC、PLT、SCr、BUN、ALT、AS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可以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药物用量,减少镇痛药物应用后的部分不良反应,且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膝关节置换术 镇痛药物 有效性 安全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观察
7
作者 尹卓莲 王丽 石志霞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临床效果。方法产后PFD患者25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9例。对照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治疗,观察组予常规盆底肌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治疗。两组治疗2个月后评价临床疗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检测两组Oxford骨盆底肌力、盆底肌力及盆底电位,检测阴道壁组织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2(TIMP-2)、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 mRNA,检测血清MMP-9,并评估性生活质量。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Oxford骨盆底肌力正常率、前静息肌电值、后静息肌电值、Ⅰ类肌纤维最大电位、Ⅱ类肌纤维最大电位、阴道壁组织TIMP-2 mRNA表达、女性性功能量表评分提高,阴道壁组织MMP-2 mRNA表达及血清MMP-9水平降低,观察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变化更显著(P均<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辅助治疗产后PFD可提高盆底肌力和盆底电位,改善盆底支撑结构功能,提高性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 电刺激生物反馈疗法 盆底肌训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效果观察
8
作者 赵颖 高湛 郭琦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20-24,共5页
目的观察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94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盆底磁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 目的观察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压力性尿失禁(SUI)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94例轻、中度SUI女性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联合组47例、对照组47例。对照组接受盆底磁电刺激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判定临床疗效,改良牛津肌力分级及盆底表面肌电仪评估患者的盆底功能,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简表(ICI-Q-SF)、盆腔脏器脱垂/尿失禁性功能问卷(PISQ-12)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1 h尿垫试验漏尿量均减少,且联合组减少更明显(P均<0.05)。联合组与对照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快速收缩阶段最大值、紧张收缩阶段平均值和耐力收缩阶段平均值均升高,且联合组升高更明显(P均<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ICI-Q-SF评分降低、PISQ-12评分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联合组ICI-Q-SF评分低、PISQ-12评分高(P均<0.05)。结论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联合盆底磁电刺激治疗女性轻中度SUI的临床效果较好,能通过改善患者的盆底肌力和控尿能力,减轻其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内点阵CO_(2)激光 盆底磁电刺激 压力性尿失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江秀娟 徐艳 +1 位作者 危正林 唐协林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5期32-36,共5页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 目的探究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CTAR)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对老年口咽期吞咽障碍(OD)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22年2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对照组,行NMES治疗,另将2023年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43例老年OD患者纳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舌骨上肌群CTAR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白蛋白、血红蛋白和上臂肌围(MAMC)]、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3.72%(3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口腔准备、吞咽过程、吞咽后表现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血红蛋白、白蛋白、MAMC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肌肉力量、步速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舌骨上肌群CTAR联合NMES治疗老年OD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营养状况,促进日常生活能力和躯体功能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咽期吞咽障碍 老年人 舌骨上肌群下颏抗阻力训练 神经肌肉电刺激 吞咽功能 上臂肌围 日常生活能力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神经电刺激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
10
作者 朱立 赵学田 《临床医药实践》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 目的:探讨经皮神经电刺激(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对膝骨关节炎(KOA)患者疼痛程度及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100例KOA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行等速离心训练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TENS干预。比较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疼痛程度、肌肉力量、膝关节功能及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低于对照组,肌肉力量值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ENS联合等速离心训练能够有效增强KOA患者肌肉力量,改善膝关节功能,降低膝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经皮神经电刺激 等速离心训练 疼痛程度 肌肉力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患者的临床疗效
11
作者 张丽芳 丁玉芳 +2 位作者 赵晓 武换利 杨硕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25年第1期87-92,共6页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匹... 目的探讨电刺激疗法治疗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6例VM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电刺激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睡眠质量[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头痛程度[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眩晕症状[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焦虑抑郁情绪[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血清神经递质[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内皮素-1(ET-1)、P物质(SP)、5-羟色胺(5-HT)]水平,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SQI、NRS、DHI、SAS、SDS评分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NO、ET-1、SP水平低于治疗前,CGRP、5-HT水平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电刺激疗法治疗VM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佳,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性偏头痛 电刺激疗法 睡眠质量 情绪 神经递质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评估
12
作者 郑直 许利 +4 位作者 程伟波 韩雨农 朱林丽 李文 李杜娟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25年第1期42-46,共5页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高频超声联合... 目的: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评估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皖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被确诊为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患者51例,所有患者均在高频超声联合电刺激引导下注射A型肉毒素于指浅屈肌(Fds)、指深屈肌(Fdp)、肱二头肌(Bb)、桡侧腕屈肌(Fcr)、尺侧腕屈肌(Fcu)。比较患者治疗前后各肌肉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mean),以及Brunnstorm分级,改良Ashworth量表(MA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的差异性。结果:①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Fds、Fdp、Bb、Fcr、Fcu的Emean值均依次下降(P<0.05),MAS评分、Brunnstorm评分均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3个月ADL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②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治疗后3个月Fds、Fdp、Bb、Fcr、Fcu的Emean值与MAS评分呈负相关(r=-0.715、-0.802、-0.761、-0.708、-0.725,P<0.001);③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dp和Fcu的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的差值越大治疗效果越明显,P<0.05;④ROC曲线显示Fdp、Fcu的治疗后3个月Emean与治疗前的差值诊断疗效的截断值分别为6.050、5.105 kPa,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95%CI:0.700~0.959)、0.891(95%CI:0.802~0.979),灵敏度分别为94.4%、83.3%,特异度分别为60.0%、80.0%。结论: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联合电刺激引导注射A型肉毒素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性偏瘫疗效明显,且剪切波弹性成像可以较准确量化地评估疗效,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波弹性成像 高频超声 电刺激 A型肉毒素 痉挛性偏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M-B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髓电刺激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中的应用
13
作者 唐倩 孙丽华 +4 位作者 冯洁 范雪松 顾光丽 鲁婕清 袁敏 《护士进修杂志》 2025年第6期604-610,共7页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理论(capability,opportunity,and motivation behavior theory,COM-B)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的应用效... 目的探讨基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理论(capability,opportunity,and motivation behavior theory,COM-B)的围手术期护理在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2—11月在贵州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疼痛科80例自愿接受SCS治疗的PHN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2023年2—6月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23年7—11月的4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在围手术期接受常规护理指导,而观察组接受基于COM-B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术前7 d、术后第7天采用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中文版慢性病管理自我效能感量表(chinese version of the self-efficacy to manage chronic disease scale,C-SEMCD)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from-36 health survey,SF-36)对患者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NRS评分、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SEMCD、SF-36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COM-B理论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可以减轻SCS治疗PHA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其情绪状态,增强自我效能感,利于提升其生活质量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B理论 围手术期 脊髓电刺激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14
作者 刘俊 胡贵艳 +1 位作者 高玲 王薇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3期120-123,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常规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芒...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对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128例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4,常规治疗和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观察组(n=64,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芒针透刺躯干肌)。对比两组平衡功能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FMA-UE、FMA-LE、BB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FMA-UE评分(55.34±3.29)分、FMA-LE评分(30.88±2.61)分、BBS评分(49.34±3.95)分高于对照组的(46.07±4.58)、(27.21±2.87)、(44.27±3.07)分(P<0.05)。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且观察组NIHSS评分(6.35±1.96)分低于对照组的(10.14±2.24)分(P<0.05)。治疗前,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比较未见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躯体功能评分(81.29±6.55)分、心理功能评分(78.39±8.93)分、社会功能评分(79.41±4.40)分、物质生活评分(69.22±5.58)分高于对照组的(73.28±5.96)、(69.38±7.37)、(72.70±5.24)、(66.29±5.36)分(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芒针透刺躯干肌应用于老年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可促进其肢体功能、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电刺激 芒针透刺 躯干肌 老年 脑出血 偏瘫 肢体功能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
15
作者 付伟 熊斌 +1 位作者 廖巧聪 詹华玉 《中国医药科学》 2025年第4期102-105,共4页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诊治的80例胃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 目的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胃癌患者术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七医院诊治的80例胃癌并且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对象,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应用假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经皮穴位电刺激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治疗前后炎症反应、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以及胃肠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白细胞介素(IL)-2、IL-10、IL-6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各项指标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食管下括肌长度、食管收缩幅度、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治疗后高于治疗前,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食管动力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患者术后采取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后,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免疫抑制,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术后 经皮穴位电刺激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电刺激仪的设计与应用
16
作者 唐耕 《电子产品世界》 2025年第1期29-34,共6页
设计一种基于STM32的功能性电刺激仪,通过上位机设定刺激参数值,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和数字电位器对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通过改变H桥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脉冲宽度,实现完全对称的双极性刺激... 设计一种基于STM32的功能性电刺激仪,通过上位机设定刺激参数值,通过数字模拟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和数字电位器对升压电路的输出电压进行调节,通过改变H桥开关管的导通时间控制脉冲宽度,实现完全对称的双极性刺激脉冲的应用。采用蓝牙通信的方式实现对功能性电刺激仪进行参数调节,同时,上位机接收电刺激仪发送的反馈信息,实现人机交互。测试结果表明,该功能性电刺激仪脉冲幅值和脉冲脉宽分别能在0~50 mV和0~500μs内连续可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电刺激 人机交互 双极性脉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盆底肌康复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17
作者 熊莹 《罕少疾病杂志》 2025年第3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收入的9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 目的 探讨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2月至2023年4月收入的98例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盆底肌康复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盆底肌肌力、尿失禁情况、漏尿情况、尿流动力学。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96%,高于对照组85.71%(P<0.05);治疗后观察组Ⅰ类和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均高于对照组,疲劳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漏尿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最大尿道闭合压(MUCP)、腹部漏尿点压(ALPP)、最大尿流率(Qmax)、膀胱顺应性(BC)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盆底肌康复训练结合电刺激生物反馈技术,对于改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效果明显,能提高盆底肌肌力,改善尿失禁和漏尿情况,调节尿流动力学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盆底肌康复训练 产后 电刺激生物反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经颅电刺激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刺激参数应用规律 被引量:2
18
作者 修靖云 马良宵 +4 位作者 马凌慧 孙天祎 钱旭 张秦墉 王修琰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3期42-47,共6页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刺激参数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2...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及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的刺激参数应用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资讯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 2000年1月-2023年5月发表的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后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探究核心腧穴及电刺激参数应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文献79篇,提取128组数据。TEAS核心腧穴主要包括外关、手三里、足三里、合谷、内关、阳陵泉等,上下肢最常用配伍为手三里-外关、阳陵泉-足三里;电刺激参数中频率选择多样,100 Hz最常用,刺激弛缓型偏瘫上肢腧穴时亦多选用2 Hz;其他电刺激参数应用较一致,多选用脉宽200~250μs的双向对称方波,刺激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度。t DCS刺激电极多置于脑部M1运动区在头皮的投影,安全刺激强度为1~2 mA。结论 采用TEAS治疗卒中后运动障碍应根据卒中后不同康复阶段患者肌肉状态选择刺激腧穴及电刺激参数,尤需关注刺激频率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运动障碍 经皮穴位电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电刺激参数 数据挖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在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徐静 宋思霖 许露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3期175-178,共4页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 目的 探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对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南京市第一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拟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术前常规护理与术后盆底肌电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术前量化排尿训练。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尿流动力学及排尿情况,并观察尿管拔除后24 h内及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两组膀胱容量、膀胱逼尿肌压力、尿流率、排尿间隔时间、每次尿量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夜尿次数均少于干预前,且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尿管拔除后24 h内、术后3个月排尿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术前量化排尿训练联合术后盆底肌电刺激可改善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提高排尿及控尿能力,降低排尿障碍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癌 量化排尿训练 盆底肌电刺激 排尿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穴位电刺激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谵妄的Meta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田书梅 魏永婷 +1 位作者 席祖洋 陈春 《巴楚医学》 2024年第2期103-110,共8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中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8月30日关于TEAS治疗老年手术患... 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在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中的效果。方法:系统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收集建库至2023年8月30日关于TEAS治疗老年手术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s),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篇文献,共2645例研究对象。Meta分析结果显示,TEAS能降低老年患者术后POD的发生率(RR=0.46,95%CI:0.38,0.56),接受骨科手术(RR=0.50,95%CI:0.40,0.63)、腹部手术(RR=0.41,95%CI:0.25,0.65)及肿瘤手术(RR=0.33,95%CI:0.19,0.57)的老年患者术后POD的发生率均显著下降(均P<0.001);TEAS术中全程(RR=0.39,95%CI:0.29,0.53)或延续到术后(RR=0.52,95%CI:0.36,0.75)可明显降低老年患者术后POD发生率。结论:TEAS可有效降低行骨科、腹部及肿瘤等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POD的发生,TEAS术中全程使用或延续到术后均能有效抑制老年患者术后POD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穴位电刺激 老年患者 术后谵妄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