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镍基催化材料电催化尿素氧化辅助水分解制氢
1
作者 施雪晴 邓敏 +3 位作者 甘星 杨明亮 熊昆 张海东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9-53,共5页
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组分、形貌和微观结构调控,总结了镍基催化剂在UOR辅助水分解制氢中的最新研究现状,阐述了UOR的反应路径和产物分析,重点探讨了镍基催化剂不同物种、不同形貌和微观结构对UOR的影响,并对UOR辅助水分解制氢技术及其高效... 基于镍基催化剂的组分、形貌和微观结构调控,总结了镍基催化剂在UOR辅助水分解制氢中的最新研究现状,阐述了UOR的反应路径和产物分析,重点探讨了镍基催化剂不同物种、不同形貌和微观结构对UOR的影响,并对UOR辅助水分解制氢技术及其高效催化剂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催化 催化 尿素氧化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P/Ni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分解水制氢研究
2
作者 张劲松 周晓红 汤燕 《环境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0-67,共8页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高效氢能的可持续途径,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为了提高三元金属硫化物NiIn_(2)S_(4)的制氢性能,该文将Co_(2)P纳米颗粒负载到表面,得到Co_(2)P/Ni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 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技术作为一种将太阳能转换为清洁、高效氢能的可持续途径,具有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为了提高三元金属硫化物NiIn_(2)S_(4)的制氢性能,该文将Co_(2)P纳米颗粒负载到表面,得到Co_(2)P/Ni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SEM、TEM、XPS、DRS、PL、电化学等多种技术对Co_(2)P/NiIn_(2)S_(4)的结构进行了分析,表征了其在可见光和紫外-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性能。Co_(2)P的负载可以降低Ni In_2S_4的禁带宽度,增强其在可见光区域的吸收。更重要的是,Co_(2)P与NiIn_(2)S_(4)之间的能带匹配,可以促进光生电荷从NiIn_(2)S_(4)向Co_(2)P的传输,实现光催化还原反应位和氧化反应位在空间上的分离,有效抑制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因此,Co_(2)P的负载显著增强了NiIn_(2)S_(4)光催化制氢的性能。当Co_(2)P的负载量为5%(w)时,得到的5-Co_(2)P/NiIn_(2)S_(4)复合光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制氢速率达到384.8μmol/h,是单一NIS的29.2倍,365和42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分别为32.7%和10.1%,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制氢 Co_(2)P NiIn_(2)S_(4) 能带匹配 光生载流子分离 表观量子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钒水滑石电极用于可放大电催化5-羟甲基糠醛氧化耦合产氢 被引量:1
3
作者 李美然 宋英杰 +6 位作者 万鑫 李洋 罗毅奇 贺业亨 夏博文 周华 邵明飞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58,共3页
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催化水裂解是获取绿氢的重要途径,但受到缓慢的阳极析氧反应(OER)限制。使用热力学有利的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HMFOR)代替OER的电解水制氢耦合氧化策略提供了一种降低能耗的有效策略,同时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含... 可再生能源驱动的电催化水裂解是获取绿氢的重要途径,但受到缓慢的阳极析氧反应(OER)限制。使用热力学有利的5-羟甲基糠醛氧化反应(HMFOR)代替OER的电解水制氢耦合氧化策略提供了一种降低能耗的有效策略,同时可以生产高附加值的有机含氧化合物,如2,5-呋喃二甲酸(FDCA)。在该领域,大量工作集中于催化剂工程以获得更好的催化活性和产物选择性。然而,很少有研究关注到5-羟甲基糠醛(HMF)的规模化氧化制备FDCA。为此,我们合成了一种镍钒水滑石(NiV-LDH)催化剂用于高效HMFOR,在1.52 V vs.RHE(可逆氢电极)下,电流密度达到100 mA·cm^(-2) FDCA的法拉第效率高达94.6%。与OER相比,HMFOR将对应的氢气生产率提高了两倍。作为概念验证,我们使用流动反应器展示了连续且可规模化的HMFOR,在10 A条件下,实现了94.8%的高HMF单程转化率和98.5%的高FDCA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催化水分解耦合制氢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 5-羟甲基糠醛 2 5-呋喃二甲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Mg-Al类水滑石衍生镍基催化剂的制备及其氨分解性能
4
作者 连敏丽 苏佳欣 +5 位作者 黄鸿杨 嵇玉寅 邓海帆 张彤 陈崇启 李达林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60,共8页
氨分解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现场制氢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廉价、高性能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系列Ni_(x)Mg_(75–x)Al_(25)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作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处理制备负载型高分散Ni/Mg(Al)O催化剂并用于氨分解制... 氨分解作为一种很有前景的现场制氢技术,关键在于开发出廉价、高性能的催化剂。本研究通过共沉淀法合成系列Ni_(x)Mg_(75–x)Al_(25)类水滑石化合物(HTlc)作为前驱体,经过焙烧和还原处理制备负载型高分散Ni/Mg(Al)O催化剂并用于氨分解制氢,采用不同研究手段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Ni含量和氨还原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HTlc前驱体经过焙烧分解形成Mg(Ni,Al)O固溶体,Ni物种与载体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经750℃氨还原得到高分散Ni金属纳米颗粒,其平均晶粒尺寸为5.9~7.7 nm。质谱分析表明,氨还原过程中无氮氧化物(NOx)生成,同时750℃氨还原与氢还原催化剂的活性相当,说明氨是一种合适的还原气。催化剂活性随着Ni含量和还原温度升高而增加。其中,750℃氨还原Ni_(20)Mg_(55)Al_(25)催化剂在30000 m L·g^(–1)cat·h^(–1)、600℃下的氨转化率为98%,且在100 h反应过程中转化率保持不变,Ni金属无明显烧结现象,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活性、稳定性和抗烧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氢 分解 催化 滑石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工程驱动的Fe@生物质碳复合材料电催化水氧化性能
5
作者 刘桃花 袁登辉 +6 位作者 邵鸿源 王薇 宋旭东 王焦飞 白永辉 马保军 于广锁 《洁净煤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61,共9页
生物质衍生的碳材料因其独特的形貌、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分级多孔的结构在电催化水分解领域展现出潜力。然而,其固有缺陷如活性位点密度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价值。研究通过高压水热碳化一次性筷子形成生物碳(... 生物质衍生的碳材料因其独特的形貌、较高的比表面积以及分级多孔的结构在电催化水分解领域展现出潜力。然而,其固有缺陷如活性位点密度低和结构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价值。研究通过高压水热碳化一次性筷子形成生物碳(BC),进一步采用浸渍和热处理将Fe修饰在其表面,构建了具有界面协同作用的Fe@BC复合催化剂,并研究了其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性能。研究发现,Fe以氧化物的形式分布于BC载体表面。并且随着Fe的引入,BC的晶相和形貌结构发生了改变,形成了多孔的层状结构。重要的是,BC与Fe原子之间形成的Fe-O强界面相互作用能够诱导产生Fe^(2+)与Fe^(3+)双活性中心。随着OER反应的进行,催化剂表面形成更多缺陷羟基氧化物种,有效促进电子重新分布,补充OER过程中Fe位点的电荷累积,从而显著提升并稳定Fe^(3+)和Fe^(2+)活性中心的催化性能。该催化剂在碱性介质中展现出优异的OER催化性能,在电流密度10 mA/cm^(2)和200 mA/cm^(2)的条件下,其电位相对于可逆氢电极分别为1.482 V和1.550 V,显著优于商业RuO_(2)催化剂。此外,该催化剂性能可以稳定保持48 h以上,该研究成果为设计新型高效的生物碳与过渡金属耦合的OER催化体系提供了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 生物质碳材料 析氧反应 界.面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镍铁氢氧化物-磷化钴复合电极电催化分解水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博 吕功煊 马建泰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382,I0003-I0006,共13页
本研究采用水热-磷化-电化学沉积法在磷化钴表面构筑了金属氢氧化物层,制备了NiFeOH/CoP/NF复合电极,考察了复合电极电解水制氢的性能。在1.0 mol/L的KOH介质中,NiFeOH/CoP/NF复合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电解水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 本研究采用水热-磷化-电化学沉积法在磷化钴表面构筑了金属氢氧化物层,制备了NiFeOH/CoP/NF复合电极,考察了复合电极电解水制氢的性能。在1.0 mol/L的KOH介质中,NiFeOH/CoP/NF复合电极表现出良好的催化电解水性能。在电流密度为100 mA/cm^(2)时,NiFeOH/CoP/NF复合电极电催化析氢(HER)和析氧反应(OER)所需的过电势分别为141和372 mV。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NiFeOH/CoP/NF同时用作阴极和阳极电解水所需电压仅为1.61 V。NiFeOH保护层增强了CoP在电解水反应中的活性和稳定性,NiFeOH/CoP/NF复合电极在恒电流电解中表现出高的HER和OER稳定性,活性可维持60000 s,性能未见明显衰减。将NiFeOH/CoP/NF两电极电解池与GaAs太阳能电池组成光伏-电解水系统,该系统在100 mW/cm^(2)模拟光照条件下,太阳能至氢能转化效率达到18.0%,并可稳定运行200 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钴 金属氢氧化物保护层 催化分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催化水分解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岳飞 肖克 +2 位作者 王朝阳 朱日龙 邹军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2-70,共9页
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亟需寻找可持续、清洁、高效的能源,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是一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无污染、可再生的理想清洁能源。通过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可实现零碳排放,被认为是最清洁和可持续的方法。... 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亟需寻找可持续、清洁、高效的能源,氢气的燃烧产物只有水,是一种可替代化石燃料的无污染、可再生的理想清洁能源。通过电催化水分解制氢可实现零碳排放,被认为是最清洁和可持续的方法。总结了电催化析氢反应和析氧反应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其内在反应原理以及提高催化剂电催化水分解性能的设计方法,从贵金属基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两方面展开讨论,介绍了增强催化剂电催化水分解活性的方法及目前催化剂面临的挑战,并对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分解 制氢 催化 析氢反应 析氧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FeAl水滑石超薄纳米片的能带调控及其高效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 被引量:1
8
作者 田梁玉 刘周斌 周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4-138,145,共6页
利用双滴法合成了厚度仅为1.86nm的超薄CoFeAl水滑石纳米片(CoFeAl-LDH),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形貌和能带结构。实验... 利用双滴法合成了厚度仅为1.86nm的超薄CoFeAl水滑石纳米片(CoFeAl-LDH),发现其具有优异的光催化产氢性能。利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多种表征方法,研究了其晶体结构、形貌和能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CoFeAl-LDH在400~800nm的可见光区域内均具有较好的光吸收能力,而且通过调变Co∶Fe∶Al的摩尔比例,实现了CoFeAl-LDH的能带调控。系统考查了不同Co∶Fe∶Al摩尔比例对其光催化产氢性能的影响,发现Co_(6)Fe_(3)Al_(3)-LDH催化剂展现出最好的产氢活性,产氢速率达到576μmol/g·h,高产氢活性主要是由于其具备更强的还原氢质子能力,以及更优的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石 催化 分解 制氢 能带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乙二醇为电子给体在CuO/TiO2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 被引量:3
9
作者 杨旭 李小龙 +2 位作者 胡彩花 沙作良 杨立斌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167-2173,共7页
采用浸渍、热分解的方法在TiO2纳米颗粒上负载CuO制备得到光催化剂CuO/TiO2。研究了以乙二醇为电子给体,在CuO/TiO2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反应过程。重点分析考察了影响光催化产氢速率的因素如CuO的负载量、反应时间、光催化剂用量、乙... 采用浸渍、热分解的方法在TiO2纳米颗粒上负载CuO制备得到光催化剂CuO/TiO2。研究了以乙二醇为电子给体,在CuO/TiO2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反应过程。重点分析考察了影响光催化产氢速率的因素如CuO的负载量、反应时间、光催化剂用量、乙二醇初始浓度等,同时对光催化制氢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氙灯光源模拟太阳光下最佳产氢速率达到604.5μmol·h-1·g-1;CuO/TiO2催化剂改善了光吸收性能、减少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速率,CuO可以起到传输电子的作用;乙二醇为电子给体很可能经过羟基乙醛进一步被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分解 制氢 乙二醇 CuO/TiO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nO/g-C_(3)N_(4)S型异质结的构建及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雷嘉莉 王仲秋 +4 位作者 蒋琪 何冰冰 李金懋 王国宏 王娟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0-37,共8页
采用静电纺丝和自组装技术制备了ZnO/g-C_(3)N_(4)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G、BET、XPS、SEM、UV-Vis、PL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研究了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分... 采用静电纺丝和自组装技术制备了ZnO/g-C_(3)N_(4)S型异质结复合光催化剂,采用XRD、FTIR、TG、BET、XPS、SEM、UV-Vis、PL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以三乙醇胺为牺牲剂,研究了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当g-C_(3)N_(4)质量为ZnO质量的20%时,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的光催化活性最高,析氢速率最快(428.02μmol·g^(-1)·h^(-1)),是ZnO的45.63倍;其光催化活性的显著增强主要归因于ZnO和g-C_(3)N_(4)之间构建了S型异质结;暗态下,电子通过ZnO/g-C_(3)N_(4)复合光催化剂界面从g-C_(3)N_(4)转移到ZnO上,从而形成内建电场和半导体的能带弯曲;光照下,库仑力作用促进了无用电子与空穴的复合,进而实现了具有较高还原性光生电子和较高氧化性空穴在空间上的分离,促使复合光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氧化还原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nO纳米纤维 ZnO/g-C_(3)N_(4) 催化分解制氢 S型异质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热协同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能质传输与转化视角下的挑战与突破
11
作者 剡雪丽 王歆诒 +7 位作者 曾梓玉 张诗悦 张永旺 赵鑫源 赵仕东 王标 王树建 刘茂昌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56-75,共20页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以其系统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解决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的理想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光催化材料本身,对反应界面(涉及气、液、固三相)能量和物质传输转换机制缺乏系统的跨尺度考...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以其系统简单、成本低廉的优势,成为解决当前能源与环境问题、实现“双碳”目标的理想途径之一。然而,传统研究多聚焦于光催化材料本身,对反应界面(涉及气、液、固三相)能量和物质传输转换机制缺乏系统的跨尺度考量,致使整体光-氢转化效率长期处于较低水平。研究从能质传输与转化的角度出发,概述了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基本原理和过程,并深入探讨了非稳态光吸收吸收与能量转化、缓慢的传质过程(特别是反应界面气泡成核、生长和脱附过程)以及极端地区水资源匮乏等瓶颈问题。针对这些挑战,提出了若干突破途径。首先,重点介绍了一种太阳能聚光-光热耦合反应系统,通过聚光技术实现光热协同,显著提高了太阳能的宽光谱利用率以及载流子的反应势能和转化效率。其次,详细论述了基于光热基底构建全新的液-固/气-固解耦型反应体系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克服三相体系中因气泡生成造成的传质限制。再次,阐述了利用太阳能分频技术和气固界面构建,实现空气集水与光催化分解水耦合制氢的策略,以应对水资源受限问题。最后,从工程化角度强调了系统设计及其规模示范的深远影响和重要意义,并对这一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解制氢 催化 能质传输与转化 聚光光热效应 界面蒸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铁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的构筑及电催化分解水性能研究
12
作者 黄雅荣 于润泽 关丽丽 《功能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125-11131,共7页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 由于与日俱增的能源污染以及不可再生化石燃料的大量消耗,探寻新的绿色清洁能源载体迫在眉睫。二维结构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在电催化分解水中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活性,但是导电性差、比表面小阻碍了性能的进一步提升。采用简便的水热法成功构筑了独特形貌的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CoFe-LDHs),考察了催化剂电催化分解水性能。在1 mol/L KOH中,CoFe-LDHs-1∶1同时作为阴极和阳极在达到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仅需要施加1.62 V电压,在电催化分解水稳定性测试中也表现出卓越的催化稳定性,50 h的稳定性测试中没有出现明显的性能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铁双金属层状氢氧化物 活性位点 催化分解 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i_(2)P@2D磷烯双功能电催化剂在光伏辅助全分解水制氢中的应用研究
13
作者 王娟 梁俊辉 +5 位作者 范浩阳 柳鸿铭 陈达 陈华予 黄岳祥 秦来顺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645-653,共9页
近年来,二维磷烯(2D BP)因其较短的电荷传输距离、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充分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成为电催化剂的理想材料。然而,不适合的含氧中间体吸附能使其反应动力学迟缓,进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引入颗粒状的非晶Ni_(2)P化合物... 近年来,二维磷烯(2D BP)因其较短的电荷传输距离、高载流子迁移率和充分暴露的表面活性位点,成为电催化剂的理想材料。然而,不适合的含氧中间体吸附能使其反应动力学迟缓,进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本文通过引入颗粒状的非晶Ni_(2)P化合物,构建Ni_(2)P@BP异质结,在改善反应活性的基础上,提高其电化学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纯BP和Ni_(2)P电催化剂,Ni_(2)P@BP催化剂展现出优异的析氢(HER)和析氧(OER)催化活性,在10 mA/cm^(2)电流密度下的过电势分别为167和186 mV。Ni_(2)P@BP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仅需1.54 V的外加偏压(Vapp)就可以实现10 mA/cm^(2)的电流密度。将其与a-Si∶H/a-SiGe∶H/a-SiGe∶H三结叠层太阳电池连接,实现了超过7%的太阳能制氢(STH)转换效率,相较于作为双功能电催化剂的纯BP提高了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二维磷烯 Ni_(2)P 太阳能制氢 太阳能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法制备CdS-TiO_2NT复合催化剂及其在可见光下分解水制氢的性能 被引量:13
14
作者 董源 蒋淇忠 +4 位作者 杨开 彭祥 黄铁骑 马紫峰 上官文峰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16-421,共6页
以CdCl2·2.5H2O,Na2S·9H2O和自制的TiO2纳米颗粒为原料,在微波反应器内合成了掺杂CdS的TiO2纳米管复合催化剂。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采用此方法可合成形貌完好纳米管,管子内径为5-10nm,长度为150-200nm。X射线衍射表... 以CdCl2·2.5H2O,Na2S·9H2O和自制的TiO2纳米颗粒为原料,在微波反应器内合成了掺杂CdS的TiO2纳米管复合催化剂。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发现采用此方法可合成形貌完好纳米管,管子内径为5-10nm,长度为150-200nm。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显示合成的复合催化剂主要为锐钛矿型的多晶态TiO2纳米管,并且CdS的掺杂造成TiO2晶体变形,可能是CdS与TiO2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和CdS部分进入TiO2晶格内部。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该催化剂各元素电子环境进行了分析。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发现所制备的复合催化剂产生明显的红移现象,能吸收可见光。该催化剂在可见光下催化分解纯水制氢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掺杂CdS(1.96%(wt))的TiO2纳米管催化剂能分解纯水产生氢气,产氢速率为12.9μmol·(h·g)^-1,而纯CdS纳米颗粒、纯TiO2纳米管以及这两者物理混合的催化剂则检测不到氢气的产生。通过考察不同CdS的掺杂量,发现CdS质量分数为1.96%的CdS-TiO2NT催化剂的可见光下催化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纳米管 微波合成法 CDS 催化 分解制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红石相含量对混晶纳米TiO_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鹏 贾立山 +2 位作者 李清彪 方维平 唐勇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473-1476,1482,共5页
合成了不同金红石相含量的纳米TiO2,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活性。结果表明,未沉积Pt时,纯锐钛矿TiO2活性最高,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导致TiO2活性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波动。沉积Pt后,TiO2产氢速率随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 合成了不同金红石相含量的纳米TiO2,并研究了其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活性。结果表明,未沉积Pt时,纯锐钛矿TiO2活性最高,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导致TiO2活性下降并在下降过程中出现波动。沉积Pt后,TiO2产氢速率随金红石相含量的增加先增后减,在金红石相质量分数为9.7%时达到最高,为40.35 mmol/(gcat.h)。首次提出了金红石相含量对混晶纳米TiO2光催化分解水制氢活性的影响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分解制氢 混晶 纳米TIO2 金红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喜蓉 董新法 林维明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5-29,共5页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氢气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氢能的有效方式。介绍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贵金属负载、离子掺杂以及复合半导体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修饰和改性处... 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备氢气是一种将太阳能转换成氢能的有效方式。介绍了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的原理,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贵金属负载、离子掺杂以及复合半导体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修饰和改性处理的技术及其影响,并展望了未来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催化剂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 分解 制氢 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等离子体处理制备NiO/SrTiO_3及其光催化水分解制氢性能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邹吉军 刘昌俊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926-931,共6页
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改进常规浸渍法制备了NiO/SrTiO3光催化剂.XRD、XPS和TEM分析证明,金属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得到极大提高,并在反应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XPS、热重和XRD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处理使浸渍的Ni(NO3)2在常温下分解为... 利用辉光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改进常规浸渍法制备了NiO/SrTiO3光催化剂.XRD、XPS和TEM分析证明,金属颗粒在载体表面的分散性得到极大提高,并在反应中具有很好的稳定性.XPS、热重和XRD分析表明,等离子体处理使浸渍的Ni(NO3)2在常温下分解为晶化度较低的NiO团簇,该团簇可能与载体具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在光催化反应中,高分散的金属可以促进电荷传递,并提供更多的表面活性位.对于水分解制氢和甲醇溶液转化制氢反应,该催化剂的活性分别是常规催化剂的1.3倍和1.8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制氢反应 辉光放等离子体 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州化物所超薄α-Fe_2O_3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取得新进展
18
作者 新型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44-244,共1页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氧化铁(α-Fe2O3)由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低的能带结构(2.1eV)以及自然储备丰富等优势,成为目前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领域中的重要材料。然而,氧化...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是解决目前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问题的理想途径之一。氧化铁(α-Fe2O3)由于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较低的能带结构(2.1eV)以及自然储备丰富等优势,成为目前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领域中的重要材料。然而,氧化铁同时具有导电性差、光生电子-空穴复合较快等缺陷,严重限制了其实际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Α-FE2O3 分解 制氢 超薄 兰州 环境污染问题 子-空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新进展
19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36-336,共1页
6月9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领导的太阳能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以Ta3N5为基础的半导体光阳极研究中,发现“空穴储存层”电容效应,藉此设计并... 6月9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洁净能源国家实验室李灿院士领导的太阳能研究团队在“太阳能光电催化分解水制氢”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在以Ta3N5为基础的半导体光阳极研究中,发现“空穴储存层”电容效应,藉此设计并获得了高效稳定的太阳能光电化学分解水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 太阳能 分解 制氢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 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实验室 洁净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能量转换效率及量子产率的实验测定与计算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耀君 郭烈锦 +4 位作者 延卫 赵亮 杨鸿辉 李明涛 许云波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13-1116,共4页
对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阈值能、太阳能转换效率以及太阳能转化成可储存的化学能效率进行了阐述;建立了一种利用已知量子产率的化学光量计测定光子数绝对值的实验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能量转换效率... 对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阈值能、太阳能转换效率以及太阳能转化成可储存的化学能效率进行了阐述;建立了一种利用已知量子产率的化学光量计测定光子数绝对值的实验方法,并使用该方法对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能量转换效率及产氢的量子产率进行了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转换效率 量子产率 催化分解制氢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