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压直流避雷器研发中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晓星 李征 +9 位作者 赵大翠 张晓旭 田宏伟 李明刚 安冬月 车文俊 千叶智基 潘仰光 宋继军 菅雅弘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0-154,共5页
中国正在建设±500/±660/±800kV等电压等级的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并在努力实现电力设备的国产化。研发了大容量电阻片、阀避雷器和母线/线路避雷器类型的高压直流避雷器,已经或即将投运于各个高压直流输变电实际工程,介... 中国正在建设±500/±660/±800kV等电压等级的高压直流输变电工程,并在努力实现电力设备的国产化。研发了大容量电阻片、阀避雷器和母线/线路避雷器类型的高压直流避雷器,已经或即将投运于各个高压直流输变电实际工程,介绍这些直流避雷器的研发技术和结果。大容量电阻片实现各种直流避雷器通用,也实现了交/直流避雷器通用,已实际应用于1000/750/500kV等电压等级的瓷套型避雷器。阀避雷器采用复合外套,基于良好的多柱避雷器电流分布、整只避雷器电位分布,解决了压力释放和机械强度等难点问题。母线/线路避雷器采用复合外套/瓷外套2种结构。复合外套型,在压力安全释放的基础上,解决了抗弯强度问题;瓷套型,采用等径深棱伞以提高避雷器的耐污秽能力,应用减震技术(装置)大幅度减小瓷套根部应力,从而满足抗地震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电阻片 阀避雷器 母线/线路避雷器 电位/电流分布 短路电流试验 机械强度:耐污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钢在生物膜和硫化物膜下的电化学腐蚀行为 被引量:3
2
作者 董泽华 郭兴蓬 +1 位作者 郑家燊 许立铭 《电化学》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73-179,共7页
应用丝束电极技术比较了SRB生物膜以及硫化物膜对Q2 35碳钢腐蚀过程的影响机制 ,采用电位、电流扫描技术测试了生物膜和FeS膜下的碳钢腐蚀不均匀性特征 ,发现由于膜的导电性致使表面电位扫描已不能作为膜下局部腐蚀的判据 .动电位扫描... 应用丝束电极技术比较了SRB生物膜以及硫化物膜对Q2 35碳钢腐蚀过程的影响机制 ,采用电位、电流扫描技术测试了生物膜和FeS膜下的碳钢腐蚀不均匀性特征 ,发现由于膜的导电性致使表面电位扫描已不能作为膜下局部腐蚀的判据 .动电位扫描表明无氧近中性溶液中 ,硫化物膜对碳钢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电化学阻抗谱显示 ,硫化物膜电容增加缓慢 ,其极化电阻Rp 随时间呈先增后降的趋势 .与硫化物膜相比 ,生物膜表现出极大的电容 (10 4 ~ 10 5μF/cm2 ) ,且膜电容随时间呈S型增加 ,而极化电阻Rp 则呈指数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膜 硫酸盐还原菌 碳钢 丝束电极 电位/电流分布 电化学阻抗谱 电化学腐蚀 硫化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