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沼气发电与新型热力循环的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低碳调度模型 被引量:1
1
作者 唐爱红 王庆铭 +2 位作者 周淼 王文浩 刘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47-1859,I0020,共14页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沼气发电参与的热-电系统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开展沼气发电系统参与热电调度的研究极其迫切。该文首先基于沼气发电特性,建立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并论证... 随着“双碳”目标的逐步推进,新能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沼气发电参与的热-电系统在农村能源结构优化中所占比重逐渐加大,开展沼气发电系统参与热电调度的研究极其迫切。该文首先基于沼气发电特性,建立农村“化学-热-电”耦合系统,并论证该系统的可行性与重要性;其次,在所建立的系统中采用新型热力循环系统,通过建立考虑虚拟储能的热网动态模型,实现热能的跨时段转移;然后,基于沼气从产生到发电的全过程,提出一种“沼气-热-电”联储联供单元,实现系统中化学能、热能和电能的有效整合,最大化全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最后,该模型以51节点系统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文所提“化学-热-电”耦合系统不仅能够弥补风光出力不确定的弊端,还通过整合多种能源形式,显著降低了系统的碳排放,展示了其在现代农村能源结构中的环保和经济双重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气发 调度模型 “化学--耦合系统 力循环系统 联储联供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离子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
2
作者 耿陈 彭乔 +4 位作者 孟锦豪 刘天琪 曾雪洋 陈刚 李燕 《电力自动化设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3-39,共7页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方法。基于电池测试数据,辨识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不同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下的锂电池模型多维参数库。考虑传统Thevenin模型采用固定时间常数,导... 为提高锂离子电池建模精度,提出了一种考虑弛豫过程的锂电池电-热-老化耦合建模方法。基于电池测试数据,辨识Thevenin等效电路模型参数,建立不同荷电状态与健康状态下的锂电池模型多维参数库。考虑传统Thevenin模型采用固定时间常数,导致电池模型在弛豫时间段端电压的拟合效果较差,采用变时间常数方法优化电池弛豫期间的端电压响应。在热表征方面,在不同电流倍率下均辨识了电池的热模型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能够精确反映锂电池在多种运行条件下的端电压、温度和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池建模 Thevenin模型 --老化耦合模型 弛豫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余热利用的氢电耦合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
3
作者 余金伟 陆亚红 +3 位作者 王茹楠 应芳义 姚剑琪 李振坤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78-488,I0002-I0003,共13页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快速增长,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冲击,而氢电耦合系统作为一种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弥补作用。从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考虑电解槽和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的氢电耦合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方法。首... 新型电力系统中新能源的快速增长,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冲击,而氢电耦合系统作为一种储能系统,具有良好的弥补作用。从提高新能源消纳能力的角度出发,提出考虑电解槽和燃料电池余热利用的氢电耦合系统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建立氢电耦合系统优化运行模型,并分析各设备的耦合机理,考虑电解槽和燃料电池的余热利用,实现电氢热能源的协调利用和相互转化;其次,考虑到不同时间尺度对调度结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的多时间尺度最优调度方法。在日前调度时段,考虑分时电价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随机波动性,通过协调系统内各设备的出力,保证氢电耦合系统的运行成本最小。在实时调度阶段,根据超短期预测结果,利用MPC算法对日前调度结果进行日内滚动优化校正,减小日前预测误差带来的经济性影响。最后,针对算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多时间尺度优化运行方法可以有效平抑风机光伏发电波动,提高系统的能源利用率和运行的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系统 联产 模型预测控制 多时间尺度 优化运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热-结构耦合模型的高速电主轴温升特性分析与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2
4
作者 梁佳成 《机床与液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125-129,152,共6页
为解决热变形对主轴寿命及加工精度的影响,对高速电主轴的温升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电主轴的热结构耦合模型,然后利用ANSYS软件进行热态模拟,分析稳态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电主轴的热变形情况,最后探讨了主轴转速与切削力的变化对电... 为解决热变形对主轴寿命及加工精度的影响,对高速电主轴的温升特性进行研究。首先建立了电主轴的热结构耦合模型,然后利用ANSYS软件进行热态模拟,分析稳态温度场的分布以及电主轴的热变形情况,最后探讨了主轴转速与切削力的变化对电主轴温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所用方法可有效模拟电主轴工作过程中温度场分布以及热变形,仿真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为电主轴温度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轴 ANSYS 温度场 升温特性 -结构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耦合仿真模型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杰 张云龙 +1 位作者 何永全 汤元会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71-678,共8页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锂电池故障而引起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热失控行为复杂、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低,难以为研究提供有效、完备的数据。因此,利用高置信度仿真模型研究和评估锂电...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因锂电池故障而引起的起火、爆炸等问题引起了各界的密切关注。锂电池在机械滥用下的热失控行为复杂、实验成本高、可重复性低,难以为研究提供有效、完备的数据。因此,利用高置信度仿真模型研究和评估锂电池的安全性能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基于Ls-Dyna软件建立了锂电池机-电-热耦合仿真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准确预测电池在受到压痕时的机械响应和电响应,且能合理地模拟电池的温度分布,具有较高的置信度。利用该模型对控制因素(压头半径,冲压方式)进行了研究,并综合分析了相关参数对锂电池安全性能的影响。所获得的结果可为车载锂电池包的设计和安全系统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滥用 机--耦合仿真模型 失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电解槽电-热场强耦合建模计算方法 被引量:17
6
作者 徐宇杰 李劼 +3 位作者 尹诚刚 杨帅 张红亮 吕晓军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239-245,共7页
指出广泛使用的铝电解槽电-热场分离的计算方法和电-热场弱耦合计算方法的理论缺陷,提出一种电-热场强耦合计算模型。以某420 kA铝电解槽为对象,同时应用强耦合模型与传统的弱耦合模型对其电-热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证明了在电-热场分析... 指出广泛使用的铝电解槽电-热场分离的计算方法和电-热场弱耦合计算方法的理论缺陷,提出一种电-热场强耦合计算模型。以某420 kA铝电解槽为对象,同时应用强耦合模型与传统的弱耦合模型对其电-热场进行计算,计算结果证明了在电-热场分析中采用强耦合模型的必要性。研究结果表明:不设定熔体温度是电场和热场实现强耦合的关键,对槽内各热源进行准确描述并引入计算模型中是获得可靠的铝电解槽电-热场分布的必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槽 - 耦合 源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强风暴动力-电耦合数值模拟研究II:电结构形成机制 被引量:33
7
作者 孙安平 言穆弘 +2 位作者 张义军 张鸿发 黄美元 《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732-739,共8页
文中利用文献 [1]所建立的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CCOPE(CooperativeConvectivePrecipita tionExperiment)计划 1981年 7月 1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 ,分析了该雷暴云中电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 ,讨论了起电、降水和... 文中利用文献 [1]所建立的三维强风暴动力 -电耦合模式模拟研究了CCOPE(CooperativeConvectivePrecipita tionExperiment)计划 1981年 7月 19日的一次强雷暴过程 ,分析了该雷暴云中电结构的时空演变特征和形成机制 ,讨论了起电、降水和对流三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 ,感应和非感应起电机制是雷暴云电结构形成的主要机制 ,冰相物的出现大大增强了雷暴中的起电过程。雷暴云中最大电场出现的时间与最大固态降水强度的出现基本同时 ,但比最大液态降水强度和最大上升速度出现的时间略有滞后 ,云中最大上升速度与最大液态降水强度基本同时出现。云中最大电场出现的时段正好是最大上升速度达到最大值后回落的阶段。雷暴云中起电活动的强弱还受云中微物理过程的发展和冰相物出现时间的影响 ,对流运动与起电过程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流运动影响着云中的凝结和冻结过程 ,从而与冰相物出现的时间有关。而仅仅依靠对流运动对正负离子的输送机制不可能产生云中接近放电的临界电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制 雷暴云 结构 输送机制 数值模拟 三维风暴动力-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IGBT模块结温预测的热-电耦合模型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吴岩松 罗皓泽 +2 位作者 李武华 何湘宁 邓焰 《电工电能新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7,65,共6页
随着IGBT模块功率等级及密度的提高,因功率损耗而导致芯片温升加剧进而导致变流系统崩溃的问题愈发突出。对功率器件及散热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功率器件封装设计、器件选型、系统布局以及逆变器的可靠运行。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I... 随着IGBT模块功率等级及密度的提高,因功率损耗而导致芯片温升加剧进而导致变流系统崩溃的问题愈发突出。对功率器件及散热系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功率器件封装设计、器件选型、系统布局以及逆变器的可靠运行。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方法对IGBT模块和散热系统的瞬态热阻抗进行了提取,所得结果与厂商数据手册吻合,而且通过所用方法验证了热阻抗曲线的普适性,最后利用热特性RC等效网络建立热-电耦合模型,可对芯片动态结温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瞬态阻抗 有限元 -耦合模型 动态结温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动汽车用软包动力锂电池热-结构耦合分析 被引量:8
9
作者 金标 张静秋 +2 位作者 高俊国 舒雄 王文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63-567,共5页
建立了方形锂电池瞬态产热模型,将软包锂电池简化为各向异性的叠层式复合材料,确定了模型中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使用ANSYS软件,利用顺序热-结构耦合方式,模拟了电池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电池中心区域温度较高,... 建立了方形锂电池瞬态产热模型,将软包锂电池简化为各向异性的叠层式复合材料,确定了模型中的热物性参数和力学参数;使用ANSYS软件,利用顺序热-结构耦合方式,模拟了电池瞬态温度场和热应力场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电池中心区域温度较高,且受压应力,侧边温度较低,且受拉应力;电池各边出现应力集中,且最大Mises应力随放电电流增大而增大,随环境温度升高而减小;最大形变发生在电池高度方向两端,且随放电电流增大和环境温度升高而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包动力锂 模型 -结构耦合 温度场 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热特性与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宋文吉 陈明彪 +1 位作者 白帆飞 冯自平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09-312,共4页
通过微元电池等效电路的方法,建立分层结构的电-热耦合模型,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及电-热变化特性。基于电-热耦合模型,分析软包电池容量变化对温度梯度的影响,并对极耳进行优化。只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加电池容量时,电池容量增加... 通过微元电池等效电路的方法,建立分层结构的电-热耦合模型,得到锂离子动力电池的温度分布及电-热变化特性。基于电-热耦合模型,分析软包电池容量变化对温度梯度的影响,并对极耳进行优化。只通过层叠的方式增加电池容量时,电池容量增加到1倍,最大温升几乎增加0. 5倍,会增加热管理的难度。通过单独强化极耳换热的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最高温度。通过改变极耳位置,可降低动力电池(尤其是大容量电池)的最高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耦合模型 温度分布 极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锂离子电池组热管理系统设计与优化 被引量:8
11
作者 姜水生 何志坚 文华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5期1847-1853,共7页
针对电池组放电过程各部位生热不均匀现象,研究了其生热机理,建立电池电-热耦合模型,得到电池单体电流密度及生热速率在电芯上的分布规律。基于该生热规律模拟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根据电池模组的热物性参数及冷却要求(电池... 针对电池组放电过程各部位生热不均匀现象,研究了其生热机理,建立电池电-热耦合模型,得到电池单体电流密度及生热速率在电芯上的分布规律。基于该生热规律模拟电池模组在不同放电倍率下的温升,根据电池模组的热物性参数及冷却要求(电池模组温度控制在25~40℃,温差小于5℃)计算冷却水流速,并设计相对应的水冷结构。对比研究不同放电倍率、不同厚度导热板的电池模组仿真结果,得到最优导热板厚度(0.5 mm)。最后根据仿真结果对水冷系统进行优化,进一步减小了电池模组的温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池组 -耦合模型 管理系统 设计与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耦合模型的IGBT模块结温计算方法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玲玲 许亚恵 李志刚 《电源学报》 CSCD 2016年第6期23-28,共6页
温度循环下的疲劳累计损伤是IGBT模块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IGBT模块的结温对预测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IGBT模块工作过程中结温变化情况,首先通过计算IGBT和FWD的功率损耗建立了IGBT模块电模型,然后在分析IGBT模块热传导方式的基... 温度循环下的疲劳累计损伤是IGBT模块失效的主要原因,计算IGBT模块的结温对预测其寿命具有重要意义。为了研究IGBT模块工作过程中结温变化情况,首先通过计算IGBT和FWD的功率损耗建立了IGBT模块电模型,然后在分析IGBT模块热传导方式的基础上建立了IGBT模块热模型,进而基于电模型和热模型建立了IGBT模块的电-热耦合模型,最后以三相桥式逆变器为例对IGBT和FWD的结温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由于IGBT和FWD处于开关状态,两者的结温波形均呈波动形状,且波动均值经过短时间上升后稳定于一恒定值,所以逆变器用IGBT模块开始工作后经短时间的热量积累最终达到热稳定状态;由于IGBT的开关损耗比FWD大,使得IGBT结温受开关频率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模块 结温 功率损耗 -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电-热-老化耦合模型的自适应多段恒流充电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夔宁 张宏济 +1 位作者 谢翌 傅春耘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23-1329,共7页
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热网络法以及老化模型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老化耦合的多状态联合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阶数自适应的多段恒流充电策略.通过构建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的帕累托边界曲线,得到了电池最短充电时间(β=1... 基于一阶RC等效电路模型、热网络法以及老化模型建立了锂离子电池的电-热-老化耦合的多状态联合估计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建立阶数自适应的多段恒流充电策略.通过构建充电时间-电池寿命的帕累托边界曲线,得到了电池最短充电时间(β=1)、最小老化(β=0)及平衡(β=0. 02)充电三种充电策略,并与CC-CV充电策略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最短时间充电与2C CC-CV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最小老化充电与0. 1C CC-CV充电的老化损失都很小,但前者缩短了61. 7%的充电时间.平衡充电策略相比于最小老化策略,仅牺牲0. 06%SOH,缩短71. 19%的充电时间.相比于0. 5C CC-CV充电策略,平衡充电策略的充电时间减少了44. 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 --老化耦合模型 自适应多段恒流 粒子群优化算法 帕累托边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IGBT动态模型与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失效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何怡刚 周健波 +2 位作者 刘嘉诚 倪华东 崔介兵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6-54,共9页
绝缘栅型双极型晶体管(IGBT)失效会对整流或逆变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IGBT应用场合不同导致其焊料层失效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IGBT焊料层老化失效规律。首先利用改进的IGBT动态模型搭建三相整流电路并对其电路功耗误差进行修正... 绝缘栅型双极型晶体管(IGBT)失效会对整流或逆变系统产生严重影响, IGBT应用场合不同导致其焊料层失效形式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有必要研究IGBT焊料层老化失效规律。首先利用改进的IGBT动态模型搭建三相整流电路并对其电路功耗误差进行修正;其次构建IGBT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在电-热-力多物理场耦合下芯片温度和焊料层应力分布规律;最后利用随机生成的焊料层缺陷来探究空洞、裂纹等对焊料层失效的影响,得出焊料层老化失效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焊料层缺陷面积的比例高于15%时,焊料层空洞、裂纹及脱落对芯片结温及焊料层应力影响显著,其中,脱落和裂纹对焊料层应力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GBT 改进动态模型 --力耦合 三维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的热特性分析与优化
15
作者 董晨晖 杨斌 +4 位作者 乔志军 温浩伟 乔乐帅 陆雨晗 阮殿波 《电工电能新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9,共10页
为探究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对内部产热的影响,本文以超快充锂离子软包电池(正极为622型镍钴锰酸锂,负极为软/硬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单体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极耳位置、长宽比大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 为探究功率型锂离子电池结构设计对内部产热的影响,本文以超快充锂离子软包电池(正极为622型镍钴锰酸锂,负极为软/硬碳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电池单体的三维电化学-热耦合模型,揭示了不同极耳位置、长宽比大小对电池热特性的影响,并基于最优结构方案进行尺寸优化。结果表明:当正、负极片的长宽比大于2.62,极耳同侧分布时具有更低的热效应;在不同长宽比下,正、负极耳关于电芯域中心对称时电池温度的均匀性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型锂离子 结构优化 化学耦合模型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热致振动分析
16
作者 严律豪 靳艳飞 孙加亮 《力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233-1245,共13页
在轨空间结构受到周期性太阳辐射会产生热变形和热振动,考虑到设计及装配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影响,研究具有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热环境下考虑多个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 在轨空间结构受到周期性太阳辐射会产生热变形和热振动,考虑到设计及装配制造过程中的误差影响,研究具有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的动态响应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针对热环境下考虑多个随机参数的空间结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混沌多项式展开(PCE)的随机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计算方法,研究了结构热致振动的动态响应,分析了不同随机参数对热致振动的影响.首先,利用绝对节点坐标法(ANCF)对涉及热效应的空间简化模型进行建模,通过傅里叶温度单元法分析结构温度响应,推导出空间热-结构耦合模型.其次,利用PCE法构建原系统的代理模型,通过单项求容积法则(MCR)选取样本点,结合随机响应面法(SRSM)计算出PCE系数,得到热致振动响应的均值和标准差,并与蒙特卡洛模拟(MCS)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本文提出的算法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所需样本点仅为MCS方法的1.5%,计算效率比MCS方法提高了76倍.最后,分析了多个随机参数包括弹性模量、梁的长度、太阳辐射吸收率、表面辐射系数、太阳辐射强度和太阳辐射角度对结构热致振动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梁的长度和弹性模量的随机离散程度对热致振动响应的影响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振动 绝对节点坐标法 混沌多项式展开 随机参数 空间-结构耦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及需求响应的含电-氨-电环节综合能源系统多时间尺度电-热联合调度
17
作者 彭宏香 陈曦 《现代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9-117,共9页
电力系统中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普遍提高,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耗,减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碳排放,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含电-氨-电环节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电转氨(P2A)模块和... 电力系统中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渗透率普遍提高,为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耗,减少综合能源系统(IES)的碳排放,提高系统运行的经济性,提出一种计及需求响应的含电-氨-电环节综合能源系统调度模型。该模型利用电转氨(P2A)模块和固态氧化物氨燃料电池(ASOFC)提高IES消纳风电水平并参与系统的电热联供。在此基础上,根据负荷侧需求响应资源的形成机理,建立日前、日内低碳经济运行模型;同时,对含电-氨-电环节的综合能源系统内部能量耦合关系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基于源-荷协调的快慢时间尺度电热联合调度方法。基于CPLEX求解器的算例分析与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含电-氨-电环节的IES调度模型及其调度方法能够有效缓解弃风现象,在保证系统运行经济性的同时降低了系统碳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转氨 固态氧化物氨燃料 --氨耦合关系模型 联供 力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模拟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
18
作者 董灏 崔俊芝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3-166,共14页
对于具有复杂随机细观构造的复合材料结构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随机多尺度建模和计算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克服了随机多尺度问题直接模拟时巨大的计算量,实现了具有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 对于具有复杂随机细观构造的复合材料结构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随机多尺度建模和计算仍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发展了一个新的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克服了随机多尺度问题直接模拟时巨大的计算量,实现了具有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问题的数值模拟。借助统计多尺度渐近分析和泰勒级数方法,本文严格推导了可以精确分析随机复合材料结构宏-细观尺度非线性热-力耦合响应的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然后,通过局部误差分析证明了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中高阶校正项在保持计算模型局部能量和动量守恒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建立了可以高效模拟随机复合材料结构非线性热-力耦合行为的具有离线和在线两阶段的时空多尺度算法。最后,通过数值实验验证了统计高阶多尺度方法的计算高效率和高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复合材料结构 非线性-力耦合模拟 统计高阶多尺度计算模型 时空多尺度算法 局部误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力-电耦合下天线罩电性能仿真及分析
19
作者 吉建民 王伟 +2 位作者 余慧龙 刘涓 陈博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1,共10页
在实际飞行工况下,热力载荷会改变高速飞行器天线罩原有的电磁特性,从而影响制导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六面体网格划分的热-力-电耦合模型及仿真方法,可准确表征高速飞行工况下天线罩介电温漂和结构变形对电性能的影响。基于天线罩热-力... 在实际飞行工况下,热力载荷会改变高速飞行器天线罩原有的电磁特性,从而影响制导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六面体网格划分的热-力-电耦合模型及仿真方法,可准确表征高速飞行工况下天线罩介电温漂和结构变形对电性能的影响。基于天线罩热-力-电共享网格模型,首先通过瞬态热仿真得到天线罩响应温度场,通过静力分析得到天线罩结构变形场。然后,将天线罩介电温漂和结构变形准确传递到其电磁仿真模型中,并采用三维射线跟踪法计算其电性能。最后通过一个典型算例对高速飞行工况下天线罩电性能的变化进行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电性能变化非常明显,也进一步说明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研究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飞行器 天线罩 -力-耦合 温漂 结构变形 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航空电推进电机多层波浪形拓扑及散热设计方法 被引量:2
20
作者 徐金全 林华鹏 郭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06-1818,共13页
针对航空电推进电机的散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的航空电推进电机高效散热设计方法。航空电推进电机采用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建立电机等效热网络模型,确定等效热阻、对流换热系数等重要参数,完成电机温度精确计算,并通过... 针对航空电推进电机的散热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的航空电推进电机高效散热设计方法。航空电推进电机采用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建立电机等效热网络模型,确定等效热阻、对流换热系数等重要参数,完成电机温度精确计算,并通过CFD仿真验证所建立电机等效热网络模型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传统散热翅和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对电机功率密度的影响。基于多层波浪形散热拓扑的等效热网络模型,采用遗传学习粒子群优化(GL-PSO)算法,完成航空电推进电机高效散热优化设计。优化结果表明:相比于原始方案,优化方案的机壳质量减轻15.1%,整个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升0.06 kW/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推进 永磁同步 结构 网络模型 机功率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