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申诉的制度化与法律化
1
作者 聂世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89年第2期62-64,58,共4页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为我国的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当前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党团等诸多方面告诉申诉信访的明显增加,就是一个急待研究解...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法制的逐步健全以及公民的民主意识、法律意识的逐步增强,为我国的立法工作和司法实践带来了许多新的问题。当前刑事、民事、经济、行政、党团等诸多方面告诉申诉信访的明显增加,就是一个急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我们已有的申诉制度和以往的作法,已暴露出它的严重的不完整性和不适应性,远远不能保证广大公民行使申诉权利的要求,也给我们各级党政组织、司法机关的实际工作带来被动。形势迫使我们不得不对申诉问题加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申诉 法律化 申诉制度 申诉权利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当事人 公民 国家工作人员 法律效力 法律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完善犯人申诉制度的建议
2
作者 彭云飞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3期56-57,共2页
目前,犯人的申诉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极少数确实存在的冤假错案或事实不清、量刑失当的案件。一类是犯罪事实清楚、量刑恰当的案件,由于当事人(罪犯)不知法度,出于侥幸心理,想“碰碰运气”,或明知对自己判得适当,但和同监犯人类比又感... 目前,犯人的申诉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极少数确实存在的冤假错案或事实不清、量刑失当的案件。一类是犯罪事实清楚、量刑恰当的案件,由于当事人(罪犯)不知法度,出于侥幸心理,想“碰碰运气”,或明知对自己判得适当,但和同监犯人类比又感到“吃亏了”而提出申诉。这种申诉占申诉总数的大半。还有一类是犯人明知自己有罪,却借申诉为名而反复纠缠、抗拒改造的无理申诉。对于罪犯递交的申诉,各劳改机关和受诉机关常采取以下几种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改机关 犯人 侥幸心理 申诉权利 犯罪事实 当事人 人民法院 申诉案件 申诉制度 申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