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0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相关性脑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珊珊 胡丹丹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7-183,190,共8页
目的寻找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相关性脑病(IAE)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型H1N1 IAE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 目的寻找儿童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相关性脑病(IAE)死亡的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诊断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甲型H1N1 IAE患儿的临床资料,按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与甲型H1N1 IAE患儿死亡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甲型H1N1 IAE 59例患儿,男39例、女20例,中位年龄为42(21~73)个月,<5岁患儿占66.1%(39/59)。出现神经系统症状与发热相距时间中位数为1(0.5~2)天。33例(55.9%)患儿并发重症肺炎、呼吸衰竭,其中1例并发塑型性支气管炎。58例患儿使用奥司他韦抗流感治疗,发病至使用抗流感药物中位时间为2(1~4)天。好转出院48例,死亡11例(18.6%),入院至死亡中位时间为3(1~5)天。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脑疝发生率以及需要机械通气治疗的比例更高,中性粒细胞计数更高,降钙素原、血糖、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水平更高,凝血酶原时间更长,头颅CT异常比例更高,单核细胞计数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可能与甲型H1N1 IAE患儿死亡发生相关(P<0.05)。结论对于甲型H1N1 IAE患儿,如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乳酸脱氢酶水平升高时,发生死亡的风险可能增加,需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脑病 死亡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干止咳胶囊体内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作用初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贺 秦文艳 +4 位作者 葛兴森 吴怡 范英兰 武晓琳 李国信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9-143,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 目的初步探讨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外抗病毒作用。方法通过细胞病变效应(cytopathic effect,CPE)结合MTT法考察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活性的作用;采用小鼠滴鼻法感染甲型H1N1流感病毒为模型,观察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体内抗病毒作用。结果体外抗病毒试验结果显示,射干止咳胶囊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最高抑制率为11.86%,提示在攻毒剂量为100TCID_(50)的条件下,射干止咳胶囊在体外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不明显。小鼠滴鼻感染5LD_(50)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射干止咳胶囊低、中、高剂量组小鼠的死亡率分别为30%、10%、30%,死亡保护率达50%、70%、50%,平均生存天数分别为13 d、14 d、13 d,说明各给药组对攻毒小鼠具有较好的死亡保护作用。结论射干止咳胶囊体外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作用不显著,但射干止咳胶囊各剂量组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攻毒致小鼠死亡却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干止咳胶囊 抗病毒 h1n1流感病毒 体内 体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致小鼠肺炎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明惠 米尔扎提·麦麦提 +5 位作者 郝梦 赵璐 季志红 周利润 傅紫盈 马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154-3159,共6页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连花清瘟颗粒组(3.3 g/kg)和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0.38、0.76、1.5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 目的探讨寒喘祖帕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小鼠肺炎的影响。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达菲组(27.5 mg/kg)、连花清瘟颗粒组(3.3 g/kg)和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0.38、0.76、1.52 g/kg)。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均采用甲型流感病毒H1N1/PR8株病毒液经滴鼻感染建立肺炎模型。各组连续给予相应药物4 d,取样。测定小鼠体质量、肺指数及抑制率、流感病毒载量、14 d内小鼠死亡率、生存时间;ELISA法检测肺组织中IL-6、IL-10、IFN-γ、TNF-α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并评分。结果寒喘祖帕颗粒中、高剂量组可降低感染后小鼠肺指数,其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24.01%、32.63%;可降低死亡率,其死亡保护率分别为44.44%、50%。寒喘祖帕低、中、高剂量组均可降低小鼠肺组织中IL-6、IL-10、TNF-α、IFN-γ水平,改善小鼠肺部病变,延长平均存活天数,生命延长率分别为17.84%、24.32%、19.46%。结论寒喘祖帕颗粒可改善流感病毒H1N1/PR8株感染致小鼠肺炎症状,可降低死亡率、延长平均存活天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喘祖帕颗粒 流感病毒h1n1/PR8株 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2-2023年山东省A(H1N1)pdm09流感病毒HA、NA基因变异特征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巨龙 张淑 +4 位作者 何玉洁 孙林 宋绍霞 孙文魁 刘倜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1-477,共7页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22-2023流感监测年度分离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变异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中按地市随机选取1... 目的 了解山东省2022-2023流感监测年度分离的A(H1N1)pdm09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基因的变异特征,为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流感毒株中按地市随机选取14株A(H1N1)pdm09亚型流感毒株,以WHO推荐的当季疫苗株为参考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采用荧光法开展神经氨酸酶抑制(neuraminidase inhibition,NI)实验以评估药物敏感性。结果 山东省2022-2023年度分离的A(H1N1)pdm09流感病毒属于6B.1A分支中的5a.2a进化簇,核苷酸序列比对分析显示,HA和NA基因与2021-2023年度北半球疫苗株A/Victoria/2570/2019的亲缘关系较为接近,同源性分别为98.5%~98.7%和98.8%~99.1%。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HA蛋白有20个位点发生了氨基酸序列变异,并发现1株病毒可能发生抗原漂移,有3株病毒发生了HA蛋白糖基化位点的缺失。NA酶相关重要位点未发生变异。NI实验显示,所测流感毒株均对抗流感病毒药物敏感。结论 所监测毒株与疫苗株整体同源性很高,但氨基酸存在一定程度变异,今后有必要持续开展流感病毒基因变异特征监测以了解流感流行的风险,以及评价基因变异对流感疫苗和治疗药物效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pdm09流感 hA基因 nA基因 基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2009年甲型HIN1流感122例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被引量:48
5
作者 欧剑鸣 洪荣涛 +10 位作者 许龙善 严延生 郑奎城 沈晓娜 陈武 蔡少健 章灿明 詹美蓉 吴生根 王加熊 陈俊磊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11-714,共4页
目的了解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在福建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福建省卫生厅网站收集福建省各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 目的了解新出现的甲型H1N1流感在福建省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和福建省卫生厅网站收集福建省各地发现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相关信息,用Excel建立病例的个案信息库,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年5月23日至7月13日,福建省共发现12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无重症或死亡病例;其中107例为境外输入病例,2例为省外输入病例,13例为输入病例引发的本土续发病例,续发率为2.2%。53.3%(65/122)病例由卫生部门主动监测发现。未出现感染来源不明的本土病例,未发生社区暴发流行。结论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疫情以输入性为主,由于防控得力,未造成疫情大面积传播;病例临床症状温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入性 h1n1流感 流行特征 续发率 福建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9年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陈健 蔡华 +7 位作者 袁政安 张涛 王丹 吴寰宇 于淼 裘巍 赵根明 顾宝柯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21-125,共5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收集上海市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确诊的全部甲流病例等疫情数据,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上海市2009年5月25... 目的分析上海市甲型H1N1流感(甲流)疫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流感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参考。方法调查和收集上海市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期间确诊的全部甲流病例等疫情数据,对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上海市2009年5月25日发现首例输入性甲流确诊病例,截至2010年4月30日,全市共报告甲流确诊病例3678例,其中住院病例331例,死亡10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归类,轻症病例3 551例,重症病例98例,危重病例29例。所有确诊病例中有234例属境外输入病例。76.6%的甲流确诊病例为30岁以下的青壮年,并且以学生为主。重症病例以10岁以下儿童和50岁以上中老年人居多,男女性别比为2.38∶1。结论上海市甲流的流行经历了由输入性到本土流行两个阶段,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在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疫情已得到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大流行 流行特征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离及首例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分析 被引量:18
7
作者 谢剑锋 沈晓娜 +11 位作者 王美爱 张拥军 吴冰珊 陈炜 王金章 修文琼 朱莉莉 杨式芹 陈端 翁育伟 郑奎城 严延生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5-748,809,共5页
目的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析福建省首例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和遗传特征,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和Real-time PCR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其8个基因片段,测定核... 目的分离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析福建省首例病毒分离株全基因组序列和遗传特征,为研究病毒进化、致病性、流行规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DCK细胞和Real-time PCR法进行病毒分离、鉴定;提取病毒RNA,通过RT-PCR扩增其8个基因片段,测定核苷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软件拼接全基因组序列;分析重要基因位点,利用GENBANK中相关序列对首例病毒分离株A/Fujian/01/2009(H1N1)进行基因进化树分析。结果从82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标本中分离出50株甲型H1N1流感病毒,第一代分离阳性率60.98%。在福建省首次获得甲型H1N1流感病毒株及全基因组序列。基因组序列分析证明:该毒株与2009年大流行株高度同源,其基因组存在四源重组现象;氨基酸位点分析其对达菲药物敏感,对金刚烷胺类药物耐药;相对于猪流感代表株A/Swine/Iowa/15/1930(H1N1)存在6个HA抗原决定簇位点变异。结论MD-CK细胞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具有较高敏感性;福建省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离病毒株与北美流行株高度同源;相对于以往古典型猪流感代表株出现了HA蛋白抗原性漂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病毒分离 全基因组序列 序列分析 进化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隔离患者对控制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效果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5
8
作者 陈田木 刘如春 +8 位作者 谭爱春 何琼 田丹平 黄渊秀 高林 董晶 李黎 邓欣 胡国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90-394,共5页
目的采用动力学模型模拟隔离措施在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理中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和学校人口学特点,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 目的采用动力学模型模拟隔离措施在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理中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和学校人口学特点,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对长沙市某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进行模拟,采用卡方检验评价模拟结果与实际疫情的拟合优度,并确定模型的关键参数。在SEIAR模型基础上引入隔离措施,构建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隔离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quarantine,SEIARQ)模型。为方便基层公共卫生工作者,将对患者(显性感染者)的隔离等分为10个等级(10%、20%、…、90%、100%),以评估不同隔离比例的效果。结果无干预情况下,疫情基本再生数(λ0)为5.64,疫情持续31天,人群感染率高达99.51%。在对显性感染者采取隔离措施后,随着隔离比例的增加,人群感染率(含显性和隐性感染)和人群罹患率(仅含显性感染)逐渐下降。当隔离全部显性感染患者后,可减少63%的罹患率。在只隔离显性感染措施时,仅当隔离比例超过30%,疫情控制效果才相对显著。结论单纯隔离患者最多能降低63%的人群甲型H1N1流感罹患率。各地公共卫生机构应根据当地人力和物力情况,采取部分隔离(隔离比例≥30%)与其他措施相结合的方式阻断甲型H1N1疫情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暴发 隔离 动力学模型 基本再生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干预措施效果的数学模拟 被引量:14
9
作者 陈田木 刘如春 +3 位作者 张锡兴 黄渊秀 杨洋 胡国清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采用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动力学模型,模拟常用干预措施对控制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 目的采用基于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的动力学模型,模拟常用干预措施对控制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效果。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疾病特征,建立易感者-潜伏期-显性/隐性感染者-移出者(susceptible-exposed-infectious/asymptomatic-removed,SEIAR)模型。在SEIAR模型基础上,依次构建包括隔离、治疗患者、疫苗接种等措施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的数学模型。采用长沙市实际疫情数据、暴发疫情数据、血清学调查数据、以及相关文献估算相关参数。采用软件Matlab7.1和Berkeley Madonna8.3.18实施模拟,采用累计罹患率(total attack rate,TAR)和累计感染率(total infection rate,TIR)指标评估干预效果。结果甲型H1N1流感的平均潜伏期为2.1天,平均病程为5.3天,隐性感染比例为41.54%,重症病例比例为3.11%,病死率为0.33%。长沙市甲型H1N1流感流行的基本再生数为1.81,无干预情况下流行导致的全人口TIR为73.98%、TAR为43.25%。每日隔离0.66%的患者和每日疫苗接种0.1%易感者能将TAR分别降低至29.70%和23.82%。隔离力度和疫苗接种力度越大,TAR越小。针对所有患者的治疗措施能将TAR降低至29.77%。综合干预措施效果的优劣顺序依次为:"隔离+治疗患者+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治疗患者"、"隔离+疫苗接种"、"隔离+治疗患者"。结论 SEIAR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流感流行的特点,流感流行时"隔离+治疗患者+疫苗接种"的综合干预措施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模型 h1n1流感 流行 隔离 抗病毒药物 疫苗接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隔离防护 被引量:15
10
作者 洪文昕 张复春 +7 位作者 尹炽标 王建 胡凤玉 雷春亮 蔡卫平 许敏 陈燕清 杨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7-500,531,共5页
【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及治疗、预后及隔离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5月至6月下旬收治的81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8~71(22.4±11.... 【目的】了解新型甲型H1N1流感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及治疗、预后及隔离防护措施。【方法】对我院于2009年5月至6月下旬收治的81例确诊病例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年龄8~71(22.4±11.98)岁,男44例,女37例。输入性病例32例,本地病例49例。90.2%患者有与确诊患者密切接触史或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呈家庭及群集现象。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为主。潜伏期1~7(2.86±1.39)d。大部分病例以咳嗽为首发症状(43.7%),常见症状为发热(92.6%)、咳嗽(85.2%)、咽痛(50.7%)、头痛(34.6%)、全身肌肉痛(28.3%)、鼻塞流涕(46.9%),有腹泻症状者少。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正常或降低(92.6%),47.9%的病例嗜酸粒细胞下降,74.1%的病例合并低钾血症。治疗以综合治疗为主,全部病例痊愈出院。未发生院内感染。【结论】新型甲型H1N1流感传染性强,大多数病例病情轻,预后良好,二级防护可有效预防该病的传染。甲型H1N1流感疫情可能从早期输入病例转为本土病例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临床特征 隔离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甲型H1N1流感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1
11
作者 田耕 王晶 +2 位作者 康利红 张华平 李桂芬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2113-2116,共4页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为临床该疾病的社区诊治提供帮助。方法从2009-09-01—11-01连续监测以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病例,体温≥37.5℃。抽取满足上述定义的病例。对检测... 目的对不同年龄组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为临床该疾病的社区诊治提供帮助。方法从2009-09-01—11-01连续监测以发热、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为主诉就诊的病例,体温≥37.5℃。抽取满足上述定义的病例。对检测患者行咽拭子H1N1的RT-PCR检测,将确诊甲型H1N1流感患者分为青少年组(年龄<18岁)和成人组(年龄≥18岁),并对他们的临床症状、血常规、C反应蛋白、胸部X线平片及用药情况、预后等进行观察及随访。结果 104例确诊为甲型H1N1流感的患者,青少年组患者29例,成人组患者75例,临床症状多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两组患者发热程度,咳嗽、咳痰,恶心、呕吐或腹泻,头痛,全身酸痛,全身乏力,关节痛等症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常规各项目、C反应蛋白水平及胸部X线平片表现两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组咳嗽、咳痰持续时间较青少年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青少年组的住院率高于成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随访104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均痊愈。使用达菲为成人患者11例(11/104,10.58%),104例患者均使用清热解毒中药如清开灵等。结论 H1H1感染青少年与成人后,临床症状、血常规、CRP及胸部X线平片无差异,主要以呼吸道症状为主,但咳嗽、咳痰持续时间在成人较长。实验室检查两组患者白细胞以正常为主,淋巴细胞表现为正常或降低,未见增高,中药可能在抗甲型H1N1流感中具有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青少年 成人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的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2
12
作者 陈颖 王军 +5 位作者 温华 代兵 孙龙凤 谭伟 康健 赵洪文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0例甲流患者,19例普通流感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70例甲流患者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其中重症24...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感(甲流)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70例甲流患者,19例普通流感患者,31例健康体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70例甲流患者中,男51例,女19例,年龄19~66岁。其中重症24例,危重症46例(死亡8例)。结果普通流感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别,但甲流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数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和普通流感组(P均〈0.05);危重症甲流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数均分别明显低于重症甲流患者(P均〈0.01);死亡患者外周血CD3、CD4、CD8 T淋巴数均明显低于存活患者(P均〈0.01),而且死亡患者CD3和CD4均小于正常低值;各组间CD4/CD8变化无显著差别;甲流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中免疫球蛋白水平无差别。结论甲型H1N1流感病毒可能损伤细胞免疫,尤其是T细胞免疫,但未损伤体液免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减少可能是病情严重性和疾病转归及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而且早期检测对甲流与普通流感的鉴别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T淋巴细胞亚群 细胞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多重RT-PCR快速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 被引量:9
13
作者 莫秋华 杨翠兰 +7 位作者 林继灿 谭华 涂承宁 叶立青 刘志明 杜坚 孙虹 杨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45-1547,共3页
目的建立能同时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针对A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B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设计通用扩增引物,针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一步法建立多重RT-PCR反应体系。... 目的建立能同时筛查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多重RT-PCR技术。方法针对A型流感病毒的M基因、B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设计通用扩增引物,针对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HA基因设计特异性扩增引物,采用一步法建立多重RT-PCR反应体系。通过盲法实验与实时荧光RT-PCR进行比对来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并应用于临床评价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多重RT-PCR产物,结果显示目的扩增片段条带清晰明亮,没有非特异性产物出现,可见该方法扩增效率高,特异性强。50份样本的盲法实验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完全一致,符合率为100%。结论建立的多重RT-PCR方法能通过一次实验快速、准确地同时筛检A型、B型和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是一项成本低廉、对流感的疫情监测和早期诊断具有实用价值的筛检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RT-PCR A型流感病毒 B型流感病毒 h1n1流感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法检测甲型H1N1流感病毒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4
作者 白志军 胡林 +4 位作者 李魁彪 钟华燕 陈艺韵 鲁恩洁 狄飚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08-211,215,共5页
目的建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通过临床标本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同一温度下实现RNA的逆转录和DNA扩增,... 目的建立交叉引物恒温扩增(Cross Priming Amplification,CPA)技术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进行检测的方法,并对该方法通过临床标本进行评价。方法根据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并在同一温度下实现RNA的逆转录和DNA扩增,该扩增产物可通过全封闭式核酸检测装置进行检测。14份健康人咽拭子标本、7个其他呼吸道病毒和6个虫媒病毒株被用来检测CPA反应的特异性;已知病毒滴度的甲型H1N1毒株进行对照梯度稀释,以测试CPA的敏感性;102份甲型H1N1临床咽拭子标本为检测对象,评估其临床的检测的可行性。结果 CPA反应未出现对健康样本以及其他病毒产生交叉反应;对已知滴度的病毒进行梯度稀释检测,证明CPA的敏感性为10拷贝/μL。对甲型H1N1流感临床病例发病1~3d临床标本新建检测方法的检出率为100%,4~6d临床标本检出率为79.31%,≥7d临床标本检出率为9.09%。讨论CP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对设备要求低,适合基层医疗单位对甲型H1N1流感发病早期诊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交叉引物恒温扩增技术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奥司他韦治疗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龙云铸 李丹 +2 位作者 傅京力 谭英征 赵韵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2010年第4期241-244,240,共5页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期间,其临床诊断病例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例3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199例和对照组(复方盐酸伪麻黄... 目的探讨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流感)大流行期间,其临床诊断病例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发病48 h内的甲型H1N1流感临床诊断病例3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胶囊治疗)199例和对照组(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治疗)192例,在试验开始后10 d内,记录有关的症状、体温、药物不良反应、继发性疾病以及合并用药情况(包括抗菌药物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观察期间需要留观者分别为20例(10.05%)和33例(17.19%),需要住院者分别为5例(2.51%)和13例(6.77%),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1<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发热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0.15±21.86)h和(65.92±29.08)h,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平均缓解时间分别为(42.21±28.96)h和(63.06±34.85)h,差异亦有高度显著性(P<0.0001);流感症状持续时间,治疗组比对照组平均缩短21 h。治疗组密切接触者共481人,发病92人(19.13%),对照组密切接触者共415人,发病157人(37.83%),两组密切接触人群甲型H1N1流感第二代发生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01)。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52%和4.92%,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期间,早期应用国产磷酸奥司他韦能有效地缓解此类患者临床症状,减低留观和住院概率,缩短疗程,有效降低密切接触人群的第二代流感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感 h1n1流感 大流行 磷酸奥司他韦 国产药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海口市公众心理状况调查 被引量:8
16
作者 刘玉梅 吴玲 +2 位作者 黄小玲 王基鸿 林春雨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1期1465-1467,1471,共4页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海口市公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城乡居民724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测量,用t检... 目的:了解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海口市公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城乡居民724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的心理状况进行测量,用t检验多变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多重线性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海口市居民的SCL-90量表总均分与全国常模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躯体化、恐怖、精神病性3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0.05);SCL-90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对支持的利用度均呈负相关(P<0.05);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居民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为身体健康状况、主观支持、婚姻状况、客观支持、性别和对政府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满意度。结论:在甲型H1N1流感流行期间,海口市公众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为身体健康状况、主观支持和婚姻状况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心理状况 SCL-90 海口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甲型H1N1流感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17
作者 张复春 胡凤玉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81-485,共5页
2009年初全球爆发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而且至今仍在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该疾病病情温和,但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因对这个新型病毒缺乏免疫力而普遍易感,导致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播散至全球大流行。该流感的命名从发病初期... 2009年初全球爆发了新型甲型H1N1流感,而且至今仍在流行。虽然到目前为止该疾病病情温和,但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染性强,人群因对这个新型病毒缺乏免疫力而普遍易感,导致疾病在短时间内迅速播散至全球大流行。该流感的命名从发病初期的"猪流感"几经变更,最后确定为新型甲型H1N1流感;人们对该疾病的认识也从发病初期的恐慌到现在的平静甚至平淡地面对。但新型甲型H1N1流感并没有结束,病毒变异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本文从这个新型流感的病毒起源、流行病史、传播途径、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测、治疗、个人和社区防控措施等方面对本次流感爆发以来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为人们全面认识这次流感的发生发展、正确面对流感的持续流行、科学应用防控措施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病原学 流行病学 治疗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甲型H1N1流感大型暴发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 被引量:8
18
作者 于燕 朱鑫 +3 位作者 郭万申 范军星 张延炀 范天黎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45-847,共3页
关键词 h1n1流感 暴发 流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被引量:10
19
作者 田疆 周经姣 +9 位作者 陈艺韵 梁瑜 晏辉钧 周俊梅 刘岩 付春云 高洪丽 方丹云 狄飚 江丽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 【目的】了解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遗传进化关系,探讨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遗传变异规律。【方法】分别从2006年和2009年流感病人标本中分离并鉴定出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和新型H1N1流感病毒,用RT-PCR技术扩增了病毒NA基因全序列,并对其分子进化和重要功能位点的遗传变异进行了分析。【结果】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与2006年季节性HIN1流感病毒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较低(77.9%~78.8%),与世界各地不同年代代表株及WHO推荐的1979~2010年季节性流感疫苗株比较,NA基因的同源性也较低(78.1%~79.3%),但与WHO推荐的2009年新型H1N1流感疫苗株比较同源性则高达99%以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与欧亚猪流感病毒株A/swine/Belgium/1/1983的亲缘关系最近;并发现自2005年以来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NA基因的某些抗原位点和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已发生了变异。【结论】2009年新型H1N1流感病毒NA基因可能来源于欧亚猪流感病毒;接种季节性流感疫苗不能对本次流行的新型流感产生有效的免疫保护作用;季节性H1N1流感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病毒的变异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病毒 神经氨酸酶基因 遗传进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例甲型H1N1流感的临床特征及桑菊饮加减治疗的疗效 被引量:9
20
作者 娄国强 荀运浩 +3 位作者 施军平 喻剑华 包剑锋 过建春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2期368-369,共2页
目的:观察甲型H1Nl流感的临床特点及桑菊饮加减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1日-2009年7月12日期间杭州六院住院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患者,均在西药达菲治疗基础上予桑菊饮加减,疗程5天,统计描述治愈率。结果:(1)共计24例(男12... 目的:观察甲型H1Nl流感的临床特点及桑菊饮加减对其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6月1日-2009年7月12日期间杭州六院住院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患者,均在西药达菲治疗基础上予桑菊饮加减,疗程5天,统计描述治愈率。结果:(1)共计24例(男12例,50%)患者进入临床观察,年龄10~48岁,中位年龄38岁,平均(24.8士10.3)岁;(2)本组病例无基础病存在,未见重症患者、无并发症发生,临床症状出现频率从高到低依次为发热(22,91.7%)、呼吸道症状咳嗽(18,75%)及咳痰(16,66.7%)、乏力(17,70.89%)、咽痛(15,62.5%)、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9,37.5%)及恶心(2,8.3%);15例(62.5%)患者存在咽部充血;16例(66.7%)患者血常规出现白细胞计数下降,其余白细胞计数正常;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全部患者胸片未见异常;(3)24例患者均于5天后症状明显缓解,23例患者5~8天获临床痊愈,1例12天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阴;治愈率100%。结论:目前浙江杭州地区甲型H1N1流感住院患者以轻症病例为主,桑菊饮加减配合达菲治疗效果可靠,总体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1n1流感 临床特征 桑菊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