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骨的终结与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论罗振玉《集殷虚文字楹帖》的书学意义和价值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爱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83-185,共3页
甲骨文书法是以甲骨文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如何实现原生态殷商甲骨文书法向演生态现代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是甲骨文书法史上的重大课题。而重新审视20世纪之初甲骨文书法艺术转换开端的这段历史,对蕴蓄其中的本真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甲骨文书法是以甲骨文为表现对象的书法艺术。如何实现原生态殷商甲骨文书法向演生态现代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是甲骨文书法史上的重大课题。而重新审视20世纪之初甲骨文书法艺术转换开端的这段历史,对蕴蓄其中的本真资源的发掘和利用,可以为甲骨文书法未来的变迁与创造注入更多的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振玉 甲骨文书法 原生型 演生型 艺术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契刻到书写:甲骨文书法的技巧转换 被引量:1
2
作者 陈爱民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7-71,共5页
契刻是殷商甲骨文书法主要表现技巧,而书写则是现代甲骨文书法的表现技巧。熟练的技巧是建立在对材质特点的悉心把握与对工具的熟练运用基础之上的。从技巧的角度来观照,我们可以发现从殷商甲骨文书法到现代甲骨文书法的两个极具个性色... 契刻是殷商甲骨文书法主要表现技巧,而书写则是现代甲骨文书法的表现技巧。熟练的技巧是建立在对材质特点的悉心把握与对工具的熟练运用基础之上的。从技巧的角度来观照,我们可以发现从殷商甲骨文书法到现代甲骨文书法的两个极具个性色彩的转换:一是材质转换——从甲骨到纸张;一是工具转换——由刻刀到毛笔。这两个相互关联的转换,对于甲骨文书法的技巧转换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从契刻到书写,两种不同的表现技巧造就了殷商甲骨文书法与现代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趣味与形态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 契刻 书写 技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日、韩和新加坡甲骨文书法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爱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0-74,共5页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中、日、韩和新加坡四国甲骨文书法之间"同源异流"的现象尤为引人关注。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四国甲骨文书法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甲骨文书法展... 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甲骨文书法艺术发展的国际化进程中,中、日、韩和新加坡四国甲骨文书法之间"同源异流"的现象尤为引人关注。由于同属汉字文化圈,四国甲骨文书法既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又有各自的特色。本文试以甲骨文书法展览作品集为切入口,从创作主体、作品内容、形式技巧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四国甲骨文书法的共性与差异进行比较和描述,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四国甲骨文书法的文化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日、韩和新加坡 甲骨文书法 艺术创作 同源异流 书法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书法的艺术价值及艺术转换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爱民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6-138,共3页
随着历史情境的转换,殷商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从其混合形式中剥离出来,引起了艺术研究的关注。而由殷商甲骨文到现当代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研究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20世纪以来甲骨文书法艺术转换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运用现代艺术学... 随着历史情境的转换,殷商甲骨文的艺术价值从其混合形式中剥离出来,引起了艺术研究的关注。而由殷商甲骨文到现当代甲骨文书法的艺术转换研究却受到了不应有的忽略。20世纪以来甲骨文书法艺术转换的经验与教训,需要我们运用现代艺术学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进行整理研究,使之成为21世纪甲骨文书法变迁的动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 艺术价值 艺术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书法艺术美小议 被引量:1
5
作者 曹伯庸 《陕西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3期70-70,共1页
甲骨文书法和后来的篆书,虽属同一类型,但是在其结构、笔法上,则自成另一体系,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书体。它的结构造型,在一幅之中,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略无一定。或疏疏落落、极为错综;或密密层层,十分严整,给人以精神爽朗、古趣盎然之感... 甲骨文书法和后来的篆书,虽属同一类型,但是在其结构、笔法上,则自成另一体系,是一种很有特色的书体。它的结构造型,在一幅之中,有长有短、有大有小,略无一定。或疏疏落落、极为错综;或密密层层,十分严整,给人以精神爽朗、古趣盎然之感。甲骨文的字形字态。丰富多样,一个字的笔画,繁简无定,反正不拘。书体风格也因人而异,各具神貌。大者浑厚雄强,小者瘦劲挺拔,虽在同一片甲骨中,字之朝向偏旁,于左于右,也有所不同,如风雪纷扬,如乱石铺街,有着强烈的艺术魅力。甲骨文从笔法上看,方圆兼具、而以方笔居多,肥细均有、细画为主,因为以刀作笔在坚硬的甲骨上施刀,所以线条多作直线,曲线也是以短线连接而成。其线条坚实有力,沉着痛快,奠定了后世书法欣赏对线的基本要求,即圆、健、活、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 小议 自成 无定 篆书 艺术美 文字 结构造型 艺术魅力 书法欣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夏文书法研究初探 被引量:6
6
作者 卢桐 《宁夏社会科学》 1986年第4期73-79,共7页
一八九一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甲骨文之后,古文字学家开始对埋没数千年的殷、周古文字进行研究整理,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甲骨学。从此,有了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和甲骨文书法家。然而,距今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西夏王朝国书... 一八九一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殷商甲骨文之后,古文字学家开始对埋没数千年的殷、周古文字进行研究整理,成了一门独特的学问——甲骨学。从此,有了专门研究甲骨文的专家和甲骨文书法家。然而,距今只有七百多年历史的西夏王朝国书西夏文字及其书法艺术,却几于无人问津,这大概是因为它的历史文献大量失传的缘故吧。但是,西夏文化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振兴中华,繁荣祖国文化艺术的今天,西夏文字的书法艺术实有研究之必要。笔者近年有幸接触到大量的西夏原始文献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夏文书法 西夏文字 甲骨文书法 西夏文化 西夏王朝 历史文献 古文字学 甲骨学 番汉合时掌中珠 西夏官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骨文研究新作——《甲骨文田猎刻辞》简介
7
作者 崔泰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8-8,共1页
甲骨文研究新作———《甲骨文田猎刻辞》简介继《甲骨文简论》之后,陈炜湛教授又一力作推出:《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30万字,是关于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的专著,乃作者在分期断代的... 甲骨文研究新作———《甲骨文田猎刻辞》简介继《甲骨文简论》之后,陈炜湛教授又一力作推出:《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由广西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4月出版发行。该书30万字,是关于甲骨文田猎刻辞研究的专著,乃作者在分期断代的基础上对甲骨文作分类研究的一个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研究 田猎卜辞 甲骨刻辞 甲骨文书法 分类研究 分期断代 古代文物 学术著作 甲骨学 全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海淘真金 方寸见苦心——苏金海书法篆刻小记
8
作者 朱兴邦 蒋瑾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1997年第4期86-88,共3页
一般人对苏金海的了解,是从他独具个性的甲骨文和金文印作品不断面世而逐渐认识的。自1977年以来,他有600多方印作先后在全国数十种报刊(主要为专业报刊)和专集上发表,有的还被编入篆刻教材。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市级以上的展览达90余... 一般人对苏金海的了解,是从他独具个性的甲骨文和金文印作品不断面世而逐渐认识的。自1977年以来,他有600多方印作先后在全国数十种报刊(主要为专业报刊)和专集上发表,有的还被编入篆刻教材。他的书法篆刻作品参加市级以上的展览达90余次,其中全国及国际性展览40余次。1983年,金海的篆刻作品获《书法》杂志举办的全国首届篆刻评比一等奖,从那以后他开始步入印坛,并把甲骨文和金文印的创作、研究定为自己的主攻目标。《书法报》、《书法导报》、《印林》、《文艺研究》、《中国篆刻》、《当代篆刻评述》等专业报刊及印学论著,都曾对他的篆刻艺术进行过报告和评论。由此可见,金海在当今中青年篆刻家中实属佼佼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法篆刻 甲骨文书法 专业报刊 中国书法 自1977年以来 篆刻家 篆刻艺术 方寸 古文字学 主攻目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
9
作者 郭旭东 《河南社会科学》 1995年第1期62-63,共2页
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郭旭东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认定后,至今已经95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旅游局、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市文学... 中国安阳甲骨文发现95周年国际学术纪念会概述郭旭东殷墟甲骨文自1899年被王懿荣发现认定后,至今已经95年了,为了纪念这一重大发现,由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和安阳市旅游局共同发起,安阳市旅游局、市文化广播事业管理局、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三家主办,安阳市殷墟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骨文书法 纪念会 国际学术 书法艺术 甲骨学 甲骨刻辞 殷墟甲骨文 殷商文化 董作宾 殷墟发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