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钛合金油管在甲酸钾完井液中的抗腐蚀及应力腐蚀开裂性能 被引量:4
1
作者 熊茂县 宋洋 +2 位作者 赵密锋 薛艳 李岩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62-67,共6页
通过失重腐蚀实验和应力腐蚀开裂实验(C环法),研究了Ti80钛合金在甲酸钾完井液环境中抗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SCC)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甲酸钾完井液腐蚀环境中,随温度的升高,Ti80钛合金的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在220℃时最... 通过失重腐蚀实验和应力腐蚀开裂实验(C环法),研究了Ti80钛合金在甲酸钾完井液环境中抗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开裂(SCC)的性能。结果表明:在甲酸钾完井液腐蚀环境中,随温度的升高,Ti80钛合金的腐蚀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在220℃时最小,属于严重腐蚀,200、240℃时均超过0.25 mm/a,属于极严重腐蚀,三种温度下均存在点蚀。腐蚀产物主要成分为K1.5Ti8O16及K1.5(Al1.5Ti6.5)O16,这表明:Ti80钛合金在甲酸钾完井液中发生溶解腐蚀。在甲酸钾完井液腐蚀环境SCC实验中,Ti80钛合金出现多条裂纹,且起源于点蚀坑,具有应力腐蚀裂纹的特征,这表明Ti80钛合金在甲酸钾完井液中具有应力腐蚀开裂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80 甲酸钾完井液 均匀腐蚀速率 应力腐蚀开裂(SC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在酸液中的析出机理及配方优化
2
作者 陈娟 刘友权 +1 位作者 向超 梁国超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4-79,共6页
目的在高温高压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物。优化完井液性能,以实现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良好的配伍性。方法通过分析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析出沉淀规律、固相沉淀物组成、甲酸钾在酸液... 目的在高温高压碳酸盐岩油气藏开发过程中,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混合会产生白色沉淀物。优化完井液性能,以实现高密度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良好的配伍性。方法通过分析甲酸钾完井液与酸液析出沉淀规律、固相沉淀物组成、甲酸钾在酸液中解离度和KCl在酸液中的溶解度,揭示了甲酸钾完井液在酸液中的析出机理。结果酸液的酸性环境增大了甲酸钾的解离度、降低了KCl的溶解度,溶液中K+与Cl-产生吸附,并最终以KCl晶体析出。结论基于上述析出机理,优化构建了一套完井液配方,密度在1.10~1.50 g/cm^(3)可调,与酸液配伍好,高温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酸钾完井液 配伍性 析出机理 高密度 无固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在甲酸盐完井液中的腐蚀行为 被引量:7
3
作者 赵国仙 杜航波 +2 位作者 钱炯 钟强 张钧 《腐蚀与防护》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60,共7页
通过高温高压腐蚀模拟试验、EDS、SEM、XP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在高温甲酸钾完井液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507超级双相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增加,从200℃时的0.0002mm/a增加到240℃的0.8587mm/a。温度... 通过高温高压腐蚀模拟试验、EDS、SEM、XPS等分析方法,研究了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在高温甲酸钾完井液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2507超级双相钢的均匀腐蚀速率增加,从200℃时的0.0002mm/a增加到240℃的0.8587mm/a。温度为220℃和240℃时,2507超级双相钢在完井液中发生选择性腐蚀。XPS检测结果表明,试样表面生成以Fe、Cr、Ni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为主的腐蚀产物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07超级双相不锈钢 甲酸钾完井液 均匀腐蚀 XP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氯化钠和甲酸钾环境中的腐蚀差异性研究
4
作者 陈浩东 魏安超 +5 位作者 肖平 李祝军 娄益伟 于延钊 张鑫鑫 刘佳乐 《表面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4-133,共10页
目的针对油井管材质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ρ=1.15 g/cm^(3)氯化钠和ρ=1.25 g/cm^(3)甲酸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差异性进行研究,以期为13Cr油井管在含甲酸钾油气田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3Cr材质挂片分别放置于氯化钠和甲酸钾溶液中... 目的针对油井管材质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ρ=1.15 g/cm^(3)氯化钠和ρ=1.25 g/cm^(3)甲酸钾环境中的腐蚀行为差异性进行研究,以期为13Cr油井管在含甲酸钾油气田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3Cr材质挂片分别放置于氯化钠和甲酸钾溶液中进行高温高压失重试验,试验后采用SEM、EDS、激光共聚焦显微镜、XPS等表征方法对试样表面的宏观、微观腐蚀形貌、腐蚀产物成分、点蚀进行观察,结合极化曲线、交流阻抗谱(EIS)等电化学测试技术,研究了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2种完井液环境下的腐蚀差异,探索其在甲酸钾环境中腐蚀严重的原因。结果相同温度下,13Cr马氏体不锈钢在甲酸钾环境中的平均腐蚀速率为氯化钠环境中的11~15倍,90℃甲酸钾环境中的腐蚀速率达到5.1179 mm/a,并且甲酸钾环境中的点蚀速率为氯化钠环境中的2倍以上,由微观形貌可以看出,13Cr甲酸钾环境中的腐蚀产物膜被完全破坏。从电化学测试结果可以看出,13Cr在2种环境中的腐蚀均由阳极反应控制,甲酸钾环境中的自腐蚀电位比氯化钠环境中低,自腐蚀电流密度增大,交流阻抗值减小,腐蚀热力学趋势增大。结论甲酸钾是一种强碱弱酸盐,其水溶液呈弱碱性,在高温高压环境中,甲酸根离子与CO_(2)共存时,Cr元素溶解与甲酸根反应,阻碍了具有保护作用的腐蚀产物膜Cr(OH)_(3)和Cr_(2)O_(3)产生,同时CO_(2)溶于水形成H_(2)CO_(3),促进了腐蚀过程的阴极反应,因此13Cr在CO_(2)与甲酸钾共存环境中的腐蚀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3Cr马氏体不锈钢 甲酸钾完井液 氯化钠 CO_(2)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