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茶树甲羟戊酸激酶基因CsMVK克隆及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鹏杰 陈丹 +5 位作者 曹红利 姚雪倩 陈笛 杨国一 郑知临 叶乃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741-1747,共7页
【目的】克隆茶树甲羟戊酸激酶基因(Cs MVK),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及在不同组织及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研究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RT-PCR扩增Cs MVK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Cs MVK)的氨基酸... 【目的】克隆茶树甲羟戊酸激酶基因(Cs MVK),分析其生物学信息及在不同组织及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的表达特性,为研究茶叶加工过程中香气形成机制提供参考。【方法】RT-PCR扩增Cs MVK基因,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Cs MVK)的氨基酸序列进行预测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分析Cs MVK在茶树不同组织及乌龙茶做青过程中的表达特性。【结果】克隆获得的Cs MVK基因(Gen Bank登录号MF668187)全长145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1164 bp,编码387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41.18 k D,理论等电点(p I)5.88。Cs MVK蛋白具有GHMP_kinases_N domain和GHMP_kinases_C domain 2个功能结构域,定位于细胞质中,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Cs MVK与三七、常春藤的MVK聚为一类,表明茶树与三七、常春藤的亲缘关系最近。q PCR检测结果显示,Cs MVK基因在果实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下同),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排序为:果实>根>叶>茎>花;在乌龙茶做青过程中,从鲜叶到晒青叶,Cs MVK基因的表达量上升,晒青到一摇过程中表达量下降,经过3次摇青,其表达量持续升高并在杀青前达最大值,与其他做青阶段差异显著。【结论】Cs MVK基因表达与茶叶香气品质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甲羟戊酸激酶(mvk) 乌龙茶 做青 表达特性 香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中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coPMK克隆与表达分析
2
作者 舒东膂 李建挥 +4 位作者 禹霖 柏文富 杨扬 胡景堃 严佳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7-125,共9页
【目的】克隆华中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coPMK的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在华中樱‘YS01’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为进一步研究PcoPMK基因在华中樱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 【目的】克隆华中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PcoPMK的cDNA序列,分析该基因在华中樱‘YS01’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编码蛋白质的结构特征和理化性质,为进一步研究PcoPMK基因在华中樱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中的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参照近缘物种的PMK同源基因cDNA保守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应用RT-PCR技术扩增PcoPMK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克隆测序,同时应用定量RT-PCR技术分析该基因在‘YS01’不同发育阶段花瓣中的表达情况。应用ORF Finder在线工具预测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及编码的蛋白质序列;分别应用ExPASy、SOPMA、Swiss model和CDD在线工具分析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二级、三级结构和功能结构域;分别应用DeepTMHMM、SINALP 4.0 Server和PredictProtein在线程序预测蛋白质的跨膜结构、信号肽和亚细胞定位;应用MEGA7.0软件构建基因的系统进化树。【结果】华中樱PcoPMK基因开放阅读框序列大小为1530 bp,编码509个氨基酸,GenBank登录号为OR373074。编码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为55.199 kD,理论等电点为5.68,属于亲水性的稳定蛋白,定位于细胞质。PcoPMK蛋白与扁桃、烟草和拟南芥等代表性物种PMK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度较高,含有3个典型且保守的蛋白结构功能域和1个ATP结合位点,无跨膜螺旋和信号肽,属于非分泌蛋白。PcoPMK基因在华中樱‘YS01’盛开期花瓣中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花蕾期和半开期(P<0.05),与同时期花瓣中萜烯类香气物质的含量变化规律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了华中樱PcoPMK基因,初步推测其可能在花瓣萜烯类物质合成途径中发挥重要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中樱 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 RT-PCR 基因克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春砂磷酸甲羟戊酸激酶的基因克隆与表达谱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恩泽 陆颖锶 +1 位作者 吴秋红 王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为了了解阳春砂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的功能与表达特性,根据阳春砂的转录组注释设计引物,PCR 克隆阳春砂甲羟戊酸途径中的关键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的编码区 cDNA,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相似性检索及同源... 目的:为了了解阳春砂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的功能与表达特性,根据阳春砂的转录组注释设计引物,PCR 克隆阳春砂甲羟戊酸途径中的关键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的编码区 cDNA,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其编码的蛋白进行相似性检索及同源序列比对,构建进化树,预测二级及三级结构并分析其功能,探索其各器官中的表达差异.结果:获得了全长1539 bp 的编码阳春砂 PMK 的 cDNA 序列,命名为 AvPMK (GenBank 登录号:KF569902),编码由512个氨基酸组成的磷酸甲羟戊酸激酶,该蛋白含有 GHMP 激酶超家族特异的 N -保守区域、C -保守区域和 ATP 结合位点 Gly-X-Gly-XX-Ala.AvPMK 与其他植物的 PMK 氨基酸相似性达61%~69%,进化树结果显示其与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等单子叶植物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AvPMK 蛋白包含14个α-螺旋(Alpha helix),占37.1%;16个β链(Beta strand),占15.6%;32个无规则卷曲结构,占47.3%,无跨膜结构域,其3级结构含有一个催化反应的口袋状结构域.实时荧光定量 PCR 结果显示 AvPMK 基因在叶中表达量较高,茎、根中表达量相对较低.结论:首次从阳春砂仁中扩增磷酸甲羟戊酸激酶的基因片段,为分析其基因表达特性及其在砂仁萜类生物合成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甲羟戊酸激酶 阳春砂 萜类化合物 基因克隆 表达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真核及shRNA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对BxPC-3细胞周期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金锐 王芳 +2 位作者 栾康 罗欣 张胜权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 构建甲羟戊酸激酶(MVK)基因真核及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xPC-3细胞中,观察其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方法 从BxPC-3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PCR(RT-PCR)法获得目的基因MVK以及通过化学合成MVK(751~779)和MVK(1089~1117)位... 目的 构建甲羟戊酸激酶(MVK)基因真核及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xPC-3细胞中,观察其对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方法 从BxPC-3细胞中提取总RNA,逆转录PCR(RT-PCR)法获得目的基因MVK以及通过化学合成MVK(751~779)和MVK(1089~1117)位点寡核苷酸片段,构建真核表达及shRNA表达载体并转染至BxPC-3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系。Westernblot法分析转染后对BxPC-3细胞周期蛋白的影响。结果 成功获得MVK基因真核表达(pcD-NA3.1-mvk)及两个针对MVK shRNA表达载体(piLenti-RNAi-shRNA1/2)。通过抗生素筛选及Westernblot分析获得了稳定的MVK过表达及低表达细胞株。Westernblot分析显示:过表达MVK的细胞株及MVK knockdown的细胞株中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CyclinE表达量与正常及对照细胞相比均显著降低。结论 MVK过表达及低表达均抑制Bx-PC-3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B1、Cyclin E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羟戊酸激酶 基因重组 寡核苷酸 细胞周期蛋白 BXPC-3 SH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杜仲甲羟戊酸激酶(EuMK)基因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乌云塔娜 王淋 叶生晶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12,共7页
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K)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甲羟戊酸(mevalonate pathway,MVA)途径的限速酶之一。为了探明EuMK对杜仲胶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对EuMK所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 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K)是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甲羟戊酸(mevalonate pathway,MVA)途径的限速酶之一。为了探明EuMK对杜仲胶生物合成的调控机制,对EuMK所编码蛋白质氨基酸序列的理化性质、跨膜结构域、疏水性/亲水性、蛋白质二、三级结构、结构保守域以及基因组内含子和外显子结构特征等进行了全面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发现EuMK蛋白质序列均存在3个与甲羟戊酸底物结合及催化反应有关的保守结构域;EuMK的氨基酸组成中性的疏水性蛋白居多数,属于稳定的疏水性蛋白;无明显的跨膜结构,均在膜外;二级结构为混合型结构的蛋白质。EuMK均含有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EuMK基因家族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潜在功能的预测分析发现,含有大量基本顺式作用元件TATAbox,CAATbox,还含有光(AE-box、CGT-motif、Box 4、G-box)、生长素(ERE、ABRE、TCA-element)响应等多个顺式调控元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杜仲 甲羟戊酸激酶 反式聚异戊二烯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天葵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的编码蛋白预测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黄琼林 何瑞 詹若挺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099-1104,共6页
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ic acid,MVA)是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而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VK)是MVA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根据前期获得的青天葵[Nervilia fordii(Hance)Schltr.]转录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 甲羟戊酸途径(mevalonic acid,MVA)是植物三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的主要途径,而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VK)是MVA途径中的关键限速酶之一。根据前期获得的青天葵[Nervilia fordii(Hance)Schltr.]转录组数据,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青天葵MVK基因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功能结构域、二级结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等进行预测,并采用RPKM法分析该基因在青天葵球茎和叶片的表达量。结果表明,Nf MVK基因编码含有383个氨基酸的稳定型亲水性、酸性蛋白质,与其他植物MVK蛋白同源性可达70%。Nf MVK蛋白分子量为41.29 ku,含有甲羟戊酸激酶功能域,归属于GHMP_Kinase超级家族。该蛋白没有任何信号肽、转运肽和跨膜结构域,二级结构为混合型结构的蛋白质。Nf MVK基因在青天葵中的表达趋势为:球茎>叶片。该结果可为后续利用MVK基因调控青天葵三萜类活性成分的合成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天葵 甲羟戊酸激酶 生物信息学 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鸭疫里默氏菌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的重组表达与免疫保护效果研究
7
作者 吕敏娜 覃宗华 +4 位作者 袁建峰 孙铭飞 余劲术 吴彩艳 蔡建平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006-1011,共6页
在从鸭疫里默氏菌(RA)基因组文库筛选毒力基因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编码RA甲羟戊酸激酶的基因(RAMVA),将该基因片段提交GenBank,收录号为GQ398751。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开放阅读框长492 bp,共编码163个氨基酸。根据序列信息设计引物,用PC... 在从鸭疫里默氏菌(RA)基因组文库筛选毒力基因的过程中,作者获得了编码RA甲羟戊酸激酶的基因(RAMVA),将该基因片段提交GenBank,收录号为GQ398751。测序分析结果显示其开放阅读框长492 bp,共编码163个氨基酸。根据序列信息设计引物,用PCR方法从RA中扩增出RAMVA的编码区并与表达质粒pMAL-C2X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MAL-RAMVA。经限制性酶切和序列测序鉴定序列正确无误后将pMAL-RAMVA转化至E.coliBL21(DE3)构建重组表达菌E.coliBL21/pMAL-C2X-RAMVA。用IPTG诱导重组菌成功诱导RAMVA的表达,通过SDS-PAGE分析表达产物,表达量占全菌总蛋白的15.6%,且重组表达的甲羟戊酸激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时以可溶性状态存在。雏鸭免疫试验表明,接种重组表达菌E.coliBL21/pMAL-C2X-RAMVA2周后,可产生对RA致死量攻击达42.3%的免疫保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鸭疫里默氏菌 甲羟戊酸激酶 表达 免疫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甲羟戊酸激酶基因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宝莲 曲志才 楚秀生 《山东农业科学》 2011年第4期12-16,共5页
类异戊二烯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所必需的重要有机物质,包括叶绿素、生长调节剂等多种重要物质,是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中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的。本文综述了该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甲羟戊酸激酶的生物学特性、酶促反应机理、基... 类异戊二烯是维持植物生长发育、光合作用等所必需的重要有机物质,包括叶绿素、生长调节剂等多种重要物质,是通过甲羟戊酸代谢途径中一系列酶促反应合成的。本文综述了该途径中的限速酶之一甲羟戊酸激酶的生物学特性、酶促反应机理、基因克隆、基因转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其在作物改良中的应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异戊二烯 甲羟戊酸激酶 基因克隆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基因克隆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笛 王鹏杰 +3 位作者 郑玉成 郑知临 陈桂信 叶乃兴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9-1916,共8页
【目的】克隆茉莉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基因(JsPMK),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表达时间节律性,为深入研究茉莉花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茉莉花花瓣为材料,采用RT-PCR扩增JsPMK基因全长,... 【目的】克隆茉莉花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基因(JsPMK),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检测其表达时间节律性,为深入研究茉莉花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以茉莉花花瓣为材料,采用RT-PCR扩增JsPMK基因全长,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蛋白进行预测分析,并采用qRT-PCR检测JsPMK基因在茉莉花开放过程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克隆获得的JsPMK基因(GenBank登录号为MH311042)全长1951 bp,包含1518 bp完整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505个氨基酸,其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为稳定的非分泌蛋白。JsPMK蛋白含有GHMP激酶N端保守区和C端保守区,且在N端保守区含一个ATP结合位点Gly-X-Gly-XX-Ala。JsPMK蛋白与野生油橄榄、芝麻、丹参和番茄的PMK蛋白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均较高(在80%以上),其中与野生油橄榄亲缘性最近,表明不同植物PMK蛋白高度保守。JsPMK基因在未开放(18∶00)时表达量最低,随着茉莉花逐渐开放,JsPMK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上升(P<0.01,下同),在20∶00达最大值,随后表达量极显著下降。【结论】JsPMK基因表达可能受生物钟调控,在茉莉花萜类化合物合成和香气释放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生物信息学分析 萜类化合物 开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曲霉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功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尚怡彤 闫欢欢 +4 位作者 王丽红 田学琴 薛萍红 罗涛 胡志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1-319,共9页
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是甲羟戊酸(MVA)途径的关键酶。在真菌中,MVA途径是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上游,因此PMK也被称为Erg8。为了研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的作用,对米曲霉AoErg8基因功能进行... 磷酸甲羟戊酸激酶(PMK)是甲羟戊酸(MVA)途径的关键酶。在真菌中,MVA途径是麦角甾醇生物合成的上游,因此PMK也被称为Erg8。为了研究磷酸甲羟戊酸激酶在米曲霉(Aspergillus oryzae)麦角甾醇合成通路中的作用,对米曲霉AoErg8基因功能进行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米曲霉中的该基因,通过系统发育树和酵母异源互补分析其是否保守,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其表达模式,同时通过荧光蛋白标记对其亚细胞定位进行分析,最后测定AoErg8基因过表达对米曲霉生长和麦角甾醇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AoErg8进化保守,其表达量在不同生长时间和不同非生物胁迫下均发生了改变;AoErg8能恢复酿酒酵母erg8突变体的温度敏感表型;AoErg8定位于细胞质中;米曲霉中AoErg8过表达导致麦角甾醇含量降低,并且影响米曲霉生长和孢子形成。因此,米曲霉Ao Erg8的功能相对保守,其过表达可以降低麦角甾醇含量并影响菌落生长和孢子形成。该研究进一步揭示丝状真菌米曲霉麦角甾醇生物合成和调控机理,为米曲霉或其他真菌脂质代谢的基因工程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曲霉 磷酸甲羟戊酸激酶 麦角甾醇 亚细胞定位 孢子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免疫球蛋白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1例病例报告 被引量:3
11
作者 侯佳 刘丹如 +4 位作者 朱晓华 王宏胜 孙金峤 翟晓文 王晓川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73-376,共4页
目的提高对高Ig 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I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儿童HID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清Ig D、MVK酶和MVK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6岁7个月男孩,2岁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性发热,每2~4周发热1次,每次持续3~7 d。发热时... 目的提高对高Ig D伴周期性发热综合征(HIDS)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总结1例儿童HIDS病例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血清Ig D、MVK酶和MVK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6岁7个月男孩,2岁起病,呈周期性发作性发热,每2~4周发热1次,每次持续3~7 d。发热时伴腹痛,腹泻,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发热时未用抗生素经退热对症治疗,体温可恢复正常。发热时WBC、N和CRP升高,热退后可降至正常。免疫接种后有发热和感染史。经全面检查排除感染性、风湿性及血液肿瘤相关疾病。MVK基因分析发现外显子11,c.1129G>A,p.V377I,为杂合型错义突变,外显子9,c.790_791ins C,p.Leu264fs X12,为杂合型插入突变(首次报道的新突变)。患儿血清Ig D(1 084μg·m L^(-1))显著高于正常参照值(<100μg·m L^(-1))。MVK酶(23 ng·m L^(-1))低于正常参照值(50~300ng·m L^(-1))。本文病例临床特征典型,HIDS诊断明确。结论婴儿期起病的周期性发作性发热,需警惕HIDS可能,免疫接种后发热是重要的诊断线索,检测血清Ig D和MVK酶水平是重要诊断依据,MVK基因突变可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IgD综合征 周期性发热 甲羟戊酸激酶缺陷 自身炎症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茅苍术AlPMK1、AlPMK2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巍玮 吴君贤 +7 位作者 徐睿 管凤雅 胡健鹏 刘军玲 张亚中 刘超 彭华胜 查良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18-1024,共7页
目的从茅苍术中克隆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PMK)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基于茅苍术转录组数据,采用RT-qPCR法克隆获得茅苍术的2条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AlP... 目的从茅苍术中克隆萜类化合物生物合成途径中的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PMK)基因,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原核表达及基因表达分析。方法基于茅苍术转录组数据,采用RT-qPCR法克隆获得茅苍术的2条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基因的全长序列,命名为AlPMK1、AlPMK2,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AlPMK1,AlPMK2编码蛋白的特征;利用MEGA 6.06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运用RT-qPCR检测该基因在不同产地茅苍术中的相对表达及经不同时间茉莉酸甲酯诱导后的表达情况。结果AlPMK1、AlPMK2基因的ORF长度分别为1512、1590 bp,分别编码503 aa、529 aa。2个基因的二级结构中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占比最高,均属不稳定的酸性蛋白;结构功能域分析证明AlPMK1、AlPMK2分别在4~490 aa,40~527 aa处包含甲羟戊酸激酶的保守结构域;跨膜结构域分析预测,两者均为膜外蛋白;SDS-PAGE结果显示,分别在55、58 kDa处有清晰的目的蛋白表达。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在不同时间的茉莉酸甲酯诱导下AlPMK1、AlPMK2的基因表达分别在48、24 h达到最高值,且均在3 h表达最低。不同产地的茅苍术AlPMK1、AlPMK2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两者均在岳西茅苍术的叶中表达量最高。结论本研究首次克隆2条茅苍术AlPMK1、AlPMK2基因,并对其进行表达分析,为进一步探究茅苍术萜类生物合成途径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茅苍术 甲羟戊酸-5-磷酸激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樟MK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曹先爽 王进 +5 位作者 张瑶瑶 王煜炜 马晓江 宋丽 汤锋 岳永德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02-2309,共8页
本研究基于香樟转录组测序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应用反转录RT-PCR技术,克隆获得香樟合成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K)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根据Gibison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SMART-LCKan载体上,将鉴定为... 本研究基于香樟转录组测序数据,设计特异性引物进行扩增,应用反转录RT-PCR技术,克隆获得香樟合成甲羟戊酸激酶(Mevalonate kinase,MK)的开放读码框ORF序列全长。根据Gibison同源重组的方法将目的基因克隆至pSMART-LCKan载体上,将鉴定为阳性的重组质粒进行测序分析以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测序结果表明:CcMK基因ORF全长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理化分析可知CcMK蛋白分子式为C_(1852)H_(3027)N_(487)O_(574)S_(17),相对分子质量为41 845.34,等电点为5.30。CcMK蛋白是一个定位于细胞质,不含信号肽的亲水性稳定蛋白,且含有保守结构域GHMP激酶家族特异性的N末端和C末端。分子进化树分析结果表明,香樟CcMK蛋白与红掌、川贝母、野芭蕉、海枣、油棕等植物的蛋白处于同一分支上,亲缘关系较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CcMK基因在香樟的叶、茎和根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cMK基因在香樟的叶中表达丰度最高。本研究首次从香樟中克隆了CcMK基因,并对其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CcMK基因在香樟萜类合成途径中的作用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樟 甲羟戊酸激酶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