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滇龙胆甲羟戊酸二磷酸脱羧酶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晓东 李彩霞 王元忠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5年第12期164-169,共6页
为获得滇龙胆GrMDC基因序列,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GrMDC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滇龙胆GrMDC基因(登录号KJ917169)全长1 275bp,GrMDC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6.77kD,pI为5.97;该... 为获得滇龙胆GrMDC基因序列,以滇龙胆转录组为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滇龙胆幼叶克隆GrMDC基因,并进行原核表达和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结果表明:滇龙胆GrMDC基因(登录号KJ917169)全长1 275bp,GrMDC蛋白相对分子量为46.77kD,pI为5.97;该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无信号肽,为亲水不稳定蛋白,主要由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构成;GrMDC蛋白与长春花CrMDC蛋白相似性较高(88.12%),且亲缘关系最近;GrMDC基因在大肠杆菌中表达的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72.77kD(含GST标签26kD),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GrMDC基因主要在根中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甲羟戊酸二磷酸脱羧酶 基因克隆 原核表达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CsMV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王鹏杰 陈丹 +3 位作者 曹红利 陈静 陈笛 叶乃兴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342-2349,共8页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的芽叶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茶树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MVD(GenBank登录号为MF772780);该基因全长1 585bp,其... 该研究在茶树转录组测序的基础上,以茶树品种‘福鼎大白茶’的芽叶为供试材料,采用RT-PCR技术,克隆茶树萜类化合物合成途径中的限速酶——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全长cDNA序列,命名为CsMVD(GenBank登录号为MF772780);该基因全长1 585bp,其ORF为1 266bp,编码421个氨基酸,蛋白质分子量46.45kD,理论等电点7.10。CsMVD蛋白可能定位于细胞质中,具有MVD1superfamily的保守结构域,不存在跨膜结构和信号肽,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部分保守的氨基酸残基决定了蛋白的催化反应特异性和活性。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sMVD与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MVD的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CsMVD在茶树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果实中CsMVD的表达量最高,表达水平表现为:果实>茎>根>叶>花;在白茶萎凋过程中,CsMVD基因的表达量在48h结束阶段显著高于0h,推测该基因与茶叶萜类香气化合物形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甲羟戊酸磷酸脱羧酶 白茶萎凋 茶叶香气 表达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洋常春藤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HhMV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孙化鹏 钟晓红 乔飞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200-2206,共7页
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MVD)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研究其在洋常春藤中的基因功能,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洋常春藤叶片中克隆获得HhMVD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RT-qPCR技术分析... 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evalonate diphosphate decarboxylase,MVD)是三萜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为研究其在洋常春藤中的基因功能,通过RT-PCR和RACE技术从洋常春藤叶片中克隆获得HhMVD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并通过RT-qPCR技术分析其表达规律。结果表明:RACE克隆获得的HhMVD基因cDNA序列全长1 799 bp,包含一个完整开放阅读框(ORF)1 263 bp、5′非编码区(5′UTR)192 bp、3′非编码区(3′UTR)344 bp;该基因编码420个氨基酸,分子质量46.6ku,理论等电点为6.57,不含跨膜区,属于非分泌型蛋白;HhMVD蛋白具有GHMP激酶N端结构域,属于甲羟戊酸激酶系列,与刺五加、人参、三七等同科植物亲缘关系较近。RT-qPCR结果表明,洋常春藤中HhMVD基因的时空表达相对稳定,但与常春藤皂苷含量差异变化之间存在一定的负相关性。洋常春藤HhMVD基因的成功克隆及表达分析研究,为深入探讨其基因功能、阐明其在常春藤皂苷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洋常春藤 甲羟戊酸磷酸脱羧酶 RACE克隆 实时荧光定量PCR 相对表达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樟芝菌丝体和子实体三萜含量测定及Se和Mvd基因表达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晶 林雄杰 +2 位作者 何静敏 蔡璨 林占熺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206-2211,共6页
为探讨牛樟芝子实体和不同培养时期的菌丝体中三萜含量及鲨烯环氧酶基因(Se)和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Mvd)的表达情况,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三萜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甲羟戊酸途径(MV... 为探讨牛樟芝子实体和不同培养时期的菌丝体中三萜含量及鲨烯环氧酶基因(Se)和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基因(Mvd)的表达情况,采用香草醛-冰醋酸法测定菌丝体和子实体的三萜含量,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甲羟戊酸途径(MVA)中Se和Mvd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推移,当生长至21 d时牛樟芝菌丝体干重逐渐趋于稳定。当培养时间小于28 d时,菌丝体中三萜含量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且28 d时菌丝体的三萜含量最高,达(39.192±2.025)mg/g,仅次于牛樟芝子实体三萜含量(49.391±2.675)mg/g,玉米芯栽培的牛樟芝子实体三萜含量最低,为(11.530±0.733)mg/g,各样品间三萜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qRT-PCR分析结果表明,培养7 d的菌丝体中Se和Mvd的表达量均为最高,但随着培养时间的继续延长而呈现下降趋势;牛樟芝子实体中Se和Mvd的表达量均较低,与培养28-42 d的菌丝体表达量相当。本研究结果表明牛樟芝的三萜含量可能与其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培养条件和累积时间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萜 实时荧光定量PCR 鲨烯环氧酶 甲羟戊酸磷酸脱羧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拟南芥和水稻UXS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潘玉欣 王巍杰 胡金山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38-42,共5页
以6个拟南芥和6个水稻UXS基因家族序列为目标,对其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基因表达、系统进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2个UXS基因均有内含子,除OsUXS1基因仅在愈伤组织中表达外,其余11个基因在根、叶以及愈伤组织均有表达。12... 以6个拟南芥和6个水稻UXS基因家族序列为目标,对其基因结构、保守结构域、基因表达、系统进化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12个UXS基因均有内含子,除OsUXS1基因仅在愈伤组织中表达外,其余11个基因在根、叶以及愈伤组织均有表达。12个UXS基因编码蛋白均存在较大范围的亲水区,有较强的亲水性。12个蛋白结构保守性较强,含有该基因家族的保守域3Beta-HSD和NAD-binding,分成2个亚家族,家族内结构相似的基因功能较为相似。综合分析表明,UXS是一个多基因家族,基因表达范围广,结构保守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脱羧酶 拟南芥 水稻 生物信息学 结构与功能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花UXS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与原核表达 被引量:1
6
作者 潘玉欣 刘恒蔚 王省芬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共5页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克隆的3个棉花UXS基因GhUXS1、GhUXS2和GhUXS3编码产物进行亲疏水性,结构域以及功能等多方面预测,同时将产物连接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BL21(DE3)plys菌株,在IPTG诱导下,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已克隆的3个棉花UXS基因GhUXS1、GhUXS2和GhUXS3编码产物进行亲疏水性,结构域以及功能等多方面预测,同时将产物连接至pET-32a(+)原核表达载体,并转化BL21(DE3)plys菌株,在IPTG诱导下,利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GhUXS1、GhUXS2和GhUXS3在原核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预测发现3个蛋白均含有UXS家族的保守域。GhUXS1和GhUXS2结构类似,N端含有较为明显的疏水区以及跨膜区,GhUXS3N端缺乏明显疏水区及跨膜区。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体外分别成功表达GhUXS1、GhUXS2和GhUXS3和His标签的融合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脱羧酶 生物信息学 Western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茉莉花MVD基因及其启动子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8
7
作者 陈笛 王鹏杰 +4 位作者 郑玉成 林浥 郑知临 陈桂信 叶乃兴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09-315,共7页
根据茉莉花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茉莉花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VD)基因,命名为JsMVD(GenBank登录号为MH311041.1).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JsMVD基因5′端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sMVD基因在茉莉花植株不... 根据茉莉花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了茉莉花甲羟戊酸焦磷酸脱羧酶(MVD)基因,命名为JsMVD(GenBank登录号为MH311041.1).采用染色体步移技术分离JsMVD基因5′端上游调控序列,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JsMVD基因在茉莉花植株不同组织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水平.测序结果表明,JsMVD基因全长cDNA序列的长度为1 500 bp,包含长度为1 269 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422个氨基酸,亚细胞定位预测该蛋白可能位于细胞质上.JsMVD蛋白含有GHMP激酶N-端和C-端保守结构域,具有多个保守氨基酸残基及ATP结合位点,与野生油橄榄的相似性最高,相似系数达到88%,且进化树显示两者的亲缘关系最近.JsMVD基因5′端启动子序列长度为893 bp,该调控序列包含多种植物激素响应元件和光响应元件.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JsMVD基因在成熟花中的表达量最高,从高到低依次为成熟花、花蕾、茎、叶、根,且受GA、IAA和ABA不同程度的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茉莉花 甲羟戊酸磷酸脱羧酶(MVD) 启动子 组织特异性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