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磺酸罗哌卡因局麻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6
1
作者 李西宽 焦亚奇 +2 位作者 刘俊田 苟伟 胡浩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36-237,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阻滞麻醉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吴新民 许幸 +4 位作者 贾乃光 李士忠 田鸣 李青 李丹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0-692,共3页
目的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入组122例患者,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 目的以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为对照,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实施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平行对照试验方法,随机入组122例患者,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组(研究组)和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感觉阻滞上界达T8或T10时间、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范围,术后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消失时间、麻醉医师、手术医师满意度。结果麻醉失败3例,术中改变麻醉方案1例。实际完成病例数:研究组58例,对照组60例。麻醉有效性:两组药物达到T8麻醉平面的时间为15min(中位数);达到T10的时间研究组为15min,对照组为10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麻醉阻滞平面最高达到T2,最低在T12,多数在T5~T10。在用药后30min,两组多数患者(83.63%~88.33%)的运动阻滞处于改良Bromage评分2级或3级。停药后感觉阻滞平面消失的时间研究组平均(中位数)为210min,对照组平均为180min,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全部患者感觉阻滞消失的时间在300min。安全性:研究药物使用前后对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肌酐(Cr)的观察显示,对照组有1例发生ALT改变(增高至152u/L)、3例发生头晕、恶心、耳鸣、双腿麻木、不适、烦躁等不良反应,未经特别处理自行恢复。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与盐酸罗哌卡因注射液有相似的麻醉有效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有效性 安全性 硬膜外麻醉 麻醉平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研究(英文) 被引量:14
3
作者 徐建青 朱波 +8 位作者 叶铁虎 吴新民 秦翔 王庚 许幸 于布为 李一亮 周静芳 王玉萍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72-875,共4页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个中心 12 4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 2组 :A组注入 0 .75 %盐酸罗哌卡因 15ml,B组注入0 .... 目的 :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的Ⅱ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3个中心 12 4例择期在低位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膀胱部分切除术等手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 2组 :A组注入 0 .75 %盐酸罗哌卡因 15ml,B组注入0 .894 %甲磺酸罗哌卡因 15ml。结果 :不论是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及效果维持时长方面 ,还是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 ,甲磺酸罗哌卡因均表现出良好的作用 ,与盐酸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 ,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硬膜外麻醉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硬膜外 局部麻醉药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 被引量:25
4
作者 陈朝辉 刘洋 +2 位作者 高勤 万勇 陈斌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79-681,共3页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官产的最佳剂量。方法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s内注入混合... 目的探讨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用于剖官产的最佳剂量。方法31例ASAⅠ或Ⅱ级在腰一硬联合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的产妇,首先选择L1~2间隙进行硬膜外置管,然后在L3~4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在30s内注入混合的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溶液。注药后立即头低脚高位调节平面,到达T7平面时,将床摇平,并略向左侧倾斜。罗哌卡因起始剂量为13.410mg,腰麻成功的定义为10min内到达T,平面和术中手术条件满意,硬膜外不需要追加利多卡因完成手术。根据罗哌卡因腰麻成功或不成功的反应,采用改良Dixon序贯法,减少或者增加0.894mg来确定下一个产妇的腰麻剂量。结果Probit分析表明,复合5tz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半数有效剂量(EI)50)为10.713mg(95%的可信区间为10.126~11.236mg),95%有效剂量(ED95)为12.002mg(95%的可信区间11.405~14.547mg)。结论复合5gg舒芬太尼时,重比重甲磺酸罗哌卡因使50%产妇行剖宫产时获得满意麻醉的最佳剂量为10.713mg。甲磺酸罗哌卡因适合用于剖宫产腰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科 甲磺酸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用于硬膜外麻醉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5
作者 王少华 艾登斌 +4 位作者 刘振胜 孙立新 石学银 梁伟民 张媛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693-694,共2页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受试者142例,随机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取L1~2或L2~3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向... 目的评价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在下腹部和下肢手术患者中硬膜外麻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或下肢手术受试者142例,随机均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A组)和盐酸罗哌卡因组(B组)。取L1~2或L2~3穿刺点行硬膜外穿刺,向头端置管3cm,注入首次剂量罗哌卡因15ml。观察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及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及运动阻滞起效、持续时间;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情况;观察术前及术后24h内肝功能、肾功能等指标变化和低血压、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感觉阻滞及运动阻滞各项观察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受试者术中各项生命体征基本平稳;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91%,明显低于B组的33.80%(P<0.05);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腹部和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安全有效,与盐酸罗哌卡因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隙甲磺酸罗哌卡因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 被引量:23
6
作者 徐建青 朱波 叶铁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00-703,共4页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罗哌卡因组用7.5mg/ml盐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 目的比较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硬膜外麻醉和术后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4例择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或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盐酸罗哌卡因组用7.5mg/ml盐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mg/ml盐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甲磺酸罗哌卡因组用8.9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15ml麻醉,用2.374mg/ml甲磺酸罗哌卡因术后镇痛。结果在感觉和运动阻滞的起效时点分布、效果、效果维持时长及维持相对稳定的循环、呼吸、肝肾功能等方面,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的差异均无显著性,二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隙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具有相似的麻醉和术后镇痛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麻醉 术后镇痛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程良道 张冰 +3 位作者 宋劼 王庆明 周群 钟彦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69-571,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一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2.38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组(J组)和5tLg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并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记录蛛网膜...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腰一硬联合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初产妇随机均分为2.38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组(J组)和5tLg舒芬太尼组(S组)。两组均采取蛛网膜下腔注射并留置硬膜外导管镇痛。记录蛛网膜下腔镇痛起效时间、维持时间、注药前、注药后5、10、15、30、60min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下肢运动阻滞情况、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妇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注药后VAS平均为1~3分,运动神经阻滞评分均为0~1分。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Apgar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组瘙痒发生率少于S组(P〈0.01)。结论2.38mg甲磺酸罗哌卡因+1.5μg舒芬太尼蛛网膜下腔注射行腰-硬联合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甲磺酸罗哌卡因 腰一硬联合麻醉 分娩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布比卡因硬膜外术后镇痛效果及对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6
8
作者 李伟 薛荣亮 +2 位作者 张瑛 李有才 何家璇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2期158-159,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术后镇痛效果 术后应激反应 硬膜外麻醉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盐酸卡因 硬膜外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9
作者 马相飞 蒋宗滨 +3 位作者 阳旭峰 何睿林 肖永 王永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75-76,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甲磺酸罗哌卡因 骶管注射治疗 临床观察 局部麻醉药 术后镇痛 临床麻醉 复合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与盐酸罗哌卡因在硬膜外麻醉中的比较 被引量:5
10
作者 薛晓东 张晋东 +3 位作者 夏舒萌 范勤 纪钧 宋志鸿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硬膜外麻醉 长效酰胺类局麻药 中枢神经系统 术后镇痛 心脏毒性 化学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病人体内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少华 赵艳 +4 位作者 刘振胜 闫美兴 李志平 艾登斌 孙立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6期677-680,共4页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药动学参数的性别差异。方法:单剂量硬膜外给药15 mL,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剂量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后男性和女性... 目的:研究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病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及药动学参数的性别差异。方法:单剂量硬膜外给药15 mL,采用HPLC测定血浆中罗哌卡因的浓度。用DAS软件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单剂量使用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后男性和女性的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4.050±2.548)、(2.088±0.135)h;吸收半衰期t1/2ka分别为(0.085±0.045)、(0.107±0.069)h;达峰时间分别为(0.333±0.118)、(0.417±0.167)h;峰浓度分别为(1.066±0.135)、(1.113±0.317)mg/L;吸收程度(AUC0-tn,统计矩法)分别为(2.856±0.321)、(2.369±0.386)mg.L-1.h;MRT0-tn分别为(2.070±0.113)、(2.022±0.089)h。结论:本试验建立了甲磺酸罗哌卡因注射液血药浓度的固相萃取-HPLC测定方法,提供了单剂量使用的药动学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动学参数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药代动力学 性别差异 血药浓度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比较 被引量:9
12
作者 顾晨桃 王爱忠 江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40-942,共3页
目的观察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两组感觉... 目的观察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5%盐酸罗哌卡因在超声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效果。方法60例上肢手术行肌间沟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A组给予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30 ml;B组给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比较两组感觉及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程度、运动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尺神经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快于B组[(38.30±14.65)min vs.(48.03±22.34)min](P<0.05)。注药60 min A组尺神经感觉完全阻滞29例(96.7%),显著多于B组的20例(66.7%)(P<0.05)。结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的尺神经感觉阻滞优于0.5%盐酸罗哌卡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在分娩镇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彭永保 胡松权 +1 位作者 周群 程良道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2643-2645,共3页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组(A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组(B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 目的:观察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注射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100例ASAⅠ或Ⅱ级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组(A组),硬膜外持续输注给药组(B组),每组50例。两组均采用0.12%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行硬膜外镇痛,观察两组产妇不同产程宫缩情况、镇痛效果、分娩方式、胎儿窘迫及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产妇在行分娩镇痛后60 min、宫口开至5~6 cm及宫口开全时的VAS评分差异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规律间断给药用于分娩镇痛安全有效。较硬膜外持续输注产妇满意度更高,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甲磺酸罗哌卡因 硬膜外阻滞 间断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托啡诺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艾青 胡毅平 +5 位作者 王雁娟 纪达余 刘林汉 孙含哲 姚敏 高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3620-3622,共3页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A组(对照组,100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100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入3mg布托啡诺)和C组...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联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下肢骨科手术患者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或Ⅱ级行下肢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n=30):A组(对照组,100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B组(100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入3mg布托啡诺)和C组(100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入6mg布托啡诺)。术毕采用硬膜外镇痛,当疼痛评估VAS>3分时,给予1~2mg布托啡诺静注追加镇痛。连续监测患者ECGⅡ、SpO2和NIBP,并记录患者术后4个时间点VAS评分、Ramesay评分、恶心、呕吐和呼吸抑制发生率及布托啡诺追加用量。结果:术后1h和6h,B、C两组术后镇痛效果明显优于A组,VAS评分较小(P<0.05),Ramesay评分C组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100mL0.15%甲磺酸罗哌卡因加入3mg布托啡诺术后硬膜外镇痛既能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又不至于使患者过于抑制和嗜睡,同时恶心、呕吐发生率也较低,提高了患者术后镇痛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硬膜外 布托啡诺 甲磺酸罗哌卡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前列腺电切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丽萌 陈彦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91-992,共2页
关键词 术后硬膜外镇痛 甲磺酸罗哌卡因 前列腺电切术 临床观察 盐酸卡因 留置导尿管 膀胱痉挛痛 继发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鹏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93-695,699,共4页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 目的研究芬太尼复合甲磺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麻醉对下腹部手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60例选择性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组(研究组,n=32)和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对照组,n=28)。硬膜外穿刺部位均为L1-2间隙,每组硬膜外首剂量均为20 g/L利多卡因5 mL(试验量),随后加入8.94 g/L甲磺酸罗哌卡因12 mL,研究组复合芬太尼0.1 mg(2 mL),对照组复合生理盐水2 mL。记录术前、术中血压、心率变化,测定麻醉前、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血清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术前(P<0.05),切皮后60 min、切皮后90 min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对照组高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血糖浓度在切皮后60 min和90 min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芬太尼和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应用于连续硬膜外麻醉能够减轻下腹部手术时应激反应所导致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和血糖水平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芬太尼 硬膜外阻滞 应激反应 下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卫楠 胥晓明 徐敏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420-3422,共3页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 nephrolithotomy,M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年龄25~67岁拟行MPCNL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CS... 目的:探讨甲磺酸罗哌卡因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在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 nephrolithotomy,MPCNL)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90例ASAⅠ~Ⅱ级,年龄25~67岁拟行MPCNL术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均采用CSEA:Ⅰ组(n=30)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腰麻用药为0.596%甲磺酸罗哌卡因11.92~14.9mg;Ⅱ组(n=30)为盐酸罗哌卡因组,腰麻用药为0.5%罗哌卡因10~12.5mg;Ⅲ组(n=30)为盐酸布比卡因组,腰麻用药为0.5%盐酸布比卡因10~12.5mg。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组和盐酸罗派卡因组相似,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均比布比卡因组慢,达到最大Bromage评分也小于布比卡因组,而运动恢复时间明显比布比卡因组快。结论:结果表明甲磺酸罗哌卡因CSEA用于MPCNL术是安全有效的。其对血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相同浓度剂量的布比卡因小,但是其镇痛时间(或麻醉阻滞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较布比卡因短,与盐酸罗派卡因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盐酸布比卡因 联合麻醉 微创经皮肾输尿管镜碎石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节腔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舒芬太尼及其混合液对膝关节镜手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18
作者 牛竞辉 齐琪 +3 位作者 王飞 吕艳霞 王秀丽 王秋筠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2057-2063,共7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舒芬太尼及其混合液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择期拟行膝关节镜下单侧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L组、LD组...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舒芬太尼及其混合液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择期拟行膝关节镜下单侧半月板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L组、LD组、LF组、LDF组,每组30例。膝关节镜手术后,L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178.8 mg关节腔内注射;LD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178.8 mg+地佐辛10 mg关节腔内注射;LF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178.8 mg+舒芬太尼10μg关节腔内注射;LDF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178.8 mg+地佐辛5 mg+舒芬太尼5μg关节腔内注射。记录术前[静、动态(双足站立、屈膝90°)]和术后[术后2、4 h静态及术后6、12、24 h静、动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术前及术后2、4、6、12、24 h评价舒适度评分(BCS);记录术前及术后2、4、6、12、24 h Ramsay镇静评分,计算适宜镇静率(2~3分为适宜镇静);记录首次要求补充镇痛药物时间、首个24h补充镇痛药物用量、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镇痛满意度、不良反应[恶心评分、呕吐评分及头晕、尿潴留、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发生情况。结果静态疼痛VAS评分、动态疼痛VAS评分、BCS比较,治疗方法与时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方法主效应显著(P<0.05);时间主效应显著(P<0.05)。术后2、4、24 h 4组适宜镇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 h 4组适宜镇静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术后6、12 h LDF组适宜镇静率较L组升高(P<0.05)。4组首次要求补充镇痛药物时间、首个24 h补充镇痛药物用量、恢复独立行走所需时间、镇痛满意度、恶心评分、呕吐评分、头晕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甲磺酸罗哌卡因、地佐辛、舒芬太尼及其混合液均可缓解膝关节镜手术后疼痛,但注射3者混合液镇痛效果较佳、不良反应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镜检查 甲磺酸罗哌卡因 地佐辛 舒芬太尼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比较 被引量:17
19
作者 蔡美华 张马忠 +3 位作者 荣征星 江涛 王玉梅 崔永耀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84-587,共4页
目的比较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40例择期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n=20)和盐酸罗哌卡因组(n=20)。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5、10、20、30、45、60、90、120、180、240、300... 目的比较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罗哌卡因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 40例择期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例,随机分为甲磺酸罗哌卡因组(n=20)和盐酸罗哌卡因组(n=20)。于给药前和给药后2、5、10、20、30、45、60、90、120、180、240、300、360、720、1 440 min抽取肘前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法,测定血浆中甲磺酸或盐酸罗哌卡因浓度。采用DAS 2.0软件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比较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的特征。结果甲磺酸罗哌卡因和盐酸罗哌卡因组的表观分布容积(Vd/F)分别为(2.1±0.7)和(2.7±1.1)L/kg,消除半衰期(T1/2β)分别为(333±89)和(378±112)min,药时曲线下总面积(AUC0-∞)分别为(480±168)和(425±126)mg.min/L,清除率(CL/F)分别为(4.6±1.3)和(5.1±1.3)mL/(min.kg),达峰时间(Tpeak)分别为(26±13)和(29±20)min,峰浓度(Cmax)分别为(1 732±833)和(1 345±341)ng/mL,两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894%甲磺酸罗哌卡因和0.75%盐酸罗哌卡因药代动力学特征近似,符合二室模型;盐基的改变对罗哌卡因的代谢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罗哌卡因 盐酸卡因 色谱紫外法 反相高效液相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旋布比卡因或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脐血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20
20
作者 毕国华 栾桂荣 +2 位作者 张秀山 赵学导 史大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6-387,共2页
目的比较0.125%左旋布比卡因或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药配方为:A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2μ... 目的比较0.125%左旋布比卡因或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足月妊娠要求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镇痛药配方为:A组0.125%左旋布比卡因+芬太尼2μg/ml,B组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2μg/ml。在宫口开至2~3cm时开始行硬膜外镇痛。胎儿娩出后,取脐动、静脉血各3ml行血气分析。结果两组运动阻滞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脐动、静脉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浓度左旋布比卡因与甲磺酸罗哌卡因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分娩镇痛对新生儿脐动、静脉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左旋布比卡因 甲磺酸罗哌卡因 血气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