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盐酸左氧氟沙星和甲磺酸培氟沙星与冠心宁存在配伍禁忌 被引量:1
1
作者 万小超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6年第6期72-72,共1页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 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冠心宁注射液 配伍禁忌 0.9%氯化钠注射液 喹诺酮类抗生素 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 临床医护人员 复方中药制剂 絮状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结合模式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马国正 谭非 +3 位作者 蒋勇军 郑柯文 郭明 俞庆森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3-127,共5页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L·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 采用实验和计算的方法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作用.荧光法测得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形成一种类型的复合物,结合常数为1.7×105L·mol-1,有1.05个平均结合位点;微量热法测得该药物-蛋白结合过程中焓变为1.03kJ·mol-1,熵变为101.28J·K-1·mol-1,反应为熵驱动.用分子对接的方法预测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结合模式.计算表明,甲磺酸培氟沙星可结合在人血清白蛋白的两个药物结合位点,疏水作用即熵效应在药物与蛋白的结合中起重要作用,预测的结合自由能和实验值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人血清白蛋白 分子模建 结合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明 易平贵 +2 位作者 赵文娜 商志才 俞庆森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2003年第4期434-438,共5页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喹诺酮抗菌素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并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率。采用同步荧光...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喹诺酮抗菌素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分子间的结合反应,测定了结合常数K和结合位点数n,讨论了荧光猝灭机理,并依据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确定了授体-受体间的结合距离和能量转移率。采用同步荧光技术考察了甲磺酸培氟沙星对牛血清白蛋白构象的影响。此外,还探讨了在金属离子Zn2+存在下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牛血清白蛋白 相互作用 喹诺酮抗菌素 荧光光谱法 荧光猝灭 药物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La(Ⅲ)络合物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8
4
作者 李桂芝 刘永明 李改枝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86-1088,共3页
在pH 5 6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中 ,La3 + 与甲磺酸培氟沙星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荧光强度是甲磺酸培氟沙星的 1 5倍 ,最佳激发波长与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 2 76和 4 4 0nm ,线性范围为 0 0 4~ 2 0mg·L-1,测定下限为 2 8μg&#... 在pH 5 6的乙酸 乙酸钠缓冲溶液中 ,La3 + 与甲磺酸培氟沙星形成络合物。该络合物的荧光强度是甲磺酸培氟沙星的 1 5倍 ,最佳激发波长与最佳发射波长分别为 2 76和 4 4 0nm ,线性范围为 0 0 4~ 2 0mg·L-1,测定下限为 2 8μg·L-1。该体系的抗干扰能力与稳定性较好 ,成功地用于直接测定人血清中甲磺酸培氟沙星含量 ,测定结果为 :含量 4 79mg·L-1,RSD 6 3% ,回收率 95 %。本法亦用于测定胶囊中甲磺酸培氟沙星含量 ,测定结果与紫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镧配合物 荧光特性 含量测定 喹诺酮类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荧光猝灭法测定微量铁 被引量:5
5
作者 马红燕 孙雪花 +2 位作者 张琰图 陈小利 张社争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70-771,共2页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微量铁 荧光猝灭法 测定 喹诺酮类药物 化学合成 分子结构 络合反应 金属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血浆中甲磺酸培氟沙星浓度 被引量:5
6
作者 徐榕青 夏志林 +1 位作者 郭舜民 邓思珊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48,50,共3页
建立了一种测定人血浆中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匠相液相色谱方法,用的是ZorbaxODSC_(18)柱和用三乙醇胺调节成pH为3.0的甲醇-0.04mol/LH_3PO_4溶液(80:20,V/V)的流动相,检测在276nm... 建立了一种测定人血浆中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匠相液相色谱方法,用的是ZorbaxODSC_(18)柱和用三乙醇胺调节成pH为3.0的甲醇-0.04mol/LH_3PO_4溶液(80:20,V/V)的流动相,检测在276nm处进行,流量为1mL/min,线性范围是6.01×10 ̄(-8)~3.01×10 ̄(-5)mol/L(γ=0.9998),检测极限为6.01×10 ̄(-8)mol/L,平均回收率为97.57±3.04%,日内与日间的CV分别为3.29%和5.0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甲磺酸培氟沙星 人血浆 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与电致化学发光结合用于人尿中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测定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李林秋 施爱红 邓必阳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718-720,724,共4页
基于甲磺酸培氟沙星(PM)对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研究PM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该药物在0.05-10 mg/L范围内峰高与PM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6 mg... 基于甲磺酸培氟沙星(PM)对三联吡啶钌在铂电极上的电致化学发光信号有增敏作用,与毛细管电泳结合,建立了一种研究PM药代动力学的新方法。在最佳条件下,该药物在0.05-10 mg/L范围内峰高与PM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方法检出限为0.006 mg/L,峰高相对标准偏差为2.4%(n=6),尿样回收率在93%-112%之间。该方法用于人尿中PM的排泄速率测定,1.5-2 h内平均排泄速率最大,48 h内原型药物排泄率为13.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药代动力学 毛细管电泳 电化学发光 人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的研制及质量控制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鲁川 蒋艳 +2 位作者 孟德胜 段延华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10-13,共4页
目的:制备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为主药,羟丙甲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等为牙栓基质,按冷压法制备复方缓释牙栓,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牙栓中药物含量。结果:所... 目的:制备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并建立质量控制标准。方法:以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为主药,羟丙甲纤维素(HPMC)、乙基纤维素(EC)等为牙栓基质,按冷压法制备复方缓释牙栓,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牙栓中药物含量。结果:所制牙栓为扁梭形淡黄色小体,有良好的弹性韧性;两药回收率均在95%-100%之间,标示量均在90%-110%之间。结论:该牙栓制备工艺简单,符合2005年版《中国药典》对栓剂的规定。质量控制方法准确。为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甲磺酸培氟沙星 缓释 牙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的缓释抑菌作用的评价 被引量:2
9
作者 李楠 刘鲁川 +3 位作者 蒋艳 段延华 孟德胜 苏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观察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的缓释、抑菌作用。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复方缓释牙栓的缓释、细菌敏感稳定性、基质影响试验。结果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几个菌种有明显的缓释作... 目的观察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的缓释、抑菌作用。方法采用Kirby-Bauer纸片扩散法进行复方缓释牙栓的缓释、细菌敏感稳定性、基质影响试验。结果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等几个菌种有明显的缓释作用,缓释时间可达12h以上。将该牙栓4℃存放6个月后,仍有明显的抑菌作用,与半年前的抑菌环进行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对于基质影响试验,加入基质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具核梭杆菌、消化链球菌的抑菌作用相对减弱(P<0.05),而对表皮葡萄球菌、中间普氏菌、变形链球菌抑菌环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牙周致病菌有明显的缓释、稳定的抑菌作用以及基质影响较小,稳定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硝唑 甲磺酸培氟沙星 缓释 牙栓 抑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谢沄 李引乾 +1 位作者 杨亚军 黄勇旗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2,共4页
分析了甲磺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e Mesylate,PM)在成年山羊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山羊单剂量快速静注PM10 mg/kg,8 h内不同时间14次颈静脉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PM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 分析了甲磺酸培氟沙星(Pefloxacine Mesylate,PM)在成年山羊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山羊单剂量快速静注PM10 mg/kg,8 h内不同时间14次颈静脉采血,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药浓度。结果表明,PM在山羊体内的药物动力学配置符合无吸收因素二室开放模型。其药-时曲线最佳方程为:C=9.3680e-5.6806t+9.4885e-0.4393t;主要药物动力学参数:分布半衰期t1/2α=0.1678±0.1298 h,消除相半衰期t1/2β=1.6322±0.3189 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24.7542±6.4560μg.mL-1.h,表观分布容积Vd=0.9676±0.1498 L.kg-1,体清除率CLB=0.4219±0.0832 L.kg-1.h-1。结果显示PM在山羊体内分布迅速而广泛,消除较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山羊 药物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大鼠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国栋 刘鲁川 +3 位作者 刘娜 苏军 毛永利 李楠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8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了解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大鼠牙周组织及其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以观察该药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E5组,其中B、C、D、E4组用细丝线结扎实验牙的牙颈部并给... 目的:了解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大鼠牙周组织及其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影响,以观察该药对大鼠牙周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成A、B、C、D、E5组,其中B、C、D、E4组用细丝线结扎实验牙的牙颈部并给予高糖饮食,形成牙周炎动物模型,E组使用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治疗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而D组使用甲硝唑棒治疗。比较B、C、D、E4组的各项牙周临床指数及其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变化,评价疗效。结果:E组和D组用药后,各项指标与用药前相比均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复方奥硝唑甲磺酸培氟沙星缓释牙栓对大鼠牙周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龈沟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大鼠牙周炎近期疗效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周炎动物模型 奥硝唑 甲磺酸培氟沙星 天冬氨酸转氨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荷移反应及荧光光谱性质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李桂芝 刘永明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0-602,共3页
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之间的荷移反应 ,实验表明 ,在甲醇体系中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四氯对苯醌在光的作用下可形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 ,其荧光发射强度较甲磺酸培氟沙星显著增强 ,且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向长波方向... 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电子受体四氯对苯醌之间的荷移反应 ,实验表明 ,在甲醇体系中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四氯对苯醌在光的作用下可形成稳定的荷移络合物 ,其荧光发射强度较甲磺酸培氟沙星显著增强 ,且最大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向长波方向分别位移 80和 6 0nm。在 0 0 5~ 10 μmol·L-1浓度范围内 ,甲磺酸培氟沙星荧光强度与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 ,其检出限为 0 0 0 4 μmol·L-1。该方法用于甲磺酸培氟沙星胶囊中甲磺酸培氟沙星含量的测定 ,结果与紫外 可见光度法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荷移反应 荧光光谱性质 四氯对苯醌 含量测定 抗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甲磺酸培氟沙星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红燕 郑行望 章竹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713-714,716,共3页
A new flow injection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efloxacin was developed.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ensitiving effect of pefloxacin on the weak ECL signal of electrochemi... A new flow injection electrogenerated chemiluminescence(ECL)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pefloxacin was developed.The method is based on the sensitiving effect of pefloxacin on the weak ECL signal of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luminol on the platinum flake electrode in the medium of 0.05mol/L Na2CO3-NaHCO3.This ECL response is in the range of 1.0×10-8~1.4×10-5g/ml pefloxacin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8.0×10-9g/ml.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 is 2.5%.This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pefloxacin in sampl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发光分析 甲磺酸培氟沙星 鲁米诺 流动注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氧氟沙星对鸡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治疗试验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素霞 肖希龙 沈建忠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4-15,共2页
国外曾有人报道,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氧氟沙星能有效地防治雏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支原体病。国内临床上尚未应用该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为此本文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氧氟沙星对鸡的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药效学,为... 国外曾有人报道,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氧氟沙星能有效地防治雏鸡的大肠杆菌病、沙门氏菌病及支原体病。国内临床上尚未应用该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为此本文研究了甲磺酸培氟沙星与氧氟沙星对鸡的大肠杆菌病和沙门氏菌病的药效学,为在临床上推广应用这两种药提供科学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病 大肠杆菌病 沙门氏菌病 甲磺酸培氟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对家蚕细菌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惠芬 王安皆 +5 位作者 刘文光 张凤林 周丽霞 华丽峰 唐文倩 李云芝 《江苏农业科学》 2020年第23期175-177,共3页
甲磺酸培氟沙星是喹诺酮类的第3代抗菌药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黑胸败血芽孢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接菌后添食24 h有效防治质量浓度最低为5.0 mg/L;先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对5龄起蚕进行皮下穿刺接菌,8 h内添食药物对细菌病有较... 甲磺酸培氟沙星是喹诺酮类的第3代抗菌药物,对苏云金芽孢杆菌和黑胸败血芽孢秆菌感染引起的家蚕细菌性败血病,接菌后添食24 h有效防治质量浓度最低为5.0 mg/L;先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对5龄起蚕进行皮下穿刺接菌,8 h内添食药物对细菌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采用苏云金芽孢杆菌对5龄起蚕进行皮下穿刺,接菌后添食2、4、8、12 h的药叶,最低防治质量浓度分别为20.0、10.0、10.0、5.0 mg/L;5龄起蚕添食2、4 h的药叶后接菌,有效防治质量浓度为20.0 mg/L,8 h后喂食试验浓度内药物防治效果已不佳。采用质量浓度为200.0、100.0 mg/L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和盐酸环丙沙星溶液蘸桑叶饲蚕,其全茧量及茧层率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甲磺酸培氟沙星 家蚕 细菌性败血病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在胶束中的荧光特性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边江鱼 徐莉英 孙景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40-42,共3页
在弱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甲磺酸培氟沙星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分析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63mg·L^-1;检出限为6.0×10^-3μg·mL^-1,回... 在弱酸性介质中,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甲磺酸培氟沙星有较强的增敏作用,据此建立了胶束增敏荧光光谱法测定痕量甲磺酸培氟沙星的分析方法。本法的线性范围为0.01~1.63mg·L^-1;检出限为6.0×10^-3μg·mL^-1,回收率为99.8%~101.7%,相对标准偏差为0.43%~1.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十二烷基硫酸钠 荧光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对体外鸡毒支原体的抑菌试验和对鸡毒支原体病的治疗试验 被引量:2
17
作者 宁宜宝 高和义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7-9,共3页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 利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水溶性粉剂对鸡毒支原体分别进行体内外的抑菌治疗试验。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该药物能有效地抑制试管中鸡毒支原体的生长繁殖。体内试验结果表明: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100mg/L时,能有效地防止由于鸡毒支原体引起的死亡;当饮水中药物浓度达到50mg/L以上时,能明显地减轻以至部分消除鸡毒支原体强毒引起的气囊损伤;和感染不治疗对照组相比,该药物能提高鸡体增重;用甲磺酸培氟沙星治疗,能抑制感染鸡体内的鸡毒支原体,从而使部分鸡体内检测不到鸡毒支原体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鸡毒支原体 抑菌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史晓丽 王丽平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抗菌药物 甲磺酸培氟沙星 兽医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致皮肤组织变性坏死1例 被引量:2
19
作者 易国芳 车莉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4年第8期78-78,共1页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注射 静脉 坏死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磺酸培氟沙星合成工艺改进 被引量:2
20
作者 何秉忠 朱圣东 《湖北化工》 2001年第3期41-41,共1页
以 1 乙基 6 氟 7 氯 1,4 二氢 4 氧代喹啉 3 羧酸为原料 ,经甲哌嗪化 ,甲磺酸成盐得甲磺酸培氟沙星 ,总收率为 82 6%。
关键词 甲磺酸培氟沙星 合成 工艺 哌嗪化 甲磺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