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SLC43A2促进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
1
作者 何敏 赵微 +1 位作者 彭昊 王良海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9-678,共10页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甲硫氨酸和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43 member 2,SLC43A2)基因的表达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目的:探讨甲硫氨酸代谢相关基因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甲硫氨酸和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solute carrier family 43 member 2,SLC43A2)基因的表达对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ESCC组织与邻近正常组织的甲硫氨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情况,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其表达在ESCC患者预后中的价值;聚类分析揭示不同表达模式对ESCC患者总体生存期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富集分析寻找ESCC中与甲硫氨酸和SLC43A2基因紧密关联的生物学进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ESCC组织和邻近正常组织中SLC43A2蛋白的表达情况;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干扰ESCC细胞SLC43A2效率;Transwell实验检测甲硫氨酸限制(methionine restriction)或干扰SLC43A2后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大部分甲硫氨酸代谢相关通路中的关键酶和SLC43A2基因在ESCC肿瘤组织中高表达(P<0.05),并且这些差异基因的表达对ESCC患者的预后具有显著影响(P<0.05);聚类分析显示高表达SLC43A2基因的A簇患者预后差,肿瘤微环境中免疫细胞种类和数量显著低于B簇;富集分析显示高表达SLC43A2基因组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通路信号分子显著富集(P<0.01)。此外,限制甲硫氨酸或敲减SLC43A2可抑制ESCC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1)。结论:ESCC组织中甲硫氨酸代谢活跃,SLC43A2基因在ESCC组织中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相关,SLC43A2促进ESCC细胞迁移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甲硫氨酸代谢 预后 溶质载体家族43成员2 细胞迁移 细胞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硫氨酸代谢重塑肿瘤代谢-免疫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黄瑶 陈真 吴红茜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0-286,共7页
肿瘤代谢重编程与免疫逃逸协同促进肿瘤进展,其中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代谢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和免疫微环境重塑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Met代谢异常导致肿瘤细胞“甲硫氨酸成瘾”及维持恶性表型的机制,并阐述其对免疫系统的多... 肿瘤代谢重编程与免疫逃逸协同促进肿瘤进展,其中甲硫氨酸(methionine,Met)代谢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和免疫微环境重塑发挥关键作用。本文系统总结了Met代谢异常导致肿瘤细胞“甲硫氨酸成瘾”及维持恶性表型的机制,并阐述其对免疫系统的多重调控:诱导T细胞耗竭、促进M2型巨噬细胞极化、抑制NK细胞活性及增强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功能。同时,探讨靶向Met代谢治疗策略,包括甲硫氨酸限制性饮食、代谢酶(MAT2A、NNMT)抑制剂及表观遗传靶点(PRMT5抑制剂),为开发Met靶向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硫氨酸代谢 T细胞耗竭 肿瘤细胞 代谢-免疫微环境 甲硫氨酸限制饮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小麦水分胁迫中的表达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昌澎 周琳璘 +4 位作者 陈亮 黄林周 陈晓杰 王宇珅 胡银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120-1126,共7页
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中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在正常供水、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和... 以小麦品种‘晋麦47’为材料,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中的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基因、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基因和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基因在正常供水、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和复水过程中小麦叶片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个基因在正常生长情况下有一定量的表达,SAMS和SAMDC基因在水分胁迫早期(PEG-6000胁迫6、12、244、8 h)上调表达,水分胁迫后期(PEG-6000胁迫75 h)表达量下降;复水后3~6 h上调表达,复水9 h后表达量下调至对照水平。-γECS基因在水分胁迫阶段呈上调表达,复水后表达量下调至对照水平。可见,小麦SAMS、SAMDC和-γECS基因的表达都受水分胁迫诱导,同时,SAMS与SAMDC基因还参与水分胁迫后的复水调节,说明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在小麦抗旱节水中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水分胁迫 S-腺苷甲硫氨酸代谢途径 表达模式 S-腺苷甲硫氨酸合成酶(SAMS) S-腺苷甲硫氨酸脱羧酶(SAMDC) γ-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E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木樨状黄芪变异系中甲硫氨酸代谢相关cDNA的分子克隆及其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
4
作者 刘永军 景建洲 +1 位作者 贾敬芬 李振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5,共5页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differentialdisplay 从草木樨状黄芪耐甲硫氨酸变异系中分离到一差异cDNA片段,命名为tm03 360bp .m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只在变异苗中表达,初步确定其与甲硫氨酸代谢相关.测序后在Genebank搜寻,未发现有同源序... 利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 differentialdisplay 从草木樨状黄芪耐甲硫氨酸变异系中分离到一差异cDNA片段,命名为tm03 360bp .mRNA杂交结果显示,该片段只在变异苗中表达,初步确定其与甲硫氨酸代谢相关.测序后在Genebank搜寻,未发现有同源序列.进一步分析表明,该cDNA克隆可编码完整的蛋白.在该基因片段两端分别合成含Hind 和BamH 酶切位点的引物,用PCR扩增后亚克隆到pRSETA表达载体,转化宿主菌JM109 DE3 ,经IPTG诱导表达了N′端含6个组氨酸的蛋白质,分子量约为14kD,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木樨状黄芪变异系 甲硫氨酸代谢 克隆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中甲硫氨酸代谢及其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祎 王萌 杨洋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849-857,共9页
甲硫氨酸(methionine)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理功能多样,在肿瘤代谢重编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细胞对外源性甲硫氨酸存在依赖性,该效应被称为Hoffman效应。在人体内,甲硫氨酸经甲硫氨酸循环代谢,参与一碳单位代谢、... 甲硫氨酸(methionine)作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生理功能多样,在肿瘤代谢重编程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多种肿瘤细胞对外源性甲硫氨酸存在依赖性,该效应被称为Hoffman效应。在人体内,甲硫氨酸经甲硫氨酸循环代谢,参与一碳单位代谢、叶酸循环,以及多胺、谷胱甘肽、半胱氨酸和核苷酸等多种物质的合成。肿瘤中常出现甲硫氨酸代谢的改变,并伴随甲硫氨酸代谢相关酶基因表达的异常,其中以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methionine adenosyltransferase,MAT)相关基因表达改变及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ethylthioadenosine phosphorylase,MTAP)基因的缺失最为常见,二者可分别引起甲硫氨酸循环及甲硫氨酸补救合成途径的异常,进而导致甲基供体S-腺苷甲硫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的生成减少和甲硫腺苷(methylthioadenosine,MTA)的堆积,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转移等活动密切相关。由甲硫氨酸的代谢改变和代谢酶的基因表达异常,分别衍生出2种不同的治疗策略,即甲硫氨酸限制疗法和靶向治疗。本文将从甲硫氨酸代谢出发,阐述肿瘤中甲硫氨酸依懒性、肿瘤细胞MAT和MTAP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并概述甲硫氨酸相关肿瘤治疗方案的新进展与新问题,为肿瘤治疗方案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甲硫氨酸代谢 基因表达调控 肿瘤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T2A抑制剂阻断食管鳞状细胞癌进展及其对下游信号网络的影响
6
作者 肖远帆 陈杰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6-63,共8页
目的:探索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MAT2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作用,以及MAT2A抑制剂PF9366对ESC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ESCC细胞KYSE450、KYSE510、KYSE180和KYSE410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EC),通过ELISA实验验... 目的:探索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MAT2A)对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细胞的作用,以及MAT2A抑制剂PF9366对ESCC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选用人ESCC细胞KYSE450、KYSE510、KYSE180和KYSE410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NEEC),通过ELISA实验验证S-腺苷甲硫氨酸(SAM)在细胞中的产生情况。分别用0、5、10和25μmol/L PF9366处理KYSE450、KYSE510细胞,通过ELISA实验、MTS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PF9366对ESCC细胞甲硫氨酸(MET)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效果,采用RNA-seq实验观察PF9366对KYSE450细胞下游促癌信号通路的影响。构建KYSE450、KYSE510细胞移植瘤小鼠模型,观察PF9366对荷瘤小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ESCC细胞中的MET活性显著高于NEEC(均P<0.01)。使用PF9366后,KYSE450、KYSE510细胞SAM活性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降低(均P<0.01),其抑制作用呈现出明显的剂量依赖性(均P<0.05)。RNA-seq分析表明,PF9366处理后的ESCC细胞中,有20个与肿瘤发生和发展相关的信号通路被下调。荷瘤小鼠实验表明,PF9366能显著抑制ESCC细胞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均P<0.0001)。结论:MAT2A抑制剂PF9366能抑制ESCC细胞中SAM的产生、抑制细胞增殖并激活下游关键促癌信号网络,提示MET代谢关键酶MAT2A是治疗ESCC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鳞状细胞癌 甲硫氨酸腺苷转移酶2 甲硫氨酸代谢 PF936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认知功能障碍 被引量:9
7
作者 刘元德 欧春梅 +1 位作者 卞荣兵 叶明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405-2407,共3页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氨基酸。是体内甲硫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在遗传、年龄、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Hcy的生成与代谢失去平衡.导致血浆中Hcy的浓度升高,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969年....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氨基酸。是体内甲硫氨酸代谢的一个重要中间产物.在遗传、年龄、营养、疾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Hcy的生成与代谢失去平衡.导致血浆中Hcy的浓度升高,即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1969年.McCully在血浆Hcy浓度超过正常人几十倍的患儿尸检中发现存在着广泛的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首先提出Hcy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随着检测技术的改进与不断深入的研究.人们发现Hhcy与多种疾病存在密切关系.是认知功能障碍及痴呆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本文就Hcy在体内的代谢、Hhcy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机制以及临床意义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认知功能障碍 致动脉粥样硬化 甲硫氨酸代谢 独立危险因素 HHCY HCY 中间产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答疑
8
作者 鄢盛恺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9年第6期448-448,共1页
问:何谓同型半胱氨酸? 答:甲硫氨酸是体内的含硫氨基酸,同型半胱氨酸(HCY)是甲硫氨酸代谢的中间产物。同型半胱氨酸不稳定,很易氧化成为HCY或HCY-半胱氨酸二硫化合物,
关键词 同型半胱氨酸 甲硫氨酸代谢 专家 含硫氨基酸 二硫化合物 中间产物 HCY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