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研究进展
1
作者 倪萃 苏景阳 林胜友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4期603-605,621,共4页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约占全球女性所有癌症的1%~5%,男性约占2%[1]。2015年我国新增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12%,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7位[2]。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 甲状腺癌(thyroid cancer,TC)是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约占全球女性所有癌症的1%~5%,男性约占2%[1]。2015年我国新增甲状腺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5.12%,位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7位[2]。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所有TC的90%以上,其中15%的DTC患者因对放射性碘治疗不敏感导致肿瘤复发或进展转移被称为放射性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radioiodine-refractory 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RAI-r DT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 放射性治疗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肿瘤复发 D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甲状腺药物和放射性碘对治疗Graves病疗效的观察与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邵建政 《临床荟萃》 CAS 2013年第12期1411-1412,共2页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毒症类型,具有甲状腺肿、眼征(突眼)、皮肤病(胫前黏液性水肿)等多种症状。目前认为Graves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40岁发病最多,女性比男... Graves病,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毒症类型,具有甲状腺肿、眼征(突眼)、皮肤病(胫前黏液性水肿)等多种症状。目前认为Graves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均可发病,20~40岁发病最多,女性比男性更常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雷夫斯病 甲状腺 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恶性肿瘤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后辐射剂量监测及防护对策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景元明 徐昌良 +3 位作者 章俞 陈兴美 林方琴 孙爱静 《浙江临床医学》 2020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检测肝恶性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不同当量铅胶皮防护前后的辐射剂量,探讨恰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行B超引导下125I粒子... 目的检测肝恶性肿瘤患者在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后不同当量铅胶皮防护前后的辐射剂量,探讨恰当的防护措施.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对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肝恶性肿瘤患者行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处方剂量120~140Gy.术后用x-γ射线巡测仪检测距离防护及0.125/0.175/0.25/0.35mmPb屏蔽条件下的辐射剂量率,比较不同铅当量铅胶皮的防护效果.结果无防护下肝脏体表辐射剂量率均值为(322.62±332.25)μSv/h;辐射剂量率随着放射源距离的增大而衰减,2m处为本底量.在0.125mmPb铅当量屏蔽距放射源1m、0.175mmPb铅当量屏蔽距放射源0.5 m、0.25mmPb铅当量屏蔽体表条件下的辐射剂量率最高值分别为0.08μSv/h、0.10μSv/h、0.09μSv/h.0.125mmPb铅当量屏蔽下检测到体表最大辐射剂量率为11.1μSv/h.结论在B超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肝恶性肿瘤术后应积极采取检测及防护措施,本组病例患者采用0.125mmPb屏蔽防护方式,可使长期密切接触的医护人员及亲属达到防护安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辐射剂量 辐射检测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NIS基因转导黑色素瘤细胞介导放射性碘(^(125)I,^(131)I)摄取的体内实验
4
作者 陈立波 朱瑞森 +3 位作者 陆汉魁 余永利 罗全勇 于建芳 《同位素》 CAS 2003年第2期74-77,共4页
采用电转化法分别将含hNIS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hNIS及空质粒pc-DNA3转导黑色素瘤细胞(B16),分别建立了细胞系B16-A和B16-B。将三种细胞系(B16-A、B16-B和B16)分别接种于C57小鼠右侧腹部皮下,当肿瘤生长至直径约10mm时进行131I全身显... 采用电转化法分别将含hNIS基因的重组质粒pc-DNA3-hNIS及空质粒pc-DNA3转导黑色素瘤细胞(B16),分别建立了细胞系B16-A和B16-B。将三种细胞系(B16-A、B16-B和B16)分别接种于C57小鼠右侧腹部皮下,当肿瘤生长至直径约10mm时进行131I全身显像;于注射125I后不同时相解剖肿瘤并测量其对125I的摄取量。结果显示:B16-A细胞系所成肿瘤见明显的放射性碘摄取,腹腔注射125I后1、2、4、12、24h每克肿瘤组织摄取125I放射性摄取百分数分别为12.22±0.71、10.91±0.72、8.73±0.99、1.24±0.29和0.19±0.03%ID/g。125I在B16-A肿瘤组织内的生物半衰期约为6h。对照组B16和B16-B细胞系所成肿瘤未见放射性碘摄取,两者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将二组合并成一组作为对照,B16-A细胞系所成肿瘤摄碘量与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说明hNIS基因转导黑色素瘤细胞在体内足以介导放射性碘的摄取,但由于碘在肿瘤内的滞留时间较短,难以产生足够的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NIS基因 转导 黑色素瘤细胞 介导放射性 电转化法 肿瘤 甲状腺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放射性碘对大鼠的致癌效应
5
作者 高凤鸣 傅昌绍 +1 位作者 张翠兰 张继鏸 《辐射研究与辐射工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33-38,共6页
本文用混合放射性碘给3个组大鼠腹腔注射,放射性活度分别为148、74和37×10~4Bq,观察了致癌效应。 雄性大鼠在74×10~4Bq组甲状腺肿瘤发生率最高,为62.5%,其次是37×10~4Bq组,为54.6%;雌性大鼠在37×10~4Bq组肿瘤发... 本文用混合放射性碘给3个组大鼠腹腔注射,放射性活度分别为148、74和37×10~4Bq,观察了致癌效应。 雄性大鼠在74×10~4Bq组甲状腺肿瘤发生率最高,为62.5%,其次是37×10~4Bq组,为54.6%;雌性大鼠在37×10~4Bq组肿瘤发生率最高,为57.1%。主要为甲状腺肿瘤,其次为乳腺肿瘤。 雌、雄性大鼠甲状腺肿瘤均来自滤泡上皮细胞或副滤泡上皮细胞。良性肿瘤中以多形性滤泡腺瘤为主,恶性肿瘤中则以髓样癌为主。混合放射性碘的致癌性高于其中任何单一放射性碘的致癌性,主要表现为甲状腺恶性肿瘤与良性肿瘤发生率之比的比值增高,由0.0或O.6可升高到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 大鼠 甲状腺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70例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护理
6
作者 刘红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机能亢进症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中心气管狭窄 被引量:15
7
作者 柯明耀 吴雪梅 +3 位作者 林玉妹 谢红旗 陈玲玲 姜燕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40-241,245,共3页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患者,先采用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到狭窄部位,然后通过支气管镜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气... 目的探讨经支气管镜置入支架及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对15例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患者,先采用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国产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到狭窄部位,然后通过支气管镜把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到气管狭窄部位的管壁、管壁外肿瘤组织。结果15例共置入17枚支架,均一次性成功置入,共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35粒。治疗后狭窄管腔均明显扩大,气急减轻,随访3~13个月,均见支架扩张好、无移位,未见支架内及上下缘肿瘤生长导致气管狭窄。15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通过支气管镜置入支架联合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疗效肯定、操作安全,可用于晚期肺癌中心气管狭窄的姑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镜检查术 肿瘤 支架 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碘131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儿童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伴重度甲状腺肿一例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永花 梁黎 +3 位作者 方燕兰 王春林 李林法 蒋天安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9-91,共3页
一例12岁8个月女童,发现颈部肿块5年余,喉部不适、呼吸困难一周入院。患儿5年前被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仍有波动。本次入院后颈部超声检查提示左侧甲状腺大小为8.1 cm×3.2 cm,... 一例12岁8个月女童,发现颈部肿块5年余,喉部不适、呼吸困难一周入院。患儿5年前被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治疗后甲状腺功能仍有波动。本次入院后颈部超声检查提示左侧甲状腺大小为8.1 cm×3.2 cm,右侧为8.2 cm×4.8 cm。行碘131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后,患儿喉部不适、呼吸困难症状消失,超声检查提示左侧甲状腺缩小至2.3 cm×1.7 cm,右侧缩小至2.8 cm×2.0 cm。随访两年半,无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治疗应用 导管消融术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药物疗法 甲状腺肿/药物疗法 甲状腺肿/并发症 危重病 儿童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反式维甲酸联合干扰素对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赵祯 沈国华 蔡华伟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910-912,共3页
目的通过药物诱导,提高甲状腺癌细胞对131I的摄取能力,是改善失分化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的促进作用。方法为比较单独用药... 目的通过药物诱导,提高甲状腺癌细胞对131I的摄取能力,是改善失分化甲状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文中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干扰素(interferon,IFN)对滤泡状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的促进作用。方法为比较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甲状腺癌细胞摄碘率的影响,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2μmol/L ATRA组(ATRA单药组)、1500IU/m L IFN-α2a组(IFN-α2a单药组)以及2μmol/L ATRA+1500 IU/m L IFN-α2a联合用药(联合用药组)诱导FTC-133细胞72 h后,Na125I摄取实验检测药物诱导后细胞摄碘变化、Na125I流出实验测定碘在细胞内的滞留率。结果与联合用药组FTC-133细胞摄碘(2 423.1±237.5)比较,空白对照组(1 279.5±102.8)、ATRA单药组(1 438.2±149.6)及单独用药IFN-α2a组(1 355.3±198.4)显著降低(P<0.05)。空白对照组、ATRA单药组、IFN-α2a单药组、联合用药组诱导后,Na125I在FTC-133细胞的滞留率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一时间点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TRA联合IFN-α2a有效增强FTC-133细胞摄碘能力,但不能提高碘在细胞内的滞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全反式维甲酸 干扰素 放射性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标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人源单链抗体在荷瘤裸鼠模型的放射免疫显像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倩 刘琼 +4 位作者 李文波 许璐 周静 刘影 庞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1-324,共4页
目的测定^(131)I标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人源单链抗体(scFv)的放射性纯度与比活度,并探讨其在荷瘤裸鼠模型的体内分布情况和放射免疫显像特点,以期为AT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材料与方法接种ATC细胞构建荷人ATC裸鼠模型。... 目的测定^(131)I标记的甲状腺未分化癌(ATC)人源单链抗体(scFv)的放射性纯度与比活度,并探讨其在荷瘤裸鼠模型的体内分布情况和放射免疫显像特点,以期为ATC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方法。材料与方法接种ATC细胞构建荷人ATC裸鼠模型。采用氯胺T法实现scFv的^(131)I标记,Sephadex G25M柱纯化标记抗体,采用三氯醋酸法测定其标记率,采用纸层析法测定^(131)I标记scFv的放化纯度、室温稳定性及血清稳定性。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scFv后12、24、48、72 h取各组织器官分析^(131)I-scv在体内组织器官中的生物分布情况,另取荷瘤裸鼠尾静脉注射^(131)I-scFv后12、24、48、72 h进行SPECT静态显像,观察瘤内放射性浓聚,待肿瘤清晰显影,进行SPECT/CT图像融合。结果纯化后的^(131)I-scFv标记率为91.64%,放化纯度为(93.3±0.3)%;^(131)I-scFv放于室温及血清孵育1、6、12、24 h后所测得放射性化学纯度均高于90%。^(131)I-scFv在肿瘤组织、肝、肾、肠、血液中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分布。SPECT显示^(131)I-scFv能够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浓聚,肿瘤组织靶/非靶比值在48 h时达最高为4.38,且显影最清晰。结论成功制备^(131)I-scFv,^(131)I-scFv在荷瘤裸鼠模型中有较好的显像效果,为进一步开展ATC的诊断及治疗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放射性同位素 单链抗体 放射免疫显像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疾病模型 动物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 被引量:11
11
作者 陈为 谢芳 +4 位作者 张明博 张颖 林林 唐杰 罗渝昆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植入125I粒子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对1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复发患者共31枚颈部病灶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并于术后1~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行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植入125I粒子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资料与方法对15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颈部复发患者共31枚颈部病灶行超声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术,并于术后1~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行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以评价病灶情况,并监测甲状腺球蛋白(Tg)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125I粒子,术后即刻及后续随访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术后1~3个月、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病灶平均体积缩小率(VRR)分别为(46.3±23.3)%、(64.0±19.9)%、(75.1±17.1)%及(83.5±16.9)%,相邻2次随访的V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Tg值为57.0(8.6,114.8)ng/ml,末次随访血清Tg值为4.9(0.7,13.2)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引导植入125I粒子治疗碘难治性分化型甲状腺癌操作简便、安全、可靠,可成为甲状腺癌综合治疗方法的有效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超声检查 造影剂 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肺癌 被引量:6
12
作者 肖东京 李长毅 +1 位作者 袁耿彪 王玉婵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气管壁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纵隔型肺癌及纵隔转移性肺癌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术前制定放射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性粒子数量及针道。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对34例失去手术机会的纵隔型肺癌... 目的探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经气管壁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纵隔型肺癌及纵隔转移性肺癌的可行性、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术前制定放射治疗计划,确定放射性粒子数量及针道。在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对34例失去手术机会的纵隔型肺癌及纵隔转移性肺癌患者实施^(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术后采用TPS验证放射性粒子剂量分布,观察术后症状缓解情况及并发症;术后2月、4月、6月随访胸部CT,同时评估患者KPS评分。结果所有病例均成功植入放射性粒子,术后验证D90在87-115 Gy之间,中位值为95 Gy。V90在95.4%-99.8%之间,中位值97.4%,周围正常靶区平均照射剂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织耐受剂量。术后2例患者出现低热,所有患者未出现气胸、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术后2月、4月、6月随访,有效率分别为76.5%,85.3%,73.5%,术后半年随访KPS评分较术前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0,P=0.000 3)。结论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肺癌具有可行性,近期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腔内超声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 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碘-131对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转移灶患者清甲成功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丽莉 《中国医学工程》 2021年第1期122-124,共3页
目的研究低剂量碘-131 (I-131)对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转移灶患者清甲成功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转移灶患者,按照I-131治疗剂量分为对照... 目的研究低剂量碘-131 (I-131)对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转移灶患者清甲成功及唾液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在鹤壁市人民医院治疗的85例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转移灶患者,按照I-131治疗剂量分为对照组42例和研究组43例。对照组给予高剂量(100~150 mCi)治疗;研究组给予低剂量(50~100 mCi)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清甲成功率、唾液腺功能及无病生存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清甲成功率、无病生存率和唾液腺-腮腺、唾液腺-颌下腺的最大浓聚率(MAR)、最大分泌率(MS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碘-131应用于中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未发生转移灶患者可在保证杀伤肿瘤的同时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作用来提高清甲成功率、改善唾液腺功能及提高无病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同位素 治疗结果 疗效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前ps-Tg水平对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疗效与预后的影响
14
作者 叶挺 郑阿莲 +1 位作者 靳水 易贺庆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7期1022-1023,1026,共3页
目的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对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2年8月8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31)I治疗前ps-Tg水平,分为高ps-Tg组和正常组,比较... 目的探讨^(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水平对儿童及青少年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疗效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22年8月86例儿童及青少年DTC患者的临床资料。按^(131)I治疗前ps-Tg水平,分为高ps-Tg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131)I治疗剂量,分析血清Tg水平变化,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患儿在^(131)I治疗前ps-Tg值与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ps-Tg组在治疗后1年Tg水平高于正常组。正常组结构性疗效不佳(SIR)率为21.8%,高ps-Tg组为77.4%,随访期间正常组新发转移10例,治疗前ps-Tg水平为34.87 ng/mL,高ps-Tg组新发转移3例,ps-Tg水平为304.5 ng/mL。结论^(131)I治疗前ps-Tg水平及其动态变化可以作为预测儿童及青少年DTC复发、转移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 儿童 青少年 放射性同位素 分化型甲状腺 疗效 预后转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0
15
作者 栾兆生 周雯 +4 位作者 唐为国 李艳玲 王建新 王其国 和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 目的:探讨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检测中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术后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97例,行131I全身扫描(131I-WBS)和病灶部位的SPECT断层加同机CT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断层融合显像的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97例分化型甲癌患者共进行131I-WBS251次,断层融合显像102次,每例患者至少行一次断层融合显像。与131I-WBS比较,断层融合显像有如下特点:能够获得直观的断层融合显像和三维立体图像;②发现更多的病灶;③更准确地判断病变部位;④定位CT可以发现无摄碘功能的病灶;⑤鉴别病灶和生理显影或污染。结论: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以直观病变立体形态、大小、摄取程度和毗邻关系,在鉴别病灶与生理显像或污染、确定病灶是否有摄碘功能方面有重要价值,是131I-WBS的重要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碘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单光子 131I全身扫描 131I断层融合显像 SPEC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治疗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全切术后患者涎腺的影响:基于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
16
作者 薛梦华 李婷婷 +5 位作者 薛继平 周林燕 王丹 李海康 王瑞琪 冯婷华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年第6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接受碘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全切术后患者腮腺、颌下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核医学科门诊复诊的60例接受^(131)I治疗... 目的探讨实时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在接受碘放射性同位素(^(131)I)治疗后的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全切术后患者腮腺、颌下腺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11月于山西白求恩医院核医学科门诊复诊的60例接受^(131)I治疗1年以上有口干症状的PTC全切术后患者作为治疗组,另选取同期本院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Supersonic Aixplorer超声诊断仪对所有受试者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进行常规超声及SWE检查。分别测量对照组、治疗组腮腺厚度、颌下腺体积及其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结果两组腮腺厚度与颌下腺体积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治疗组腮腺、颌下腺E_(mean)值分别为:8.56±0.71、8.41±1.00 kPa及13.25±2.98、11.92±2.06 kPa,组间相同部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内不同部位比较,治疗组腮腺E_(mean)大于颌下腺E_(mean)(P<0.05),对照组腮腺、颌下腺E_(mean)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受试者腮腺和颌下腺E_(mean)双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腮腺E_(mean)、颌下腺E_(mean)均与随访时间、累计用药剂量及用药频次呈线性相关(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累计用药剂量均与腮腺E_(mean)、颌下腺E_(mean)呈独立正相关(P<0.001)。结论SWE作为一种无创、无辐射、简便、可重复的检查方法,可定量评估经^(131)I治疗的PTC全切术后患者的腮腺和颌下腺的硬度。累计用药剂量越大,腮腺及颌下腺E_(mean)值越高,组织硬度越大,组织受损程度可能越大。SWE可能为临床评估经^(131)I治疗的PTC全切术后患者的腮腺、颌下腺的组织损伤提供定量监测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同位素 甲状腺乳头状癌 剪切波弹性成像 腮腺 颌下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远处转移131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9
17
作者 武新宇 李博 +3 位作者 闫新慧 李夏黎 高永举 樊锐太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78,384,共6页
目的筛选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远处转移^131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接受^131I治疗后DTC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本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以转移灶最小时为观察起点,转移灶进展为观察终点,对比患者... 目的筛选影响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远处转移^131I治疗后疾病进展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接受^131I治疗后DTC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本组患者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以转移灶最小时为观察起点,转移灶进展为观察终点,对比患者年龄、病理学类型、是否合并淋巴结转移、转移灶部位、转移灶大小、转移灶是否摄取^131I等影响因素。应用Kaplan-Meier勾画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分别进行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平均随访时间(4.5±3.8)年,中位随访时间3.5年。随访期间疾病进展37例(32.17%)。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转移灶部位(RR=0.280,95%CI0.119~0.659,P=0.004)及^131I摄取情况(RR=2.189,95%CI1.048~4.571,P=0.037)与DTC患者远处转移的疾病进展有关。结论大部分DTC远处转移患者可通过规范治疗达到疾病无进展生存。转移灶部位及转移灶是否摄取^131I是影响DTC伴远处转移患者疾病进展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淋巴转移 放射性同位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EC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的增益价值 被引量:9
18
作者 陈立波 罗全勇 +3 位作者 余永利 高云潮 陆汉魁 朱瑞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9年第8期966-969,共4页
目的:评价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的增益价值。方法:对131I治疗后WBS结果不明确的2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131I SPECT/CT融合显像,在病灶和患者两种水平上评价融合显像... 目的:评价131I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诊治的增益价值。方法:对131I治疗后WBS结果不明确的2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行131I SPECT/CT融合显像,在病灶和患者两种水平上评价融合显像在DTC定位和/或定性诊断上的增益价值,同时分析SPECT/CT结果对治疗策略的影响。所有结果均通过病理、其他影像检查和临床随访予以证实。结果:在131I WBS发现的总计232个摄碘灶中,甲状腺床占33.2%,恶性病灶占62.1%,非甲状腺生理性和良性摄取以及污染占4.7%。对131I WBS无法确诊的81个摄碘灶共行37次SPECT/CT检查,后者获得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占85.2%和82.7%。17例(73.9%)患者获得了增益价值,其中8例(47.1%)患者的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结论:对全身平面显像(WBS)诊断不明确的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加做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高诊断正确率、减少伪影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随着图像融合技术的不断进步,SPECT/CT将在DTC甚至其他疾病的诊治上发挥更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 放射性同位素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融合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1)I全身扫描及^(18)F-FDGPE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转移诊治价值的比较 被引量:15
19
作者 李永军 徐兆强 +2 位作者 柳卫 程旭 包丽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05-810,共6页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 目的探讨131I全身扫描(131I-WBS)及18F-FDG PET/C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转移诊治中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 27例DTC术后需行131I初治或复治的患者,检测其131I治疗前1 d的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在131I治疗后3~5 d进行131I-WBS。根据Tg与131I-WBS阴性或阳性的情况,将患者分成4种类型:Ⅰ型:Tg(+),131I-WBS(-);Ⅱ型:Tg(+),131I-WBS(+);Ⅲ型:Tg(-),131I-WBS(+);Ⅳ型:Tg(-),131I-WBS(-)。在131I-WBS后1周内行18F-FDG PET/CT。以术后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标准。分析131I-WBS及18F-FDG PET/CT对DTC术后患者转移的检出情况。结果检查后发现有22例52处病灶发生了转移。131I-WBS检出其中的8例(36.4%)24处(46.2%)转移灶,与18F-FDG PET/CT检出的15例(68.2%)35处(67.3%)转移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4.74,P<0.05)。Ⅰ型13例(100.0%)、Ⅱ型5例(100.0%)、Ⅲ型3例(100.0%)、Ⅳ型1例(16.7%)发生了转移。Ⅰ型18F-FDG PET/CT的转移检出率(100.0%)与Ⅱ型(20.0%)、Ⅲ型(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Ⅳ型(1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对13例Ⅰ型和1例Ⅳ型转移患者调整了治疗方案。结论 131I-WBS和18F-FDG PET/CT在DTC术后患者转移灶探测及决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方面具有良好的互补性,特别是18F-FDG PET/CT在Tg(+)、131I-WBS(-)患者转移灶检出上更具有优势,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转移 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氟脱氧葡萄糖F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5例甲状腺硬度不同的Graves病患者^(131)I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4
20
作者 叶继锋 刘涛 +2 位作者 王艳军 郭宝强 何东华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3期64-65,共2页
目的观察131I治疗Graves病的效果及甲状腺硬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65例甲状腺硬度不同的Graves病患者[质地为软65例(质软组)、韧70例(质韧组)、硬30例(质硬组)]行131I治疗,131I治疗剂量按个体计算法确定;治疗后6个月根据游离三碘甲腺原... 目的观察131I治疗Graves病的效果及甲状腺硬度对其的影响。方法对165例甲状腺硬度不同的Graves病患者[质地为软65例(质软组)、韧70例(质韧组)、硬30例(质硬组)]行131I治疗,131I治疗剂量按个体计算法确定;治疗后6个月根据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判定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发生率及疗效,并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对甲状腺硬度与治愈率、甲减率行相关分析。结果治愈率及甲减发生率在质软组、质韧组、质硬组均逐渐降低(P<0.01、0.05),甲状腺硬度与治愈率、甲减率均呈高度负相关(r均=-1,P=0.000)。结论 131I治疗Graves病效果确切,随甲状腺硬度增加治愈率和甲减发生率均下降;临床可根据甲状腺硬度调节131I治疗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RAVES病 甲状腺硬度 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