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后长期缓解的预测价值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何宇 杨汐 +1 位作者 燕红 王帅奇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3798-3805,3811,共9页
背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因经治疗后疾病持续存在以及复发的风险较高而需长期随访,故探索有效的预测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及随访频次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对DTC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在DTC尤其... 背景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因经治疗后疾病持续存在以及复发的风险较高而需长期随访,故探索有效的预测指标对患者预后评估及随访频次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对DTC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价值,但其在DTC尤其是局部晚期DTC患者预后中的作用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目的评估ps-Tg、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s-Tg)和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TRI)对DTC(包括局部晚期DTC)患者131I治疗后长期缓解的预测价值,以期个性化管理不同预后的患者,减少预后良好者频繁接受随访的心理负担及经济负担。方法2018年10月—2019年1月选取重庆医科大学附属遂宁市中心医院乳腺甲状腺外科建立的甲状腺癌患者长期随访的数据库中2004年1月—2012年1月在该院进行131I治疗的DTC患者992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直径、T/N/M分期、甲状腺侵袭情况、淋巴结破裂情况、ps-Tg、s-Tg、TRI)、预后情况。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绘制ps-Tg、s-Tg、TRI预测DTC、局部晚期DTC(T3~T4/Nx^N1期)患者长期缓解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生存曲线的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分期、ps-Tg、s-Tg、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T分期、N分期、ps-Tg情况、s-Tg情况、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s-Tg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31,临界值为10.0μg/L时,其灵敏度为74.1%,特异度为73.4%;s-Tg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46,临界值为1.0μg/L时,其灵敏度为76.9%,特异度为74.7%;TRI预测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722,临界值为60.0%时,其灵敏度为77.7%,特异度为72.8%。ps-Tg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64,临界值为10.0μg/L时,其灵敏度为96.1%,特异度为55.4%;s-Tg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859,临界值为1.0μg/L时,其灵敏度为54.2%,特异度为97.3%;TRI预测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的AUC为0.764,临界值为62.5%时,其灵敏度为74.0%,特异度为63.8%。ps-Tg<10.0μg/L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ps-Tg≥10.0μg/L的DTC患者(P<0.05);s-Tg<1.0μg/L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s-Tg≥1.0μg/L的DTC患者(P<0.05);TRI>60.0%的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TRI≤60.0%的DTC患者(P<0.05)。ps-Tg<10.0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ps-Tg≥10.0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s-Tg<1.0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s-Tg≥1.0μg/L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TRI>62.5%的局部晚期DTC患者长期缓解率高于TRI≤62.5%的局部晚期DTC患者(P<0.05)。结论当ps-Tg<10.0μg/L、s-Tg<1.0μg/L和TRI>60.0%时,可预测DTC患者131I治疗后能够长期缓解;对于局部晚期DTC(T3~T4/Nx^N1期)患者,ps-Tg<10.0μg/L、s-Tg<1.0μg/L和TRI>62.5%可预测其能够长期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分化型甲状腺 甲状腺球蛋白 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 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 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 预测 长期缓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基多溴代二苯醚与甲状腺素运载蛋白相互作用的3D-QSAR研究
2
作者 梁峰 穆云松 +1 位作者 李会仙 冯承莲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1-260,共10页
近年来,羟基多溴代二苯醚(OH-PBDEs)的类甲状腺素效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其结构效应关系和致毒机制尚不清楚。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和运甲状腺素蛋白(TTR)是人体转运甲状腺素的重要蛋白,通过计算毒理学手段可以揭示OH-PBDEs... 近年来,羟基多溴代二苯醚(OH-PBDEs)的类甲状腺素效应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然而其结构效应关系和致毒机制尚不清楚。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和运甲状腺素蛋白(TTR)是人体转运甲状腺素的重要蛋白,通过计算毒理学手段可以揭示OH-PBDEs的微观毒理机制。利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OH-PBDEs与TBG、TTR的结合模式和构象特征,识别关键氢键氨基酸为赖氨酸Lys270(TBG),亮氨酸Leu110(TTR)和丝氨酸Ser117(TTR)。基于活性构象特征,构建14种典型OH-PBDEs的3D-QSAR模型,定量预测OH-PBDEs与TBG、TTR的结合亲和力。最佳预测模型的相关系数r2分别为0.966(TBG)和0.961(TTR),抽一法交叉验证相关系数q2分别为0.560(TBG)和0.525(TTR)。研究发现,OH-PBDEs的静电和氢键作用可增强结合亲和力,分别贡献65.4%(TBG)和68.7%(TTR)。研究结果为揭示OH-PBDEs与甲状腺素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提供新视角,有助于全面评价OH-PBDEs对人体甲状腺素调节功能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多溴代二苯醚 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 甲状腺蛋白 竞争抑制 比较分子场分析 比较相似性指数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