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热演化过程中干酪根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37
- 1
-
-
作者
熊永强
张海祖
耿安松
-
机构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84-487,共4页
-
基金
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2001BA605A-04-04)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KCZX1-SW-18-03).
-
文摘
通过测定一个Ⅰ型干酪根在不同热演化阶段的残余率和残余部分的碳同位素组成,揭示其在热演化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有效气源岩的定量判识与评价提供同位素方面的依据。研究表明,在产甲烷早期(Ro<1.5%),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较明显,可达3.8‰;当Ro达到1.5%~2%时,随着热演化程度的增加,残余干酪根的δ13C略微呈现出逐渐贫13C的趋势,变化幅度约为2‰;当热演化程度较高(Ro>2%)时,干酪根的碳同位素组成则变化不大,变化幅度小于0.8‰。
-
关键词
甲烷生成率
碳同位素组成
Ⅰ型干酪根
-
Keywords
methane generating yield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type Ι kerogen
-
分类号
TE135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