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南海东北部岩芯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对甲烷事件的指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荣骁
王家生
+3 位作者
苏丕波
林杞
孙飞
杨军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298,共9页
在甲烷渗漏海域,沉积物磁化率通常表现出异常的低值特征,这与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内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的发育而导致的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有关。通过测定南海东北部Site DH-CL11、Site 973-2、Site 973-4三个站位400个岩芯沉积...
在甲烷渗漏海域,沉积物磁化率通常表现出异常的低值特征,这与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内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的发育而导致的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有关。通过测定南海东北部Site DH-CL11、Site 973-2、Site 973-4三个站位400个岩芯沉积物样品的磁化率,并结合三个站位自生黄铁矿丰度和硫同位素等数据探讨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甲烷渗漏事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在甲烷异常渗漏海域,上涌甲烷与下渗硫酸盐在SMTZ内发生AOM反应生成了大量的HS-,造成亚铁磁性矿物大量溶解,同时生成大量顺磁性自生黄铁矿,导致沉积物磁化率的异常降低;但是,在HS-不足时,铁硫化物黄铁矿化不充分,会优先生成胶黄铁矿,进而出现二次磁信号。在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海域,沉积物磁化率的异常特征可以反映下部甲烷通量的变化,从而指示下伏天然气水合物藏演化,因此能够成为探测天然气水合物藏的一种间接有效的手段,将有助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自生黄铁矿
甲烷
渗漏
事件
南海东北部
沉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末次冰期天然气水合物-冷泉活动的记录与时间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芳
周洋
+7 位作者
吴聪
刘坚
苏新
庄畅
陆红锋
余少华
段虓
荆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7,共12页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GMGS 08C孔的3层自生碳酸盐岩(结核状)和有孔虫(底栖和浮游)开展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和AMS^(14) C测年,第1层自生碳酸盐岩δ^(13) C为-38.85‰,第2、3层的δ^(13) C介于-41.36‰^-56.74‰,平均值-51.64‰,均低于...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GMGS 08C孔的3层自生碳酸盐岩(结核状)和有孔虫(底栖和浮游)开展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和AMS^(14) C测年,第1层自生碳酸盐岩δ^(13) C为-38.85‰,第2、3层的δ^(13) C介于-41.36‰^-56.74‰,平均值-51.64‰,均低于-40‰。δ^(18) O值介于2.94‰~4.18‰,平均值3.68‰,明显偏重。这表明其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产物,形成于微生物对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甲烷主要源自生物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层位的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 C值几乎同时出现极负偏,最低值分别达到-12.17‰和-9.06‰,有孔虫δ^(18) O总体上正偏,最大正偏幅度达1.50‰,说明其负偏与后期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的成岩作用有关。自生碳酸盐岩及其与有孔虫异常碳(偏负)氧(偏正)、粥状沉积是GMGS 08C孔水合物分解甲烷渗漏的重要指标,据此推断该孔在末次冰期(MIS2—MIS3)发生过至少2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冷泉甲烷渗漏活动,分别距今36ka和31~26ka,主要发生在低海平面期,说明冷泉活动明显受海平面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自生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异常
冷泉
甲烷
渗漏
事件
末次冰期
南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东北部GMGS2-16站位自生矿物特征及对水合物藏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洁
王家生
+3 位作者
岑越
苏丕波
林杞
刘佳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是海洋富甲烷沉积环境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其内发生的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通常能影响多种自生矿物(碳酸盐类、黄铁矿、重晶石和石膏等)的形成过程。本文选取南海东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GMGS2-16站位...
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是海洋富甲烷沉积环境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其内发生的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通常能影响多种自生矿物(碳酸盐类、黄铁矿、重晶石和石膏等)的形成过程。本文选取南海东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GMGS2-16站位的58个沉积物样品,对其中发育的自生矿物进行了类型、含量、分布、显微形貌和稳定同位素研究。GMGS2-16站位岩心沉积物中主要发育碳酸盐类、黄铁矿和石膏3类自生矿物,亦发现单质硫颗粒的存在。自生矿物含量分布变化较大,存在多个富集层位。自生碳酸盐类均为块状,具极负的δ^(13 )C值(-37.3‰^-51.7‰VPDB)和较重的δ^(18 )O值(3.13‰~4.95‰VPDB),指示其为甲烷碳源,即AOM成因。自生黄铁矿主要呈不规则块状、棒状-管状和生物充填状,δ^(34 )S值变化范围为-41.7‰~27.1‰VCDT,其中δ^(34)S值异常正偏很可能与大量甲烷流体上涌至SMTZ内加强AOM反应有关。多层AOM成因的自生碳酸盐类与δ^(34)S值异常的自生黄铁矿产出层位基本吻合,共同指示了研究站位曾发生过多期次甲烷渗漏事件,可能与研究站位天然气水合物藏失稳存在一定联系。自生石膏主要呈棱柱状和透镜状,偶见黄铁矿-石膏共生体,初步推测自生石膏可能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排离子效应和(或)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导致的黄铁矿氧化有关。因此,海洋沉积物中碳酸盐类-黄铁矿-石膏自生矿物组合对探讨古海洋甲烷渗漏事件和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盐-
甲烷
转换带
甲烷
厌氧氧化反应
自生矿物
甲烷
渗漏
事件
南海东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东北部岩芯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对甲烷事件的指示
被引量:
1
1
作者
林荣骁
王家生
苏丕波
林杞
孙飞
杨军霞
机构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科学学院
福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中心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90-298,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2085)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及分布预测研究专题(GZH20110030-50603)~~
文摘
在甲烷渗漏海域,沉积物磁化率通常表现出异常的低值特征,这与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内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的发育而导致的自生矿物的形成作用有关。通过测定南海东北部Site DH-CL11、Site 973-2、Site 973-4三个站位400个岩芯沉积物样品的磁化率,并结合三个站位自生黄铁矿丰度和硫同位素等数据探讨了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潜在区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甲烷渗漏事件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在甲烷异常渗漏海域,上涌甲烷与下渗硫酸盐在SMTZ内发生AOM反应生成了大量的HS-,造成亚铁磁性矿物大量溶解,同时生成大量顺磁性自生黄铁矿,导致沉积物磁化率的异常降低;但是,在HS-不足时,铁硫化物黄铁矿化不充分,会优先生成胶黄铁矿,进而出现二次磁信号。在天然气水合物潜在海域,沉积物磁化率的异常特征可以反映下部甲烷通量的变化,从而指示下伏天然气水合物藏演化,因此能够成为探测天然气水合物藏的一种间接有效的手段,将有助于我国南海北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关键词
磁化率
自生黄铁矿
甲烷
渗漏
事件
南海东北部
沉积物
Keywords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uthigenic pyrites
methane events
northeastern SCS
sediments
分类号
P736.211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末次冰期天然气水合物-冷泉活动的记录与时间
被引量:
4
2
作者
陈芳
周洋
吴聪
刘坚
苏新
庄畅
陆红锋
余少华
段虓
荆夏
机构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国土资源部海底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海洋学院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6-77,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372012)
国家专项项目课题(GZH2011003050602)
文摘
对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GMGS 08C孔的3层自生碳酸盐岩(结核状)和有孔虫(底栖和浮游)开展高分辨率氧碳同位素分析和AMS^(14) C测年,第1层自生碳酸盐岩δ^(13) C为-38.85‰,第2、3层的δ^(13) C介于-41.36‰^-56.74‰,平均值-51.64‰,均低于-40‰。δ^(18) O值介于2.94‰~4.18‰,平均值3.68‰,明显偏重。这表明其为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产物,形成于微生物对甲烷的缺氧氧化作用,甲烷主要源自生物成因;自生碳酸盐岩层位的底栖有孔虫Uvigerina peregrina和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ruber的δ^(13) C值几乎同时出现极负偏,最低值分别达到-12.17‰和-9.06‰,有孔虫δ^(18) O总体上正偏,最大正偏幅度达1.50‰,说明其负偏与后期源于甲烷厌氧氧化作用(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简称AOM)的成岩作用有关。自生碳酸盐岩及其与有孔虫异常碳(偏负)氧(偏正)、粥状沉积是GMGS 08C孔水合物分解甲烷渗漏的重要指标,据此推断该孔在末次冰期(MIS2—MIS3)发生过至少2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冷泉甲烷渗漏活动,分别距今36ka和31~26ka,主要发生在低海平面期,说明冷泉活动明显受海平面变化影响。
关键词
有孔虫
自生碳酸盐岩
碳氧同位素异常
冷泉
甲烷
渗漏
事件
末次冰期
南海
Keywords
foraminifera
authigenic carbonates
abnormal C and O isotopes
methane release events
Last Glacial Period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东北部GMGS2-16站位自生矿物特征及对水合物藏演化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
4
3
作者
赵洁
王家生
岑越
苏丕波
林杞
刘佳睿
机构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海洋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
中国南海研究院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44-155,共12页
基金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外协专题"天然气水合物成矿区沉积物自生矿特征研究"(GZ20110030-506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成藏海区沉积物中自生矿物对古硫酸盐-甲烷转换带的指示"(41472085)
+2 种基金
"孟加拉湾大陆边缘沉积物中自生黄铁矿及其古环境指示意义"(4177209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全球变化及应对重点专项"海洋储碳机制及区域碳氮硫循环耦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下属课题"海洋沉积的碳氮硫效应和储碳机制"(2016YFA0601102)
国家水合物专项项目"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理论及分布特征"(DD20160211)
文摘
硫酸盐-甲烷转换带(SMTZ)是海洋富甲烷沉积环境中重要的生物地球化学分带,其内发生的甲烷厌氧氧化反应(AOM)通常能影响多种自生矿物(碳酸盐类、黄铁矿、重晶石和石膏等)的形成过程。本文选取南海东北部天然气水合物赋存区GMGS2-16站位的58个沉积物样品,对其中发育的自生矿物进行了类型、含量、分布、显微形貌和稳定同位素研究。GMGS2-16站位岩心沉积物中主要发育碳酸盐类、黄铁矿和石膏3类自生矿物,亦发现单质硫颗粒的存在。自生矿物含量分布变化较大,存在多个富集层位。自生碳酸盐类均为块状,具极负的δ^(13 )C值(-37.3‰^-51.7‰VPDB)和较重的δ^(18 )O值(3.13‰~4.95‰VPDB),指示其为甲烷碳源,即AOM成因。自生黄铁矿主要呈不规则块状、棒状-管状和生物充填状,δ^(34 )S值变化范围为-41.7‰~27.1‰VCDT,其中δ^(34)S值异常正偏很可能与大量甲烷流体上涌至SMTZ内加强AOM反应有关。多层AOM成因的自生碳酸盐类与δ^(34)S值异常的自生黄铁矿产出层位基本吻合,共同指示了研究站位曾发生过多期次甲烷渗漏事件,可能与研究站位天然气水合物藏失稳存在一定联系。自生石膏主要呈棱柱状和透镜状,偶见黄铁矿-石膏共生体,初步推测自生石膏可能与水合物形成过程中的排离子效应和(或)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改变导致的黄铁矿氧化有关。因此,海洋沉积物中碳酸盐类-黄铁矿-石膏自生矿物组合对探讨古海洋甲烷渗漏事件和天然气水合物藏的演化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关键词
硫酸盐-
甲烷
转换带
甲烷
厌氧氧化反应
自生矿物
甲烷
渗漏
事件
南海东北部
Keywords
sulfate-methane transition zone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
authigenic minerals
methane seepage events
northeastern South China Sea
分类号
P736.4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南海东北部岩芯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对甲烷事件的指示
林荣骁
王家生
苏丕波
林杞
孙飞
杨军霞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珠江口盆地东部陆坡末次冰期天然气水合物-冷泉活动的记录与时间
陈芳
周洋
吴聪
刘坚
苏新
庄畅
陆红锋
余少华
段虓
荆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南海东北部GMGS2-16站位自生矿物特征及对水合物藏演化的指示意义
赵洁
王家生
岑越
苏丕波
林杞
刘佳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