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基聚乙二醇苯并三唑修饰对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印则 李伟 +4 位作者 单小燕 周华友 兰炯采 章扬培 张志欣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9-443,共5页
目的 研究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 (mPEG 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对细胞有无损伤。方法 利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来检测mPEG BTC的修饰效果 ;利用电镜观察修饰前后淋巴细胞的形态 ;通过... 目的 研究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 (mPEG BTC)修饰淋巴细胞表面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对细胞有无损伤。方法 利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来检测mPEG BTC的修饰效果 ;利用电镜观察修饰前后淋巴细胞的形态 ;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及培养上清液的IL 2含量的检测对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分泌功能进行评价 ;检测淋巴细胞表面CD分子评价淋巴细胞的抗原识别功能 ;体外保存淋巴细胞检测其寿命 ;对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 ,评价mPEG对细胞遗传物质的影响。结果修饰后淋巴细胞的微量淋巴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淋巴细胞转化率 ,淋巴细胞相对转化指数 ,IL 2分泌含量分别由修饰前的 (8.0± 0 )分 ,(6 3.6± 7.8) % ,(1.0 7±0 .2 9) ,(38± 11)ng·L- 1降至 (1.1± 0 .3)分 ,(0 .2±1.6 ) % ,(0 .3± 0 .11) ,(11± 3)ng·L- 1。CD2 +,CD4 +,CD8+,CD5 8+分子荧光强度亦有不同程度降低 ,而mPEG BTC修饰对淋巴细胞的形态、寿命及遗传物质无明显改变。结论 mPEG BTC修饰可阻断HLA介导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降低淋巴细胞的增殖、抗原分泌能力及分泌 ,但对其形态、结构、遗传物质及寿命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化学修饰 甲氧基聚乙二醇-苯并三唑 细胞生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锂离子电池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与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蔡烽 左翔 +4 位作者 王龙 翟玮 刘晓敏 杨晖 石玉军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2844-2848,共5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MPEGM)和十六烷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HPEGM)为单体,三(甲氧基聚乙二醇)-铝酯(MPEG-Al酯)为增塑剂,锂盐为高氯酸锂(LiClO4),采用自由基溶液聚合法制备了聚合物电解质P(MPEGM-HPEGM)/MPEG-Al。用红外光谱(FT-IR)、差热分析(DSC)和交流阻抗等方法对聚合物及电解质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研究。测试结果表明,MPEGM和HPEGM共聚生成P(MPEGM-coHPEGM);聚合物中聚氧化乙烯(PEO)链段的运动能力得到提高,有利于离子传输;聚合物电解质膜具有优良的热稳定性和电化学稳定性;以MPEG7-Al为增塑剂,当m(MPEGM)∶m(HPEGM)∶m(MPEG7-Al)=4∶1∶5,n(Li+)∶n(EO)=1∶20时,30℃下,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最高达到0.43×10-3S/cm;离子迁移数达到0.3;电化学窗口为4.8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固态合物电解质 三(甲氧基乙二醇- 梳状共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的制备及性能探究
3
作者 于殿宇 张寅风 +6 位作者 高佳佳 曲佳瑶 吉晓蕊 罗淑年 张晨晨 杨福明 朱秀清 《中国粮油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94-101,共8页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 本研究以大豆浓缩磷脂为原料,从生产中将卵磷脂(PC)副产物磷脂酰乙醇胺(PE)进行纯化,并在超临界CO_(2)条件下进行氢化,后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培化,得到稳定性高的甲氧基聚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采用95%的乙醇,在料液比为1∶3,温度为-13℃的条件下去除副产物中的残余PC,再用90%的石油醚,在料液比为1∶4,温度为30℃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去除肌醇等其他磷脂,使PE纯度达到91.28%,得率为86.83%。在总压力为11 MPa(CO_(2)分压7 MPa、氢气分压4 MPa),Pd/c催化剂用量为4%,氢化温度为60℃,氢化时间为120 min,搅拌速度为300 r/min时,碘值和反式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当氢化磷脂酰乙醇胺(HSPE)与聚乙二醇单甲醚2000酰氯比例为3.5∶1,三乙胺添加量为3 mL时,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 h,产物转化率为84.63%。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发现原料中的—NH_(2)消失,产物中出现—NH基团,产物吸光度为0.631、碘值为23.27 gI/100 g、水-正己烷两相分开10 mL时间为392 s,所得产品分散性好、稳定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_(2) 甲氧基乙二醇2000-氢化大豆磷脂酰乙醇胺(MPEG2000-HSPE) 磷脂酰乙醇胺 氢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合成对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照那斯图 吴卫平 +2 位作者 刘生桂 周灯学 朱兰芬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9-460,420,共3页
2-Ethylhexyl p methoxycinnamate was synthesized with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PEG400 was the best and the yield reached 75.2% .The b.p,Ms ,IR an... 2-Ethylhexyl p methoxycinnamate was synthesized with phase transfer catalyst polyethylene glycol (PEG).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atalytic effect of PEG400 was the best and the yield reached 75.2% .The b.p,Ms ,IR and HNMR spectral data indicated that the synthetic product was 2 ethylhexyl p methoxycinnamat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转移催化合成 甲氧基肉桂酸-2-乙基己酯 乙二醇 UVB防晒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转移催化法合成三甲氧基甲苯
5
作者 崔晓君 陈志荣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5-66,共2页
采用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对3,4,5 三甲氧基甲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2h,m(2,6 二甲氧基 4 甲基苯酚)∶m(PEG 800)∶m(氢氧化钾)∶m(硫酸二甲酯)=1∶0 20∶0 86∶1 29(质量比)。3,4,5 三... 采用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对3,4,5 三甲氧基甲苯的合成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为2h,m(2,6 二甲氧基 4 甲基苯酚)∶m(PEG 800)∶m(氢氧化钾)∶m(硫酸二甲酯)=1∶0 20∶0 86∶1 29(质量比)。3,4,5 三甲氧基甲苯的收率为92.9%,纯度达9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 3 4 5-甲氧基甲苯 相转移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及修饰产物性质 被引量:6
6
作者 郝素娟 汪音爵 +6 位作者 康爱君 刘永东 李秀男 石红 马润宇 马光辉 苏志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9-2245,共7页
临床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表达的糖蛋白,糖基对稳定蛋白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非常重要,但CHO表达体系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非糖基化蛋白(rh-ng... 临床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表达的糖蛋白,糖基对稳定蛋白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非常重要,但CHO表达体系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非糖基化蛋白(rh-ngEpo),对其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可以提高蛋白稳定性和体内循环半衰期.本文采用分子量为20000的N-末端专一性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ALD)修饰rh-ngEpo,对影响修饰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单修饰率可达55%.修饰混合物经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获得了纯度大于95%的单修饰产物,其二、三级结构证明与原蛋白相似.肽图分析结果表明,PEG绝大部分修饰在蛋白N-末端的氨基酸残基上.ELISA分析表明,单修饰产物的体外活性虽然比修饰前减少30%,但热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得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PE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糖基的作用,PEG修饰的非糖基化Epo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促红细胞生成蛋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非糖基化 乙二醇修饰 甲氧基乙二醇-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表面HLA-I类抗原的阻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印则 李伟 +4 位作者 周华友 夏荣 兰炯采 章扬培 张志欣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22-624,共3页
为了研究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LA I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及效果 ,在 2 2℃和 pH 7.4PBS介质中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碳酸盐 (mPEG BTC) ( 12mmol/L)处理淋巴细胞。结果表明 ,经mPEG BTC处理后的淋巴细胞与相应HLA I... 为了研究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LA I类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及效果 ,在 2 2℃和 pH 7.4PBS介质中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 苯并三唑碳酸盐 (mPEG BTC) ( 12mmol/L)处理淋巴细胞。结果表明 ,经mPEG BTC处理后的淋巴细胞与相应HLA I类抗体的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为阴性。结论 :在 2 2℃和pH 7.4条件下mPEG BTC可以阻断淋巴细胞表面HLA I抗原与其相应抗体的特异性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 甲氧基聚乙二醇-苯并三唑碳酸盐 HLA-Ⅰ类抗原 mPEG-BTC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的制备及体外评价 被引量:2
8
作者 沈熊 许根英 +3 位作者 董颖 梁健 吕迁洲 许青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98-2301,共4页
目的制备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mPEG-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载汉黄芩素的纳米粒,考察其形态、载药性能、血清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等指标。结果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为(... 目的制备载汉黄芩素的mPEG-PLGA纳米粒,并对其性能进行体外评价。方法以mPEG-PLGA为载体材料,采用溶剂扩散法制备载汉黄芩素的纳米粒,考察其形态、载药性能、血清稳定性和体外释放行为等指标。结果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外观圆整,粒径为(112±33)nm;载药量为(3.27±0.04)%;纳米粒在50%胎牛血清中稳定;pH 7.4磷酸盐缓冲液中24 h累积释放率约为39%,血浆对其释放行为无明显影响。结论制得的汉黄芩素纳米粒具有明显的药物缓释效果和良好的血清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黄芩素 甲氧基乙二醇-乳酸-羟基乙酸共 纳米粒 缓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梳形聚羧酸盐AMPS/MAA/MAAMPEG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朱军峰 王佩 +1 位作者 张光华 李俊国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205-5210,共6页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氧乙烯单元数为11,23)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制得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化单体(MAAMPEG);再以该酯化单体、甲基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制得具有不同长度侧链的梳形聚羧酸盐(PC)分散... 以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氧乙烯单元数为11,23)和甲基丙烯酸(MAA)为原料制得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化单体(MAAMPEG);再以该酯化单体、甲基丙烯酸和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AMPS)为原料,制得具有不同长度侧链的梳形聚羧酸盐(PC)分散剂AMPS/MAA/MAAMPEG(AMAPEG)。利用核磁共振氢谱(~1 H-NMR)、红外光谱仪(FT-IR)、凝胶渗透色谱仪(GPC)对分散剂分子的结构、分子质量及分布进行了表征;并将其和工业分散剂萘磺酸盐(NSF)用于彬长煤制水煤浆,结果表明,所得目标聚合物的Mw为2×10~4~3×10~4,分子量分散系数D在约为1.3,煤质量浓度为65%时,最佳用量为0.4%,浆体粘度约为447mPa·s,zeta电位达到-56mV,比萘磺酸盐具有良好的润湿效果,更好的降粘分散和稳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盐 2-丙烯酰胺-2-甲基丙磺酸 甲氧基乙二醇 水煤浆 分散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G化PAMAM树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其作为药物载体的研究 被引量:11
10
作者 余沛霖 李慎涛 +6 位作者 叶玲 杨华 王丛霞 张静宜 闫豫东 刘春娜 王荃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921-925,共5页
研究经聚乙二醇(PEG)进行表面修饰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时对药物的包裹及释放能力。用经三氟乙基磺酸单甲氧基(Tresylate)活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Tresylated MPEG-5000)对聚酰胺-胺G4.0-PAMAM树状... 研究经聚乙二醇(PEG)进行表面修饰的聚酰胺-胺树枝状大分子作为药物载体时对药物的包裹及释放能力。用经三氟乙基磺酸单甲氧基(Tresylate)活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Tresylated MPEG-5000)对聚酰胺-胺G4.0-PAMAM树状大分子修饰,目标产物PEG化树状大分子用FT-IR1、H NMR进行结构表征。MTT研究其细胞毒性。通过包裹与释放实验研究该药物载体对抗癌药物甲氨蝶呤(MTX)的包裹及释放能力。每个修饰后的树状大分子可包裹33个抗癌药物甲氨蝶呤分子,细胞毒指数较低,释药速度减慢。修饰后的树状大分子与未PEG化的树状大分子载体相比具有更强的包裹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药物缓释功能;细胞毒性试验表明,其胞毒性与未PEG化的树状大分子相比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 2 2-三氟乙基磺酸单甲氧基乙二醇 酰胺-胺树状大分子 药物载体 甲氨蝶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种输血——猕猴受输猪红细胞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檀英霞 季守平 +5 位作者 卢雁平 张成林 李立立 宫锋 张金国 章扬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50-155,共6页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造猪红细胞(pRBC)表面抗原,使之与灵长类动物相容,以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结合使用α半乳糖苷酶(AGL)酶解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改造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并输注给猕猴,观察pRBC在猕猴体内活存时间及安全性;使... 本研究的目的是改造猪红细胞(pRBC)表面抗原,使之与灵长类动物相容,以探讨异种输血的可能性。结合使用α半乳糖苷酶(AGL)酶解和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改造猪红细胞表面异种抗原,并输注给猕猴,观察pRBC在猕猴体内活存时间及安全性;使用免疫抑制剂(蛇毒因子CVF和地塞米松)延长pRBC在猕猴体内的存活时间;建立失血性贫血猕猴模型,观察输注pRBC治疗失血性贫血猕猴的可能性。结果表明:AGL酶解能够去除猪红细胞表面主要异种抗原(α-Gal抗原),减弱其与猕猴血清的凝集反应,酶解技术与mPEG修饰技术结合可以使猪红细胞与猕猴血清更为相容。异种输血试验表明,双修饰的pRBC在猕猴体内存活时间为12小时,使用免疫抑制剂后,可延长至40小时;pRBC在猕猴体内8小时的存活率为38%,在输注pRBC的8小时内,失血猕猴的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可维持在失血前的正常水平。结论:改造后的pRBC可安全地输注给猕猴,改善失血猕猴的贫血症状,提示用猪红细胞进行异种输血是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红细胞 α—Gal抗原 Α-半乳糖苷酶 甲氧基乙二醇 异种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猪红细胞的体外双修饰及异源输血试验 被引量:1
12
作者 贾杏林 芮小庆 +3 位作者 夏雨婷 汤辰旻 钟佳莲 朱锦涛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4-117,共4页
为探讨表面抗原修饰后猪红细胞异源输血的可行性,采用α-半乳糖苷酶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碳酸酯(mPEG-SC)对猪红细胞进行双修饰后,体外检测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并进行配血试验和犬输血试验。观察输血前后犬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并... 为探讨表面抗原修饰后猪红细胞异源输血的可行性,采用α-半乳糖苷酶和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碳酸酯(mPEG-SC)对猪红细胞进行双修饰后,体外检测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并进行配血试验和犬输血试验。观察输血前后犬的各项临床指标变化,并对其进行血常规和尿常规的连续检测分析。结果表明,修饰红细胞渗透脆性降低,体外配血未出现凝集反应。输血后亦未引起明显的临床异常反应,血常规及尿常规正常。说明猪红细胞体外双修饰后进行首次异源输血具有可行性,可作为动物通用血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红细胞 Α-半乳糖苷酶 甲氧基乙二醇琥珀酰亚胺碳酸酯 异源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胶整体柱的制备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小东 杨更亮 +3 位作者 宋秀荣 孙素芳 刘海燕 李海鹰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2年第3期261-263,272,共4页
研究了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工艺及温度、pH值对凝胶化过程的影响 ,探讨了凝胶形成的机理 .结果表明 ,以四甲氧基硅烷及聚乙二醇为原料 ,采用改进的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的硅胶整体柱 ,具有微米级鞍形骨架、微米级大孔和纳米级中孔 ,适合于对... 研究了硅胶整体柱的制备工艺及温度、pH值对凝胶化过程的影响 ,探讨了凝胶形成的机理 .结果表明 ,以四甲氧基硅烷及聚乙二醇为原料 ,采用改进的溶胶 -凝胶工艺制备的硅胶整体柱 ,具有微米级鞍形骨架、微米级大孔和纳米级中孔 ,适合于对大分子量的样品进行高效、快速的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备 甲氧基硅烷 乙二醇 硅胶整体柱 溶胶-凝胶工艺 凝胶形成 色谱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