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的合成和凝聚态结构 被引量:1
1
作者 高珊珊 王文硕 包永忠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60-566,共7页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 为了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固态聚合物电解质基材,通过碘转移活性自由基聚合(ITP)合成聚偏氟乙烯-b-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VDF-b-PPEGMA)共聚物。通过1H-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证明了共聚物分子的合成,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共聚物的凝聚态结构,并测试共聚物/双三氟甲基磺酰亚胺锂(LiTFSi)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聚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PPEGMA)链段的嵌段引入可促进β相聚偏氟乙烯(PVDF)结晶的形成;PVDF和PPEGMA链段热力学不相容,嵌段共聚物存在微相分离,随着PPEGMA嵌段比增加,共聚物由“海-岛”相结构向双连续相结构转变。PPEGMA质量分数为25.5%的嵌段共聚物与锂盐混合(氧化乙烯与Li^(+)物质的量比n(EO):n(Li^(+))为10:1)能达到9.4×10^(-5)S·cm^(−1)的室温离子电导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氟乙烯 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嵌段共 结晶 相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负载磷钨酸催化合成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被引量:3
2
作者 孙浩 郭红起 +1 位作者 陈明清 刘士荣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3-96,共4页
将磷钨酸原位包埋在SiO2的三维网络中,制备得到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PW12/SiO2);在该催化剂作用下以甲氧基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条件:n(AA)/n(PEG)=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 将磷钨酸原位包埋在SiO2的三维网络中,制备得到SiO2负载磷钨酸催化剂(PW12/SiO2);在该催化剂作用下以甲氧基聚乙二醇和甲基丙烯酸为原料合成了甲氧基聚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优化条件:n(AA)/n(PEG)=3,催化剂质量分数为1%(以醇酸总质量计),阻聚剂质量分数1%(以醇酸总质量计),酯化时间10 h,在该条件下,酯化率达93.6%,产率为83.46%。在高负载量下,磷钨酸在载体上仍然高度分散且没有晶相堆积,反应中催化剂活性组分溶脱量少,催化剂重复使用6次,催化活性未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 负载磷钨酸 催化剂 酯化率 精细化工中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搅拌棒吸附萃取与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牛奶中的磺胺类药物 被引量:5
3
作者 马乔 余琼卫 +1 位作者 罗彦波 冯钰锜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624-630,共7页
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MA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上,得到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将其作为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介质,考察了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性能;最后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 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oly(MAA-co-EDMA))聚合物原位聚合于玻璃内插管外表面上,得到一种多孔聚合物涂层;将其作为搅拌棒吸附萃取的萃取介质,考察了其对磺胺类药物的萃取性能;最后将其与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建立了一种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测方法。在最佳条件下,牛奶中4种磺胺类药物的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0.11~0.52μg/L和0.35~1.72μg/L。在1~500μg/L的范围内峰面积与质量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日内、日间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不高于11.3%。结果表明,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且成本低,适合于牛奶中磺胺类药物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搅拌棒吸附萃取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合物 磺胺类药物 牛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色度聚乙二醇(200)双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曦 赵常礼 +1 位作者 方嫃嫃 王丹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83-586,共4页
以聚乙二醇(PEG-20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聚乙二醇(200)双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功能单体。考察了溶剂、催化剂、阻聚剂和脱色剂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酯交换反应中,溶剂环己烷能够降低反应温度,且易... 以聚乙二醇(PEG-200)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原料,采用酯交换法合成聚乙二醇(200)双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功能单体。考察了溶剂、催化剂、阻聚剂和脱色剂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酯交换反应中,溶剂环己烷能够降低反应温度,且易于脱出副产物甲醇。当m(环己烷)∶m(总反应液)=2∶5,m(碳酸钾)∶m(醇酯总质量)=8.5∶100,m(氢醌单甲醚)∶m(醇酯总质量)=1.1∶100和m(脱色剂A)∶m(醇酯总质量)=2.1∶100时,产率可达到80.2%,色度为50 APH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交换 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低色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微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雌激素 被引量:1
5
作者 王永花 金少格 +1 位作者 王秋英 陆光华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4-458,共5页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有机聚合材料用于微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建立了膜保护微固相萃取快速测定水体中E1、E2、E3、EE2和BPA 5种典型雌激素的方法。详细研究了萃取条件和解析条件... 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有机聚合材料用于微固相萃取吸附剂,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建立了膜保护微固相萃取快速测定水体中E1、E2、E3、EE2和BPA 5种典型雌激素的方法。详细研究了萃取条件和解析条件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E3的检出限为0.2μg/L,线性范围为1~500μg/L,其余4种目标物检出限为0.02μg/L,线性范围为0.1~500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7.4%。方法用于实际污水处理厂污水中痕量雌激素的测定,样品加标回收率大于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雌激素 微固相萃取 (甲基丙烯酸-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及其聚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智力 唐孝芬 +2 位作者 孟洁云 张兴祥 石海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79,共5页
以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醇钠-酰氯法合成了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DEGOEMA),并利用自由基聚合得到聚(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PDEGOEM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测试了PDEGOEMA的分子... 以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醇钠-酰氯法合成了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DEGOEMA),并利用自由基聚合得到聚(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PDEGOEM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测试了PDEGOEMA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对DEGOEMA和PDEGOEMA的结构、相变行为、热稳定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单体及其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稳定的结构、良好的结晶性能、高相变焓及良好热稳定性的相变材料.PDEGOEMA的起始吸热温度为41℃,起始放热温度为36℃,热焓为73 J/g,在314℃以下热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加工或使用温度较高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相变材料 梳状合物 自由基 (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对水性上光油流平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蔡训儒 吕红香 +2 位作者 徐卫兵 周正发 任凤梅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8-21,共4页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作为缔合型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制备水性上光油。研究了MPEGMA相对分子质量与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粒径、黏度、流平和涂...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MPEGMA)作为缔合型乳化剂,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丙烯酸丁酯(BA)、苯乙烯(St)、丙烯酸羟乙酯(HEA)为单体,制备水性上光油。研究了MPEGMA相对分子质量与用量对乳液凝胶率、转化率、粒径、黏度、流平和涂层光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PEGMA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水性上光油的转化率、黏度、涂层光泽逐渐变大,凝胶率、粒径逐渐变小,流平性能提高。当MPEGMA的含量为2%左右时,所得水性上光油凝胶率、粒径较小,转化率、光泽较高,黏度适中,流平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单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缔合型乳化剂 水性上光油 流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其温敏性 被引量:1
8
作者 战大川 杨忠莹 +1 位作者 李光华 冯乙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551-1556,共6页
为进一步研究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对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单体聚合的控制效果及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以PEGMEMA为单体,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 为进一步研究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DB)对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单体聚合的控制效果及其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随分子量的变化关系,以PEGMEMA为单体,CDB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利用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聚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PPEGMEMA),考察了聚合时间、引发剂及链转移剂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通过FT-IR、1HNMR和GPC对聚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UV-vis测定了聚合物的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结果表明: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分子量约为1.24,分布较窄;随着[CD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速率和分子量下降,分子量分布变窄;聚合物溶液的LCST约为64.5oC,并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大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甲醚甲基丙烯酸酯 RAFT 动力学 低临界溶液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 被引量:7
9
作者 王维娜 方云 何志强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研究了一种合成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的新工艺。先用镁铝基复合氧化物催化环氧乙烷嵌入乙酸乙酯中合成聚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PEGMEA)中间体,再将此中间体与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经酯交换反应合成PEGMEMA。同时... 研究了一种合成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的新工艺。先用镁铝基复合氧化物催化环氧乙烷嵌入乙酸乙酯中合成聚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PEGMEA)中间体,再将此中间体与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经酯交换反应合成PEGMEMA。同时考察了酯交换催化剂及阻聚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催化剂和阻聚剂中,钛酸四正丁酯(TBOT)的催化活性最高,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的阻聚效果最佳。以 TBOT 为催化剂、TEMPO 为阻聚剂,PEGMEA 和 EMA 进行酯交换反应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 h、TBOT 的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7%、TEMPO 的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1%、n(EMA):n(PEGMEA)=3。在此反应条件下,PEGMEMA 的收率达到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 大分子单体 酯交换 钛酸四正丁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兰 张世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3-1947,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倒相法制备了共聚物微孔膜,使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倒相法制备了共聚物微孔膜,使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改善了膜的收缩性.采用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凝胶电解质膜在室温下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该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能满足现有锂离子电池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 丙烯酸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悦 周静 +2 位作者 施和平 陈强 吴石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共4页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聚丙烯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共聚物(PAA-g-MPEG)组成比与投料比较接近。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MPEGAA)的热分解主要在320℃-45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出现在417.5℃。PAA-g-MPEO中的支链热降解和主链脱羧分别发生在330℃-425℃和425℃-46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分别出现在393℃和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 丙烯酸接枝甲氧基乙二醇 组成比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李素丽 伍鹏 +3 位作者 肖益蓉 于佩雯 潘跃德 杨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68-3775,共8页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题。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机理,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聚氧化乙烯制备出多支链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MEA@SSE),并...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题。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机理,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聚氧化乙烯制备出多支链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MEA@SSE),并以聚氧化乙烯固态电解质(PEO@SSE)作为对比样,对PMEA@SSE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化学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全固态电池循环等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PEO@SSE相比,PMEA@SSE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0.13 mS/cm vs.0.018 mS/cm,测试温度30℃),更宽的电化学窗口(4.2 V vs.3.8 V),以及更好的全固态电池循环稳定性(77次vs.31次循环,80%容量保持率,60℃下测试,0.1 C倍率,3.0~4.2 V电压范围)。本工作表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部分替代聚氧化乙烯是一种改进聚氧化乙烯这一经典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可行策略,将为后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合物电解质 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 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蚓激酶的制备及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13
作者 应国清 易喻 +2 位作者 石陆娥 王普 胡妙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27-531,共5页
采用以三聚氯氰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从赤子爱胜蚓体内提取的抗血栓酶——蚓激酶进行了化学修饰,以期降低其抗原性及增加它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37℃下,15.0mL,pH9.2,0.1mol?L?1的硼酸缓冲液中,按每1.0mg的蚓激酶加入2... 采用以三聚氯氰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从赤子爱胜蚓体内提取的抗血栓酶——蚓激酶进行了化学修饰,以期降低其抗原性及增加它的稳定性。实验表明,在37℃下,15.0mL,pH9.2,0.1mol?L?1的硼酸缓冲液中,按每1.0mg的蚓激酶加入25.5mg活化的mPEG,水浴保温1h,经透析、超滤浓缩、冻干得mPEG修饰酶,测得蚓激酶的修饰率为63.2%,酶活回收率为56.6%。在此基础上,对修饰蚓激酶的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修饰后的蚓激酶对底物的亲和力有所增加(天然酶表观米氏常数Km值为0.267mg.mL?1,修饰酶Km'值为0.115mg.mL?1);修饰蚓激酶的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热稳定性均优于天然酶;同时修饰酶的抗原性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与抗血清的结合能力大约是天然酶的25.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蚓激酶 化学修饰 甲氧基乙二醇 抗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瓜凝乳蛋白酶的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产物的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舒薇 郭勇 +1 位作者 贺丽苹 温宏睿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4-68,共5页
在底物保护下,采用三聚氰氯活化的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反应混合物经毛细管电泳(CE)分析及SephadexG75分离纯化获得修饰度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1长链的修饰纯酶(mPEG1Cp).以三硝基... 在底物保护下,采用三聚氰氯活化的单链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1)对木瓜凝乳蛋白酶(Cp)进行了共价修饰,反应混合物经毛细管电泳(CE)分析及SephadexG75分离纯化获得修饰度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1长链的修饰纯酶(mPEG1Cp).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法与CE法作对比测定了该修饰酶的平均氨基修饰度;以ELISA法检测mPEG1Cp的抗原性;用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对mPEG1Cp进行了结构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Cp的mPEG1修饰产物经毛细管电泳检测为多组分体系,最大产物峰为平均每分子Cp偶联3~4个mPEG1的低修饰度修饰酶,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0712~46044;该修饰酶抗原抗体结合能力完全消失,体内活性半衰期是原酶的1.6倍,同时酶活力保持在36.5%;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分析表明:mPEG1Cp结构有轻度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凝乳蛋白酶 单链单甲氧基乙二醇(mPEG1) 化学修饰 修饰产物 检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人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檀英霞 王捷熙 +2 位作者 李素波 王颖丽 章扬培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红细胞输注是输血医学的主体,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与红细胞膜共价结合后,可遮蔽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使红细胞血型抗原呈阴性,即形成通用型红细胞,对临床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mPEG修饰对红细胞血型抗原、膜流动性的影响;红... 红细胞输注是输血医学的主体,化学材料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与红细胞膜共价结合后,可遮蔽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使红细胞血型抗原呈阴性,即形成通用型红细胞,对临床输血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了mPEG修饰对红细胞血型抗原、膜流动性的影响;红细胞被修饰程度;mPEG与红细胞结合的稳定性;mPEG在体内的代谢情况。结果表明,mPEG能遮蔽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mPEG与红细胞结合稳定;mPEG修饰红细胞的比率随浓度增高而增大;mPEG在小鼠体内24 h后基本被代谢,且在体内无蓄积。mPEG修饰的红细胞为解决临床急用稀有血型和配型困难(如自身溶血性贫血,AIHA)等问题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红细胞 血型抗原 输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修饰遮蔽人ABO血型抗原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捷熙 檀英霞 +2 位作者 李立立 白燕 章扬培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53-658,共6页
输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但血型不符会造成输血死亡事故 .为了解决输血中存在的血型匹配困难等问题 ,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化学修饰法 ,对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进行化学修饰 ,从而达到遮蔽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目的 .通过对... 输血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但血型不符会造成输血死亡事故 .为了解决输血中存在的血型匹配困难等问题 ,使用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化学修饰法 ,对红细胞表面的血型抗原进行化学修饰 ,从而达到遮蔽红细胞血型抗原的目的 .通过对mPEG BTC、mPEG ALD和mPEG 2 NHS三种mPEG衍生物对红细胞A抗原和B抗原修饰效果的比较 ,结果表明mPEG BTC修饰效果最好 ,可以完全遮蔽红细胞的A抗原和B抗原 ,使修饰后的A型、B型和AB型红细胞呈现出与O型红细胞相同的血型血清学特征 ;进一步研究证明 ,mPEG BTC与红细胞结合牢固 ,对红细胞结构、功能、变形能力、常规指标和沉降率等基本没有影响 .初步实现了A→O ,B→O和AB→O的血型改造 ,从而为临床输血治疗遇到的偏型、稀有血型、配型困难等问题的解决 ,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与思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修饰 甲氧基乙二醇(mPEG) 红细胞血型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端硫醇化的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自组装膜电极对碘离子的电化学分析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侯士峰 王洪恩 +1 位作者 方惠群 陈洪渊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1期1714-1716,共3页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SAMs) of mercapto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 on gold electrode surface was formed. The SAMs of MPEG had molecular re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iodine ions could permeate through ... Self assembled monolayers(SAMs) of mercapto methoxy poly(ethylene glycol)(MPEG) on gold electrode surface was formed. The SAMs of MPEG had molecular recogni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iodine ions could permeate through the SAM layer to approach the electrode surface. This MPEG film electrode can be used to detect iodine ions with lower inter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碘离子 电化学分析 膜电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化甲氧基聚乙二醇接枝改性镍钛合金 被引量:3
18
作者 杨隽 高家诚 常鹏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811-813,820,共4页
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原料,经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进行硅烷化反应制备的产物-硅烷化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Si),对经过氩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镍钛合金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了溶液酸度对MPEG-Si接... 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为原料,经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和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进行硅烷化反应制备的产物-硅烷化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Si),对经过氩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后的镍钛合金进行表面接枝改性。研究了溶液酸度对MPEG-Si接枝镍钛合金的影响。利用全反射付立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接枝层表面化学结构进行了分析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沉积的涂层具有MPEG-Si大分子结构特性,当pH=2时,MPEG-Si能够均匀地接枝到镍钛合金表面,并且高分子薄膜层晶粒均匀致密;体外抗凝血实验证明,表面接枝MPEG-Si可以有效改善镍钛合金的抗凝血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钛合金 甲氧基乙二醇 接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醛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 被引量:2
19
作者 韦成昱 林日辉 +3 位作者 黄文勤 龙寒 禤金彩 田卫满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草酸脱羧酶(Oxdc)可用于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为了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采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对Oxdc进行修饰,并对修饰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在mPEG一醛/Oxdc摩尔比50:1,pH5.0,37℃反应12h条件下,Oxdc修饰率为5... 草酸脱羧酶(Oxdc)可用于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为了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采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对Oxdc进行修饰,并对修饰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在mPEG一醛/Oxdc摩尔比50:1,pH5.0,37℃反应12h条件下,Oxdc修饰率为50.69%,酶活保持率67.52%。经SDS—PAGE和红外光谱(IR)分析,证明mPEG共价结合于酶蛋白分子上。酶学特性分析发现,热处理后修饰草酸脱羧酶(mPEG.Oxdc)的酶活保持21.6%,而野生草酸脱羧酶(Oxdc)酶活完全丧失;在pH2.0~pH6.0酸性环境下mPEG-Oxdc的酶活相对高于Oxdc;经胰蛋白酶处理,Oxdc相对酶活仅为20.6%,而mPEG—Oxdc保持47.1%。结果表明:mPEG—Oxdc相对于Oxdc,其热稳定性、pH适应性及对胰蛋白酶的耐受性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脱羧酶 甲氧基乙二醇 活化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改造RhD(+)血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立立 王捷熙 +1 位作者 檀英霞 章扬培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6期654-658,共5页
Rh血型与ABO血型一样是重要的血型系统 ,Rh血型不符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中国人群中RhD阴性血型的比例仅为 0 .2 % - 0 .5 % ,将RhD阳性红细胞改造成RhD阴性红细胞在临床输血中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 4种不同端基的甲... Rh血型与ABO血型一样是重要的血型系统 ,Rh血型不符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及新生儿溶血病。中国人群中RhD阴性血型的比例仅为 0 .2 % - 0 .5 % ,将RhD阳性红细胞改造成RhD阴性红细胞在临床输血中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用 4种不同端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 (mPEG) ,修饰A型、B型、AB型和O型的RhD( + )红细胞 ,比较 4种mPEG衍生物对RhD抗原的修饰效果。同时观察mPEG修饰对红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mPEG BTC(苯并三唑端基PEG)较其他 3种PEG的修饰效果好 ,在 1mmol/L时可以有效地遮蔽红细胞表面RhD抗原 ,而对红细胞形态、渗透脆性、自身溶血、乙酰胆碱酯酶、胆固醇、ATP、2 ,3 DPG含量以及变形性无影响。结论 :初步实现了将RhD( + )红细胞修饰改造成RhD( - )红细胞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RHD血型 输血反应 新生儿溶血病 ABO血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