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的合成及共聚物的热稳定性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悦 周静 +2 位作者 施和平 陈强 吴石山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3,8,共4页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 探讨了酸醇(-COOH/-OH)物质的量比、催化剂(对甲苯磺酸)用量和反应温度对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丙烯酸(AA)之间的酯化率的影响。在相同的反应时间,随着酸醇物质的量比、对甲苯磺酸用量的增加和反应温度升高,酯化率提高。聚丙烯酸接枝甲氧基聚乙二醇共聚物(PAA-g-MPEG)组成比与投料比较接近。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MPEGAA)的热分解主要在320℃-45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出现在417.5℃。PAA-g-MPEO中的支链热降解和主链脱羧分别发生在330℃-425℃和425℃-460℃范围,其最大热分解速率分别出现在393℃和44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聚乙二醇单醚丙烯酸酯 丙烯酸接枝甲氧基乙二醇 组成比 热分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的制备与表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兰 张世超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943-1947,共5页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倒相法制备了共聚物微孔膜,使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凝胶电解质用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丙烯酸锂共聚物.利用红外光谱(IR),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共聚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倒相法制备了共聚物微孔膜,使聚(丙烯腈-甲氧基聚乙二醇(350)单丙烯酸酯)共聚物的溶解性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同时,还改善了膜的收缩性.采用交流阻抗方法测试了凝胶电解质膜在室温下的电导率,结果表明,该凝胶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离子电导率,能满足现有锂离子电池使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 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 丙烯酸 离子电导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及其聚合物的制备和表征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智力 唐孝芬 +2 位作者 孟洁云 张兴祥 石海峰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5-179,共5页
以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醇钠-酰氯法合成了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DEGOEMA),并利用自由基聚合得到聚(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PDEGOEM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测试了PDEGOEMA的分子... 以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和甲基丙烯酰氯为原料,采用醇钠-酰氯法合成了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DEGOEMA),并利用自由基聚合得到聚(二乙二醇十八烷基醚单甲基丙烯酸酯)(PDEGOEMA).采用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测试了PDEGOEMA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差示扫描量热(DSC)、热重(TG)和X射线衍射(XRD)对DEGOEMA和PDEGOEMA的结构、相变行为、热稳定性和晶体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新型单体及其聚合物是一种具有稳定的结构、良好的结晶性能、高相变焓及良好热稳定性的相变材料.PDEGOEMA的起始吸热温度为41℃,起始放热温度为36℃,热焓为73 J/g,在314℃以下热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加工或使用温度较高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物相变材料 梳状合物 自由基 (二乙二醇十八烷基甲基丙烯酸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酯交换法合成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大分子单体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维娜 方云 何志强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研究了一种合成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的新工艺。先用镁铝基复合氧化物催化环氧乙烷嵌入乙酸乙酯中合成聚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PEGMEA)中间体,再将此中间体与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经酯交换反应合成PEGMEMA。同时... 研究了一种合成大分子单体聚乙二醇单乙醚甲基丙烯酸酯(PEGMEMA)的新工艺。先用镁铝基复合氧化物催化环氧乙烷嵌入乙酸乙酯中合成聚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PEGMEA)中间体,再将此中间体与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经酯交换反应合成PEGMEMA。同时考察了酯交换催化剂及阻聚剂的种类和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反应物配比对酯交换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所选用的催化剂和阻聚剂中,钛酸四正丁酯(TBOT)的催化活性最高,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TEMPO)的阻聚效果最佳。以 TBOT 为催化剂、TEMPO 为阻聚剂,PEGMEA 和 EMA 进行酯交换反应的适宜条件为: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3 h、TBOT 的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7%、TEMPO 的质量占反应物总质量的0.1%、n(EMA):n(PEGMEA)=3。在此反应条件下,PEGMEMA 的收率达到8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二醇乙酸酯 甲基丙烯酸乙酯 乙二醇甲基丙烯酸酯 大分子 酯交换 钛酸四正丁酯 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丙烯酸酯的改性及其紫外光固化膜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晓丽 刘俊龙 +1 位作者 孙祥山 王伟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55-57,共3页
采用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然后用丙烯酸酯化,制得光固化涂料用一系列低黏度、柔韧性好的环氧丙烯酸酯。并对所合成树脂的黏度、柔韧性、耐冲击强度、附着力、硬度、光泽度以及耐化学品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采用马来酸聚乙二醇单酯对环氧树脂进行改性,然后用丙烯酸酯化,制得光固化涂料用一系列低黏度、柔韧性好的环氧丙烯酸酯。并对所合成树脂的黏度、柔韧性、耐冲击强度、附着力、硬度、光泽度以及耐化学品等性能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马来酸聚乙二醇400单酯改善体系黏度的效果最好且与环氧树脂的当量比为0.1∶1时最佳;和未改性树脂相比,涂膜的柔韧性显著提高,光泽度增加,附着力变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氧丙烯酸酯 马来酸乙二醇 黏度 柔韧性 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在全固态电池中的应用
6
作者 李素丽 伍鹏 +3 位作者 肖益蓉 于佩雯 潘跃德 杨文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68-3775,共8页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题。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机理,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聚氧化乙烯制备出多支链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MEA@SSE),并... 固态聚合物电解质作为全固态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的核心材料,目前面临的主要难点是电导率低、电化学稳定性差等题。基于聚合物电解质的锂离子传输机理,采用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和聚氧化乙烯制备出多支链固态聚合物电解质(PMEA@SSE),并以聚氧化乙烯固态电解质(PEO@SSE)作为对比样,对PMEA@SSE进行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电化学阻抗谱(EIS)、线性扫描伏安法(LSV)、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能谱(EDS)、X射线衍射(XRD)以及全固态电池循环等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与PEO@SSE相比,PMEA@SSE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0.13 mS/cm vs.0.018 mS/cm,测试温度30℃),更宽的电化学窗口(4.2 V vs.3.8 V),以及更好的全固态电池循环稳定性(77次vs.31次循环,80%容量保持率,60℃下测试,0.1 C倍率,3.0~4.2 V电压范围)。本工作表明,甲氧基聚乙二醇丙烯酸酯部分替代聚氧化乙烯是一种改进聚氧化乙烯这一经典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材料的可行策略,将为后续固态聚合物电解质新材料的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态合物电解质 甲氧基乙二醇丙烯酸酯 固态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7
作者 李国斌 周林涛 +1 位作者 罗冬梅 苏毅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4-176,共3页
利用二乙二醇单甲醚与双(二甲氧基乙基)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并应用锂盐复合得到聚磷腈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Td10为255℃,材料最大分解速率出现在410℃;聚磷腈的取代基比例在... 利用二乙二醇单甲醚与双(二甲氧基乙基)胺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二乙二醇基单甲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并应用锂盐复合得到聚磷腈导电高分子材料。研究表明,Td10为255℃,材料最大分解速率出现在410℃;聚磷腈的取代基比例在1∶1和锂盐掺入量为mol Li+/repeat unit=1.5时,聚磷腈复合导电材料的电导率达到2.71×10-8S/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二醇/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磷腈 合成 热稳定性 导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二乙二醇基单甲醚)磷腈的合成与表征
8
作者 陈富金 任园园 +2 位作者 周林涛 李国斌 苏毅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998-1001,共4页
利用双(二甲氧基乙基)胺与二乙二醇单甲醚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二乙二醇基单甲醚)磷腈。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时间16小时,聚二氯磷腈与双(二甲氧基乙... 利用双(二甲氧基乙基)胺与二乙二醇单甲醚通过亲核取代反应制备得到聚(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二乙二醇基单甲醚)磷腈。研究了反应时间、温度、原料配比对合成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60℃,时间16小时,聚二氯磷腈与双(二甲氧基乙基)胺与二乙二醇基单甲醚的总摩尔数的摩尔配比1:1:1时其聚磷腈产率为38.2%左右,产物在0~130℃范围内有良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二甲氧基乙基)胺基/二乙二醇)磷腈 合成 表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衣康酸聚乙二醇单醚酯封端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的制备及其性能
9
作者 王理杰 杨建军 +3 位作者 吴庆云 吴明元 张建安 刘久逸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45-151,共7页
为丰富水性聚氨酯亲水单体的来源与种类,从而提高涂层织物水蒸气透过率,以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含碳碳双键的衣康酸聚乙二醇单醚酯(IM)。将I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型水性聚氨酯(HWPU)混合,经紫外线接枝... 为丰富水性聚氨酯亲水单体的来源与种类,从而提高涂层织物水蒸气透过率,以聚乙二醇单醚(MPEG)和衣康酸(IA)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含碳碳双键的衣康酸聚乙二醇单醚酯(IM)。将IM和甲基丙烯酸羟乙酯型水性聚氨酯(HWPU)混合,经紫外线接枝得到IM封端水性聚氨酯织物涂层剂(WPU-IM),采用直接涂覆法将其涂布于涤纶织物。通过吸水率、拉伸、耐静水压和水蒸气透过率测试对WPU-IM涂膜、织物涂层的性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IM质量分数为2.1%时,WPU-IM涂膜断裂强度为8.61 MPa,断裂伸长率为325%,吸水率为17.4%,水接触角为79.2°;WPU-IM涂层织物耐静水压值为18.86 kPa,透湿率为4086.3 g/(m^(2)·d),综合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涂层剂 亲水 乙二醇 衣康酸 水性氨酯 紫外接枝 织物涂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醛对草酸脱羧酶的修饰 被引量:2
10
作者 韦成昱 林日辉 +3 位作者 黄文勤 龙寒 禤金彩 田卫满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5,共6页
草酸脱羧酶(Oxdc)可用于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为了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采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对Oxdc进行修饰,并对修饰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在mPEG一醛/Oxdc摩尔比50:1,pH5.0,37℃反应12h条件下,Oxdc修饰率为5... 草酸脱羧酶(Oxdc)可用于预防、治疗草酸钙结石症,为了改善其使用性能,该文采用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对Oxdc进行修饰,并对修饰反应条件进行了初步优化,在mPEG一醛/Oxdc摩尔比50:1,pH5.0,37℃反应12h条件下,Oxdc修饰率为50.69%,酶活保持率67.52%。经SDS—PAGE和红外光谱(IR)分析,证明mPEG共价结合于酶蛋白分子上。酶学特性分析发现,热处理后修饰草酸脱羧酶(mPEG.Oxdc)的酶活保持21.6%,而野生草酸脱羧酶(Oxdc)酶活完全丧失;在pH2.0~pH6.0酸性环境下mPEG-Oxdc的酶活相对高于Oxdc;经胰蛋白酶处理,Oxdc相对酶活仅为20.6%,而mPEG—Oxdc保持47.1%。结果表明:mPEG—Oxdc相对于Oxdc,其热稳定性、pH适应性及对胰蛋白酶的耐受性都有所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酸脱羧酶 甲氧基乙二醇 活化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L-天冬酰胺酶 被引量:6
11
作者 史凌洋 魏东芝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601-604,共4页
使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 m PEG2 )对 L -天冬酰胺酶进行修饰 ,修饰过程中加入底物 L-天冬酰氨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得到的修饰酶抗体结合能力消失 ,保留酶比活力 32 .8% ,酶的常温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荧光胺法分析残余... 使用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 ( m PEG2 )对 L -天冬酰胺酶进行修饰 ,修饰过程中加入底物 L-天冬酰氨保护酶的活性中心。得到的修饰酶抗体结合能力消失 ,保留酶比活力 32 .8% ,酶的常温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均有显著提高。荧光胺法分析残余氨基数目得出酶分子的 92个自由氨基中有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PEG2 L-天冬酰胺酶 修饰 荧光胺法 甲氧基乙二醇 抗癌药物 酶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修饰中性蛋白酶的制备及特性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赵世光 方林明 +1 位作者 王林 尹若春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3,共4页
采用氰脲酰氯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中性蛋白酶进行化学修饰,研究其酶学性质及在非水相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经mPEG5000修饰后,最适温度仍为50℃,与游离酶一致;其相对活性呈现出修饰率依赖性;修饰酶的热稳定性... 采用氰脲酰氯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mPEG5000)对中性蛋白酶进行化学修饰,研究其酶学性质及在非水相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中性蛋白酶经mPEG5000修饰后,最适温度仍为50℃,与游离酶一致;其相对活性呈现出修饰率依赖性;修饰酶的热稳定性、底物亲和力均较游离酶有较大改善,且在多种有机溶剂体系中表现出更强的稳定性。表明mPEG5000修饰后的中性蛋白酶在多种不利条件下的耐受性得到提高,为其在非水相催化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中性蛋白酶 化学修饰 非水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的合成新工艺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浩 芮必胜 +2 位作者 黄友林 陈新国 吴仁荣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第8期15-16,共2页
文章中的研究采用甲醇钾的甲醇溶液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合成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甲醇钾的甲醇溶液质量分数为20%,反应温度为120℃,环氧乙烷进料速度为10g/min,反应时间为3~4小时,所得单甲... 文章中的研究采用甲醇钾的甲醇溶液为起始剂,与环氧乙烷发生聚合反应合成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并通过一系列实验得到优化工艺条件:甲醇钾的甲醇溶液质量分数为20%,反应温度为120℃,环氧乙烷进料速度为10g/min,反应时间为3~4小时,所得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分子量为10000,分子量分布PDI为1.08,所含杂质PEG含量为1.9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甲醇钾 环氧乙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9
14
作者 孙毅毅 侯世祥 +2 位作者 陈彤 何军 袁子雁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9,104,共5页
用1,1'羰基二咪唑活化MPEG法制备活化MPEG,再用活化MPEG与壳聚糖上的伯氨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重量法、间接法及1H-NMR测定了接枝率约为11%,符合经典隐... 用1,1'羰基二咪唑活化MPEG法制备活化MPEG,再用活化MPEG与壳聚糖上的伯氨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壳聚糖-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分别用重量法、间接法及1H-NMR测定了接枝率约为11%,符合经典隐形纳米粒材料的PEG含量。用X-射线衍射及DSC证明了聚合物的结晶度有所增强,有望作为隐形纳米粒的载体材料使用。为长循环及实体瘤给药系统研究提供新的载体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乙二醇 接枝共 隐形纳米粒 载体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大肠杆菌L-天冬酰胺酶的化学修饰 被引量:13
15
作者 周笑艳 刘景晶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30-233,共4页
用琥珀酸酐及琥珀酰亚胺两步活化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对大肠杆菌 L-天冬酰胺酶进行化学修饰。修饰反应的酶活回收率保持在 40 %以上 ,修饰酶的抗热 ,抗胰蛋白酶水解能力有所提高 ,抗原性显著下降。
关键词 天冬酰胺酶 化学修饰 甲氧基乙二醇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二醇对生长激素释放肽的化学修饰
16
作者 徐蓓华 夏晓静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02-605,共4页
目的为得到生长激素释放肽-2(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peptide-2,GHRP-2)的聚乙二醇(mPEG)修饰产物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mPEG-NHS活性酯,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用不同的投料比对GHRP-2进行修饰;HPLC检测反应结果;Sephadex 75凝胶层... 目的为得到生长激素释放肽-2(growth hormone releasing peptide-2,GHRP-2)的聚乙二醇(mPEG)修饰产物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mPEG-NHS活性酯,在不同的溶剂条件下,用不同的投料比对GHRP-2进行修饰;HPLC检测反应结果;Sephadex 75凝胶层析法进行分离纯化。结果确定以无水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m(PEG-NHS)∶m(GHRP-2)=1∶1为最佳条件,原料基本消失,主要得到单修饰的GHRP-2。所得产物在pH7.4、pH8.4、pH9.4缓冲液中50 d时的释药率分别为2.1%、7.2%、20.5%。结论无水条件更有利于mPEG-NHS活性酯对GHRP-2的修饰,产物在体外弱碱性条件下较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长激素释放肽-2 甲氧基乙二醇 化学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糖基化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聚乙二醇定点修饰及修饰产物性质 被引量:6
17
作者 郝素娟 汪音爵 +6 位作者 康爱君 刘永东 李秀男 石红 马润宇 马光辉 苏志国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2239-2245,共7页
临床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表达的糖蛋白,糖基对稳定蛋白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非常重要,但CHO表达体系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非糖基化蛋白(rh-ng... 临床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是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inese hamster ovary cell,CHO)表达的糖蛋白,糖基对稳定蛋白的结构和生物活性非常重要,但CHO表达体系生产成本高、产量低.以大肠杆菌表达的促红细胞生成素为非糖基化蛋白(rh-ngEpo),对其进行聚乙二醇(PEG)修饰可以提高蛋白稳定性和体内循环半衰期.本文采用分子量为20000的N-末端专一性的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PEG-ALD)修饰rh-ngEpo,对影响修饰反应的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单修饰率可达55%.修饰混合物经离子交换层析分离,获得了纯度大于95%的单修饰产物,其二、三级结构证明与原蛋白相似.肽图分析结果表明,PEG绝大部分修饰在蛋白N-末端的氨基酸残基上.ELISA分析表明,单修饰产物的体外活性虽然比修饰前减少30%,但热稳定性得到显著增强,在SD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性质得到显著提高.研究结果表明,PEG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糖基的作用,PEG修饰的非糖基化Epo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的促红细胞生成蛋白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红细胞生成素 非糖基化 乙二醇修饰 甲氧基乙二醇-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效凝胶色谱法测定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分子量及其分布 被引量:5
18
作者 谢梦婷 黄晓兰 +4 位作者 罗辉泰 黄芳 朱志鑫 李兴 吴惠勤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12-1317,共6页
采用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技术,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 PEG_p ALD)为代表,测定了聚乙二醇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杂质含量,优选了色谱柱和流动相,考察了样品质量浓度变化以及溶解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后3根超高效... 采用超高效聚合物色谱(APC)技术,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丙醛(m PEG_p ALD)为代表,测定了聚乙二醇衍生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和杂质含量,优选了色谱柱和流动相,考察了样品质量浓度变化以及溶解时间等对测定结果的影响。优化后3根超高效凝胶色谱柱串联,在柱温40℃,流动相95%甲醇,流速0.5m L/min,示差折光检测条件下,对m PEG_p ALD的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测定,同时得到杂质的相对含量。结果测得m PEG_p ALD主成分的重均分子量(Mw)为19 444,分布指数(D)为1.01;杂质1的Mw为38 703,D为1.01,含量为1.31%;杂质2的Mw为61 036,D为1.00,含量为0.70%。与常规凝胶渗透色谱(GPC)相比,该方法分辨率高,分析速度快,能快速测定m PEG_p ALD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并能得到其纯度和杂质含量,为其工艺研发、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可用于其它PEG衍生物的相对分子量及其分布和纯度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凝胶色谱法 乙二醇衍生物 相对分子量 杂质含量 甲氧基乙二醇丙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羧酸型梳状共聚物的合成及其对水泥塑化效果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晓梅 邓成刚 +2 位作者 朱宗军 吕惠敏 吴海霞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3-46,共4页
将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聚顺丁烯二酸乙二醇单酯(聚乙二醇聚合度n=9,23)分别与烯类单体共聚,合成对水泥塑化效果明显的2个系列聚羧酸梳状共聚物。研究共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用量、共聚物组成、侧链长度及共聚物表面性质(界面张力、起泡高度... 将聚乙二醇单丙烯酸酯、聚顺丁烯二酸乙二醇单酯(聚乙二醇聚合度n=9,23)分别与烯类单体共聚,合成对水泥塑化效果明显的2个系列聚羧酸梳状共聚物。研究共聚合反应的引发剂用量、共聚物组成、侧链长度及共聚物表面性质(界面张力、起泡高度)等对水泥塑化效果(分散性、分散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系列共聚物中,引发剂用量均有一最佳值;丙酯系列中,支链长者(n=23)需较多的引发剂用量,而单酯系列中,引发剂最佳用量n=9与n=23相同。两系列支链长者(n=23)的分散性及分散稳定性均较好。丙酯系列中,界面张力较小者起泡高度高,分散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酸型梳状共 乙二醇丙烯酸酯 顺丁烯二酸乙二醇 分散性 塑化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酯化法制备聚羧酸盐系高效减水剂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国建 马治平 封皓 《新型建筑材料》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5-50,共6页
通过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钠的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含有羧基和磺酸基团的共聚物,然后将其与聚乙二醇单烷基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可用作高效减水剂的聚羧酸盐接枝共聚物。通过CPC、红外光谱和化学滴定等方法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丙烯酸与烯丙基磺酸钠的自由基共聚制备了含有羧基和磺酸基团的共聚物,然后将其与聚乙二醇单烷基醚进行酯化反应,合成了可用作高效减水剂的聚羧酸盐接枝共聚物。通过CPC、红外光谱和化学滴定等方法对接枝共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接枝共聚物主链分子量、支链长度以及羧基、磺酸基和聚氧乙烯支链三者的摩尔比等因素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并研究了减水剂掺量对水泥净浆和砂浆性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减水剂 后酯化法 丙烯酸 烯丙基磺酸钠 乙二醇烷基 接枝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