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光谱法研究9-甲氧基喜树碱与BSA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吕鉴泉 彭淑红 +2 位作者 吕汉清 刘慧娜 朱君仪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134-1140,共7页
本文用吸收、荧光、圆二色等光谱法研究了9-甲氧基喜树碱(9-MCPT)与BSA的相互作用。随着9-MCPT的导入,BSA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BSA的荧光发生猝灭并使荧光发射峰蓝移,说明9-MCPT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产物是复合物。298K下体系的猝灭... 本文用吸收、荧光、圆二色等光谱法研究了9-甲氧基喜树碱(9-MCPT)与BSA的相互作用。随着9-MCPT的导入,BSA的吸收光谱发生位移,BSA的荧光发生猝灭并使荧光发射峰蓝移,说明9-MCPT与BSA发生了相互作用,且其产物是复合物。298K下体系的猝灭常数、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分别为9.550×10^4 L·mol^-1、2.589×10^4 L·mol^-1和0.8949;并且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表明9-MCPT以静态方式猝灭BSA的荧光、结合比为1∶1。该体系的ΔH和ΔS均为负值,分别为-5.791 KJ·mol^-1、-2.636 J·mol^-1·K^-1,说明BSA与9-MCPT的结合主要是氢键和范德华力所使,ΔG<0表明9-MCPT自发与BSA发生作用。同步荧光光谱数据显示,9-MCPT接近BSA中酪氨酸残基。位点竞争实验显示9-MCPT-BSA的结合位点处于在BSAⅡA亚域内的SiteⅠ位点上。CD光谱中BSA的α-螺旋结构比例减少、β-折叠比例增加,表明9-MCPT改变了BSA的二级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9-甲氧基喜树碱 牛血清白蛋白 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的制备、表征与体外释药研究
2
作者 李思阳 孔庆新 +1 位作者 张瑞 王洋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24-727,734,共5页
以高分子多聚物聚乳酸(PLA)为材料,10-甲氧基喜树碱(Me O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缓释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确定了最佳投料比为0.02... 以高分子多聚物聚乳酸(PLA)为材料,10-甲氧基喜树碱(Me OCPT)为模型药物,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表征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缓释纳米粒具有明显的球状结构,确定了最佳投料比为0.02∶1,平均粒径在100~250 nm之间,包封率和载药量分别为83.57±3.45%和3.10±1.19%,体外持续缓慢释放达48 h以上,累计释放率超过70%,缓释效果明显。以乳化溶剂挥发法成功制备的载10-甲氧基喜树碱缓释纳米粒,为聚乳酸作为药物缓控释载体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为难溶性小分子药物研究提供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甲氧基喜树碱 纳米粒 制备 表征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基喜树碱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体外释放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范博 张瑞 +1 位作者 于涛 张凤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8期173-173,179,共2页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MeOCPT纳米粒子,结果表明:MeOCPT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圆形结构,且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粒度分布在100~300nm之间。MeOCPT的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0±1.19)%和(83.57±3.45)%,在体... 采用乳化溶剂挥发的方法制备MeOCPT纳米粒子,结果表明:MeOCPT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圆形结构,且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粒度分布在100~300nm之间。MeOCPT的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10±1.19)%和(83.57±3.45)%,在体外可以持续缓慢释放,累积释放率接近60%,达到了预期的药物缓慢释放及降低毒性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基喜树碱 聚乳酸 纳米粒子 体外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