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棘豆链格孢菌菌株苦马豆素合成基因簇相关基因表达模式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余永涛 毛彦妮 +4 位作者 赵清梅 李金荣 白晓南 薛佳祺 张浩东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41-1251,共11页
旨在对棘豆链格孢菌SWN基因簇各基因表达模式与苦马豆素合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应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棘豆链格孢菌UA003诱变处理,筛选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变化的诱变菌株。对棘豆链格孢菌UA003、EMS诱变菌株及甘肃链格孢菌EA菌株... 旨在对棘豆链格孢菌SWN基因簇各基因表达模式与苦马豆素合成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本研究应用甲基磺酸乙酯(EMS)对棘豆链格孢菌UA003诱变处理,筛选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变化的诱变菌株。对棘豆链格孢菌UA003、EMS诱变菌株及甘肃链格孢菌EA菌株SWN基因簇AATL、swnR、swnN、swnH1、swnH2、swnK(A、KS、SDRe1、SDR)等基因的表达水平和swnK基因的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E02、E23和E25等诱变菌株苦马豆素产率显著增加,其AATL、swnR、swnN、swnH1及swnH2等基因表达显著下调(P<0.05或P<0.01),A、KS、SDR和SDRe1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或P<0.01)。突变菌株E02 swnK基因13个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其氨基酸序列6个位点发生突变。与UA003相比,EA菌株163个核苷酸位点不同,氨基酸序列67个位点不同,其编码产物起始段缺失一段由MLTPAVSLKNLTKPK组成的氨基酸序列,在AT基因编码产物的1135与1143处插入了一段由TEVDGVP组成的氨基酸序列。综上所述,EMS诱变处理能显著改变棘豆链格孢菌的苦马豆素合成能力及SWN基因簇各基因的表达水平。其SWN基因簇中AATL、swnR、swnN、swnH1、swnH2等基因的表达模式与苦马豆素合成呈现负相关,A、KS、SDR和SDRe1等基因的表达模与苦马豆素合成呈现正相关,EMS突变菌株苦马豆素合成的变化可能与SWN基因簇相关基因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疯草内生真菌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苦马豆素 苦马豆素合成基因簇 基因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药零余子化学诱变体系探索及突变体库构建
2
作者 王耀琴 李俊霖 +3 位作者 张强 韩鹏远 王小兵 张丽君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0,共10页
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 开展山药零余子甲基磺酸乙酯(EMS)化学诱变技术研究,不仅可以获得丰富的突变体材料,而且对丰富山药育种技术和方法具有重要意义。以白玉、晋山药1号、汾阳冀村山药、平遥岳壁山药、山东细毛山药的零余子为材料,采用0(CK)、0.6%、0.8%、1.0%、1.2%浓度的EMS处理,研究EMS对不同材料的敏感性,筛选EMS最敏感材料;选用对EMS最敏感的山药进行处理,调查诱变处理后表型的变异情况,并构建该材料的突变体库。结果表明:随着EMS浓度的增加,5种山药的出苗数和成活数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山药零余子对EMS的敏感性存在差异,诱变适宜浓度为0.81%~1.20%,平遥岳壁山药为诱变最敏感材料;平遥岳壁山药突变体库中,总变异率为9.36%。代表型变异以主茎变异率最高,为3.86%,占总变异率的41.24%;以叶形变异最为丰富,有12个变异类型,变异率为3.46%,占总变异率的36.97%。由此可知,诱变浓度在0.81%~1.20%,零余子可以产生丰富的表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药 零余子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 突变体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MS诱变西瓜突变体库的构建及表型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侯艳 朱子成 +3 位作者 朱娜娜 陈克农 栾非时 王学征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411-2420,共10页
采用1.0%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西瓜品系W1-17种子9h,然后对M1和M2代群体单株在叶、花、茎、育性、分支习性等方面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选取M2代典型变异株系,利用23对西瓜SSR引物进行分析鉴定,构建西瓜突变体库。结果表明:(1)EM... 采用1.0%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MS)处理西瓜品系W1-17种子9h,然后对M1和M2代群体单株在叶、花、茎、育性、分支习性等方面进行表型变异观察,同时选取M2代典型变异株系,利用23对西瓜SSR引物进行分析鉴定,构建西瓜突变体库。结果表明:(1)EMS诱变使M1代幼苗形态呈现出叶畸形、叶褶皱、部分黄化、花畸形、雄花不散粉、卷须畸形、矮小、生长缓慢、不育等特异性状,获得由1 252个单株组成的西瓜突变体M1群体,群体总变异频率为18.33%。(2)M2代共筛选到205个突变植株,40种表型变异,表现在子叶性状(黄化、扭曲不对称、折叠等)、叶和茎性状(叶黄化、变小、裂刻变深,茎变细,节间变短,分支少等)、花性状(花变大,花色变浅,两性花,花瓣皱缩、部分退化、数目突变,柱头畸形,雄蕊不成熟等)和其他性状(生长缓慢、不育等)等方面,总的表型突变率达到了19.59%。(3)针对M2代10个典型变异植株,通过SSR引物分析发现有9份材料在DNA水平上有变异。本研究初步构建了含有120个M1代家系及1 051株M2代植株、40种表型变异的西瓜突变体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SS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变结合小孢子培养创制大麦黄花叶病不同抗性突变体 被引量:7
4
作者 刘成洪 陆瑞菊 +8 位作者 郭桂梅 黄亦辰 杜志钊 何婷 陈志伟 徐红卫 高润红 王亦菲 黄剑华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065-2070,共6页
为了创制具有不同黄花叶病抗性的大麦突变体材料,对大麦品种花30的干种子和游离小孢子分别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处理,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一批纯合稳定的加倍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株系,并利用黄花叶病种植鉴定圃进行突变体DH株... 为了创制具有不同黄花叶病抗性的大麦突变体材料,对大麦品种花30的干种子和游离小孢子分别采用物理和化学诱变处理,结合小孢子培养技术获得了一批纯合稳定的加倍单倍体(double haploid,DH)株系,并利用黄花叶病种植鉴定圃进行突变体DH株系的大田抗性筛选与鉴定,比较2种诱变方式结合小孢子培养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以400 Gy剂量60Co-γ射线处理干种子诱变方式对小孢子培养的愈伤组织诱导能力和绿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获得的大部分株系(84.2%)对黄花叶病表现感病(感病或高感),未筛选到比亲本抗性增强(高抗)的材料;以3 mg·L-1剂量EMS处理游离小孢子诱变方式对小孢子培养相对影响较小,筛选到少量(5.5%)比亲本抗性增强(高抗)的株系,只有近1/3的材料(31.1%)表现为感病(感病或高感),进一步鉴定筛选到2份高感和1份高抗黄花叶病的大麦突变体材料。综上所述,EMS处理游离小孢子结合小孢子培养诱变效果较好。本研究为利用大麦黄花叶病抗性突变体材料进行其抗病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60CO-Γ射线辐照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小孢子培养 黄花叶病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慧玲 刘祖艳 赵敏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8期5741-5741,5750,共2页
[目的]比较产β-甘露聚糖菌株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效果。[方法]以产β-甘露聚糖酶的Bacillus subtilis WD2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方法提高酶的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时间选为20~30s,诱变后酶活提高了8.7... [目的]比较产β-甘露聚糖菌株的物理和化学诱变育种效果。[方法]以产β-甘露聚糖酶的Bacillus subtilis WD23为出发菌株,利用紫外线诱变和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的方法提高酶的活性。[结果]紫外线照射时间选为20~30s,诱变后酶活提高了8.72%;1%的甲基磺矗乙酯诱变10min,酶活提高了1.29%。[结论]紫外线诱变效果好于甲基磺酸乙酸,该研究中,物理诱变效果好于化学诱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甘露聚糖酶 紫外线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紫外线和EMS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 被引量:8
6
作者 卞承荫 黄舒婷 +5 位作者 潘大仁 林辉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兴生 林占熺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2-315,共4页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4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 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 以豆豉溶栓酶产生菌株蜡状芽胞杆菌LD-8547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和甲基磺酸乙酯(EMS)的复合诱变选育高产枯草芽孢杆菌.用正交试验法优化EMS的诱变条件,得到最佳诱变条件,即在1 mL体系中,EMS用量20μL,诱变时间20min,菌液浓度1×108个·mL-1.最终经过初筛和复筛得到了1株产酶活性较高的菌株,对该菌株连续传代发酵培养5代,发现其产酶能力稳定,酶活力保持在16351 U·mL-1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溶栓酶 紫外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 诱变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产β-葡萄糖苷酶酵母菌的诱变选育及对刺梨果酒香气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晓柱 张远林 +2 位作者 李银凤 于志海 黄名正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9期118-125,共8页
为分析β-葡萄糖苷酶对刺梨果酒香气特性的影响,以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W.anomalus)C4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进行化学诱变,以进一步提高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将W.an... 为分析β-葡萄糖苷酶对刺梨果酒香气特性的影响,以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异常威克汉姆酵母(Wickerhamomyces anomalus,W.anomalus)C4菌株为出发菌株,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对其进行化学诱变,以进一步提高其β-葡萄糖苷酶活性。将W.anomalus C4菌株、突变菌株W.anomalus E3菌株纯种或与酿酒酵母以混合发酵形式发酵刺梨果酒。对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显色法(p-nitrophenyl-β-D-glucopyranoside,p-NPG)检测刺梨果酒发酵过程中β-糖苷酶活性变化;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质谱联用法测定各组刺梨果酒挥发性香气成分。甲基磺酸乙酯诱变得到一株产β-葡萄糖苷酶性能稳定,酶活为(55.05±0.74)U/L的突变菌株W.anomalus E3。与W.anomalus C4菌株相比,W.anomalus E3菌株的酶活提高了31.70%。在刺梨果酒发酵过程中,W.anomalusβ-葡萄糖苷酶活性逐渐增大,第10 d达到最大值,然后迅速降低。接种W.anomalus C4、及其突变菌株E3可降低刺梨果酒包括总酸、挥发酸、pH在内的酸度值以及总糖含量;同时还可增加刺梨果酒中挥发性酯类、醇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以及主要香气成分风味活性值(OAV)。因此,接种产β-葡萄糖苷酶W.anomalus菌株有助于调节刺梨果酒的香气特性,增加刺梨果酒的复杂性和丰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葡萄糖苷酶 异常威克汉姆酵母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刺梨果酒 香气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醋酸菌的分离提纯与诱变育种 被引量:5
8
作者 彭桂兰 孙祖莉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65-68,共4页
实验以研究陕西农家醋醅、自制果醋的醋酸菌为出发点,采用碳酸钙培养基透明圈法分离醋酸菌。将6个HC值较大的单菌落接入平板分离纯化,经革兰氏染色及产醋酸定性试验,最后得到了A,B2株醋酸菌。将这2株菌经紫外诱变,产酸量分别提高18%和4.... 实验以研究陕西农家醋醅、自制果醋的醋酸菌为出发点,采用碳酸钙培养基透明圈法分离醋酸菌。将6个HC值较大的单菌落接入平板分离纯化,经革兰氏染色及产醋酸定性试验,最后得到了A,B2株醋酸菌。将这2株菌经紫外诱变,产酸量分别提高18%和4.9%;经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产酸量分别得到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酸菌 分离 紫外诱变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藜麦种子EMS诱变条件初探 被引量:6
9
作者 王育川 董艳辉 +8 位作者 温鑫 李亚莉 侯丽媛 刘江 赵菁 曹秋芬 黄春国 吴慎杰 秦永军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8-94,共7页
为了确定藜麦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以自育白种藜麦种子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浓度梯度(0.5%、1%、1.5%、2%、2.5%)的EMS缓冲液和4个时间梯度(8 h、10 h、12 h、14 h)进行诱变处理,通过连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及生长状况,统计相关萌发指... 为了确定藜麦种子EMS诱变处理的最佳条件,以自育白种藜麦种子为实验材料,设置5个浓度梯度(0.5%、1%、1.5%、2%、2.5%)的EMS缓冲液和4个时间梯度(8 h、10 h、12 h、14 h)进行诱变处理,通过连续观察种子发芽情况及生长状况,统计相关萌发指标,最终确定半致死剂量。结果表明,藜麦种子对低浓度EMS不敏感;高浓度EMS抑制藜麦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且对种子发芽有一定的延迟作用;EMS缓冲液浓度、处理时间以及二者的互作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有显著影响;蒸馏水浸种2 h后,1.5%EMS浓度处理12 h为诱变的最佳条件,其相对致死率为48.7%;另外,2%、8 h及2%、10 h相对致死率较接近半致死剂量,为可选择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种子 EMS(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半致死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花香茶菜EMS突变体库构建及ISSR与SSR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靖 赵双双 +4 位作者 古敬锋 萧晓吉 谢文波 詹若挺 刘军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7-26,共10页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 为筛选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处理纤花香茶菜种子的最佳处理条件,利用表型鉴定及ISSR和SSR双分子标记技术对典型表型变异植株进行分析,构建纤花香茶菜突变体库,为纤花香茶菜种质创新利用研究提供材料。结果表明,1.2%EMS处理7 h为纤花香茶菜种子最佳诱变处理。利用EMS诱变处理3000粒纤花香茶菜种子,对得到的1262株成株期M 1代材料进行表型鉴定,共筛选出489株表型变异植株,变异频率为38.7%,表型变异性状包括高杆、矮杆、粗茎、细茎、分枝、多分枝、叶色深等。M 2代经表型鉴定初步筛选出4株性状优良的单株。ISSR分析结果表明,9条引物共扩增出72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8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75.00%。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6389~0.8472;SSR分析结果表明,13对SSR引物共扩增得到86个等位基因位点,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1个位点,多态性位点有54个,多态性比率为62.79%。22个表型变异植株和对照组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5905~0.8286。基于ISSR及SSR的聚类分析结果都表明,对照组基本上能与表型变异植株区分开,说明大部分诱变植株与对照组在分子水平上具有一定的遗传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花香茶菜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荞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SCoT标记筛选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方小梅 杨文娟 +8 位作者 王于栋 唐恬 吴银环 陶建波 王艺钢 王俊珍 朱剑锋 张建 易泽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65,共12页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 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1) 0.6%EMS处理12 h为“品苦1号”最佳诱变处理;(2)构建了包含966个株系的苦荞突变体库,M2代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包括籽粒大小因子、籽粒形状因子、植株产量因子、植株表型因子的4大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将M2代群体按农艺性状的差异分为4大类;(3)利用26条SCoT引物对“品苦1号”诱变M2代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条清晰稳定的条带;诱变M2代与野生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 8~0.324 5之间,其中PKM2-803和对照“品苦1号”(CK)间的遗传距离最大,PKM2-097和C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将966份材料分为4大类,与表型分类相似,表明EMS诱变导致苦荞在表型性状及DNA分子水平均发生了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荞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突变体库 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燕2号EMS突变体的形态鉴定与遗传变异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娜 杨希文 +1 位作者 任长忠 胡银岗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21-426,共6页
为促进燕麦的遗传改良,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种子,构建燕麦EMS突变体库,对获得的M2代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调查鉴定,估计突变效果并采用内含子切结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 为促进燕麦的遗传改良,采用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种子,构建燕麦EMS突变体库,对获得的M2代突变体的形态特征进行调查鉴定,估计突变效果并采用内含子切结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的PCR技术分析M2代突变体间的遗传多态性。结果显示,所创制的燕麦突变体库的M2代个体间表现出了丰富的遗传变异,变异的总频率为7.17%。采用15个内含子切接点引物和长随机引物对其中39个突变体株系进行PCR检测,共扩增出99条谱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5条,多态性条带比率为65.7%。突变体株系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67~0.973,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变异。表明构建的燕麦EMS突变体库具有丰富的突变类型,可用于燕麦重要性状突变体的筛选和候选基因的功能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三唑并嘧啶类除草剂花生种质创制与鉴定
13
作者 刘嘉欣 兰玉 +9 位作者 徐倩玉 李红叶 周新宇 赵璇 甘毅 刘宏波 郑月萍 詹仪花 张刚 郑志富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27-1034,共8页
目前耐除草剂花生的种质资源匮乏,这制约了花生栽培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创制耐不同除草剂的花生种质资源,我们利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创建了一个由55,000多个花生株系组成的诱变群体,随后选择多种不同除草剂对该群体进行筛选,获得多... 目前耐除草剂花生的种质资源匮乏,这制约了花生栽培模式的多元化发展。为创制耐不同除草剂的花生种质资源,我们利用甲基磺酸乙酯诱变技术创建了一个由55,000多个花生株系组成的诱变群体,随后选择多种不同除草剂对该群体进行筛选,获得多个对不同除草剂具有耐性的花生突变体。其中一个突变体在田间叶面喷施处理和多种实验室条件下的除草剂耐受性评估试验中均表现出对唑嘧磺草胺和双氟磺草胺极强的耐性,但这种耐性性状并未对花生的产量与品质产生不良影响。为明确这种性状是否与除草剂靶标抗性相关联,我们比较分析了该突变体与野生型中这2种除草剂靶标酶(乙酰羟酸合酶,AHAS)的基因序列及其表达量的差异。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显示,花生A10与B10染色体上各含一个与拟南芥AtAHAS序列高度相似的基因,分别命名为AhAHAS1a与AhAHAS1b。花生A08与B08染色体上亦各含一个AHAS基因,分别命名为AhAHAS2a与AhAHAS2b。然而,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的这些基因并未发生能够致使氨基酸序列发生改变的核苷酸替换。进而发现,AhAHAS基因的表达量在突变体与野生型中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该花生突变体的除草剂耐性可能由非靶标抗性机制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甲基磺酸乙酯诱变 三唑并嘧啶类除草剂 除草剂耐性 品质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