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基氯化物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易辰俞 戴友芝 +1 位作者 唐受印 葛飞 《工业水处理》 CAS CSCD 2002年第3期32-35,共4页
综合产甲烷量与COD去除率等因素 ,探讨了有机磷农药中间体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 ,并讨论了pH值以及氯离子的浓度对其厌氧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表明 :甲基氯化物厌氧可生化性较差 ;氯离子浓度对其可生化性影响较大 ,当COD为 ... 综合产甲烷量与COD去除率等因素 ,探讨了有机磷农药中间体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 ,并讨论了pH值以及氯离子的浓度对其厌氧可生化性的影响。实验表明 :甲基氯化物厌氧可生化性较差 ;氯离子浓度对其可生化性影响较大 ,当COD为 1111.1mg/L ,氯离子质量浓度达 10 .88g/L时 ,基本上无厌氧降解 ;废水在偏碱性 (pH 8.0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甲基氯化物生产 废水处理 厌氧可生化性 COD去除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湿式氧化法预处理甲基氯化物废水 被引量:3
2
作者 易辰俞 戴友芝 +1 位作者 唐受印 贺嵩邡 《化工环保》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71-274,共4页
研究了反应时间、进水pH、反应温度以及氧分压对湿式氧化法预处理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的影响。在不调节废水的 pH、反应温度 180℃、氧分压 1.5MPa、反应时间 6 0min的最佳操作条件下 ,COD、有机磷、有机硫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6 8.5 %、6 ... 研究了反应时间、进水pH、反应温度以及氧分压对湿式氧化法预处理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的影响。在不调节废水的 pH、反应温度 180℃、氧分压 1.5MPa、反应时间 6 0min的最佳操作条件下 ,COD、有机磷、有机硫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6 8.5 %、6 5 %、88% ,出水的BOD5/COD由 0 .10 7提高至 0 .36。预处理后废水的厌氧可生化性得到很大的改善 ,COD的去除率提高2 0 %~ 30 %左右、产甲烷量增加 1.6~ 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农药工业 湿式氧化法 预处理 甲基氯化物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电解法预处理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易辰俞 戴友芝 贺嵩邡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用内电解法预处理有机磷农药中间体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 ,结果表明是可行的 ,废水 CODC r、有机磷、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6 2 .4 3%、6 0 .6 2 %、76 .37% ,出水的 BOD5/ CODCr由 0 .10 7上升至 0 .30 2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 用内电解法预处理有机磷农药中间体甲基氯化物生产废水 ,结果表明是可行的 ,废水 CODC r、有机磷、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 6 2 .4 3%、6 0 .6 2 %、76 .37% ,出水的 BOD5/ CODCr由 0 .10 7上升至 0 .30 2 ,为后续的生化处理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验确定的操作条件为铁碳比 2、废水 p H值 5.5、反应温度 >50℃、停留时间 >7h、Ca O的用量 2 0 0 m g/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电解法 预处理 甲基氯化物 废水处理 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中间体甲基氯化物废水的处理新工艺
4
作者 易辰俞 戴友芝 贺嵩邡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86-288,共3页
以内电解+石灰沉磷为预处理、以厌氧折流板(ABR)+普通好氧曝气为生化处理的新工艺处理甲基氯化物废水是可行的。经预处理后,COD、有机磷、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达62.43%、60.62%、76.3%,出水BOD5/COD由0.107上升至0.302。预处理出水经稀释... 以内电解+石灰沉磷为预处理、以厌氧折流板(ABR)+普通好氧曝气为生化处理的新工艺处理甲基氯化物废水是可行的。经预处理后,COD、有机磷、硫化物的去除率分别达62.43%、60.62%、76.3%,出水BOD5/COD由0.107上升至0.302。预处理出水经稀释3.2倍即可进入两级生化处理装置,出水达标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中间体 甲基氯化物 废水处理 新工艺 内电解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环戊二烯)钐氯化物合成和晶体结构研究
5
作者 江涛 沈琪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73-178,共6页
作者以 Sm Cl3 与 (CH3 Cp) Na反应分离得到了三价稀土有机配合物 [(CH3 Cp) 2 Sm Cl·THF]2 的单晶 ,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 ,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 ,Pbna空间群 ,晶胞参数 a=9.6 6 2 (2 ) ,b=16 .4 76 (9) ,c=2 0 .582 (9) ;α=β=γ=... 作者以 Sm Cl3 与 (CH3 Cp) Na反应分离得到了三价稀土有机配合物 [(CH3 Cp) 2 Sm Cl·THF]2 的单晶 ,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 ,该配合物属正交晶系 ,Pbna空间群 ,晶胞参数 a=9.6 6 2 (2 ) ,b=16 .4 76 (9) ,c=2 0 .582 (9) ;α=β=γ=90°,Z=4。并分析比较 [(CH3 Cp) 2 Sm Cl· THF]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金属络合物 晶体结构 合成 二(甲基环式二烯)钐氯化物 晶胞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烷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焓变的热重分析
6
作者 刘璐 徐玉萍 +2 位作者 陈霞 洪梅 佟静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90-98,共9页
通过核磁共振(NMR)氢谱和碳谱表征1-烷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和1-己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的结构,并借助热重仪器研究该类离子液体的蒸发特性。热重实验包括动态热重实验和恒温... 通过核磁共振(NMR)氢谱和碳谱表征1-烷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1-乙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1-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和1-己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的结构,并借助热重仪器研究该类离子液体的蒸发特性。热重实验包括动态热重实验和恒温热重实验。前者的目的是确定实验样品的初始分解温度和恒温热重实验的温度范围。后者是在实验温度范围内记录实验样品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借助Langmuir方程和Clausius-Clapeyron方程对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该类离子液体在平均温度下的蒸发焓。查阅文献得到关于物质密度和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借助本课题组之前提出的新模型,估算了1-辛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的蒸发焓,并将其与文献值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估算值与文献值在同一数量级。与前期工作中的羧酸和氨基酸咪唑类离子液体的蒸发焓比较,发现阳离子相同时,变换阴离子会影响离子液体的蒸发焓,顺序为:氨基酸咪唑类>羧酸咪唑类>卤素咪唑类。结合三者的结构差异,推断上述顺序与分子间氢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烷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离子液体 热重法 表征 蒸发焓 氢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哌鎓对甜椒幼苗抗寒性的诱导作用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罗立津 徐福乐 +3 位作者 洪淑珠 翁华钦 段留生 李召虎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42-148,共7页
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用不同浓度(50,175和500mg/L)甲哌鎓灌根处理(10mL/株)并于低温(10~15℃)下生长30d后,研究低温(5℃,48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内源激素平衡、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 以甜椒为材料,采用砂培法,用不同浓度(50,175和500mg/L)甲哌鎓灌根处理(10mL/株)并于低温(10~15℃)下生长30d后,研究低温(5℃,48h)胁迫下幼苗生长、细胞质膜透性、渗透物质、内源激素平衡、植株体内活性氧代谢及其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探讨甲哌鎓对甜椒抗寒性的诱导作用及机理。结果表明,甲哌鎓灌根处理对甜椒幼苗生长和抗寒性有显著的调控作用,表现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从而能更加有效地清除体内的过氧化氢,并通过提高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等渗透调节物质的含量,增加脱落酸(ABA)的积累,从而减轻低温胁迫造成的伤害,表现出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因此,甲哌鎓对提高甜椒抗寒性有一定的应用前景,且其适宜的使用浓度在175~500mg/L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哌鎓(N N-二甲基哌啶鎓氯化物) 甜椒 抗寒 逆境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烷基硝酸盐的海洋源
8
作者 江刚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9-89,共1页
关键词 烷基硝酸盐 海洋源 大气 卤化甲烷 甲基氯化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基因公司开发出不需破碎植物和细菌就可在短时间内提取DNA的试剂
9
作者 孙国凤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1995年第2期16-16,共1页
日本基因公司宣布,开发出在短时间内可提取高纯度DNA的试剂“ISO PLANT”,并在近期商品化。使用这种试剂可以用普通方法,不需破碎植物组织,只浸入试剂且在1~2小时以内提取DNA。 传统的DNA提取法主要是碳酸法。“ISO PLANT”使用苯甲基... 日本基因公司宣布,开发出在短时间内可提取高纯度DNA的试剂“ISO PLANT”,并在近期商品化。使用这种试剂可以用普通方法,不需破碎植物组织,只浸入试剂且在1~2小时以内提取DNA。 传统的DNA提取法主要是碳酸法。“ISO PLANT”使用苯甲基氯化物代替之。由于苯甲基氯化物会破坏植物组织的细胞壁、细胞膜、核膜等,可在进入“ISO PLANT”的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溶解DNA。因此,能省去了破碎植物组织的操作。另外,碳酸有毒,不使用这种药能更安全地进行DNA提取。与传统法(CTAB法)比,菠菜DNA的产率约增加3倍,拟南芥增加到了4~7倍。水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DNA 甲基氯化物 植物组织 表面活性剂 基因 细菌 DNA提取法 短时间 日本 拟南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TIR analysis of adsorption of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on kaolinite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伟 刘文莉 胡岳华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I 2008年第3期373-377,共5页
The flocculation behavior of ultrafine kaolinite suspens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settlement tests and FTI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ob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flocculant on kaolini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 The flocculation behavior of ultrafine kaolinite suspension was investigated through settlement tests and FTIR method was employed to probe the adsorption mechanism of flocculant on kaolinit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ximum settling rate of kaolinite occurs at pH value of 3.33,which is close to the point of zero charge(PZC) of kaolinite (3.5). This result is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double electric layer theory. Kaolinite suspension reaches the largest settling rate at a low concentration of 39 g/t for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PDADMA) flocculant,whereas for polyacrylamides(PAM) the dosage is required to be 500 g/t. When macromolecule polymer is adsorbed on surface,kaolinite particles may be flocculant due to the bridging effect. There are cation flocculant characteristic bands on the spectrum of kaolinite but no obvious shifting. Thus,the adsorption of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on kaolinite surface is physical ad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SORPTION FTIR spectrum KAOLINITE poly diallyl-dimethyl-ammonium chloride ELECTROSTATIC FLOCCULAN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